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铃薯脱毒种薯生产与高产栽培
17590200000024

第24章 马铃薯的疾病防治(4)

2.活动特征

在湖北,此虫一年发生2代;在河北、河南和山东一年均发生1代,都是以5龄幼虫化蛹于土壤中过冬,翌年春化蛹羽化。

成虫的活动取食大多在白天,中午时最盛,有很强的群居性,集体迁飞,可以迅速吃光成片的叶子;受到惊吓时会坠下或者快速逃掉,同时分泌出一种含有芜菁素的黄色液体,可使人皮肤红肿、起疱。成虫在土穴里产卵。

3.防治

①人工进行捕杀。针对成虫喜好群体为害的特点,使用网进行捕杀,不过应切记不要使皮肤接触虫子。

②冬季对土地进行深翻,使过冬的伪蛹露出土表被冻死或被天敌吃掉,降低翌年虫源的密度。

③每亩地使用1.5~2.5千克的2.5%的敌百虫(美曲膦酯)粉剂,喷施,或者在75克90%的敌百虫(美曲膦酯)中加60~75升水进行喷雾。

十、马铃薯瓢虫

马铃薯瓢虫,又名花大姐、二十八星瓢虫等。

不光危害马铃薯,还危害别的豆科、茄科植物,比如菜豆、番茄和茄子等。

1.危害与习性

此虫的幼虫和成虫都能危害马铃薯,它们成群地吃叶片背部的肉,只将网状叶脉留下,导致叶子、植株变为黄褐色、干枯。

发生此虫害时,会使全田薯苗干枯,远看田里为红褐色。轻者约少收10%,重者会少收超过30%.通常情况下,山区、半山区,尤其是有石质山的地方病害严重,这是由于马铃薯瓢虫多以成虫群聚在向阳背风的石缝中过冬。如果冬季暖和,越过冬的成虫变多,翌年的虫害就会尤其严重。假如冬季干燥严寒,成功过冬的成虫就变少;假如成虫产卵后气候干燥炎热,孵化成活率也会很低。通常夏秋之交,瓢虫危害严重。这个时候同时出现卵、幼虫(刺狗子)及成虫,世代相交,想要防治特别困难。

2.防治

(1)重点防治区域为暖冬、有较多石质山的深山及半山区,在荒山坡附近的马铃薯田为重点防治区域。

(2)防治指标对100棵马铃薯植株进行调查,如果有100粒卵或有30头成虫,就务必用药进行防治。

(3)防治时期开始防治的时间为越冬成虫出现盛期和初产卵期,还应连续防治。

(4)具体使用药剂和用量使用的农药应既能消灭卵,又能消灭幼虫和成虫。可选药物有有效成分为20%的氰胺磷乳油、40%的辛硫磷及50%的甲胺磷等有机磷制剂,一亩地用量为75~100毫升,对50升水;或者用2.5%功夫、2.5%敌杀死及5%来福灵等菊酯或拟菊酯类药,一亩地用50毫升药,对50升水,在田间喷雾。假如使用会超过两次,为了避免害虫产生抗性,最好轮流使用有机磷和菊酯类药。

(5)消灭越冬成虫掌握成虫过冬的地点,用火烧或用药就地消灭。

十一、马铃薯甲虫

马铃薯甲虫是在世界上都很著名的毁灭性检疫害虫,是鞘翅目叶甲科。美国为其本土,之后传入法国、荷兰、瑞士、葡萄牙、意大利、美洲及东欧等国。不但为害马铃薯,辣椒、茄子、烟草、番茄等均是其为害对象。通常成虫和幼虫会吃光马铃薯的嫩尖及叶片,其中灾情最严重的阶段为马铃薯开花初期到薯块形成期,严重影响产量,甚至导致颗粒无收。此虫有很强的适应性。

1.外貌特征

此虫的卵为椭圆形,黄色,约长2毫米,数目多时能排成块。

暗红色幼虫头的两侧有1个3节的短触角(触角梢可伸缩)、6个瘤状小眼,有高隆膨胀的腹部。雌成虫长9~11毫米,有隆起的背,身体为椭圆形;雄虫为黄色至橙黄色,比雌虫小,背略平,黑色眼部形似人的肾。头、前胸、腹部有黑斑点,头部有3个斑点,每节腹部有4个斑点,鞘翅上各有5个黑色条纹。有11节细长的触角,长达前胸后角,第1节又长又粗,第2节比第3节短,1~6节呈黄色,剩下的呈黑色。前胸背板有10余个斑点,中间的2个大,两侧均有4~5个大小不一的斑点。

2.活动特征

在欧洲,每年1~3代;在美国,每年2代,以成虫在约10厘米土壤深处过冬,在翌年春土温有15℃时出土活动,25~33℃的条件适宜其发育。飞翔于马铃薯田交尾,在叶片背部产有20~60粒卵的卵块,有2个月的产卵期,一头雌虫产400粒卵,约6天。刚孵的幼虫吃叶片,约有20天的幼虫期,4龄幼虫食量有77%,老熟后入土化蛹,有7~10天的蛹期,羽化后接着出来为害,多雨年份病害轻。

