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性与社会
17545100000006

第6章 人类性文明的艰难探索(5)

是将性存在看做一种动态的、可测知的、具有能量意义的系统物。性能量理论认为,性的存在包括生物存在、心理存在和社会存在,这三种存在都由于某些更新社会层的原因而产生着“能量”。经过聚合或抵消的运动,性存在每时每刻都处于不同的总体能量水平之上,这种动态变化就是某特定社会中性文化变迁的动因。因此,就性能量理论而言,判定“性革命”的发展起伏时,无论用哪一种单因素作为标准(例如性的世俗化,性的公开化等)都会以偏概全,必须根据总人口的总体性能量水平的变化来做出判断。另一种是性网络理论,它创建于1995年加格农(JHGagnon)等人所著的《芝加哥报告》,其理论基点在于人类性现象不仅仅是个体化的产物,它实际上发生、存在于人与人的关系和互动之中,而许多人之间的关系与互动,结成了整个社会的性现象的网络。在此基础上,加格农提出了一个基本假设:一个人与不同的人发生性关系时,会出现不同的性行为方式。因此这种理论的最小研究对象和基本调查单位不是个人本身,而是多个人所组成的性关系网络。例如A与B性交过,B又与C性交过,而C则与D和E性交过,那么这5个人就形成性网络单位。其中任何一个人的性实践与性态度,都必须放在这个网络中加以考察才能探索出其意义,它强调的是性的人际关系与互动。①四、两性分析的政治学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20世纪的人权问题以崭新的姿态再次被提上日程,人权思想百家争鸣,人权运动如火如荼,这些都引起了性学领域的共鸣。60年代初到70年代中期,性解放的思潮蜂拥而至;60年代后期以福柯(MichelFoucault)为代表的性权力论兴起;90年代酷儿理论开始崭露头角。

①潘绥铭:《应用社会学》,第321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膨胀直接导致了“性解放”思潮的急剧发展。“性解放”思潮的核心观点为:性是人的一种本能需求,人应该充分地享受它;这种快乐,不仅是精神的,更是肉体的,因为肉体是属于自己的,自己要和谁发生性关系,任何人都无权干涉,甚至法律也不应干涉,性是人人都应有的与生俱来的自由权利。在此基础上,性解放反对一切性约束,主张性爱和情爱分离,性和婚姻分离,否定童贞和贞洁观念,提倡婚前和婚外性行为,要求社会接受试婚和同居。一些学者也公开为性解放思潮提供理论依据以及道德辩护,美国伦理学家洛蒂(Lord)公开声明,在性生活上他一般同意自由主义观点。洛蒂否认人类两性关系上的社会制约性和自然制约性,否认两性关系中的义务和责任,将两性关系归结为一种私人关系,一种生理事实,以此为纵欲主义鸣锣开道。“性解放”本意是解放人性,后来却变成了惨重的历史教训,它导致了离婚率激增,大量家庭解体,单亲家庭和非婚生儿童增多,家庭教育职能明显削弱,青少年犯罪现象剧增,这一切,使西方社会面临着重大的社会危机。

性权力论的中心思想是权力对个人性行为的管制,其代表人物福柯就权力对个人性行为的管制的原因和方式展开了阐述。福柯认为性是社会力量的产物,是一种由社会权力围绕着被认为有问题的性行为的各个方面人为建构的模式,性是通过权力关系来表现的,性是权力不可忽视的资源。权力在这些相互竞争的性行为中做出选择,把自己接受下来的行为当作正常行为。在管制过程中,权力的运作方式不是行政的,也不是法律的,而是通过一种更精致的机制,通过心理分析,通过“科学知识”,来实现对个人行为的管制,对个人自由的剥夺。因此,福柯认为性是权力与知识相互作用的产物。权力对个人性行为的管制主要表现为否定所有的非婚性行为,所有不以生殖为目的的性行为,并以这一标准制造驯服的身体。但是福柯又强调“性是一个没有任何现代权力体系能够忽视的自由”,①应该反对权力对个人性行为的管制。对此,福柯意识到权力首先并不是压制性的,而是生产性的,压抑来自于参与,人们不是权力的受害者,而是权力的共谋犯。因此,福柯提出人们的反抗不是针对一个有形的、固定的权力,而是针对一个无形的、流动的权力,有权力的地方就有反抗。在批判性解放派的立场的同时,福柯提出应当从性解放转变到“从性中解放”,以“打倒性的专制”。

酷儿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个新的性理论,它的核心概念“酷儿”(queer)作为对一个社会群体的指称,包括了所有性倾向方面与主流文化和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性别规范或性规范不符的人。酷儿理论是从男女同性恋和双性恋的政治和理论中发展起来的,它表达的是一种反主流文化的立场,包括男同性恋、女同性恋和双性恋的立场,也包括所有其他潜在的、不可归类的非常态立场。酷儿理论的第一个重要内容是向异性恋和同性恋的两分结构挑战,向社会“常态”挑战。它认为根本不存在“恰当的”或“正确的”社会性别,即适合于某一生理性别或另一生理性别的社会性别,也根本不存在什么生理性别的文化属性。酷儿理论的第二个重要内容是向男性和女性的两分结构挑战,向一切严格的分类挑战。酷儿理论的中心逻辑是解构两分结构,即对性身份或性欲的非此即彼的划分。此外,酷儿理论还向传统的同性恋文化挑战,批判传统同性恋理论在身份问题上的排他性,它认为身份是弥散的、局部的和变化的,是由互动关系和角色变化创造处理的。在此基础上,酷儿理论鼓励所有的边缘群体能够联合起来采取共同行动,建立一个政治联盟,为自己的权力而斗争。酷儿理论作为一种具有强大革命性的理论,将为世人提供一种新的人际关系格局。①参见李银河《性的问题·福柯与性》,第204页,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版。

参见李银河《性的问题·福柯与性》,第217~229页,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版。

五、两性分析的哲学基础

对两性关系进行哲学分析旨在从形而上学的层面上高屋建瓴地对两性关系的本质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与性有关的哲学论述涉及三大理论:社会建构主义与本质主义、社会批判理论和阴阳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