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马云:我的管理心得
17557300000016

第16章 竞争管理:灾难时客户第一,员工第二,然后才是对手(3)

“中国域名第一天注册,在24小时之内,就收到3.6万个申请。这个量是非常大、非常集中的。对于这种大量的申请注册,如果不采取一些措施,可能会导致很大的混乱,或导致一些抢注行为,甚至恶意抢注行为发生。基于这种经验,基于国际上的惯例,所以我们在正式开放之前采取一种预留和禁止注册的措施。”

当时,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是这样对姚增起解释的,但他对这样的解释并不满意,他决心要将这个域名夺回,于是便与阿里巴巴对簿公堂。

一审判决下来,审判结果是驳回原告北京正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诉讼请求,判决阿里巴巴中文域名仍为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注册所有。

对于这样的判决结果,北京正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姚增起十分困惑:“一审判决完全是莫名其妙,前后矛盾,我们弄不明白法律到底要保护什么。”不服判决的北京正普公司再次向法院提起上诉。

阿里巴巴副总裁金建杭的态度也十分坚决:“我们肯定会积极应诉,一定要捍卫本公司和广大用户的利益,不能让阿里巴巴这个品牌受到任何负面影响。”

姚增起认为自己的公司在注册“阿里巴巴”这个商标的时候,阿里巴巴公司还没有成立,显然道理是摆在自己这一边。

但金建航说马云在1998年年底就推出以“阿里巴巴”和“Alibaba”命名的中文和英文网站,并且在国际互联网上试运行,在1999年3月正式运行。而1999年4月29日,北京正普才注册了“2688.com”域名,并且自称运作的网站叫作“阿里巴巴”,但那时“阿里巴巴”已经有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力,为国内外的媒体所关注。

一场争夺域名的大战,真是各有各的道理,谁也不让谁,最后,还是在“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法律原则下,马云保全了阿里巴巴的域名,赢得了这一次域名争夺大战的最后胜利。

马云管理智慧

忍耐不是软弱,不是退让,而是一种厚积薄发,是一种在隐忍中积蓄力量,最终惊人爆发的能力。在商场竞争中,很多时候都需要暂时的忍耐,处理好伤口,然后再绝地反击。成大事者都有忍耐的能力,在忍耐中将所有嘲笑、打击、捉弄化为爆发的力量。

一个企业在竞争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考验,有良性竞争,也有恶性竞争,当你力量还不够大时,竞争对手会想办法阻碍你成长壮大;当你发展壮大时,竞争对手又会想办法从你这里分一杯羹。在激烈的竞争中,企业管理者需要忍耐着应对一切。

洛克菲勒说:“在这个世界上需要我们忍耐的人和事太多太多,而引诱我们感情用事的人和事也太多太多,所以,你要修炼自己管理情绪和控制感情的能力,要注意在做决策时不要受感情左右,而是完全根据需要来做决定,要永远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还需要知道,在机会的世界里,没有太多的机会可以争取,如果你真的想成功,你一定要掌握并保护自己的机会,更要设法抢夺别人的机会。”

在2005年7月,很多阿里巴巴的出口企业用户几乎同时收到了一份匿名或者号码不确定的传真,传真上写着:阿里巴巴是在为造假产业提供全面服务。

这份传真说得有鼻子有眼,上面宣称美国“国际反伪联盟”发表的白皮书推荐把阿里巴巴列入“特别301黑名单”,希望能够对阿里巴巴进行严惩。

这一份传单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引得众说纷纭。面对如此的诽谤和恶意中伤,阿里巴巴方面拿出证据,证明阿里巴巴根本没有被“国际反伪联盟”列入“特别301黑名单”,他们发表声明指出:“这是一个被某些竞争对手公司幕后操控的不正当竞争行为,alibaba不排除追究其法律责任。”

面对对手的恶意中伤,马云并没有当下做出回击,而是采取种种措施提高网站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用正当向上的手段,给这个子虚乌有的中伤以最有力的反驳。

马云不去与竞争对手理论,逞一时之快,而是忍下这口气,努力提升阿里巴巴的诚信度和业务水平,用事实说话,告诉所有人,阿里巴巴从来都不是一个为造假产业提供服务的公司,而是做着正当的生意,用正当的手段为广大网民服务。

在阿里巴巴的一番努力下,也在有关部门对阿里巴巴提供的证据的澄清下,大家重新恢复了对阿里巴巴的信心,对流言不再相信。马云认为任何企业在竞争中都应该遵守基本的商业法则,靠实力说话,靠恶意竞争的企业是不会长久的。

