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自我激励的100种方法
17559700000054

第54章

先解决难题的一小部分吧!

你采取的小行动越多,就能够得到越多正能量。

动力源自思考。

我们采取的每一个行动都是以思考为前提的,先有想法,后有行动。当我们不再思考的时候,也就丧失了行动的动力。久而久之,我们终将被悲观的情绪笼罩,更不愿意去思考。

于是,恶性循环出现了,消极和被动的思想开始像癌细胞一样不断扩散,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心态。

我在研修班上,经常用下面这个例子说明持续思考的力量:一个悲观主义者决定在周六上午清理自己的车库。早晨醒来后,他走向车库,打开了大门,可看到眼前那一片狼藉的场景,他一下子惊呆了。然后他用厌恶的口气对自己说:“算了吧!不可能有谁在一天之内把这个车库清理干净!”

紧接着,悲观主义者就会“砰”的一声关上车库的门,转身回屋去做其他事情了。悲观主义者的想法向来非常极端,不成功,便成仁。他们要么会把事情做得非常完美,要么根本不做。

现在,让我们看看乐观主义者在面对同样的问题时有何表现吧。他在同一天的清晨醒来,走向同样的车库,打开同样的大门,看到同样一片狼藉的场景,他甚至也会嘟嘟囔囔地说出同样的话:“算了吧!谁也不可能在一天之内把这个车库清理干净!”

不过,接下来,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的截然不同之处就体现出来了。乐观主义者并没有立即转身回屋,他还在继续思考。

他会说:“好吧,既然我不可能把整个车库收拾好,那我能做些什么让它有所改观呢?”

他四处看了看,仔细盘算了一番,最后有了一个主意。他觉得可以把整个车库分为四个区,当天只清理其中的一个区就可以了。

他会对自己说:“今天肯定能把这一个区收拾好,虽然每个周六只能收拾一个区,但只需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的整个车库就会变得井井有条了。”

一个月后你会发现,悲观主义者的车库依然脏乱不堪,但乐观主义者的车库却已经干干净净、焕然一新了。

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研修班上,一位女士告诉我,“乐观主义者都有寻求部分解决方案的习惯”这个概念改变了她的生活,她还给我讲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以往的时候,每当下班回家,我都会看着自己的厨房诅咒一番,然后备感绝望,什么也不愿意去做。我的想法跟你讲的车库故事里的悲观主义者完全一样。后来,我决定从小处着手,每次只清理一小块地方。这样一来,我每天晚上的工作量都不会太大,所以都能够轻松应付,决不会产生厌恶心理。经过一段时间后,我的厨房就变得干净整洁了,而且这种良好的状态能够一直保持下去。”

悲观主义者喜欢把他们的问题放在一边。他们很想把事情做得非常完美,但对这种结果的预期又特别消极,所以他们就干脆什么都不做!

而乐观主义者总会去做一些事情。他们总会采取行动,总能感觉到自己在不断前行。

悲观主义者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习惯,他们总觉得“这事儿彻底没希望了”或者“我根本什么都做不了”,于是他们很快就会放弃,不愿花费更多的时间去仔细斟酌。

在一个项目的开始阶段,乐观主义者可能也会有消极的想法,但他们通常会进一步深入思考,直到想出一点点可能性,看到一线希望。正因如此,艾伦·罗恩·麦金尼斯才会在《乐观的力量》一书中将乐观主义者称为“意志坚强的人”。就动脑思考这方面而言,悲观主义者无疑是彻头彻尾的“半途而废者”。

麦金尼斯说,最新的研究表明,乐观主义者通常“学习成绩更好,身体更健康,收入更可观,婚姻更长久、更幸福,跟子女的关系更亲近,甚至很可能也更长寿”。

在美国历史上,很多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都是乐观主义发挥作用的明证。如果你想真切地感受到乐观主义的实际效力,可以去看看《阿波罗13号》这部电影。

氧气罐爆炸,航天器受损严重,面对“几乎不可能”的技术故障,休斯敦指挥中心的人们从一点一滴着手,在攻克了一个个细小的难关之后,终于把三名宇航员从遥远的太空安全地带回了地球。

他们当时面临的挑战可谓无比艰巨,简直是令人望而却步,即使如此,他们始终都没有放弃,而是一直在冷静地思考。他们努力寻求局部的解决方案,而且他们宣布说,要把所有的局部解决方案慢慢地串联在一起,直到他们能把三名宇航员安全地带回家。

就在宇航员们还生死未卜的时候,一个消极的声音在休斯敦指挥中心出现了,一个典型的悲观主义者说,恐怕阿波罗13号要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可怕的太空灾难”了。

他的话显然让休斯敦的地面指挥官非常生气,指挥官转过头来,用无比乐观的口气对他说道:“恰恰相反,先生,我认为阿波罗13号将成为我们最辉煌的时刻。”结果证明,指挥员是对的,《阿波罗13号》充分说明了一个道理: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乐观的思维模式能够发挥巨大的威力。

每当你感到悲观绝望或不知所措的时候,记得让自己不断思考。面对眼前的现状,你想得越仔细,越有可能找到更多采取小行动的机会——你采取的小行动越多,就能够得到越多乐观的正能量。乐观主义者会不断思考,不断激励自己。而悲观主义者会放弃思考,然后彻底放弃一切。

在百老汇音乐剧《南太平洋》中,女主角为自己是一个“荒唐可笑的乐观主义者”而深怀歉意地歌唱。她承认自己“很不成熟,而且单纯得无可救药”。这句唱词后来被改编成了一则取笑金发女郎的笑话。当轻快的音乐被优美激昂的旋律取代,她大声地唱着自己“就像一个傻瓜,牢牢地抓着一个叫作希望的东西,无法将它从我的心中挥去……我这颗愚蠢的心”。

这就是我们的社会对乐观主义者的看法——一群傻瓜。我们的社会认为乐观的思维来自我们的内心,而不是我们的大脑。

换句话说,这种思维是不理智的。

与此相反,悲观主义者却被贴上了“现实主义”的标签。事实上,悲观主义者从来都不会告诉你,他们是悲观主义者。他们会把自己视为“现实主义者”。当他们遇到一个典型的乐观主义者时,他们会很不屑地嘲讽对方总在毫无意义地盲目乐观,而不去面对残酷的现实。

悲观主义者总会用他们的想象力去勾勒最糟糕的场景,然后得出结论:在那么糟糕的情形下,所有的努力都注定是没用的。于是,他们不再采取任何行动。这就是“消极被动”总是跟“悲观心态”如影相随的原因所在。

然而,即使是躺在沙发上、大口地吃着垃圾食品、看电视看得头昏脑涨,悲观主义者心里也很清楚,他们那种“做什么都没用”的态度其实也没什么作用。尼采曾经说过:“世上的一切事物都让我生气,但最让我生气的是我对所有的事都生气。”这句话或许可以作为悲观主义者生活的现实写照吧。

在运用人类的想象力时,乐观主义者选择了不同的方式。他们更赞同柯林·威尔逊的观点:“我们应该运用想象力,不是用它去逃避现实,而是创造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