书城社会科学袁宝华文集第八卷:袁宝华访谈文选
17532300000074

第74章 搞活国有企业出路在于深化改革——访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会长袁宝华

“改革形势很好,企业问题不少,要把企业搞活,出路在于改革。”这是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会长袁宝华日前谈到如何进一步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问题时对记者说的一番话。

79岁的袁宝华长期在国家综合经济部门担任领导职务,曾任国家经委副主任、主任。他还担任过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中顾委委员等职务。目前他除担任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的职务外,还担任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会长。当记者提出请袁老谈一谈如何进一步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问题时,他欣然同意。

经济生活中的两大问题

袁宝华说,在目前经济生活中,大家普遍关心两个问题:一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物价上涨趋势能否控制得住?如果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控制不住,加上消费基金增长,就要多发票子,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全年零售物价上涨控制目标就会突破,从而带来经济和社会的不稳定。二是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能否走出困境?虽然中央对搞活国有企业很重视,把它与农村工作一起作为全国的两项重点工作来抓,但现在仍有一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处于亏损甚至停产、半停产状态,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比较迟缓,结构调整举棋不定,至今仍没走出困境。

袁宝华说,对于上述问题,我们经过反复调研、分析,基本认识是:1994年以来实施的投资、计划、金融、外贸、财税体制改革以及其他的宏观调控举措,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幅度基本得到控制,物价上涨势头也逐步减弱。与上月比较,1994年1月物价涨幅为3%,2月份为4%,3月份为0.9%,4月份为1.4%。汇率并轨之后,人民币汇价稳定,近期略有上升。这说明,中央采取的控制基建投资规模和物价涨幅的措施收到了效果,经济发展正走向正常发展的轨道。谈到这里,袁宝华归纳说,改革形势很好,但企业存在的问题不少。要真正把企业搞活,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企业面临三大困难

对于国有大中型企业目前普遍存在的困难,袁宝华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企业的亏损面有所扩大。当然,对企业亏损要作具体分析:哪些是明亏,哪些是潜亏,哪些是由潜亏变明亏的;原来一些费用未打入成本,新的会计准则和财务通则实施后则打入了成本。考虑进这些因素,一些亏损企业的效益可能还有提高。但从表面上看,企业的亏损面是扩大了。

第二,企业库存有所增加。1994年1—4月,乡以上企业产销率为92.24%,比1993年同期下降了1.5个百分点。这说明,企业的产品对市场的适应能力还比较低。

第三,企业的资金占用多,致使资金短缺,周转不灵。由于资金短缺,企业之间的相互拖欠有增加趋势。

袁宝华认为,企业目前存在三个困难,只是表面现象。对此加以分析,还是一个如何使企业转换经营机制问题。为什么“改革形势好,企业问题不少”,主要是四个方面跟不上。

四个跟不上

第一,宏观管理跟不上。目前,虽然宏观经济的过热趋势、基本建设投资规模过大的趋势得到控制,但宏观管理的能力还是不够。

第二,市场发育跟不上。市场的不平等竞争,市场的无序运行,地方保护主义使市场分割,一些生产要素的市场还没有真正形成。这些现象的存在,都使企业的生产经营面临困难。

第三,法制建设跟不上。无论是宏观管理,还是市场建设,都与法制建设有关。只有法制比较完善,市场的无序竞争才能得到改变。

第四,企业内部的改革跟不上。企业内部的改革要给企业加强管理创造条件,给企业搞活创造条件。这方面,进展还不平衡。

除了以上四个跟不上之外,还有很关键的一点,是人们的思想观念跟不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叫了十几年,但企业一旦遇到困难,老的一套就又回来了。企业不是依靠自己走出困境,而是要求上级给优惠政策;就一些政府部门来说,习惯于用老的办法管理企业,对经营不好的企业,该破产的破不了产,该兼并的不让别人来兼并。甚至一遇到大的困难就要走回头路。本来自主权已经给了企业,但它总想把权再收上来。所有这些,都是思想观念跟不上。袁宝华回顾说,我们搞了十几年的企业改革,从放权让利开始,一直到转换企业经营机制,都是企业改革孤军奋战,配套改革没有跟上。我们一天到晚奔走呼号,企业改革收效甚微。现在的形势很好,各项配套措施都出台了,企业的好多问题有希望得到解决。这么好的改革形势,我们的思想观念一定要跟上。

搞活企业出路在改革

袁宝华说,目前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处境困难,既有企业自身的问题,也有的是属于改革过程中必然出现的“阵痛”。说到底,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出路在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他认为,重点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要加快政府机构的改革和抓好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条例的落实,使企业自主权能够落实。企业没有自主权,如何进入市场?怎么会有活力?落实企业自主权,就必须加快政府机构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最终使企业摆脱作为政府附属物的地位。

第二,加快配套改革,卸掉企业身上背的沉重的包袱。现在看来,企业的包袱最重的是债务。要帮助企业卸掉这个包袱,并增加企业的流动资金。其次是企业办社会问题,加重了企业负担。三是历史上形成的投入少、设备老化、工艺落后、人浮于事等。要靠配套改革,卸掉三个大包袱。

第三,深化企业内部改革,特别是劳动人事、工资、分配三项制度的改革,即把竞争机制引入企业,激发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做到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多能少。

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袁宝华说,搞活企业,增强企业活力,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达到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改革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条件,要真正使生产力得到发展,使企业具有活力和后劲,关键是要花极大的努力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力首先是产品的竞争力,这是个基础。其次,有了好的产品,要加强产品的销售工作,真正打入市场里面去。第三,要十分注意研究、分析市场信息,预测市场发展的趋势,跟上市场的需要,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营销能力,使企业的产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袁宝华说,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要从以上三方面入手。这三方面的基础工作在于提高我们的技术素质、管理素质和职工素质。要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先进的操作工艺。要紧跟世界科技进步的发展,否则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就是一句空话。

在强调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的同时,他认为也要重视另两项基础性的工作:一是加强企业管理,向管理要效益。二是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职工作为企业主人翁的责任感、使命感。同时,还要使企业职工有危机感、紧迫感。要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知识和技能,并在物质分配上建立一套激励机制。

采访结束前,记者请袁宝华对办好《经济导报》提一些希望和要求。袁宝华说,作为《经济导报》的一位老读者,每期的导报寄来之后他都看。导报办得很活泼,从中得到不少教益。他希望《经济导报》加强对中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情况和企业管理经验的报道,并表示中国企业管理协会将为记者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