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现代小麦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17544400000005

第5章 小麦优质品种的选择(3)

北疆副区。该副区以春小麦为主,最冷月平均气温-18~-11,绝对最低气温为-44~-33。4月上旬播种,8月上旬收获,生育期120~130天。年降水量为83~106毫米,小麦生育期间降水量为7~39毫米。生产上应选用春小麦品种,具有对光照反应敏感、耐寒、耐旱、耐瘠性和耐霜冻的特性。

(2)青藏冬、春麦兼播亚区

本区包括青海省祁连山以南、日月山以西,四川省的西北部阿坝、甘孜两自治州的大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的中甸、德钦两县和西藏自治区的全部。本麦区海拔最高,日照最长,温差最大,小麦的生育期最长,千粒重也最高。

全区又可分为环湖盆地副区、青南藏北副区和川藏高原副区。

环湖盆地副区。该副区气候干燥、冷凉,盐碱和风沙危害较为严重,生产上应选用强春性品种,位于该副区的香日德农场曾创造过我国春小麦最高产量纪录。

青南藏北副区。该副区气候寒冷、干燥、多风,种植小麦全靠灌溉,生育期间极少发生病虫害,土壤盐碱、大风和早霜对小麦生产常造成严重危害,生产上应选用强春性品种,具有耐春寒、灌浆期长、籽粒大、早熟高产的特点,生育期140~170天。

川藏高原副区。该副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春干旱,夏、秋雨水集中,种植小麦也要靠灌溉,几乎全周年地里生长小麦。

冬小麦播期在9月下旬,春小麦播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均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收获,冬小麦生育期320~350天。生产上,冬小麦应选用耐寒、抗锈病、早熟丰产的品种,春小麦应选用抗白秆病和锈病、品质好的中晚熟品种。

§§§第二节专用型小麦的品种类型

随着我国食品工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习惯逐步从传统向现代、科学的方向发展,因而以小麦面粉为原料的各种优质高档、食用方便的保健食品、营养食品、精制食品如面包、蛋糕、饼干、方便面等食品的需求量不断快速增长,国内粮食和食品加工企业对优质专用小麦原料的需求十分迫切,从而促进了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的快速发展。

一、专用小麦品种的分类

根据小麦籽粒的营养和食品加工品质,专用小麦品种可分为强筋小麦、中筋小麦和弱筋小麦。

强筋小麦籽粒角质率大于70%,籽粒硬度大,蛋白质含量高,53面筋质量好,吸水率高,具有很好的面团流变特性,即面团的稳定特性较好,弱化度较低,评价值较高,面团拉伸阻力大,弹性较好,适于生产面包粉及搭配生产其他专用粉的小麦。目前生产上应用的主要强筋小麦品种有高优503、藁麦8901、豫麦34、郑麦9023、济麦20、小偃54、陕优225和皖麦38等。中筋小麦籽粒硬度中等,籽粒结构属半角质率,也包括全角质率小麦(硬度中等),蛋白质含量中等,面筋含量在28%~32%或更高一些,面筋质量也应比较高。反映在面团流变学特性方面,吸水率应大于57%,稳定时间应在3.5分钟以上,弱化度最好不超过100BU,最大拉伸阻力400BU左右,不低于300BU,延伸性与水煮性能好。适于制作中国传统面食,如面条、馒头、饺子等,馒头体积大(或比容大),外形挺立,内部结构和口感较佳。中筋小麦是中国居民需要量最多的品种类型,目前生产上应用的品种较多,有豫麦49、周麦12、新麦18、周麦16、周麦18、豫麦70、烟农19、皖麦52、扬麦158、绵阳26、偃展4110等。

弱筋小麦籽粒结构为粉质,角质率小于30%,质地松软,硬度较低,蛋白质和面筋含量低,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短,软化度高,粉质参数评价值低。该类品种适合作为饼干、糕点等食品的原料,但不同地区对这类食品质量的要求不同,并带有较多的习惯性和主观性。目前生产上应用的品种较少,主要有宁麦9号、皖麦48、豫麦50、郑麦004等。

二、专用小麦的种植区域及品种选择

我国小麦种植地域广阔,小麦品质因品种特性及气候、土壤、耕作制度、栽培措施等环境条件的不同存在很大的差异。专用小麦种植区划的目的就是依据生态环境条件和品种的品质表现将专用小麦生产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适宜生态区域,实现小麦的优质高效生产。目前,我国专用小麦生产划分为3大品质区域和10个亚区。

