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校园文化建设实用宝库-名校文化精选
17608300000040

第40章 英国(1)

牛津大学

历史回眸

她坐落在英国的一座素有“英伦雅典”之称的文化名城牛津。漫步街头,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都被完好地保留下来,整个城市呈现的是一幅历史和现代文明相互交融的景象。三十多所学院分布在大学城的各个方位,古朴、庄重、典雅的学院建筑是牛津城的瑰宝,目前被列入文物保护的就有600多座。随处可见的像石笋般挺秀的塔尖布满城市天际,为牛津赢得了“塔城”的雅号。她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公元1167年,英王亨利二世禁止英国学生入读巴黎大学。随后,一批学识渊博的学者迁居牛津,并把这里发展成为英国经院哲学教学和研究的中心。这就是牛津大学。

学校简介

最初的科系设置有神学、法律、医学和艺术,还有一些自然哲学、伦理学等方面的课程。大学学院、贝利奥尔学院和墨顿学院是牛津最早成立的三个学院。当时欧洲的另外两个学术中心分别是法国的巴黎大学和意大利的波洛尼亚大学,这些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机构的建立,对当时古希腊、罗马文明的重新发现和系统整理、研究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新学院附近还保留着一段牛津古城堡的城墙。13世纪初,发生在学生和小镇居民间的冲突引发了一场严重的骚乱,一部分教师和学生远赴剑桥,与在当地讲学的教士们一起重组了另外一个大学,这个依照牛津模式新建的大学就是今天著名的剑桥大学。大学的教学重点经历了经院哲学、古典学和现代知识三大阶段。牛津大学的面貌因此焕然一新,现已发展成为拥有39所学院、17600多名在校生的综合性大学,其中包括5600多名研究生。留学生比例大约是1/4。教职员工有1700多人。

除了大学校徽外,牛津的30多个学院都有自己风格各异的院徽。这些学院大部分都是综合性的而非单科性的专门学院,牛津的各个学院拥有相当大的自治权,校方也尊重这种权力。学院负责选择招收学生,指派导师辅导学生的学业,提供住宿、膳食等基本教学和福利设施,还要安排各类体育、团体社交活动。而大学主要是统一筹划全校的讲授课程,并以图书馆、实验室、电脑设备等形式提供教学资源,组织安排考试并给毕业生颁发学位证书等工作。

牛津的大学教育注重训练学生搜寻和消化信息、进行独立思考,建立自己的观点并为之辩护。导师制教学促使学生对所学科目进行创造性思维,这是牛津教学体系中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导师是学生所选科目的学者,他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业和品行,协助学生安排学习计划,指导他如何进行深入学习。导师制相传是15世纪初创办“新学院”的温彻斯特主教威廉·威克姆所首创,新学院是牛津实行导师制的第一个学院。

牛津的办学思想是探测、挖掘和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提倡独立思考和个人创造精神的发挥。牛津人把思想的创见看得更为重要。托马斯·摩尔的《乌托邦》、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艾略特的《荒原》和汤因比的《历史研究》等学术史上的经典著作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1935年,通过英国庚子款奖学金考试的钱钟书进入牛津大学,在爱克塞特学院攻读英国文学。留学期间,钱钟书和他的夫人杨绛在博德利图书馆读了大量的英文原著。在牛津的岁月,是钱钟书学术生涯中相当重要的一个阶段。1937年,钱钟书完成了他的毕业论文《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获得优等荣誉学位。

在资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牛津大学除了在文史哲、法律、经济等人文社会学科一直保持明显的优势之外,在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方面也保持着学科前沿的位置。牛津的生物化学系是西方同类院系中最大的一个,它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30多名教授获有院士头衔。多样化、跨学科研究是该系的一个显著特征。生化系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分子基因学、分子细胞生物化学和生物结构学方面。它的实验室里拥有核磁共振、蛋白质结晶和分解、DNA排序等设备。

