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一次完全读懂鬼谷子的人生智慧
17589400000044

第44章 之四

“原文”

用赏贵信,用刑贵正。赏赐贵信,必验耳目之所见闻。其所不见闻者,莫不暗化矣。诚畅于天下神明,而况奸者干君?有主赏。

“译文”

使用奖赏的原则贵在守信,使用惩罚贵在公正。奖赏贵在守信,一定要用耳闻目睹的事实来验证。那些不能听到或见到的,也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发生影响。至诚在天下畅通,让人民知晓,犹如有神明保佑一样。哪还用担心奸邪的人冒犯君主。以上主赏。

“事典”

善于处事,转祸为福

在楚汉相争的时候,楚王的著名将领季布率军进攻汉王刘邦,经常使汉王刘邦受困,有几次甚至使刘邦险些丧命。

项羽灭亡之后(公元前202年),高祖就悬赏千金捉拿季布,并且命令说对于收留、窝藏季布的人要夷其三族(即杀掉三族,关于三族,说法不一,一般指父族、母族、妻族),连坐其罪。

于是,天下官吏都积极地搜捕季布,季布无处可逃,就藏匿在濮阳的一位姓周的人家里。周先生也不敢私自收留他,就将季布的头发剃掉,用铁环束在他的颈上,给他穿上毛布衣服,装在丧车里面,连同他的仆人数十人,送到鲁国卖给朱家。

朱家是当时有名的豪侠,交游十分广泛,也非常有势力。

他当然知道这个人是季布,也知道不可能长期藏匿下去,于是,就在洛阳拜见汝阴侯(夏侯婴)滕公,对他说:“臣下各为自己的主上效命。季布为项羽重用,为项羽卖力,那是他的职责。而且,项羽的臣子也没有办法一一都杀了。现在,皇上才刚刚取得了天下,单只为了一己的私怨,要搜捕处罚他一人。为什么要表现得让天下人觉得皇上胸襟狭窄呢?况且以季布的才干,被汉朝这样严厉地搜捕,如此下去,他不向北逃亡胡地,就会向南逃亡越地。一个国家最忌讳的就是贤能英勇的人跑去帮助敌人,因为这样,君王可能落得像楚平王被伍子胥鞭尸一般的下场。你何不找个闲暇的时候对皇上说明呢?”

滕公答应了。等到闲暇的时候,就照朱家的意思向高祖进言。高祖听了他的这一番话,觉得十分有道理,于是就赦免了季布,并且召见了他,任命他为郎中。

当时的诸侯都赞美季布能够将刚强的心性,变得这样的柔弱;朱家也因此而名闻于当时,而其中得益最大的是刘邦,他以政治上的宽怀大度赢得了民心,使他的敌人不再以必死的决心对待他,刘邦因而顺利地解决了建国初期的政治上的某些困难。

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庄王是一位深有谋略智计的国君。有一次,楚庄王在平定令尹若敖氏的叛乱之后,非常高兴,大宴群臣,他说:“我已经很久没有喝酒了,今天破例,希望大家能喝个尽兴。”一群文臣武将就放开豪饮,庄王也让自己最宠爱的妃子许姬出来为大家斟酒,正在酒酣耳热之际,忽来一阵大风,吹灭了堂上的蜡烛,这时,有一人趁天黑之际拉住了许姬的袖子,并捏她的手,调戏了她。许姬也灵机一动,顺手把他帽子上的帽缨摘了下来。她把帽缨交给了庄王,告诉了他被人调戏的事。

庄王忽然大喊道:“且慢点蜡烛,今晚大家痛饮,不必穿戴整齐了,请把帽缨摘下来吧!”大家莫名其妙,也只好稀里糊涂地摘下帽缨。一直到饮酒完毕,庄王和许姬也不知是谁调戏了她。庄王对许姬说:“武将们是一群粗人,发了酒兴,又见了你这样的美人,谁能不动心,如果查出来治罪,那就都弄得没趣了。”

后来,那位酒醉调戏许姬的人在战争中五次杀退敌人的进攻,救了楚庄王的性命。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没有追究那位醉后调戏他的妻子的人,最后赖其拼死相救,才没有死于战阵之中,后世传为佳话。但孟尝君似乎不同。他不是像楚王那样重视将领、爱护将领,而是赤裸裸的“实用主义”,政治与人情之间的纠结,实在是难以理清。

