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现代小麦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17544400000006

第6章 小麦优质品种的选择(4)

4.品种及时更换

品种更换是指用新育成或引进的优良品种替换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老品种的措施。在生产上,一方面随着小麦品种推广应用,品种一般都会因混杂或变异发生种性退化;另一方面社会对小麦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和粮食安全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为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进行品种更换。品种更换周期一般为3~5年,每更换一次都会使单产提高10%以上。

5.种子不断更新

种子更新是指用提纯复壮或选优保纯的原种,替换生产上种植的混杂退化的相同品种的种子。种子更新有利于保证和提高小麦新品种的种子质量,也是防止小麦品种混杂退化、延长品种使用年限的重要措施。小麦种子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大田生产的丰歉,在同等栽培条件下,小麦原种一般比良种增产5%左右。品种更新有利于充分发挥小麦新品种的增产增益作用,加快新品种的推广速度,扩大新品种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必须建立科学的良种繁育制度,有计划地进行提纯复壮或选优保纯工作,保证大田用种良种化或原种化。

二、小麦标准化生产的引种原则与方法

1.科学引种的原则

(1)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和生产上对品种性状的要求进行引种要求品种的原产地与当地的气候相似,其基本要点是两地区之间在影响作物生产的主要气候因素(如温度、光照、降水等)应当相似,以保证作物品种互相引用的成功,如在同一个小麦生态区内进行引种。在生产上对小麦品种的要求还受到种植制度、灾害性天气等的制约。如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复种指数高,麦收前后的雨水多,赤霉病经常流行。因此,要求引进的品种应耐迟播、耐湿性好、早熟、抗赤霉病、种子休眠期长。又如北部冬麦区,要求小麦品种抗条锈病、耐寒、耐旱。再如东北春麦区,小麦生育期短,要求小麦品种早熟、抗秆锈病、前期耐旱、后期耐湿、抗穗发芽。

(2)遵循不同麦区间相互引种的一般规律

自南向北短距离引种,从光温条件看,只要能安全越冬,就有成功的可能,但是有生育期缩短、植株变矮、产量下降的现象。如果是长距离由南向北引种,常常因不能安全越冬而失败。自北向南较远距离的地区间引种,如华北、黄土高原的品种向南引种,由于温度、光照条件不能满足,发育延缓,甚至不能抽穗结实。在纬度相近、海拔高度相似的地区引种,成功的把握大。如河南省南部、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安徽省南部、湖北省等地区之间;山东省中南部、陕西省中部、河南省中北部、江苏省和安徽省的淮北等地区之间,其引种一般都能适应。

如果海拔高度不同,就要考虑海拔高度对温度的影响,一般同纬度的高海拔地区与平原地区之间的相互引种不易成功,而纬度偏低的高海拔地区与纬度偏高的平原地区的相互引种成功的可能性较大,如北京地区的冬小麦品种引种到陕西省北部往往能良好适应。此外,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由于生产条件、耕作栽培制度的改变,品种的类型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这在引种时要予以注意。

(3)掌握从国外引种的一般规律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土壤类型多种多样,可为国外小麦品种引入我国提供相应的生态条件。我国现代小麦的国外引种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至今生产上直接推广利用的国外品种有近百个。生产实践表明,意大利小麦品种很适宜在我国长江流域利用,有些品种也适应黄淮冬麦区和西北春麦区;美国的春小麦品种适宜在我国的东北和西北春麦区种植,冬小麦较早熟品种适合在华北地区种植;墨西哥小麦适应性广,对光周期反应不敏感,而且抗锈病能力强,但是生育后期易感染赤霉病,易早衰,所以适合在西北春麦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冬春麦区种植;智利品种欧柔曾在华南冬麦区、北方春麦区大面积种植,并且在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用作杂交亲本,选育新品种。

(4)进行品种适应性试验

品种的适应性包括一般适应性和特殊适应性。一些品种一般适应性良好,能适应广阔地区的生态条件,而不一定能适应特殊的地区条件;有些品种的特殊适应性较强,而不能适应其他地区的生态条件。所以,每引进一个新品种,必须进行一定范围的区域性试验和小面积的试种,以确定其适应性和稳产性。一般讲,通过异地穿梭育种或南繁北育方法而育成的品种,有较好的一般适应性。在引种时,还应注意不同地区小麦锈病、白粉病病菌生理小种的分布及品种的抗病性,这也是考虑品种适应性的重要内容。

