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现代小麦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17544400000007

第7章 小麦优质品种的选择(5)

3.特征特性

属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幼苗深绿,分蘖力强,穗多,根系发达,茎秆粗,弹性好,叶片上举。株高85厘米左右,穗纺锤形,长芒、白粒、角质,千粒重38~40克,一般产量400~550千克/亩,高抗条锈,耐湿,落黄好。

4.栽培技术

适宜播期为10月10日左右,播量5~7千克/亩,施粗肥3~5千克/亩,碳酸氢铵50~60千克/亩或尿素35千克/亩,磷肥25千克/亩以上,春节前适量追肥,拔节后一般不再追肥,以防贪青晚熟,适宜在中等偏上水肥地种植。

七、豫麦66号

1.品种来源

豫麦66号系河南省豫东农作物品种展览中心沈天民等人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合作,采用远缘杂交与小麦染色体生物工程技术相结合培育成功的专用超高产小麦———黑麦1BL/1RS易位系,2000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2.品质性状

容重800克/升,蛋白质含量17.46%,湿面筋37.5%,沉降值42.5毫升,吸水率63%,面团形成时间6.7分钟,稳定时间10.5分钟,达到优质面包小麦标准。

3.特征特性

属半冬性大穗型晚熟品种,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长方穗、幼苗匍匐、较耐寒。分蘖力强但成穗率低,加大播量(基本苗30万株/亩左右)以后,成穗数明显增加,丰产性好,一般产量500~600千克/亩,最高可达700千克/亩。株高82厘米左右,株型紧凑,穗层整齐,叶片宽大上冲,茎秆粗壮,高抗倒伏。高抗白粉病和条锈病,中抗叶锈病和叶枯病,中感赤霉病。

4.栽培技术

一般在10月10日左右播种,行距一般15厘米为宜,播量15千克/亩。轻基肥,重追肥,来年早施肥,早浇水,促苗早发。早春注意防治纹枯病,后期防治叶锈病和蚜虫。

八、西农889

1.品种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试验农场,以旱-4作母本*(小偃6号*小偃83352)F1系统选育而成。

2.品质性状

蛋白质含量15.2%,湿面筋含量38.7%,沉降值56毫升,稳定时间15.2分钟,达到国家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品质标准。

3.特征特性

半冬性,苗相半匍匐,抗寒抗旱性好,叶色深绿,叶上挺,株高70~75厘米,穗长方形,多花、多粒、结实性好,长芒、白壳、角质率高,千粒重39.8~42.3克,根系发达,成熟期叶秆黄亮无病斑,抗干热风和高温逼熟,田间综合性状好,生育期240~241天。分蘖成熟率高,一般平均成穗数为40万~41万/亩,籽粒饱满度好,种皮薄亮,商品性好。中抗条锈病,中感白粉病,高感赤霉病。

4.栽培技术

关中平原灌区,10月初至10月15日,关中川道灌区10月5日至10月20日播种为宜。中肥地力(400千克/亩左右)播量7.5~9.0千克/亩,高肥地力(500千克/亩左右)播量,6.0~7.5千克/亩为宜。目标产量在400千克/亩以上水平,氮、磷、钾比例应为12誜10誜6为宜,目标产量在500千克/亩以上生产水平,严格控制播量在低限水平上,氮、磷、钾比例应为纯N12誜P10誜K6为宜。

九、西农979

1.品种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用西农2611作母本,(918*95选1)F1作父本,采用杂交育种法,通过有限回交和系谱法选育而成。

2.品质性状

蛋白质含量14.6%,湿面筋含量33.2%,沉降值57毫升,稳定时间35.1分钟,品质指标达到国家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品质标准。

3.特征特性

幼苗微匍匐,叶色深绿,旗叶窄长上举,株高75~78厘米,茎秆坚硬,弹性好,株型紧凑,穗层较齐,穗近长方形,中大,大小较均匀,长芒、白壳、光颖,每穗小穗数20个左右,小穗排列适中,中部小穗结实4粒左右,穗粒数35~40粒,籽粒色白皮薄、卵圆形、千粒重45克左右。属半冬性(或弱冬性),抗寒耐冻性好,抽穗较早,灌浆速度快,生育期238天左右,早熟性突出。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越冬抗寒性好,抗倒伏能力强,抗穗发芽能力较强。该品种为高水肥适应性品种,在中等以上特别是高水肥条件下能发挥品种产量潜力,在生育后期严重脱水脱肥条件下可能会导致早衰,中感条锈病、赤霉病,感白粉病。