孟尝君的一个门人与孟尝君的夫人私通。有人看不下去,就把这事告诉了孟尝君:“作为您的手下亲信,却背地里与您的夫人私通,这太不够义气了,请您把他杀掉。”孟尝君说:“看到相貌漂亮的就相互喜欢,是人之常情。这事先放在一边,不要说了。”

过了一年,孟尝君召见了那个与他夫人私通的人,对他说:“你在我这个地方已经很久了,大官没得到,小官你又不想干。卫国的君主与我是好朋友,我给你准备了车马、皮裘和衣帛,希望您带着这些礼物去卫国,与卫国的国君交往吧。”结果,这个人到了卫国很受重用。

后来齐国、卫国的关系恶化,卫君很想联合天下诸侯一起进攻齐国。那个与孟尝君的夫人私通的人对卫君说:结心得死士。“孟尝君不知道我是个没有出息的人,竟把我推荐给您。我听说齐、卫两国的先王,曾杀马宰羊,进行盟誓说,‘齐、卫两国的后代,不要相互攻打,如有相互攻打者,其命运就和牛羊一样。’如今您联合诸侯之兵进攻齐国,这是您违背了先王的盟约,并且欺骗了孟尝君啊。希望您放弃进攻齐国的打算。您如果听从我的劝告就罢了,如果不听我的劝告,像我这样没出息的人,也要用我的热血洒溅您的衣襟。”卫君在他的说服和威胁下,终于没有进攻齐国。

齐国人听说了这件事后说:“孟尝君可以说是善于处事、转祸为福的人了。”

多多益善论用兵

相国安平君田单与赵奢交谈,他说:“我并不是不喜欢将军您的用兵策略,我不敬服的只是将军动用兵士太多这一点。您征发太多,就会影响百姓的农事活动,粮食也要从别国买入,远距离输送,不能保证军队供应,这是不攻自破、坐以待毙的办法呀!我不会这样做。我听说过:上古帝王如有战事,所使用的兵员不超过三万人,便会使天下归服。如今将军您每次一定要凭借十万乃至二十万的大量兵员才能作战,这就是我不敬服您的原因。”

赵奢不紧不慢地说:“看来您不仅仅是不通晓军事谋略,您连如今的时势都不了解呵。那吴国的干将之剑。加之于肉体可以宰杀牲畜,加之于金属可以砍断青铜器物。但是把它贴在柱子上击打,就会断为三截;放在石砧上击打,就会碎成百片。现在用三万兵力去对付强国的军队,无疑是‘击柱’、‘击石’的行为。况且那吴国的干将之剑虽然锋利,更难得的是如果剑脊不足够厚,剑尖就无法刺入;剑面不足够薄,剑刃就无法断物,可是即使具备这两个特性,如果没有剑环、剑刃、剑珥、佩带的配合作用,就只好手持剑刃去刺击了;这样的话,剑还没有刺入,自己的手指就先被割断了!

“您如果不拥有十几、二十万的兵力作为像剑环、剑珥这样的附属部分,只想凭借三万名精兵横行于天下,怎么能做得到呢?何况古代的天下分成很多个诸侯国。城邑最大的也只不过方圆三百丈罢了,人口最多的也只不过拥有三千多户人家。在那种形势下,用训练有素的三万军队去对付那些国家,又有什么难处呢?如今,古代众多的诸侯国已合并成为战国七雄,它们可以召集数十万兵力,打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如果这样的战争持续几个年头,就又会出现你们齐国被燕攻破那样的状况。齐国动员二十万兵力攻楚,战争持续了五年之久;赵国出动二十万兵力灭中山,整整打了五年才告成功。假如说:现在齐、韩两国势力相当,又相互围攻,有谁敢对我夸口,说他能用三万兵力去援救这两国呢?如今,方圆千丈的大城、户口上万的大邑到处都是。如果要求用三万兵力去包围方圆千丈的大城,恐怕连城的一个角都围不住,至于用作野战那就更加不够了。您能拿这点兵力去干什么呢?”

田单听罢,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我确实比不上您高明呀!”

山河之险不可据

魏武侯同大臣们一起泛舟黄河之中,他赞叹道:“河山如此险要,难道不可以把它作为坚固的屏障吗?”

王错在旁边坐着,他接着说:“这正是晋国之所以强盛的原因呀!如果能好好地修葺整治,就可以拥有成就霸道的基业!”

