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好班规成就好班级
17535500000006

第6章 在校学生的管理(6)

(1)追求在个体发展中的班集体的超越性发展,并形成群体的个性。班集体应该是一个由构成它的每一分子——学生组成的不断发展的有机体。这个有机体的功能大小、价值取向与学生个体的发展具有密切相关、互生互长的关系,集体与个体都在活动实践中获得提升和超越。当然,这个有机体的个性如何,则还要看这个有机体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方向。假如一个班级生存在控制主义的环境中,则这个班集体所展现出的个性必然是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僵硬且呆板;假如一个班级生存在自由、平等与民主的环境中,则这个班集体展现出的个性必然是生机勃勃,灵活且具有创造精神。

(2)追求班级在学生发展环境上的宽松。班级中的个体之间不是上下级的行政关系,而是平等的学习伙伴关系,同学们都有自己的学习倾向、兴趣和需要,人人都应受到平等的对待和尊重,学生需要学会的是对真理权威的服从,而不是对某种地位的服从。通过在这种平等、自由和宽松的班级管理环境中,学生才能有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可能,才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追求班级在学生社会化和个性发展方面的统一。就是通过班级的管理使学生理解群体生活必须有基本规范,理解个人在群体中必须有角色意识、公众意识、责任感和义务感等。通过理解这些要求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进而使学生努力实践这些要求并使之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及管理活动的基本单位,它是学校根据一定的编班原则正式组建的师生群体。自从班级授课制诞生以来,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班级里度过的,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也主要是通过班级来实施的。因此,班级对学生影响至深,班级管理对学生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班级管理的重要任务是推动班集体的建设,因为只有形成了班集体,才能对生活在其中的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但是,经过学校的编班形成的只是班级,它不会自然地成为班集体。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我们不可随便拿一群个别的人作为集体。集体是活生生的社会有机体,它所以是一个有机体,就因为它那里有机构、有权能、有责任,有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依赖。如果这样的因素一点也没有的话,也就没有集体了,所有的只是随随便便的一个人群罢了。”可见,班级并不能等同于班集体,班集体有其自身的特征:

①在目标上,班集体具有定向统一的特征;

②在价值观念上,班集体崇尚集体主义取向;

③在行为上,班集体倡导令行禁止;

④在情感上,班集体具有彼此相悦的特征。

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的管理

共青团是独立的政治组织,由先进青年自愿组织而成,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直接接受学校行政和教师的领导。但是学校全部工作是在学校行政直接领导和具体安排下进行的,而教师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所以共青团对一般学生的教育是辅助性的,而且共青团是青年学生的组织,团的干部很年轻,缺乏经验,因此共青团的工作必须接受学校行政和教师的指导。

学校领导人员要关注和帮助共青团的建立和建设,经常提出一些原则性的意见,为团开展工作提供有利条件和给予必要指导。要指导班主任经常关心团的工作,特别是了解团支部的情况,提出具体建议,帮助他们搞好各项工作和活动。但是,要注意尊重团的独立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精神,而不要过多干涉团的工作,更不要把团的组织看做是学校行政的附属机构,否则,就会影响团的积极性,忽视团的特点,使团组织在学校失掉存在的意义。

少先队是少年儿童自己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委托共青团直接领导的独立自主的少年儿童团体。它的任务是团结、教育全体少年儿童,使他们通过少先队组织的教育活动,学习革命先辈的榜样,从少年时期就学习在各项活动中起先锋作用,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一代打好基础。它有自己一套垂直系统领导的组织机构,在学校里有大队、中队、小队等作为他们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己领导自己的机构。队的全部工作和活动都由队员当家做主,辅导员发挥引导的作用,实行“辅导员的精心合理辅导同少先队的自主自动相结合”的原则。但由于队建立在学校,队员都是在学校受教育的学生,对队的工作进行指导和帮助,是学校领导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领导的指导不应取代少先队自己组织系统的领导,既不要直接指挥命令,又不要包办代替。同时,学校还要帮助他们解决好活动场地和必要的物质条件等问题。

学生会是中等以上学校建立的全体学生的群众组织,接受学生联合会和学校党政双重领导。它要团结全体学生,反映学生的意见和愿望,协助和配合学校团组织开展各项有益的课余活动,协助班主任领导各班班委会,促进和带动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

学校共青团、学生会和少先队都是学校中的学生集体,是学校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的工作内容和组织方式虽然不同,但工作步调和要求必须一致,而且要保证协同工作的良好关系。共青团、少先队和学生会的性质,决定了对其管理要防止两种不良倾向:一是纯政治化倾向,即一味进行政治说教,忽视学生的特点;二是纯文娱化倾向,即热衷于文化娱乐活动,放弃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校领导要把团、队、会的管理,作为自身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来对待。要注意将团、队、会的活动计划,与班级计划、学校的教育计划等工作协调起来,提供一定的物质条件,配备合适的辅导教师,支持和指导团、队、会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另外,学校要尽其所能协调好团、队、会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它们的组织职能充分发挥出来,促进其良好运转和健康发展。

班级管理的本质

对于班级管理的重要性,人们的认识是一致的。但对于班级管理的涵义,研究人员有着不同的看法。台湾学者方炳林认为,班级管理是“教师或教师和学生共同合适地处理教室中的人、事、物等因素,使教室成为最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以易于达成教学目的的活动”。美国的约翰逊等人指出,班级管理是“建立和维持班级团体以达到教育目标的过程”。我国的黄兆龙教授主张,“班级管理,就是班集体中学生之间的相互管理。其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各个方面与各种形式的学习、生活活动,促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谐发展,整个班级学生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由此可见,人们在班级管理的时空范围、管理主体、终极目标等问题上尚未达成共识。