4.栽培技术

选用地力水平为400千克/亩以上的肥水地种植,施足基肥,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氮肥与磷肥配合,基肥中氮肥用量占生育期氮肥用量70%~75%。适播期为10月上旬,播量6~8千克/亩,基本苗12万~15万株/亩,冬前群体55万~60万株/亩,春季最大群体80万~90万株/亩,成穗数40万~45万株/亩。适时冬灌,酌情春灌,旱年浇好灌浆水,结合冬灌追施氮肥,氮肥追肥量占生育期氮肥总用量的25%~30%,留2%~3%的氮肥用于抽穗灌浆期叶面追肥。在白粉病和条锈病重发区或重发年份,及时防治白粉病和条锈病,在小麦抽穗开花期及时进行一喷三防,喷施磷酸二氢钾和进行叶面喷肥,延长叶功能期,增加粒重,确保优质高产。

十、宁春39号

1.品种来源

选育单位为宁夏永宁县小麦育种繁殖所,品种来源于永833*宁春4号,200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品质性状

容重829克/升,蛋白质含量14.73%,湿面筋含量29.8%,沉降值50.7毫升,稳定时间8.8分钟,属强筋品种。

3.特征特性

春性,生育期105天左右,幼苗直立,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株高85厘米左右,株型紧凑。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硬质,籽粒较饱满,落粒性中等,黑胚率较低,平均穗数37.7万/亩,穗粒数35.8粒,千粒重46.1克。抗寒性、抗青干能力较好,抗倒性较差,成熟落黄好。高抗条锈病,高感叶锈病、白粉病、黄矮病。

4.栽培技术

2月下旬~3月下旬播种,单种适宜基本苗35万~38万苗/亩,套种(“三七冶带)适宜基本苗33万~35万株/亩。注意旺苗控水,防治叶锈病和白粉病。适宜在宁夏、甘肃、内蒙古中西部、青海东部和柴达木盆地、新疆库尔勒、伊犁和乌海市的水浇地作春麦种植。

十一、铜麦3号

1.品种来源

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小麦育种中心于1987年用长武131作母本,用7976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0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品质性状

蛋白质含量为14.8%,湿面筋含量为38.6%,容重790克/升,沉淀值61毫升,吸水率61.6%,稳定时间17分钟,面包评值84分,达国家一级优质强筋小麦标准,可代替进口优质强筋小麦生产优质面包。

3.特征特性

冬性,幼苗匍匐,分蘖力强,越冬性好,在黄淮冬麦区旱地均可正常越冬。株高85厘米左右,秆中粗,弹性好,抗倒伏,株型适中,穗下节间较长。穗纺锤形,长芒,白穗,有效小穗18~20个,排列适中,中部小穗结实4~5粒,不易落粒。白粒,角质,千粒重40克左右。中熟,抗干热风,抗黄矮病,中抗条锈病、白粉病。

4.栽培技术

播种期与一般冬性品种相同,适生区多在9月中下旬,适期播种量120~135千克/公顷,播期延误时,适当增加播种量。施肥以底肥为主,占总用量的70%以上,氮磷比例为1:0.5~1:1,缺钾田块可适量施用钾肥。返青至起身期趁墒追施尿素75~120千克/公顷。在白粉病和锈病发生年份,用粉锈宁喷雾防治,灌浆初期和中期用1%尿素溶液各喷雾一次。在黄淮冬麦区适35宜冬性品种种植的旱地均可试种,包括甘肃东部、陕西渭北、山西中部和南部、河南北部、山东、河北南部。一般旱地单产3000~4500千克/公顷,旱肥地单产6000千克/公顷。

十二、藁8901-11

1.品种来源

藁8901-11是河北省藁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77546-2与优质临漳麦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1998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品质性状

具有谷蛋白亚基,B7+8、D5+10高水平品质标记酶带,遗传稳定。蛋白质含量15.75%、赖氨酸0.39%,籽粒容重810克/升,沉降值51.3毫升以上,湿面筋含量35%以上,面团形成时间6.4分钟,稳定时间29.2分钟,粉质评价值95.5分,面包评分83.3分。在农业部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面包品种鉴评会上评为优质面包专用小麦品种,并获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银质奖。