吴起对王错说:“我们国君的话,会使国家处于危险之中,而你却附和他,这是加重了危险呀!”

魏武侯听了很不高兴,问吴起道:“你说这话有道理吗?”

吴起回答说:“河山险要,确实不能作为凭借。所以霸王的事业并不是从这里成就的。从前,三苗居处的地方。左边有彭蠡泽,右边有洞庭湖,文山在南面,衡山在北方,凭借如此险要的地势,却因为政治腐败,也被大禹放逐他乡;那夏桀的都城,左边有天门的险阻,右边有黄河、济水阻隔。北方有庐、诸山,南方又有伊、洛诸水作屏障,有如此的险要可作依仗,可是其国内政治腐败,所以汤就讨伐并灭亡了它;殷纣王的都城,左边有孟门,右边濒漳水釜水,前方襟带黄河,背后依凭太行,有这样的险阻,也是因为政治腐败,被周武王讨伐灭亡。况且您曾经亲自跟随为臣战胜过那些败降的城邑,那些地方的城墙并不是不高,民众并不是不多,之所以被我们兼并,只是由于政治昏庸而已。

这件事不是公叔痤糊涂了,而是魏惠王糊涂了。糊涂人最可怕之处,就是把不糊涂的人当成是糊涂人。

苏秦铁嘴说魏王

苏秦为赵国组织合纵阵线,他游说魏王说:“大王您的疆土,南方有鸿沟、陈、汝南、许、鄢、昆阳、邵陵、舞阳、新郭这些地方,东边有淮、颍、沂、黄、煮枣、海盐、无疏等地;西面以长城为界;北方有河外、卷、衍、燕、酸枣等地,方圆上千里;这些地方虽然不太著名,可是到处都是良田农舍,甚至连可用来放牧牲畜的空地都没有。人口稠密,车马众多,白天黑夜行人来往,没有休止的时候,与大部队通过没有什么两样。我私下里掂量,大王您的国家并不比楚国差。

“可是那些主张连横的人给大王出主意,让魏国和强大而又包藏虎狼之心的秦国结盟去侵略他国,一旦有了对国家不利的事,这些人却不会受到损害,不肯为国家分忧。这些人借助秦国的势力挟持自己的国君,没有比这个更严重的罪行了。况且魏国是诸侯国中的强国,大王您是各国诸侯中的明君贤主,可是如今却有意向西朝拜侍奉秦国,自居为秦国东边的臣属之国,为秦王修筑行宫,接受秦国的命服,为秦国助祭,我私下里也为大王感到羞愧不安。

“我听说越王勾践用三千名残卒擒杀吴王夫差于干遂;周武王只有士兵三千人,战车三百乘,却能在牧野击败商纣。这难道是因为他们的士兵众多吗?实在是因为能够振奋起士卒的战斗力呀!我私下里了解到大王的军队拥有武士二十万人,苍头二十万人,奋击二十万人,军中杂役也有十万人之多,有兵车六百辆,战马五千匹,这个数字超过越王勾践和周武王他们太多了!可现在却迫于大臣们的邪说,想要以臣子之礼侍奉秦国。

“大凡侍奉秦国必须首先割让土地,派出人质,这样一来,虽然没有交战,国家却已有了损失。大臣中凡是主张侍奉秦国的,都是奸臣,而不是忠臣。作为臣子,主张割让君主的疆土去求得外国的欢心,谋取暂时的效益而不顾严重的后患,损失国家利益成全个人名利,借重秦国的威势挟持自己的君主,以便割地给秦,希望大王能仔细考虑这一切呀!《周书》上说:‘野草之蔓虽然孱弱,但仍然不屈地生长,你能把它怎样?刚刚露出地面的小树,如果不拔掉它,很快就能长成作斧柄的材料。’您如果事前不考虑周全,等后来有了祸患,那又怎么办呢?

“大王您如果确实能听从我的建议,六国建立合纵联盟。一心一意共同对付秦国,肯定就不再有秦国这个祸患了。所以敝国的赵王,派我作为使者向大王贡献并非高明的计谋,并进呈已拟定明确的合纵盟约,现在全听大王您的决断了。

魏王说:“我确实孤陋寡闻,还从来没有领教过如此高明的教诲。如今您奉赵王的旨意前来开导我,我谨以魏国参与合纵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