1.北方强筋、中筋白粒冬麦区

包括北部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主要地区有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河北省、河南省、山西省等省、直辖市的全部和陕西省大部,甘肃省东部和苏北、皖北。本区重点发展白粒强筋和中筋的冬性、半冬性小麦,主要改进磨粉品质和面包、面条、馒头等食品的加工品质。在南部沿河平原潮土区中的沿河冲积沙质至轻壤土,也可发展白粒软质小麦。该区根据生态条件又可分为三个亚区。

(1)华北北部强筋麦亚区

主要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冀东、冀中地区,年降水量400~600毫米,多为褐土及褐土化潮土,质地沙壤至中壤,肥力较高,品质较好,主要发展强筋小麦,也可发展中强筋面包、面条兼用小麦,如高优503、京9428、石家庄8号等。

(2)黄淮北部强筋、中筋麦亚区

主要包括河北省中南部,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和山东省西北部、中部及胶东地区,还有山西省中南部,陕西省关中和甘肃省天水、平凉等地区。年降水量500~800毫米,土壤以潮土、褐土和黄绵土为主,质地沙壤或黏壤。土层深厚、肥力较高的地区适宜发展强筋小麦,其他地区发展中筋小麦。

山东省胶东丘陵地区多数土层深厚,肥力较高,春、夏气温较低,湿度较大,灌浆期长,小麦产量高,但蛋白质含量较低,宜发展中筋小麦,如济麦20、藁优9409等。

(3)黄淮南部中筋麦亚区

主要包括河南省中部、山东省南部、江苏省和安徽省北部等地区,是黄淮麦区与南方冬麦区的过渡地带。

年降水量600~900毫米,土壤以潮土为主,肥力不高,以发展中筋小麦为主,肥力较高的砂姜黑土及褐土地区也可种植强筋小麦,沿河冲积地带和黄河故道沙土至轻壤潮土区域可发展白粒弱筋小麦,如豫麦49、郑麦9023、偃展4110等。

2.南方中筋、弱筋红粒冬麦区

包括长江中下游和西南秋播麦

区,因湿度较大,成熟前后常有阴雨,以种植较抗穗发芽的红皮麦为主,蛋白质含量低于北方冬麦区,较适合发展红粒弱筋小麦。鉴于当地小麦消费以面条和馒头为主,在适度发展弱筋小麦的同时,还应大面积种植中筋小麦。南方冬麦区的中筋小麦其磨粉品质和面条、馒头加工品质与北方冬麦区有一定差距,但通过遗传改良和栽培措施提高现有小麦的加工品质是可能的。该区根据生态条件又可分为三个亚区。

(1)长江中下游亚区

包括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南地区,湖北省大部及河南省的南部。年降水量800~1400毫米,小麦灌浆期间雨量偏多,湿害较重,穗发芽时有发生。土壤多为水稻土和黄棕土,质地以黏壤土为主。本区大部分地区发展中筋小麦,沿江及沿海沙土地区可发展弱筋小麦,如鄂麦18、华麦12、鄂麦16等。

(2)四川盆地亚区

大体可分为盆西平原麦区和丘陵山地麦区,年降水量约1100毫米,湿度较大,光照严重不足,昼夜温差小。土壤多为紫色土和黄壤土,紫色土以沙质壤土为主,黄壤土质地黏重、有机质含量低。盆西平原麦区土壤肥力较高,单产水平高;丘陵山地麦区土层薄,肥力低,肥料投入不足,产量水平较低,主要发展中筋小麦,部分地区发展弱筋小麦。现有品种多为白粒,穗发芽较重,经常影响小麦的加工品质,应加强选育抗穗发芽的白粒品种,并适当发展一些红粒中筋麦,如川育14、川农17、川麦42等。

(3)云贵高原亚区

包括四川省西南部,贵州全省及云南省的大部分地区。海拔相对较高,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湿度大,光照严重不足,土层薄,肥力差,小麦生产以旱地为主,蛋白质含量通常较低。在肥力较高的地方可发展红粒中筋小麦,其他地区发展红粒弱筋小麦,如贵农12、德麦4号等。

3.中筋、强筋红粒春麦区

主要包括黑龙江省、辽宁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种植春小麦的地区。除河西走廊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可发展白粒、强筋的面包小麦和中筋小麦外,其他地区收获前后降水较多,穗易发芽影响小麦品质,以黑龙江省最为严重,宜发展红粒中强筋春小麦。根据该区生态条件又可分为4个亚区。