2.引种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品种材料的收集与试种

首先要掌握计划引进品种的相关信息,如系谱、选育过程、生态型、对光温反应特性及在原产地的表现。把原产地的自然条件、耕作制度、生产水平和本地区的生态、生产条件进行比较分析,以此说明该品种有满足本地区生产发展需要的可能性。其次是少量引种,在小面积上进行试种观察。引种时一定要通过检疫程序,以免引进本地区没有的病虫害和杂草。目前,我国小麦的主要检疫对象是矮腥黑穗病、印度腥黑穗病、黑森瘿蚊和毒麦等。如果从国外引种,必须在全国统一规划管理的前提下,经过申报、检疫、登记、统一译名和隔离检疫试种,确定无检疫对象后,才可分发到相应地区小面积试种。在试种时,要以当地良种作为对照,在生育期间进行系统地对比观察和记载,了解其对当地条件的适应能力。再次是参加产量比较试验,包括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或多点试种,对其适应性、产量潜力、抗病性和品质作出全面评估,证明该品种比当地良种高产、稳产、优质、高效,适宜种植后,方可加速繁育良种或大批量调种。

(2)进行栽培试验

根据品种特点进行栽培试验,是保证引种成功的重要措施。良种都有其最佳栽培技术,在此栽培技术下才能发挥其增产潜力。因此,可与产量比较试验同时交叉进行栽培试验,以缩短引进品种的试种阶段,加速引进良种的产业化进程。

(3)加速繁育和大批量调种

新品种种子的加速繁育可采用就地稀播繁殖、异季加代繁殖或异地加代繁殖的方式。异地繁殖时,要注意异地的病虫害类型,以免发生交叉感染。种子繁殖采用由育种种子繁殖原原种,由原原种繁殖原种,再由原种繁殖良种,在繁殖过程中采取严格的防杂保纯措施,有利于保证大田小麦生产用种的质量。大批量异地调种,一定要遵守有关法规,种子的生产和经营单位必须提供品种审定批准文号、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种子质量合格证以及植物检疫证书或产地检疫合格证、品种标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及有关规定,为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应按《农作物种子购销合同》

格式签订购销合同。

§§§第四节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特性与栽培技术

多年来,各地科研机构研制和培育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很多,但推广种植形成规模的品种相对较少。主要有藁城8901、豫麦34、郑麦9023、高优503、小偃54、烟农19号、豫麦68、豫麦66号、西农889、西农979、宁春39号、铜麦3号、苏徐2号、济麦20号、小冰麦33、辽春10号、永良4号等。

一、豫麦34

1.品种来源

郑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矮丰3号*(孟201*牛株特)为母本,以豫麦2号为父本于1988年杂交选育而成,原名郑农7号,1994年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1998年定为国审小麦品种。

2.品质性状

容重802克/升,蛋白质含量15.4%,湿面筋32.1%,沉降值55.5毫升,吸水率62.6%,面团形成时间8.1分钟,稳定时间10.3分钟,面包评分值71分,达到国家优质面包小麦标准。

3.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弱春性大穗早熟品种,生育期225天,幼苗直立,生长健壮,株型紧凑,叶片大、半披,叶色淡绿,旗叶长,茎叶蜡质重,株高80厘米左右,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椭圆形。角质,千粒重40~45克,高抗条锈和叶锈病,中感白粉、叶枯病。

4.栽培技术

适宜河南省北中部地区推广种植,播期为10月15日左右,播量8~9千克/亩,根据不同土壤肥力,要求增施农家肥作基肥,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晚播应适当增加播量,返青、齐穗期注意喷洒粉锈宁、磷酸二氢钾及氧化乐果,注意及时防治蚜虫。

二、郑麦9023

1.品种来源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于1990年用西农881*陕213选育而成,2001年8月由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2.品质性状

粗蛋白15.06%,湿面筋32.1%,沉降值51.2毫升,吸水率64.6%,面团形成时间11分钟,稳定时间22.5分钟,评价值83分,面包评分值77分,品质达到国家优质面包小麦标准。