美国学者詹森和布鲁克斯曾对班级管理的概念进行过专门的分析,他们的研究对于我们正确把握班级管理的本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詹森和布鲁克斯看来,“班级管理是指以一定的价值为目标,求得具备一定要素的业务的完成”。他们还特意设计了一个概念模型,以帮助人们全面、准确地理解班级管理的内涵与外延。

班集体的建设

正如前文所指出的,班集体不会自发生成,必须通过全班师生的共同努力去创建形成。班集体的建设应当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选派合适的人选担任班主任。班主任是受国家和学校委托,全面负责一个班级学生工作的教师。班集体建设的好坏,与班主任的职业素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我国的心理学工作者曾对中学生进行了“喜欢怎样的班主任”的调查,其结果是:对学生理解、信任、耐心、严格的占86%;热爱教育事业、责任感强的占80%;热爱学生、不偏心的占79%;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的占74%;作风民主、对学生亲切真诚的占71%;全面、正确了解学生,工作积极的占69.3%;热情、开朗、风趣的占69%;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的占58%;善于激发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占49%;能掌握教育理论、教育技巧的占48%。教育行政部门应综合考虑国家的要求、班主任工作的性质和学生的期望,制订班主任的任职条件、岗位职责、素质要求等方面的详细规定。学校在安排班主任时,要严格把好选派关,将最合适的人员配置到班主任工作岗位上去。

第二,确定班集体共同奋斗的组织目标。班级是由几十名学生和教师组成的群体,如果没有明确而又合适的目标,就无法开展共同的活动,因而也就无法形成班级集体。班集体目标是维系班级全体成员的纽带,是促进班集体发展的驱动力。在确定班集体目标时,要注意将目标的激励性和现实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惟有如此,才会对全班成员具有吸引力和鼓舞作用。实践证明,马卡连柯提出的远景目标、中景目标与近景目标的建议是行之有效的。实现近景目标的时间不宜过长,要尽快让学生取得“成功”,尽早得到“快乐”的体验。为达到目标而组织的行动,既不要轻而易举,也不能高不可攀,要经过一定的意志努力能够实现。近景目标达到了,中景目标就成了近景目标,远景目标也相应成为中景目标。

第三,建立强有力的班级集体的核心。班级如果没有积极分子和骨干队伍,就形成不了班级集体的核心力量,那么这个班级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稳固的集体。建立班集体核心的关键,是要培养和选拔好学生干部。安排班干部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终身制”,即班干部一旦当选就保持人员稳定。采用这一方式,班干部都经过了选拔、培养和.锻炼,各方面素质较好,便于开展工作,但其他学生缺乏锻炼才干、展现风采的机会。二是“轮换制”,即班干部人选不固定,由全班学生轮换担任。这种方式为所有学生提供了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和才能的培养。但是,如果人员更替过于频繁,人员变动幅度过大,则会给班级工作带来较大的冲击。

第四,健全规章制度,培育良好班风。规章制度对班级成员具有规范和导向的作用,它能使学生明白在班级里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使班级的各项活动保待正常有序的状态。良好的班风是指班级集体成员中普遍具有的符合道德标准的良好行为举止,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对学生具有较强的约束力。正如有的专家所指出的,良好的班风具有很高的德育价值,它是巩固学生班集体的精神力量,是教育班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

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参与管理

在组织管理中,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要承担起应尽的职责,另一方面又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管理和参与管理。可以说,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和参与管理,是组织管理的重要追求目标,因为这达到了“管,是为了不管”的最高境界。

陶行知十分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参与管理,他在《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一文中指出,学生自治的好处有:第一,学生自治可为修身伦理的实验。第二,学生自治能适应学生之需要。第三,学生自治能辅助风纪之进步。第四,学生自治能促进学生经验之发展。在今天,管理者更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参与管理,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引导他们在知、情、意、行方面实现自觉、自律、自强、自理。在认知方面,要引导学生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让学生自己认识自己,提高自我管理的自觉性。在情感方面,要引导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激励、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正确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在意志品质方面,要引导学生自我监督、自我誓约。自我命令、自我控制,使自我和环境协调一致。在行为习惯方面,要引导学生自我计划、自我训练、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修养和自我调节,实现自律化。请看下面的案例。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临海中学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逐渐高涨。在这种情况下,校长因势利导地提出了“四自”改革方案,即引导学生思想上自育、学习上自研、体育上自炼、生活上自管,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

学校首先利用橱窗、广播集会,向学生宣传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意义,启发其自觉参与自我管理的活动。其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思想实际,分层次建立了“学雷锋、学赖宁小组”、“少年团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小组”、“青年业余党校”等组织,定期开展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自育活动,并注意让学生自己组织主题班会、办墙报、出专栏、搞展览。学习上,建立各种“自学小组”,作为语文、数学、外语等爱好者协会和课外兴趣小组的基层组织,引导学生有计划地进行自学,相互释疑,集体研究学习中的难题。体育上,建立了学校、年级、班级三级运动队,注意发挥体育骨干的带头指导和帮教作用。生活上,建立了卫生管理、纪律检查、礼貌评比、伙食监督等自管组,负责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