3.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强筋优质小麦品种。生育期243天,株高82厘米,穗长方形,短芒、白壳、颖壳上有茸毛,籽粒短卵形、硬质,千粒重38克左右。幼苗叶色浓绿,叶蘖挺直,分蘖中等,中后期株型挺拔,麦脚利索,成穗率高,穗位整齐,落黄性较好,耐寒性较好,抗逆性好,对风、寒、热、旱、涝等逆境条件反应较迟钝。

4.栽培技术

适宜播期和播量应掌握“适期晚播、半精量播种冶的原则,在冀中南麦区以10月5~15日为宜,但最晚播期不超过10月25日。适宜播期内,播量为105~128千克/公顷,播种早、高肥力地块取下限,播种晚、中低肥力地块取上限。延误播期后,每晚播一天增加播量7.5千克/公顷,基本苗为210万~255万株/公顷。

十三、苏徐2号

1.品种来源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睢宁王集试验站将烟1061的第四个选系1061-4的种子送到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物理研究所进行氮正离子60次注入处理,然后连续自交多代选育而成。200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列入国家优质小麦示范项目江苏省推广品种之一,2004~2005年被列为国家优质小麦示范项目补贴品种。

2.品质性状

容重773克/升,粗蛋白含量15.76%,湿面筋含量36.8%,沉降值25毫升,面团形成时间10.9分钟,稳定时间14.0分钟,断裂时间23.0分钟,弱化度20BU,评价值81分。

3.特征特性

越冬抗寒性较好,株型紧凑,长相清秀,株高80~85厘米,抗倒能力强。穗型偏大,穗长10厘米左右,结实小穗数20个,结实性较好,平均每穗结实40粒左右,籽粒椭圆形,饱满度较好,籽粒整齐。分蘖力较强,成穗率偏低,成穗数中等,每亩成穗数为30万左右。成熟期偏晚,生育期234~238天,熟相较好。该品种抗白粉病,中抗纹枯病,中感赤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

4.栽培技术

最佳播期为10月5~10日。旱茬播量7~8千克/亩,稻茬8~9千克/亩,免耕机播加5%~10%播量,撒播增加15%~20%的播量。以400~500千克/亩为目标,在施用有机肥及氮、磷、钾平衡施肥条件下,无机肥的用量为纯氮13~15千克/亩,过磷酸钙40~50千克/亩,氯化钾12~15千克/亩,其中磷、钾肥都作基肥。适宜在江苏、安徽两省的淮北及豫东等黄淮南部地区种植。本品种成穗率偏低,熟期偏晚,过度成熟易掉穗头。

十四、济麦20号

1.品种来源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2003年9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10月通过国家审定。2004和2005年均被农业部列为主推品种。

2.品质性状

粗蛋白含量14.25%,湿面筋含量31.6%,沉降值54.2毫升,吸水率56.4%,面团形成时间4.9分钟,稳定时间28.6分钟,最大抗延阻力586BU,拉伸面积126平方厘米。

3.特征特性

冬性,幼苗半匍匐,苗色深绿,叶片较窄,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层整齐,最大分蘖102.7万个/亩,有效穗44.0万穗/亩,成穗率42.8%;生育期237天,熟相中等,株高76.8厘米,穗粒数33粒,千粒重38.6克。株型紧凑,叶片上冲,叶耳紫色,旗叶中长、挺直,抽穗后,茎、叶、穗蜡质重,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较饱满,硬质,抗倒伏性中等。中感条锈病,高抗叶锈病,感白粉病。

4.栽培技术

适宜肥沃的棕壤、褐土、砂姜黑土及土质黏重的潮土(淤土)种植,在适宜播期范围内早播,最佳播期范围为9月28日至10月15日。鲁西北及鲁北地区适播期9月28日至10月8日;鲁西南和鲁南地区可适当晚播,以10月5~15日为宜。每亩基本苗10万~15万株,越冬时合理群体为计划穗数的1.4~1.6倍,最终成穗38万~42万穗/亩。施足基肥,浇好越冬水,及时进行划锄。该品种若在灌浆期遇低温寡照、多雨年份易感根腐叶斑病,应以防为主,在抽穗后喷洒多菌灵、粉锈宁、代森锰锌等防治叶斑病、白粉病等危害。对病虫害的药物防治不宜过晚,以免造成药物残留,降低粮食品质。浇好灌浆水以发挥品种的高产、优质潜力。

十五、小冰麦33

1.品种来源

小冰麦33是东北师范大学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野生天蓝冰草的抗病、高蛋白基因转移到小麦染色体上,通过常规育种方法,从而选育出的优质小麦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