3.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弱春性早熟品种,苗期长势一般,分蘖力中等,春季生长快,成穗率高,株型紧凑,株高80厘米左右,长相清秀,抽穗成熟早,落黄好,穗层整齐,穗码稀,千粒重45克左右,穗纺锤形,长芒,籽粒角质,白粒,粒色黄亮,高抗条锈,中抗叶锈和纹枯病。

4.栽培技术

播期为10月15日左右,播种量7~8千克/亩,底肥施用量为每亩氮肥8~10千克、磷7~10千克、钾5千克,3月中下旬追施尿素7.5~10千克/亩,灌浆中期施用2%尿素水溶液进行根外追肥,生育中后期注意防治白粉病和穗蚜。

三、小偃54

1.品种来源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于1985年用从西北植物研究所引进的小偃6号为原始材料育成的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2000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品质性状

蛋白质含量17.44%,湿面筋43.7%,沉降值49.6毫升,吸水率65.5%,面团形成时间7分钟,稳定时间3.5分钟,面包评分值93.9分,达到国家优质面包小麦标准。

3.特征特性

属半冬性、中早熟品种,幼苗匍匐,深绿色,分蘖力强,成穗率高,一般亩穗数40万上下,旗叶上挺,株型紧凑,株高85厘米左右,穗纺锤形,小穗较密。籽粒白色,硬质,千粒重43克左右。抗干热风,成熟落黄好,抗病性好。

4.栽培技术

播种期为10月上旬到中旬,播种量4~5千克/亩,可根据地力、播期早晚和整地质量适当调节播量,拔节前喷多效唑或壮丰安降低株高,成穗数控制在45万/亩左右为宜,注意做好防治蚜虫的工作,中后期搞好一喷三防。

四、烟农19号(原代号烟优361)

1.品种来源

烟台市农业科学院选育而成,2001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品质性状

粗蛋白含量15.1%,湿面筋33.5%,沉降值40.2毫升,吸水率57.24%,面团形成时间4分钟,稳定时间13.5分钟,评价值61。面包评分值88.8分,达到国家优质面包小麦标准。

3.特征特性

冬性,幼苗半匍匐,叶片深黄绿色、上冲,株型较紧凑,分蘖力强,成穗率中等,生育期245天,熟相较好,株高84厘米,有效穗数41.9万/亩,有效分蘖率33.5%,穗粒数34.5个,千粒重36.4克,容重766.5克/升。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较饱满,抗倒性一般。中感条锈病、赤霉病,叶锈病,感白粉病。

4.栽培技术

适宜播期为10月上旬,一般每亩基本苗7万~8万株,节水地块适当增加播量,一般每亩基本苗12万~15万株,施足基肥,注意氮、磷、钾肥配合施用,不要偏施氮肥,保证苗齐、苗匀、苗壮,浇好越冬水,春季抓好划锄保墒,第一次肥水在拔节后期或挑旗期。该品种在肥水较大地块易倒伏,管理上应适当控制播量,合理肥水,并采取化控措施增强抗倒性,及时防治白粉病。

五、豫麦68

1.品种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张清海等人选育而成,原名豫农015,2000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命名。

2.品质性状

粗蛋白15.13%,容重814克/升,湿面筋33.8%,干面筋10.9%,沉降值41.0毫升,吸水率62%,面团形成时间10.0分钟,稳定时间10.2分钟,面包评分值91.6分,达到国家优质面包小麦标准。

3.特征特性

属半冬性至弱春性之间,生育期222天,幼苗半匍匐,耐寒性好,苗期长势旺,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株型紧凑,叶片上冲,株高80厘米左右,千粒重40克左右,长芒、白壳、白粒,高抗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成熟落黄好。

4.栽培技术

适宜中高水肥麦田种植,适宜播期为10月10~20日,播量7.5千克/亩,晚播适当加大播量。

六、高优503

1.品种来源

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钟冠昌研究员以78506*早优504亲本组合培育而成,1997年陕西省审定,1998年河北省审定,1995年获第二届全国农业博览会铜奖。

2.品质性状

容重828克/升,粗蛋白15.36%,湿面筋38.8%,沉降值53.2毫升,吸水率59%,面团形成时间5.8分钟,稳定时间11.6分钟,面包评分值64分,属优质面包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