3.防治

①尽可能降低人为传播的可能,一旦发现害虫,立刻消灭。

②和非寄主作物轮作,栽培早熟品种,降低甲虫密度。

③可以在刚出现病害时施用杀虫畏、甲萘威及洒磷胺等药物,或者喷苏云金杆菌制剂600倍液,注意轮流使用。

④机械和物理防治双管齐下。使用丙烷火焰器及真空吸虫器等防治,丙烷火焰器防治成虫过冬有超过80%的作用。

§§§第三节马铃薯草害种类及防治

生长于马铃薯田块中并危害马铃薯生长的非马铃薯植物就是马铃薯田间杂草。这些杂草传播途径多,有很强的适应性,结籽多,种子寿命长且种子成熟时间不定,有多种繁殖方式,并且没有确定的出苗时间。并在田中和马铃薯争水、肥、空间和光照,还有着可传播病虫害的中间寄主身份,因此会降低马铃薯的品质及产量,并且影响收获,使马铃薯受到产生损失。因此将它们叫做草害。

因为经过了长久的自然选择,杂草的适应能力很强,其有发达的根,可吸收很多水分养分,使土壤肥力被消耗,降低了土壤对作物水分养分的供应量。另外,杂草还将作物的生长空间占掉,使作物的光能利用率和光合作用受到影响,减慢作物的生长。杂草还使田间郁蔽,为害虫产卵、繁殖供应产卵场所、丰富的食料;为病害的蔓延提供了合适的条件,使病虫基数增多,导致危害变重。另外,田间长有杂草会加重大田用工,加大农生产成本,产生很大的损失。在马铃薯生产中,每年由杂草引起减产的比例为5%~15%,如果形势严峻,会少收超过50%.对此,务必要掌握杂草的生育规律、其他特性及化学除草的方法,使草害程度降至最低,给马铃薯稳产、高产、优质、低耗创造良好环境。

由于有不一样的种植制度,我国各产区马铃薯的播种期也各不相同,出现杂草的规律也不一样。比如长江下游春马铃薯,12月中旬种植地膜马铃薯,播后约10天开始长草,播后约20天(次年1月上旬)为长草高峰期,长草量约为总杂草量的40%,又有一些杂草在1月中下旬长出,到2月下旬仍会长少量杂草。3月上旬种植露地马铃薯,只要有好的墒情,杂草在种后5天就会长出,通常3月下旬是出草高峰期,这时期出草量约为总量的60%,这批杂草是草害的主体,和马铃薯有激烈的竞争。因此,要根据具体的发生状况,制定相应的防除措施。

如果是小面积栽培,使用人工拔除或用耙、耪、翻、耥等农艺措施就能将杂草清除。不过目前马铃薯种植的面积一直在扩大,尤其是大型农场现代化种植,要求对防除马铃薯田杂草有更高标准,因此化学药剂在马铃薯的生产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化学方法除草有很多优点,如彻底、高效、省时、省工、方便大面积机械化操作,所以此方法已变成马铃薯现代化栽培的一个主要内容。

一、杂草分类

马铃薯田有超过100种类型的杂草,主要有苋菜、马唐、藜、苍耳、马齿苋、狗尾草、早熟禾、刺儿菜、香附子、茅草以及鬼针草等。薯田杂草结实力高,与普通农作物相较,绝大部分杂草的结实力要高几十倍或更多,其千粒重比作物种子小,通常不超过1克,传播很方便,比如一株苋菜能有种子50万粒。

杂草有很多种传播方式。其中效果最好的是风,比如菊科等果实上有冠毛,风传十分有利;鬼针草、苍耳等的果实上有钩刺,能跟随别的物体传播;还有些杂草的种子能借助农具和交通工具进行传播,也能混在饲料中、作物种子里或肥料中传播。杂草种子成熟度不一,不过有很高的发芽率和很长的寿命。藜和荠菜等没有彻底成熟的种子发芽极其容易,马唐开花4~10天就可长成发芽用的种子。藜属、莎草、旋花属等杂草的种子能存活超过20年。成熟度不同,休眠时间也不一样,因此有很长的出草期。杂草有很强的再生力及无性繁殖力,比如在10厘米土层中有80%的成活率;在拔除马齿苋后将其曝晒数日,还能生根成活;拔除茅草和香附子几天后就有新芽出土。薯田杂草大多是旱地杂草。其寿命、繁殖特点及营养性能分成以下两大类:

1.一年生杂草

发芽和出苗大多在春天,每年繁殖1代或几代,当年开花结实,在秋冬死去;还有些杂草的发芽、出苗在秋天,当年形成叶簇,翌年夏季开花结实,比如荠菜。

2.多年生杂草

结实之后死亡的只有地上部位,翌年春天在地下块茎、块根、鳞茎或地下根状茎上再次发芽,比如香附子、茅根、野蒜、蒲公英和束菜等,均利用无性繁殖器官多年生长,有些种子还可以生产发育。另外,杂草也能分成双子叶杂草和单子叶杂草。

二、常见除草剂

(一)播后苗前封闭杀灭

(1)乙草胺(禾耐斯)对结小粒种子的阔叶草和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均有效果,属于酰胺类除草药。用量:每亩用90~120毫升90%乙草胺乳油或者150~200毫升50%乙草胺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