作为被恶意竞争伤害到的企业,也不要生气动怒,恶意回击过去,只要问心无愧,就专心发展自己,清者自清,总有一天能够证明自己。可如果因为报“被伤害”的仇,纠缠在恶性竞争的旋涡中,实在是得不偿失的做法。

小小的忍耐并不是对竞争对手的胆怯,而是给自己留出时间,留出空间,积攒力量,给对手最有力的一击。就像古时的越王勾践,在吴王夫差的8年羞辱中,他卧薪尝胆,默默发展越国的实力,终于在有了实力的那一天,一举灭掉了吴国。如果勾践不能够忍耐,在自己力量还不足够反击时对付夫差,那只怕历史就会被改写了。

急功近利是现代很多人的通病,为了一点小利就心浮气躁,最终一事无成。反倒是那些能够潜心提升自己,为了实现理想甘愿忍受枯燥辛苦的人,最终能成大事。

诚信就是竞争力

我更相信,未来企业家之间的竞争,再也不靠谁先掌握政策,谁先有货币,谁有更多的资本,或者是谁有一个叫李刚的父亲。未来企业家之间的竞争,不是文凭的竞争,而是信用的竞争,谁信用越好,谁越会成功。

——2012年马云在第九届网商大会上的演讲

马云管理案例

2001年年末,浮躁的中国互联网行业遇到“寒冬”,许多网络公司为了渡过难关,单方面撕毁了与用户之前签订的免费协议,开始从免费服务向收费服务过渡,再加上一些浑水摸鱼的企业欺瞒客户,影响了整个虚拟市场的大环境,使刚刚起步的中国互联网遭遇到了诚信危机。马云此刻认识到,由于国内在线支付系统的不发达、邮政网络的滞后、诚信环境的缺位,使得安全支付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瓶颈,如果这个时候不重塑网络信用之路,电子商务信息流就会变成毫不值钱的东西。

为了能够确保诚信,在2002年3月份的时候,马云推出了“诚信通”。所谓“诚信通”,即是和信用管理公司合作,对网商进行信用认证。这是对买卖双方诚信的保障,在双方进行交易之前,可以在“诚信通”里查到对方的档案,里面有很翔实的资料,有企业的详细信息,有会员间的相互评价,都可以证实对方的信用如何。

这些记录,无论好坏,是无法更改、删除的,会在档案中留存,伴随会员一生,这样无形中就约束了那些想要“做坏事”的会员,在这样严苛的监督下,会员们自然是规规矩矩,不敢造次。

2003年淘宝网成立以后,马云再次创造出一个维护诚信体系的产品——支付宝,从而有效地突破了长期以来困扰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诚信、支付、物流三大瓶颈。

马云在接受各大报纸杂志的采访时,对诚信做了如下的阐释:

“中国加入WTO最大的挑战就是诚信,企业做生意首先要建立的就是诚信,诚信是最大的财富。这是今天的企业特别是中国企业要面临的问题。

“阿里巴巴中文站的‘诚信通’现在成了火爆品牌。我们昨天和一个学者谈论‘诚信’的问题,他说,在现实层面可能很难解决诚信这个问题,在网上反而容易解决了。诚信通其实很简单,以后谁要和你做生意,先看你在网上的诚信通活档案,你获奖了可以放上去,法院对你判决了也可以查到。我希望全中国每个企业都有一份网上的活档案——这是信誉的档案!

“今天通用电气和我们有网上的合作,选择诚信通的商人作为其潜在供应商,沃尔玛也选择阿里巴巴为合作伙伴。我们不评论企业是否诚信,诚信是靠做出来的。一个企业在网上的诚信记录由它的客户来写,是不断新加入的客户来看你的诚信档案,让他来评定你是否具有诚信。

“所以只能是诚信通客户才能进行诚信的评论,每一次评论都有详细的记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竞争对手在记录中恶意中伤的事情发生。如果你的记录里有不好的部分,我们要张榜公布出来的,你做了坏事,我就让你活着比死了还难受。”

马云管理智慧

有人会说,现在市场竞争这么激烈、这么残酷,讲诚信怎么能赚到钱,根本不可能致富。所以,很多人为了赚钱,昧着良心做了很多不诚信的事情,说了很多不诚信的话,他们可能得到了一时的利益,但从长远来讲,他们已经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