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好班规成就好班级
17535500000018

第18章 课外活动的管理(3)

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是课外活动的重要特性。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要的一条在于必须独立观察、分析,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坚持实践性原则,应放手让学生亲自进行实践活动,提供使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必要的物质条件,对各种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实施卫生监督,以保障学生的健康及安全。课外活动的实践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将能着意地去观察某种事物的发生、发展、消亡的变化,并在持久的观察中,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形成具有目的性、客观性、全面性、顺序性、理解性、精确性、持续性等良好的观察力品质。通过想象认识那些从未见过,但可以根据类似物推断的那些事物,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并进一步培养和发展想象力。在进行某项制作、对某个问题探索、进行某种技能的训练活动中,通过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概括、运用概念进行推理判断,在深刻地认识事物、了解事物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中,发展合乎逻辑的判断、推理、揭露事物本质的能力即思维力。在各种科学技术实验、社会调查、科技制作、特殊技能训练中,培养、发展实际技能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所有参加课外活动小组的成员,将在实践活动中学习领导、服从与合作,学习管理自己和管理他人,培养和提高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适应力。

学生自愿参加。

参不参加课外活动,或参加什么类型的课外活动,决定权在学生手里,而不在学校手里。这是学校开展课外活动的首要原则。

为什么要贯彻这条原则呢?这是因为课外活动是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的。这也是课外与课内的最大不同点之一。教学计划规定的课内每一堂课,学生必须听,不得凭自己的兴趣爱好,只听这一堂,不听那一堂,否则就是旷课,违反学校纪律。课外活动则不同,它是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完全允许从兴趣出发。只有贯彻自愿原则,才能调动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活动中才能表现出创造精神。如果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教师不让参加;学生不感兴趣的活动,教师偏要强迫学生参加,这样的课外活动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现在有些学校确有违反自愿原则的现象,例如不管学生同意不同意,硬性编组,甚至活动内容、方式均由教师规定,学生只是奉命参加而已。当然,贯彻自愿原则,并不排除教师的启发、引导。例如有的学生的兴趣是多方面的,不可能参加多种项目,到底发展哪方面的兴趣爱好更切合学生的实际,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尤其是小学生,更需要教师的指导。

活动内容和形式要丰富

这一点要求与课堂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各门学科的课堂教学,必须根据教学大纲来进行。一般说来,不能低于大纲的要求,也不能“超纲”。课外活动则不同,不受教学大纲的制约,内容可以多种多样,形式更不限于在教室内。有灵活性,有伸缩余地。既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又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而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不断补充新的内容,开拓新的知识领域,也就是所谓“即时性”“广泛性”。

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这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课内课外都要贯彻。但在课堂上贯彻这条原则,有很大的局限性,这是因为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进度是统一的,教师要面向全班学生。课外活动则不然,没有内容、要求的限制,也没有进度的约束,可以根据学生年龄、年级和知识上的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爱好和特长,组织符合他们生理、心理特点的各种活动,来发展学生的智慧和才能。例如低年级好动、好奇,善于模仿,活动内容应偏重于知识性、趣味性,集体活动也可适当多些;高年级求知欲强,富于思考,经常考虑理想和追求,就应组织一些探索性的、钻研性的、实践性的活动。

学生当主角。

课外活动是以学生为主角的活动,因此,从活动内容到活动方式,都应由学生决定,教师只起辅导作用,切忌包办代替。包办代替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增长学生的才干,也不符合开展课外活动的目的。但是我们看到有些学校的课外活动,学生没有“自主权”。从编组到开展活动,学生均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有的学校的课外活动重复课堂教学的内容,成了集体补课;有的学校的课外活动频繁地举办讲座,成为变相加课。这些做法都不符合课外活动的宗旨。

课外活动怎样体现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呢?首先要明确,课外活动不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它有自己的特点。它的主要目的在于促使学生手脑并用,培养能力,发挥爱好和特长。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教师不应该也不可能代替学生的实践。以教师讲授为主,就是教师代替学生的实践。其次,要开展独立活动,使学生能充分表现自己的独立性和主动精神。例如成立一个项目的课外活动小组,从选举小组长、制订计划到商定公约、执行计划,以及活动时间、地点的安排,应由这个小组的成员去决定,辅导教师只负责指导和检查。

发挥个体优势。

这里的个体主要指的是学校。开展课外活动,要考虑学校的主客观条件,注重发挥自己的优势。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不同,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有差异。同样是城市学校,有的条件好,有的条件差;同样是农村学校,有的依山,有的傍水;同样是重点学校,有的有这方面的辅导人才,有的有那方面的辅导人才。活动时注重发挥自己的优势,会逐步形成自己的传统,体现自己的特色。当然,有些必须开展的新项目,要创造条件,做到多样化。

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课外活动的组织实施,首先应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开展群众性的课外活动,组织班级学科小组活动,吸收学校中的部分学生参加。与此同时,还要把那些在某一学科领域有才能、水平较高的学生,吸收到课外活动中,把他们组织起来,进行更高层次的培养与训练,并借以推动课外活动的广泛开展。

