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袁宝华文集第四卷:文选
17539500000141

第141章 市场是企业活动的舞台

(1992年4月18日)

国务院今年以来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对于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贯彻落实《企业法》,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有步骤地把企业推向市场,并以此为中心,积极推进各项配套改革等工作做出了具体安排。所以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企业改革,现已进入实质性阶段。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指导思想是非常明确的。这就是要在国家计划和宏观政策指导下,使企业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社会主义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改革的核心是把企业推向市场。现在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在起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暂行条例”,以保证《企业法》的贯彻落实。一方面,用法律的语言来界定国营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使全民所有权得到必要保证,使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要解决国营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问题和对企业的投资、分配方面的约束机制问题。这些问题,在乡镇企业已基本解决了。用鲁冠球同志的话说,他们已有了三条,一是经营自主权,二是按劳分配权,三是灵活用工权。我看转换经营机制,把国营企业推向市场,这也是不可缺少的条件。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要选好“突破口”。企业自主经营,就当前来说,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劳动用工、人事管理和工资奖金分配三项自主权。就是说,必须把改革试点的焦点直接指向长期束缚大中型企业活力的“一大三铁”,在人事、劳动和分配三项制度上进行根本性改革,引入适应外部市场竞争需要的管理机制。大量事实证明,抓住人事、劳动、分配制度的改革,是抓住了企业内部转换机制的突破口。

进行企业内部三项制度的改革是一场“攻坚战”。要打好“攻坚战”,必然突破现有的利益格局。据全国总工会的一项调查发现,对三项制度改革,职工(包括干部)中老、中、青三个不同年龄段的心态就不同。这说明,三项制度的改革触及每个人的利益,人们会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所以,思想政治工作和切合实际的合理政策一定要跟上。各地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改革三项制度必须从改革干部制度入手,“铁交椅”搬不掉,“铁饭碗”和“铁工资”就不容易打破。只有对干部实行聘任制度,能上能下,没有了“铁交椅”,才能打破“铁饭碗”,改革“铁工资”。所以,关键是干部能树立良好的榜样。一些地方的经验还告诉我们,三项制度改革的方案一定要经过全体职工认真地讨论,由职工代表大会按照民主程序通过实施,使改革措施建立在充分民主的基础之上。这里要提请注意的是,在进行三项制度改革的时候,一定要对企业的情况做具体分析,切不可搞绝对化、搞一刀切。新体制建立后,企业有了自主权,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既符合社会主义要求又符合现代化管理原则的各项管理制度,通过竞争机制使人才得以流动,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企业能活能死”,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促进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显著提高。

李鹏总理在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政府机构改革的核心是转变职能,把企业推向市场。按照这个思路,我认为政府职能应朝着三个方向转变。一是由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政府部门应当放弃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内部管理事务的直接干预,集中精力搞好宏观控制,并逐步建立起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二是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即由单纯的行政干预转向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来实施管理。三是由“管”转向服务与监督,改变长期以来企业围着领导机关转的局面,重点做好行业规划、协调、服务和监督工作。或者说就是两条,一条是宏观要管住,一条是微观要搞活。宏观管住,首先是掌握政策,其次是强化监督,保证国有资产增值。当然,还有国营企业的主要领导——厂长的任命。

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经济手段和形式,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必须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在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市场也是企业活动的舞台,要让企业活起来,就必须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这方面,浙江做得比较好。

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要解决市场发育滞后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要解决宏观调控能力薄弱的问题。因此,第一,要通过把企业推向市场,不断发育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第二,要依法管理市场,逐步建立、健全竞争机制和市场规则。随着机构职能的转变,政府在立法、协调、服务、监督等方面,有许多新的课题和大量的工作要做。只有政府做好宏观调控,实现了对企业的间接管理,才能使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都达到良性循环。

在市场调控上,社会主义应该比资本主义搞得更好,因为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到垄断阶段,起主要作用的是那只“看不见的手”,就是市场规律和竞争机制,虽然它也有另一只“看得见的手”,即政府通过法律的、经济的和行政的手段进行干预。如果说,“看不见的手”是“魔”,“看得见的手”是“道”,那么在资本主义国家往往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总是控制不住,这就是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原因。社会主义也有一只“看得见的手”和一只“看不见的手”。但是,社会主义的优势就在于我们有一只服务于国家民族利益的“看得见的手”。虽说现时我们这只“看得见的手”尚待逐步伸出,但可以肯定地说要胜于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的经验还不足,两只手的运用有待积累经验,所以,我们要强化政府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能力,强化政府对市场的管理能力,既发挥市场的竞争机制,又要建立良好的秩序,矫正市场的消极作用,克服市场活动中的无序状态。虽说我们现在调控市场的能力还不强,但是有优越的社会制度,我们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去年闹特大水灾,超过30年代的灾情,我们硬是动员全国力量战胜了灾害,市场并未由此暴涨暴落,这就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市场机制的核心是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市场。企业活力最终是竞争力,没有竞争力,其他的活力都会放空。企业的竞争力要在市场无情竞争的风浪中逐渐形成,经受考验。企业进入市场,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不找市长,找市场”,企业才有了真正的用武之地。我这里说的市场,包括国际市场。我们正在争取恢复我国关贸总协定缔约国的地位。对此,我们的企业不能没有准备。过去我们讲国际市场,往往只想怎样打入国外市场,对国外企业按照缔约国协定“打”进来同你竞争想得不多,如果这方面没有充分准备,可能将来连用武之地也没有了!所以,我们的企业现在面临着两种新的情况、两种新的形势:一个就国内来说,政府要把企业推向市场,实行同行业竞争;一个就国外来说,外国的产品要打入中国市场来参与竞争,这是个新的挑战。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必须推行现代化管理,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企业改革在机制上有所突破之后,还要不断加以完善。转换经营机制,没有一套现代化管理跟上去,就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这也是完善经营机制的重要条件。

推进管理现代化,必须注意总结我国自己的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十多年来积累起来的、内容十分丰富的经验,包括:总结沿海开放地区特别是经济特区的经验;总结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包括军转民企业的经验;总结乡镇企业和城市集体经济的经验;总结三资企业的管理经验;总结商业企业成功的经验;总结企业集团初试锋芒的经验。同时,还要大胆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尤其是外国的国营企业管理上的好经验。

总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包括了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这两个共同走向现代化的轮子。外国有人评论说,中国现在是“科技攻关称一流,工商管理逊一筹”。我们应该有这个志气,通过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推行现代化管理来提高企业素质,不仅技术要称一流,管理也必须称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