(1)东北强筋、中筋红粒春麦亚区

包括黑龙江省北部、东部和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这一地区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土壤较肥沃,全部为旱作农业区,有利于蛋白质的积累。年降水量450~600毫米,生育后期和收获期降水多,极易造成穗发芽和赤霉病等病害发生,严重影响小麦品质。适宜发展红粒强筋或中筋小麦,如龙麦26号、龙辐麦13号、东农125等。

(2)北部中筋、红粒春麦亚区

主要包括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辽河平原、吉林省西北部,还包括河北、山西、陕西各省的春麦区。

除河套平原和川滩地外,主体为旱作农业区,年降水量250~400毫米,但收获前后可能遇雨,土地瘠薄,管理粗放、投入少,适宜发展红粒中筋小麦,如赤麦5号、辽春13、巴丰1号等。

(3)西北强筋、中筋春麦亚区

主要包括甘肃省中西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全部以及新疆麦区。河西走廊区干旱少雨,年降水量50~250毫米,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收获期降水频率低,灌溉条件好,生产水平高,适宜发展白粒强筋小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冬春麦兼播区,光照充足,降水量少(150毫米左右),昼夜温差大,适宜发展白粒强筋小麦,如新春21。但各地区肥力差异较大,由于运输困难,小麦的商品率偏低,在肥力高的地区可发展强筋小麦,其他地区发展中筋小麦。银宁灌区土地肥沃,年降水量350~450毫米,生产水平和集约化程度高,但生育后期高温和降水对品质形成不利,宜发展红粒中强筋小麦。甘肃省陇中和宁夏西海固地区土地贫瘠,少雨干旱,产量低,粮食商品率低,以农民食用为主,应发展白粒中筋小麦,如永宁15号。

(4)青藏高原春麦亚区

主要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的春麦区,这一地区海拔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小,土壤肥力低,灌浆期长,产量较高,蛋白质含量较其他地区低2%~3%,适宜发展红粒软质小麦,如藏春667。由西藏自治区的拉萨、日喀则地区生产的小麦粉制作的馒头适口性差,亟待改良。

§§§第三节小麦标准化生产品种的合理利用

一、小麦标准化生产品种合理利用的原则

1.品种合理布局

小麦品种合理布局是指在一个较大的地区范围内,根据土、肥、水、温等环境条件和品种特性,合理安排和配置小麦优良品种,使生态条件得到充分地利用,使品种的增产潜力充分发挥出来,达到在大范围内稳定增产的目的。由于我国各麦区气候生态、生产栽培条件差异大,不同小麦品种适应不同的自然、栽培条件和耕作制度,必须在适应其生长发育的地区种植,不同生态区都需要发展与其相适应的品种。如在华北平原,应选用抗寒力强的品种;在黄淮南片麦区应选用耐冬寒、抗春霜冻、抗干热风,抗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叶枯病、纹枯病的半冬性或弱春性品种。

2.品种合理搭配

品种合理搭配是指在品种区域化布局的基础上,在一个较小的地区范围内,为适应不同年份的气候条件和生态条件,既避免品种“单一化冶,提高稳产性,又避免品种“多、乱、杂冶,需要选用若干个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品种,因地制宜地合理搭配,做到地尽其力、种尽其能,达到不同地区、不同地块都增产的目的。如在高水肥地,应选用抗病、抗倒伏、高产潜力大的品种;在旱薄地,应选用抗旱、耐瘠薄的品种。品种搭配应有主有次,如根据河南省自然生态条件,从常年稳定增产的角度考虑,应以半冬性小麦品种为主导,并适当搭配弱春性小麦品种。又如在一家一户种地的情况下,一个自然村以选用1~2个当家品种,2~3个搭配品种为宜。

3.良种良法配套

良种良法配套是指在选用优良品种的基础上,还要因种施管,看苗促控,应用科学的栽培技术,使良种的优点得到充分发挥,缺点得到克服或弥补,把不利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发挥良种的增产作用。在小麦种子生产和推广工作中,必须做到良种良法一齐推。如在水肥条件较差的麦田,宜选用分蘖力强、繁茂性好、耐旱、耐瘠、省水肥的品种;在高水肥田,宜选用茎秆弹性好、抗倒伏、抗病、耐水肥、高产潜力大的品种。同时对不同的品种配套不同的栽培技术体系,如株型松散的宽叶型品种,播量宜少些;叶片窄小上举、株型紧凑的品种,耐密性较好,播量宜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