传统与革新结合的原则

学生的兴趣是广泛的,要全部满足学生的兴趣与爱好,组织起各种内容的课外活动,限于师资、设备、经费等方面的条件,每所学校都只能尽量争取,但是不可能全部达到。各校应根据自己的师资条件、设备情况,以及可借用的家长和社会力量,以尽可能多的内容,把学生的课外活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地开展起来。同时,要因地制宜选择一些项目,投入较优势的力量,坚持不懈,使之形成学校课外活动的传统项目。这些传统项目,应有自己学校的特点和风格。传统项目的课外活动,象征着学校校风、校貌及学校声望,它能以自己的显着成效激发学校全体人员的集体荣誉感,使学校具有活力。课外活动项目的传统化,并不排斥课外活动内容的革新,传统项目的专门化内容也要随着专门业务的发展而发展。课外活动项目的传统化,也不是使学校举办的各种课外活动项目都形成传统。许多课外活动项目将随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推陈出新。坚持传统与革新结合的原则,组织学校课外活动工作,将使学校的课外活动既具继承性又有创新性,充满生命力,更加绚丽多彩。

6.课外活动管理的任务

课外活动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它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外,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的各种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内容包括体育活动、文艺活动、知识讲座、科技活动、各类兴趣小组活动、校班会、时事教育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开展课外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学生多渠道地及时获得各种信息,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特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求意识,提高他们的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所以,学校加强对课外活动的管理和指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管理任务如下:

落实课外活动项目

课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在中小学里开展的课外活动项目也非常之多。但是作为一门课程,它和学科课程不同。课外活动并没有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可遵循,只能由学校管理者自己进行本校课外活动项目的设计。在学校里设置课外活动项目主要应依据以下几方面:

(1)应依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立足于把国内外社会政治和经济信息、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新发展引入学校,开辟课外活动项目。农村的中小学更应结合本地区建设的实际,找出本校可利用、也有发展前景的内容进行课外活动的立项。尽可能把课外活动和培养当地工农业生产发展需要的人才联系起来。

(2)应依据本校学生的兴趣、知识基础、技能水平,考虑课外活动项目的设置。目前学校里最常见的课外活动项目,不一定就是学生最有兴趣和最受学生欢迎的。所以,要深入而全面地调查学生的兴趣爱好,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同时,又要发挥学校的导向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导学生选择学校设置的项目,积极参加课外活动。

(3)应依据学校的传统、师资和设备条件。在这三项条件中,关键是师资。传统项目的形成,重要的因素是有辅导教师;设备的提供,也需要教师协同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管理人员去创设;新项目的设置更要看有没有教师或能不能聘请到校外辅导力量对学生进行辅导。

组织课外活动工作的合力

组织开展课外活动需要投入人力,提供一定的经费和物质设备,进行时间、空间的合理安排。这就有赖于学校管理者对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进行科学地整合,使课外活动工作的目标一致,行动协调,取得预期的效益。

建立健全课外活动制度

学校管理者不仅要把课外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排入课表,还应制订出课外活动辅导工作岗位职责,课外活动工作制度及必要的活动公约。从制度上保证课外活动的实施。

提高课外活动工作质量

提高课外活动工作质量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效能,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要注意研究课外活动工作的规律性,通过提高课外活动工作的质量,培养学生课余的健康情趣,促进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良好的道德品质、文明的行为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形成,发展学生的健康心理,提高学生的基本政治素质;培养学生爱科学、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的品质,发展学生学习研究科学的诸种基本能力,促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思想、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和习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特殊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真正使学校的课外活动成为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途径。

7.课外活动的内容

课外活动的内容极为丰富,总体上可分为几大类:

思想教育活动

这类活动包括组织时事报告会、英雄模范人物报告会、演讲会,组织有教育意义的参观、旅行、社会调查、传统节日纪念活动,与科学家、作家见面,看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电视等。目的在于使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国内外形势,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立志成才,在思想品德等方面受到教育。

学科活动

这类活动和课堂教学有紧密联系,但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重复,不受教材的限制,目的在于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如数学方面的钻研小组,物理方面的无线电小组,地理方面的气象小组,劳技方面的模型制作小组等,既与课堂教学有密切联系,又扩大了课堂教学的范围。同时还可组织一些学科竞赛活动,如作文比赛、数学竞赛、外语朗诵比赛等。

科学技术活动

这类活动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从小热爱科学,钻研技术,养成手脑并用的习惯,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可组织一些科普讲座,并根据各人的兴趣和爱好组织各种活动小组,如电工、化工、无线电、电子计算机、航空模型、航海模型、教具制作、野外考察等。

文学艺术活动

这类活动以练习、排演、创作等实践活动为主,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发展学生的爱好特长。除组织大型的文艺演出、音乐欣赏、诗歌朗诵等活动外,可组织歌咏、书法、绘画、乐器、舞蹈、摄影、雕刻等小组。

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极为丰富,如球类运动、游戏、武术、体操、赛跑等都适合学生开展。目的在于使学生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以增强体质。

公益劳动

公益劳动多属服务性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观点、自理能力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例如清洁卫生,植树绿化,修理桌凳门窗,交通安全值勤,为军烈属做好事,为病残生和孤寡老人做好事等。这类活动最能看出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共产主义风格,学校应大力表彰主动搞公益劳动的学生。

8.课外活动管理要求

统一领导,全面规划

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虽然要强调自愿、自主,但如不加强领导,必然形成自流。学校要把课外活动,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应有一位校长统一领导,一位教导主任分管,各教研组有教师负责指导与本学科有关的课外活动,班主任要担负起本班课外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责任。总之,要做到层层有人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