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自我激励的100种方法
17559700000069

第69章

参与一场竞争

如果能够满怀热情地去面对它,竞争能成为世上最佳的自我激励方式。

“不要生气,要去复仇。”据说这就是约翰·肯尼迪总统的父亲约瑟夫的信条。

这一信条当然蕴含着一定的智慧,不过,就复仇而言,你还可以用一种更聪明的方式进一步演绎:“不要只是去复仇——要让自己做得更好。”

在高中二年级的时候,迈克尔·乔丹未能成功入选学校的篮球队,教练说他还不够优秀。对于一个一心想要进校队打球的孩子来说,这简直要让他崩溃了。然而,乔丹并没有因此感到愤怒,也没有去找教练复仇,相反,他决定要把球技练得更好。

我们都曾遇到过这样的时刻,人们明示或者暗示我们说,他们觉得我们还不够格——他们不能够信任我们。在有些人的童年时代,类似的经历比比皆是。对此,我们最常作出的反应就是愤怒和怨恨。有时候,这种情绪会激励我们去报仇,或者去证明别人错了。不过,除了被动地作出反应,我们还有更好的应对方式,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应对方式。

不过,要想迈上创造性的道路,我们首先要提出一个问题:“这种状况如何才能为我所用呢?”因为这个问题可以把愤怒转化为乐观向上的正能量,可以让我们超越他人的消极期望,进而不断茁壮成长。

成功入选棒球名人堂的约翰尼·本奇是辛辛那提红人队的捕手,他也曾有过不被人信任的悲催经历。

“在二年级的时候,”本奇回忆说,“他们问我们长大后想做什么,我说我想要成为一名棒球运动员,他们都笑了。到了八年级的时候,他们又提出了同样的问题,我的回答还是棒球运动员,他们笑得更厉害了。可是,到了十一年级的时候,再也没有人嘲笑我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历了一段比较困难的时期。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崇拜英雄和看重个人的成就。“竞争”成了一个贬义词。然而,如果能够满怀热情地去面对它,竞争能成为世上最佳的自我激励方式。

有些人不赞成竞争,我想这是因为他们觉得在竞争中获胜是一件损人利己的事,所以很担心沉浸其中不能自拔,担心打败别人带来的优越感会冲昏了头脑。在跟学校的老师交谈的过程中,我多次听说学校已经逐步取消了某些活动的评分和奖励机制,“这样孩子们就不会觉得,他们必须拿自己和别人去比较了”。他们甚至颇为自己的做法感到自豪,因为刻意柔化的教育体制可以减少孩子们面临的压力和竞争。但是,他们柔化的并不是教育体制本身,而是受教育的孩子们。

如果你想调整心态、激励自己、塑造自己,让自己达到最佳境界,参与竞争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竞争会让你学到宝贵的一课:无论你多么出色,总有人比你更加出色。这堂课对你很有好处,因为只有明白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你才能变得谦虚谨慎。那些老师们试图通过取消分数来教会你这一课,但他们选择的方法显然是错误的。

竞争会让你明白一个道理:通过尝试打败别人,你能够激发内心深处更大的潜力。尝试打败别人可以把“比赛”重新带入你的生活。如果能够乐观地看待比赛,竞争的双方均能从中汲取能量。比赛不仅能让你深刻认识到体育精神,而且还能够为你提供一把衡量个人成长的标尺。甚至因此调整你被击垮的心态,再次走上巅峰。

人们给幸福下过很多定义,但在爱尔兰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看来,这真是一件很滑稽的事情。叶芝坚持认为这些定义都是不对的。他认为:“幸福仅仅是一件事情——成长。只有在成长的时候,我们才是幸福的。”

一个好的竞争对手会促使你成长,超越自己此前的竞技水平。如果你想提升棋艺,那就去找比你高超的人对弈。

在《寻找鲍比·菲舍尔》这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竞争带来的正面影响,年轻的天才棋手正是在投身竞争后才得以茁壮成长。一旦不再把个人的成败看得那么重要,比赛本身就能带给他无限活力。一旦体会到比赛的魅力和乐趣,他的棋就会下得越来越好,随着棋艺的不断进步,他自己也能不断地成长。

在前文中曾经提到,我从收音机中听到了一篇报道,说宾夕法尼亚州的少年棒球联合会想要取消比赛时的计分制度,因为他们认为输掉比赛会对孩子们的自尊心造成伤害。

可是他们大错特错了:输掉比赛能够教会孩子们成长,让他们能够直面失败。它还能够让孩子们明白,失败不等同于死亡,也不代表他们一无是处。它只不过是成功的反义词罢了。如果因为有可能失败就教孩子们逃避竞争,那我们事实上是在降低他们的自尊。

只要有机会,就要去参加各种比赛,不过要本着娱乐的精神去竞争,始终牢记:超越自己远比战胜他人更重要。

如果你在某个方面的技艺比我高超,那么当我跟你比赛并试图打败你时,事实上我真正想战胜的不是你。我真正想要战胜的是原来的自己,因为那个原来的我不可能打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