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袁宝华文集第五卷:文选
17540500000126

第126章 《袁宝华协会工作文集》序

《袁宝华协会工作文集》即将付梓。约12万字的文稿,汇集了宝华同志自1979年至1995年间的有关如何做好企业管理协会、企业家协会工作的讲话和文章。阅读文稿,深感收集在文集中的篇篇讲话、文章都凝结着宝华同志为开创、探索和发展我国企协工作所付出的心血。他的思想、学识和经验是指导我们做好“两会”工作的宝贵财富。宝华同志是中国企协的创始人。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我国政府派出了袁宝华同志为团长的经济工作代表团,对日本的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进行了考察,邓力群马洪同志等一同前往,我也参加了这次考察活动。之后,又一起考察了欧美的一些国家。在这些考察交流中,同志们对这些国家政府经济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很感兴趣,西方国家对企业主要是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政府不直接干预;对企业的服务工作则是积极支持和充分发挥民间社会经济团体的作用。这些经验,对改进我国的经济管理与企业管理体制、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借鉴作用。在袁宝华等同志的倡议下,经国务院同意,1979年3月在北京成立了中国企业管理协会,宝华同志担任会长,邓力群同志任顾问。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初成立的第一个全国性社会经济团体。为了加强企业经营者队伍的建设,1984年3月,又在宝华同志主持下成立了中国厂长(经理)工作研究会(1988年1月改名为中国企业家协会)。16年来,在宝华同志的领导下,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企业家协会坚持为企业和企业家服务的宗旨,将实践性、学术性、社会性、服务性融为一体,开展调查研究、企业经营者培训、企业咨询、报刊出版、信息服务、国际交流等多方位的智力服务,受到广大企业的欢迎,在国外也开拓了一些重要的交流与合作渠道,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支持,邓小平、江泽民、李鹏、薄一波等领导同志给予了很多关怀。目前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8个全国性行业、数百个工业城市也都建立了企业管理协会和企业家协会。这些成绩,体现了由宝华同志创建和领导的中国企协事业充满着活力和生机。

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中国企业家协会的开创与发展是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同步进行的。中国企协、企业家协会成立之初,宝华同志提出企协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企业管理现代化为重点”,“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当好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参谋、助手”,“为企业和企业家服务”。为此,他极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对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试点、企业领导体制、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基础工作、提高经济效益、技术进步、经营战略、国有资产管理、完善承包制、股份制试点、税利分流、厂长负责制、《企业法》、《公司法》、企业集团、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国际化经营等改革中的一些建议,都是在调查研究中提出来的。如建议制定《企业法》实施细则、《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的落实问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调查》等一些重要调研意见报送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为探索、总结适合我国情况的企业管理工作的新路子,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宝华同志提出“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十六字方针,要求我国企业经营管理者在借鉴外国科学管理经验的同时更要重视自己的实践。作为会长,宝华同志经常会见厂长(经理),经常与企业家们座谈,关心他们的疾苦,研究他们在改革中遇到的问题,1987年以来,他亲自主持了46次厂长(经理)座谈会,听取并向国务院反映企业对重大的政策问题的一些意见和要求。李鹏总理对这一活动给予充分肯定,提出“座谈会一定要坚持下去”,国务院其他领导同志对座谈纪要也作过多次重要批示。这些成果的取得是与宝华同志重调查、重实践分不开的。

宝华同志对“两会”工作的一些重要意见和建议,是我们建设和发展协会工作的指导方针。如收入《文集》中的《在经济调整时期努力做好企业管理协会的工作》(1981年3月),《为贯彻落实十四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决定而斗争》(1993年11月),《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中企协”应全力以赴》

(1995年11月)等文稿,都是宝华同志在各个不同时期提出的协会工作目标和方针。为实现这些目标,他提出“企协工作要有生气、有活力、有吸引力、有竞争力”,要“增强独立开展活动的能力,拓展企协工作的新路子”,要正确处理“四种关系”,即“两会”和企业的关系、“两会”和政府的关系、“两会”同各兄弟协会(学会)的关系、“两会”内部的关系,推进“三自”方针,即自治、自立、自养方针的实现等重要思想和决策,并对协会秘书长工作、各专业工作委员会工作、提高企业管理报刊质量、发展同国际雇主组织的合作关系等也提出了许多极为重要的意见。

宝华同志数十年从事经济领域的领导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十多年来,我有幸和宝华同志一起从事“两会”工作,受益匪浅。《袁宝华协会工作文集》的出版,对“两会”事业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相信读过这本书的同志们会与我有同感。

张彦宁

1996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