2001年5月5日,牛津大学投资1500万英镑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因特网学院,主要从事因特网的研究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此外,牛津开设的工商管理课程也很受学生们的欢迎,塞德商学院是全欧洲发展最快最有声望的管理学院之一,学院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来自于著名的大公司。

牛津吸引了世界各地许多优秀的学生到这里留学。学校的学生国际性很强,大概有30%是美国人,30%是欧洲人,差不多也有30%的亚洲人,也有一些来自澳洲和南美,而这些学生也十分喜欢这种混合文化。

近年来,牛津在学科设置和教学科研方面充分体现了信息时代学术领域多角度、多边缘、资源共享的潮流和特征。牛津大学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声名远播,在阅读、实验、导师辅导等多种方法结合,尊重学习规律,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出了一代代堪称天之骄子的牛津精英。

曾在牛津学习和任教的罗吉尔·培根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天文学家哈雷曾获牛津硕士学位,“哈雷”彗星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印度前总理英迪拉·甘地、包括撒切尔夫人在内的25位英国首相以及克林顿等外国首脑等都曾求学牛津。诗人雪莱、作家格林等一批知名学者也都出自牛津。在800多年的校史中,牛津引以自豪的是拥有46位诺贝尔奖得主。

作为英语国家中最古老的大学,牛津大学在世界大学之林里享有崇高的国际声誉。世界一流的学术研究设施、雄厚的师资队伍、近千年营造的优良传统和人文环境使这所大学和这座城市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各国学生学者前来求学和做学问。

牛津大学是英语国家中最古老的大学。早在1096年,就已有人在牛津讲学。1167年,当时的英格兰国王同法兰西国王发生争吵,英国学者被迫从巴黎“总学”回国,不久牛津也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总学”。12世纪末,牛津被称为“师生大学”。1201年,它有了第一位校长。1213年,该校从罗马教皇的使节那里得到第一张特许状。

目前,牛津共有39个学院,七个准学院(称为“永久性私人学堂”,为各宗教教派所办),此外还有一个继续教育学院以及前面提到的坦普尔顿学院。在39个正式的学院中,众灵学院目前没有学生,只有院士(包括访问院士)。各学院规模不等,但都在500人以下,学生、教师(院士)来自不同的专业学科。

牛津大学图书馆系统由100多个图书馆构成,其中的博德利图书馆是英国第二大图书馆(仅次于大不列颠图书馆),它的书架全长总计逾180千米,藏书600万册。

牛津的阿什莫尔博物馆建于1683年,是英国最古老的博物馆。此外,还有专门收藏自然史、人种史、科学史珍品的其他几个博物馆,馆藏也十分丰富。

牛津出版社举世闻名,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学出版社,尤其是它的20卷《牛津英语词典》,享誉全球。

除学院外,牛津大学的教学和研究活动(尤其是后者)主要由学部来组织,学部不是大学内的自治单位,它们都是跨学院的机构,不附属于任何一个学院,不过各学部的教师和学生首先必须是牛津大学内某一学院的一员。牛津现有五个学部:人文学部、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部、数理学部、医学部和社会科学学部。文科学部下一般不再分系,理科学部下又分成多个系,有的学部还设一些中心和研究所。此外,有的研究所(如教育研究所,招收有研究生)不隶属于上述各学部,而直属于大学。

牛津的研究力量雄厚,在其教师队伍中,就有80多位皇家学会会员,100多位英国科学院院士。在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生物学、医学等领域,它都名列英国乃至世界前茅。1987-1988年度牛津从研究资助和合同中收入3200万英镑,在英国各大学中名列第一。近些年来,牛津不仅在文科而且在理科,不仅在基础科学而且在应用科学研究中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特色看点

在生物医学领域,自从弗雷明在伦敦发现青霉素后,20世纪40年代牛津的科学家弗罗里和蔡恩就将它投入临床应用,结果三人共享诺贝尔奖。今天用得最广的抗生素是1955年牛津的爱德华·阿布拉罕发现。牛津也致力于将分子生物学应用于临床,将核磁共振原理应用于医疗诊断,在发现人体的免疫系统和应用基因工程技术于临床问题方面,牛津亦起领导作用。该校在艾滋病毒、移植手术和遗传病研究等方面也很有潜力。1987年,斯奎波父子公司赠予该校药学系2000万英镑,以支持他们的研究工作。

