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微波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林为干传略
17548100000052

第52章 附录 中国科学院院士林为干大事记

1919.10.20出生在广东省台山市

1930.2——7广东台山私立任远中学读初中

1930.9——1931.2广州市私立八桂中学读初中

1931.2——1932.7广州市私立知用中学读初中

1932.9——1935.7广州广雅中学读高中

1935.9——1937.7清华大学读大学

1937.11——1938.2清华大学长沙临时大学读大学

1938.5——1939.7西南联合大学读大学

1939.7——1939.11昆明中央广播电台试用技术员

1939.11——1940.7昆明清华研究院研究生

1940.9——1941.2四川璧山交通部技训所学员

1941.2——1945.7昆明电政管理局长话电话工务处技术员,昆明机务段长

1941.9——1942.2昆明西南联大电机系兼职教员

1945.9——1945.11美国华盛顿电话公司实习

1945.11——1946.3美国北卡罗莱州大学研究生

1946.3——1946.7加拿大魁北省贝尔公司实习

1946.9——1950.7美国加省大学研究生

1947.2——1948.6美国加省大学助教

1948.7——1951.6美国加省大学电机工程讲师

1950年 获美国加州大学博士学位

1951.8 博士论文《一腔多模微波滤波器》发表在美国应用物理学报首页

1951.9——1952.10 广州岭南大学教授、代系主任,广州中山大学兼职教授

1952.11——1957.11广州华南工学院电讯系教授、系主任

1956 年在《物理学报》发表《矩形波导变高度不连续性的等效电路》,是我国最早的微波理论论文

1957.12——1979.8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教授、院长助理兼系主任

1963年与助手钟祥礼副教授在《物理学报》第四期发表论文《传输线特性阻挡的一个新计算方法》被国外学者称为“林-钟方法”

1978年出席全国科学大会,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79.9——1981.1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应用物理所所长

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即中科院院士)

1981.2——1984.7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副院长

1981年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乔治华盛顿大学客座教授

1982年当选为中国电子学会首批会士

1984年任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客座教授

1984.8至今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顾问

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1989年获首次教学成果国家级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58——1988年被选为四川省两届人大代表,两届人大常委

1978——1984年被选为成都市科协主席,1984年后为名誉主席

1990年获机械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0年起被聘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电磁科学院院士

1991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3 年起任美国《电磁波与应用学报》的国际编委,美国《微波与光技术快报》编委,意大利《高频学报》编委和美国电机电气工程师学会MTT中国分会主席等学术职务

1994年任日本九州大学客座教授

1999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2003.5获伊利诺理工学院荣誉博士学位

后记

2008年10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林为干教授90寿辰。为了做好庆祝活动,学校决定出版《中国微波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林为干传略》,此项工作由党委宣传部负责。

接到此项工作后,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林为干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微波专家和电子学界的学术泰斗,被尊称为中国微波之父,他开拓了我国微波学理论研究和应用新天地,为新中国培养了一批微波领域的专家人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写好林先生传记,是一件非常有意义工作,这不仅是对我国微波学术研究历程的回顾,也是展示我校老一辈科技工作者追求真理、热爱科学、严谨治学、诲人不倦、淡泊名利和爱国爱党的高尚情操和美德,同时也将是我校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两个月时间里要完成传记的编写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可以说传记的写作进度只能按天计算。接到任务后,校报编辑部全体同志克服困难、放弃休假,查阅资料,采访调研,反复修改,经过 60 天的努力,今天书稿终于付梓并正式出版。

本书分《求学之路》《岭南执教》《西迁成电》《风雨岁月》《科学春天》《师恩难忘》《论文荟萃》七个部分,分别由杨丽可、李玉纯、米华全、张娜执笔,邝俊、陈伟、莫尚凝等参加了本书的编写工作。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党委副书记王志强悉心指导和关心,党委宣传部申小蓉同志负责总体策划,徐守仁同志负责统稿,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胡俊负责林为干院士学生回忆文章的收集,电子工程学院王磊博士负责整理林为干院士论文目录,杨丽可负责整理林为干院士大事记,最后由申小蓉同志审定。

要特别指出的是,在编写《中国微波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林为干传略》过程中,林为干院士的夫人朱建华女士和儿子林诒玉先生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大力支持,每次采访,因为林先生年事较高,而且还有较重广东口音,朱建华女士总是热情接待并不厌其烦的给我们当翻译,并且给本书提供了珍贵的历史照片和资料。旅居加拿大林怡玉生生通过电话给我们讲述其父亲林为干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相关情况,并为本书提供了许多翔实的资料。在这里,谨向朱建华女士和林诒玉先生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在编写过程中,薛良金、刘仁厚等曾与林为干院士一起工作多年的退休老教师为本书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线索。林为干院士的学生吴正德、王秉中、周晓军等讲述林先生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为本书增添不少可读之处,档案馆还向本书提供了非常珍贵的档案材料。还有许多同志为此书的出版给予了热情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由于编写时间仓促,加之缺乏经验,其中不完善、不足之处难免,还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党委宣传部

200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