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一次完全读懂鬼谷子的人生智慧
17589400000045

第45章 之五

“原文”

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四方上下、左右前后,荧惑之处安在?有主问。

“译文”

一应知天时,二应知地利,三应知人和。四方上下、左右前后方位的关系也应知晓,还应知星运行到了何处。以上主问。

“事典”

结心得死士

李绩于公元625年曾经两次出击突厥,为唐朝的边防巩固立下大功。当时,高宗为晋王,遥领并州大都督,太宗任李绩为光禄大夫,并同时兼任并州大都督府长史。李绩在并州前后共十六年,令行禁止,治理有方,颇有政绩。太宗对他的评价甚高,曾对近臣说:“隋炀帝不能精选贤臣良将军守卫边境,只知道修筑长城来防备突厥的侵扰,真是头脑昏惑!我现在委任李绩镇守并州(在今山西太原),突厥畏惧他的威势,远远逃避,边境得保安宁,这岂不远胜修筑长城吗?李绩就是我的长城啊!”

公元641年(唐贞观十五年),太宗征召李绩回朝,拜为兵部尚书。李绩尚未来得及到京城,大度设率骑兵八万人南侵李思摩部落。太宗遂派李绩为塑州(今甘塑县)行军总管,率轻骑三千追击薛延施,直到青山(今甘肃环县西),大破敌人,斩其名王一人,俘获其首领,并俘虏五万余人。

当时,李绩突然生病,医生在处方中说,要用胡须烧成灰作药引配方可治疗李绩的病,太宗听说后,就把自己的胡须全都剪下来,为李绩配药。李绩知道以后,深受感动,叩头流血,哭着对太宗恳切地表示谢葸。太宗说:“你也是因为国家的前途着想,我应该感谢你,不必劳烦你深表谢意。”

公元643年(贞观十七年),高宗被立为皇太子,太宗征调李绩任太子詹事兼左卫率,加位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这实际上是对李绩的极大的信任,为李绩的政治前途做好铺垫。太宗对李绩说:“我儿新登储君之位。你原是他部下的长史,现在把太子宫的事委托给您,我的意思你应该明白。虽然委屈了您的官阶、资历,但责任重大,请你不要见怪。”李绩当时感激涕零。

太宗曾在一次宴会上对李绩说:“我将把太子托付给朝廷重臣,思来想去,觉得没有比你更合适的人选了。你过去跟从李密时,不肯辜负李密托付,现在岂能辜负我的重托啊!”李绩泣不成声,咬破手指发誓,要竭忠尽职,辅佐太子。一会儿,李绩因喝醉而睡着了,太宗就脱下自己的御衣,给李绩盖在身上。

公元649年(贞观二十三年),太宗卧病,对高宗说:“你对李绩没有恩惠,他就是想报答你也没有理由。现在,我要责罚他,让他离开京城。我死后,你要将他调回京城,授给他仆射的官职,他蒙受了你的恩惠,必定会使他为你尽忠竭力。”于是太宗真的找了个借口将李绩责出京城,任垒州都督。高宗即位后,当月即召李绩拜洛州刺史,不久又加开府仪同三司,令同中书、门下,参与掌管国家的机密大事。当年又拜李绩为尚书左仆射。完全如太宗临终安排的一样。

李绩仍如太宗在世时一样,兢兢业业,为国家屡建奇勋。后来,李绩任辽东道行军总管,征伐高丽,渡过鸭绿江,一直打到平壤,俘虏了高丽王高藏,将高藏献于昭陵,洗雪了太宗征高丽失利的耻辱。

范雎的远交近攻计

战国后期,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推行法家“耕战政策”,赏有功,奖耕作,充分调动了士兵、百姓的积极性,因而国势大盛,大有奋并关东六国之势,吓得关东六国联合起来,合众弱以对付一强,这便是“合纵”之术。但是,这“合纵”联合阵线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各有打算,唯利为求,见利忘义。秦国瞅准了这一漏洞,便施展出“远交近攻”的“运横”策略,破坏六国合纵,散其联合威势,而各个击破之。

出此计者是策士范雎。范雎是魏国人,受大夫须贾迫害,折臂摺齿,装疯卖傻,靠朋友帮助,逃出魏国,又躲过了善猜忌的国相穰候的搜查,终于来到秦国,瞅准机会,见到秦昭襄王。他分析了秦国地理上的优势和军事上的优势,又分析了多年未能借此优势取胜的原因是在于战略上的错误。秦国不应去盲目攻打远国,吓得那些远国向秦的近国求救,使它们都心怀恐怖,联合起来,而是应执行“远交近攻”策略,与远国联好,使它安于现状,觉得我们对他鞭长莫及,遂苟且偷安,我们再去攻打近国,那远国暂时又无威胁,故近国向它求救时,它也不会真卖力。这样,我们就能散六国合纵的威势,而各个击破之,最终取得天下了。

秦昭襄王听后大喜,坚定不移地执行这一策略,经过几代努力,终于统一了全中国。

秦国遵从纵横策士之计,破坏六国联合之势,转不利局势为有利局势,就是采用了“散势鸷鸟术”,瞅准六国联合的缝隙去动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