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最经典的文化常识
17541100000107

第107章 道家

道家的理论奠定于老子的《道德经》,此著虽仅有5000言,但字字珠玑,书中广论“道”的本质、规律、形态等,充满哲理与人生智慧。它提出一种有物混成且独立自存的自然宇宙起源论,并提出世界存在与运行原理是“反者道之动”的本体论思想,对于存活于其中的人类而言,应学习的就是处世的智慧。老子还提出了众多的政治、社会与人生哲学观点,但重点都在保身而不在文明的开创,可以说,它是以一套宗本于智慧之道的理论来应对混乱的世局,而无意制造社会的新气象,因为,老子认为那些都不是大道的根本。

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理论最重要倡导、发扬者,道家哲学基本上也就是老庄二者的思想体系。庄子的道学不同于老学之处在于,庄子更详尽地阐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可开创能力包括智慧、认识能力、身体能量等等。庄子同样站在天道自然的命题基础上,提出了从人的自我修养到面对整个社会、国家的处世之道,《庄子》一书,就是他从世界观到知识论到工夫论,乃至社会哲学的内圣外王之道的理论。

列子,战国时人。现存的《列子》8篇,是东晋张湛所辑,一般认为该书反映了战国至魏晋间的思想。《列子》从道家思想出发,对道家思想中“无为”的人生观有所改造,强调人在自然天地间的积极作用,认为人在一种不任强使力的生存状态下,不忧天,不畏天,才是最好的生存状态。

王弼,三国时期人。当两汉经学的发展已到尾声,社会政治一直在动乱与不义的情境中时,知识分子转向玄学清谈。王弼以其对老子哲学的深切体悟,注解老子《道德经》一书,重体用之分、有无之别。不但发展出诠释老学的宗旨:“贵无”的精神,并以此原理注解《易经》,甚至还因此改变了从汉易以来言象数易学的气化宇宙论,将易经的研究方向代之以纯粹玄学思想,使中国易学史迎来一个崭新的局面。

郭象,西晋人,以《庄子注》闻名,主张“独化”理论。这是一种从高度抽象思维当中发展出来的玄学式概念理论,其认为宇宙万物都生于偶然的“玄冥”境界,因此提倡一种“物无大小,各顺其适”,平等尊重每一个生命的人生观。

道家的社会哲学不是进取的、积极的,因为社会只是天道的过程,而不是目的本身。道家认为儒家的社会理想是合理的,但不是绝对的,因此基本上并不需要提出一套决定性的社会理想,因为天道变化本身无所谓绝对的是非善恶。因而,道家强调的更多的是在社会中生存的智慧,而且这种智慧必须是能在任何历史情境中都行之有效的生存之道。也就因为道家的社会哲学不以自己发展规格为主,而强调应对的智慧,因此,极利于人们休养生息的需求,故而汉初的“黄老之治”有了实践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使千百年来中国士大夫在失意于儒家本位的官场文化之后,也能率性逍遥地顺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