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爱岗敬业教育手册
17532900000007

第7章 教师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7)

健康的身心素质

中小学教师从事的教书、育人和科研工作都是繁重的劳动,需要脑力和体力的双重支出,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是教师正常工作的重要条件。

(1)健康的身体素质

教师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才能精力充沛、从容不迫地面对日常工作和来自学生及社会各方面的压力,才能适应教师这种长期艰苦地劳动,才能拥有充沛的智能,开展富有创造性地教育活动。

(2)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作为学生心理行为的引路人,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自己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应自信,热爱教育事业,对未来充满信心;较强的适应性,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不迷惑,不彷徨;和谐的人际关系,能有效地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坚强的意志,教育学生有耐心、有毅力,面对困难不消沉。教师在学生面前,要明辨是非,正视自我,乐观上进。做到自重、自爱、自强、自立,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从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必备的外在素质

教师的外在素质主要指教师的风度仪表、外的精神风貌。民族振兴的希望在教育,教育振兴的希望在教师。新时期,学校教师必须全面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职业道德、业务素质,主动适应21世纪高等教育的要求,承担起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任,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20.教师要用敬业精神推进素质教育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实施素质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高素质的教师需要有较强的敬业乐业精神。

教师的敬业精神就是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发自内心的体认和崇敬。它是一个教师全面发挥自己能力的重要条件,是教师履行职责,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的内在动力。它促使教师不是把教师工作视为一门赚工资、谋生存的职业,而是把它当作自己毕生奋斗的事业,它要求教师自尊、自爱、自强、自重,做有理想有作为的人。只有具备了敬业精神,才会有乐业的态度。

一个人一旦投身教育事业,就须不为物欲左右,不为名利所动,做到淡泊明志,宁静有为,耐得住寂寞,在平凡的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正如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所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

时代的机遇与挑战需要教师的敬业精神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历史将我们带进了21世纪,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旺,需要数代人为她献身,教师既是伟大事业的献身者,又是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培养者。从这个角度上说,教师的素质水平是国家兴衰的关键之所在。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业务功底,而且要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成为一专多能的研究型教师。因此教师要“求道”,即追求真理,这是历史的毕由之路;要爱国,这是中华民族永恒的民族精神;要修德,就是要加强思想品德修养,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要践行,即通过行为养成教育,在实践中体现修身成果。这一切,归根结底,就是要求教师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要求教师的敬业精神永恒地贯穿于始终,做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做到矢志不渝的永恒的敬业精神。教师只有终身都“金针度人”,把自己一生的真才实学传授给学生,才能达到“吹净黄沙,尽是金”的目的。

受教育者的心理现状迫切需要教师的敬业精神

学生群体总体是求学上进的,但是他们目前的心理状况不可忽视:

(1)渴求知识与厌学情绪的矛盾

使教师感到书越来越不好教。

(2)择业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即受“重利主义、”“拜金主义”的影响追求高经济收入,舒适的工作环境,而自己付出的代价又越少越好,不能很好地理解“诚实做人,认真工作,以知识能力致富”的道理。

(3)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

传统道德伦理与现代的道德伦理观之间的矛盾,正直、善良、忠厚、信义、吃苦耐劳、乐于助人等观念相应地在青年人的深层意识中有较浓的积淀,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道德规范日趋松弛,社会道德舆论监督和道德规范的约束趋于弱化,在评价献身、敬业精神时加以“物质利益是否划算”的界定。

(4)享受与创业之间的矛盾

学生普遍存在享乐意识,缺少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表现为对所学知识不求甚解,只求知其然,不求知其所以然,懒于动手,平时不愿“播种”,只想收获,不愿艰苦创业,只想享受,出现创业与享受之间的矛盾时,一些学生持享乐主义观。出现这些情况,都需要教师用自己的行动、表现来教育感化学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采取:

第一,传统观念和现代价值观念相结合。主张在无私奉献的前提下,索取自己的报酬,倡导奉献精神、公仆精神,弘扬共产主义思想品德。

第二,树立市场经济的法制观念和以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等态度才能在竞争中取胜的观念。

第三,加强学生的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突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帮助学生们从科学理论高度把握人生价值观的实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进取的创新意识是敬业精神的不竭动力

创新意识,简单地说是一种创新意向,即具有了强烈的“想和做”和“探索未知”的心理冲动,它是由创新需要、创新动机、创新兴趣、创新热情、创新信念、创新理想等有机构成的主体创新倾向。创新意识是师生进行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从事创新活动的积极性源泉。

敬业精神的发展也要靠创新。每一个具有创业精神的从业人员都要把创新意识印入头脑中,发扬探索精神,开展创新活动,只有深入实际、不断地探索和创造,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激流勇进,才能使所敬之业获得长足发展,才能使敬业精神绵延不断、发扬光大。惟有树立创新意识,教师的工作、事业才能向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的层次攀登,敬业精神才能不断得到发展!

总之,在当前的形势下,教师只有具备崇高的敬业精神,才能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才能加速素质教育的前进,从而获得灿烂的春天!

铭记:

教师,我们所选择的崇高职业!

育人,我们所承载的终身使命!

21.教师要以爱岗敬业实现争先创优

教师劳动岗位的平凡

它从来没有轰轰烈烈、动人心魄的宏大场面,总是在默默无闻地、一点一滴中进行,教师劳动十分繁重,它难以有严格的时空界限,是一种周期长、见效慢的劳动,它没有“立杆见影”的效应,没有令人羡慕的地位和权利,没有显赫一时的名声和财富,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只有不求闻达不慕名利,不慕富贵,甘为人梯,乐教勤业,以平常人的心态高高兴兴的心情去做实实在在的事情,就是具有崇高而伟大的敬业精神,应有按于平凡,淡泊名利,育人为乐教书育人,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

教师的神圣职责

教师的本职工作或基本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因此,教书育人也就成了“爱岗敬业”规定了的教师应当履行的道德义务。能否自觉承负这一道德义务,完成育人大业,是衡量师德修养高下优劣的重要标准。说到教书育人,教师的爱岗敬业。

首先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只有爱护、教育的义务和责任,没有喜欢一部分,歧视另一部分的权力,教师就是一位多孩子的母亲,每个孩子都是母亲心头肉,爱要洒向全体学生。

其次是要坚持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学生在教师的教育下,要成为人才。

近几年,我国的教育专家们曾一再呼吁:学校轻视教育要出次品,轻视体育要出废品,轻视德育要出危险品。因此,教师的天职便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再次是要坚持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类也将进入一个学习社会。学习将成为一个人一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