在环境科学领域,牛津的研究涉及森林史、气候变化、遥感、土地利用、野生动物保护、家畜管理、污染、腐蚀、沙漠侵犯等众多课题。

牛津的固体物理、高磁学、激光研究、基本粒子研究和大气物理学等均在世界上占领先地位。物理系的克拉伦登实验室在世界核研究领域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基础研究还导向重要的工业开发,包括建立了如牛津仪器公司和牛津激光公司之类的企业。

仅在化学系,牛津目前就拥有四位诺贝尔奖得主。该校在蛋白质、新型无机材料合成、分子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面都有重大成果问世,并在化工、医药、微电子工业等领域推广应用。

牛津在地球内部动力学、陆界变形研究、低温处理和古生物学等领域也很有成就。

牛津数学研究所在许多数学分支学科中居于世界前列,计算机科学研究在国内外亦有一定地位。

牛津被国际上公认为英国的经济学中心。不仅金融、管理学科专家,而且法学、心理学和自然科学的专家也参加到经济学研究中来。1987年,进入工商界的牛津毕业生已超过在其他行业就业的人数。

牛津的发展经济学和国际关系研究亦很活跃,共有150多位在校研究生研究非洲。它还被誉为研究当代中国最活跃的中心之一。

牛津最早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考古研究。

牛津大学有许多杰出的神学家、哲学家、法学家、历史学家、音乐家、文学家和文艺评论家,它的政治学、地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力量都相当强。

牛津大学在英国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9世纪以前的英国,仅有牛津和剑桥两所大学,而剑桥大学还是13世纪初由牛津的部分师生创办的。在历史上,许多著名的人物曾就读于牛津,其中包括:13世纪的著名学者马杰·培根,14世纪曾任贝利奥尔学院院长,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英译本《圣经》的组织者、开英国宗教改革先声的约翰·威克利夫,16世纪的文学家沃尔特·雷利和约翰·多恩,18世纪发起宗教复兴运动、创立卫理公会的约翰·韦斯利和查尔斯·韦斯利,文学翻译家塞缪尔·约翰逊,19世纪的儿童文学家查尔斯·道奇森等。此外还有英国历史上6位国王,25位首相,6位一等功获得者,再加上3位圣徒,86位大主教和18位红衣主教。

剑桥大学

历史回眸

她成立于1209年,是世界十大学府之一,80位诺贝尔奖得主出自此校。她位于风景秀丽的剑桥镇,著名的康河横贯其间。大学有31个学院,有三个女子学院,两个专门的研究生院,各学院历史背景不同,实行独特的学院制,风格各异的31所学院经济上自负盈亏。学校负责生源规划和教学工作,各学院内部录取步骤各异,每个学院在某种程度上就像一个微型大学,有自己的校规校纪。她的许多地方保留着中世纪以来的风貌,到处可见几百年来不断按原样精心维修的古城建筑,许多校舍的门廊、墙壁上仍然装饰着古朴庄严的塑像和印章,高大的染色玻璃窗像一幅幅瑰丽的画面。这就是国际著名的剑桥大学。

学校简介

剑桥大学目前有全职在校生16500多人,其中本科生11600多人,研究生约是5000人,17%的学生是留学生,他们来自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学校的学位课程设置为两年、三年或更长,每年必须在学校生活25周。剑桥的人文氛围是很浓郁的。无论是一条曲径通幽的巷道,或是学院庭园的一隅都好,剑桥所散发出来的是一种适雅的风情。其学院设计风格多取自本源的牛津风格,以中世纪的修道院作为蓝图,既有小教堂、宴餐大厅,又有广场庭院,颇为适合清修求学。而几所著名的学院都依着潺潺的剑河(CamRiver)而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