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校园文化建设实用宝库-名校文化精选
17608300000053

第53章 新加坡(1)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历史回眸

她成立于1992年,是一所主要以理工科为主的高等学府,是新加坡政府为了满足新加坡不断增长的经济和对人才的需求而建立的。学校素来以学风严谨而受到教育界的高度评价,是一所被公认为世界一流的综合性院校,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海内外学生慕名前往该校求学。校区是在1998年新修建的,具有代表性和艺术特色的建筑为广大求学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校园位于新加坡的中北部,靠近杨厝港地铁站,交通非常方便。这就是有“教学城市”之称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学校简介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和实践活动,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生活做好准备。学校培养学生,使他们为新加坡的科学技术发展、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注重发展学生的自我价值,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多方面地发展。学校努力培养学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使他们具有创造力、团队精神、专业精神和不断进取精神。经过多年的努力,在1999年的10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得了ISO14000的环境管理系统证书,成为新加坡第三所获得此证书的大学。

大学着重培养与训练未来的工程技术型人才,以支持未来新加坡社会的科技、经济与社会文化。学院内环境优美,各种教育设施齐备,师资力量雄厚,提供各种专业课程的文凭。目前在东南亚以及中国各个地区招生。学生在学习三年专科文凭课程时可获得政府的学费补助,还可以留在新加坡就业。

该校以理工科为主,其中包括工程、商业管理、设计、健康科学、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学院五大学院,设有电子、计算机与通讯工程、制造工程、机械电子工程、会计与税务、银行与财政管理、商业管理、市场学、体育及健康管理、数码多媒体设计、产品设计发展、护士学、物理疗法、专业疗法、放射诊断、信息技术、工程信息学、商业信息学、多媒体与信息通讯技术、分子生物技术等18个专业。

学校共有八个学院和一个学部,专业覆盖面较广。重点专业如下:

电子计算机通讯工程专业

雇主很需要该专业的毕业生。该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可在电子、计算机、广播、商务和公共关系等领域任以下职位:助理工程师、科技和工程技术人员、销售工程师等。其课程包括:数字电子、电子通讯、工业电子与控制、数据网络通讯等。

制造工程专业

制造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很广,可在计算机、电子、消费品、电讯和新兴的生物科技等领域任自动化工程师、消费品设计工程师、CAD、CAM应用工程师及质量控制工程师等。其课程包括:计算机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生产预算和控制、自化控制技术等。

机械电子专业

毕业生可在产品设计与开发、机械、电子及计算机有关的高科技设备的维护和维修等领域任工厂工程师、产品设计师、机械工程师、维修工程师等。其课程包括:材料技术、机械设计、制造科技、自动化控制、电子机械和控制、计算机编程等。

特色看点

学生享受的待遇:

1.助学金:每位被学院录取的学生都可以自动获得新加坡教育部所颁发的助学金,享受政府资助的80%的学费,唯一的条件是毕业后在新加坡工作三年。

2.移民厅担保金问题:获准就读学院三年制专业的学生,无需交移民厅担保金。

3.勤工俭学:在读学院的学生,移民厅准许他们在得到校长的同意后应用业余的时间打工,每星期可以工作16个小时,假期可以全天工作。

4.毕业前途:从学院毕业的学生,将有一个广阔的就业机会,申请就业签证以及永久居民权。通常学院毕业的学生起薪在1600新币以上,因专业而异。毕业生也可以在工作三年后申请就读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或欧美澳等国的大学继续深造两年获得学士学位。成绩优异者可直接报读国大、南大。在三年工作期间,也有很多半工半读的机会拿到国际知名大学的本科学位。

新加坡国立大学

历史回眸

她是由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初的新加坡大学和南洋大学合并而成的。最初是想为人们提供一个教育和研究场所,后来在公共集资的基础上,建立了第一个高等教育机构——联邦马来亚医学院,后更名为爱德华七世医学院。起初医学院开设医学和外科学两个专业,后添设牙科系。在上述医学院发展期间,新加坡又于1929年创办了该学院,莱佛士学院也是在公共集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1974年起,新加坡大学和南洋大学的关系日趋密切,不久,两校组成联合招生委员会,统一招生后在两个学校学习初级学位(学士学位)课程。1978年7月,两校又在新加坡大学建立了联合校舍。按两校共同教学方案,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财会与商业管理学科的学生全部由相同的教师讲授同一课程,并进行统一考试。1979年10月,新加坡政府邀请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校长弗雷德里克·丹顿(Frederick dainton)抵达新加坡进行考察和研究,以便提出将上述两校合并的可行性报告。同年12月,丹顿校长将建立一所更大更现代化的大学的报告呈交新加坡政府。1980年4月,经多次广泛讨论,政府决定在前述两所大学的基础上建立一所新的国立大学。同年8月8日(即国庆日),校址设在新加坡市中心外12公里的肯特岗(KentRidge)。这就是历经坎坷才成立的新加坡国立大学。

学校简介

新加坡国立大学是历史悠久的世界级名牌大学。它的成立可以追溯到1905年,由新加坡的创始人莱佛士爵士通过社会集资成立的第一家提供高等教育与研究设施的学校。现今,它已成为一所世界闻名的高等学府,并以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及高质量的教学水准,吸引着数以万计的莘莘学子从世界各地前来求学、攻读研究生和博士学位。

新加坡国立大学主校园位于肯特岗山脊,占地150公顷,是全岛风景最优美的地段之一;另一校区位于蒂马岗。主校园内除教学、科研、管理机构外,还有多个自助餐厅供师生员工和客座教师用餐。学校的体育娱乐中心为全校教职员工及学生提供高标准的运动设施和场所,有游泳池、网球场、篮球场、田径场等。校内有专用巴士穿行,还有国大医院、学生医务所等可为学生提供医疗服务。

图书馆

大学图书馆系统由五个分馆组成,即中央图书馆(馆藏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有关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建筑学、工程学等领域的图书)、中文图书馆(位于中心图书馆)、理学院图书馆、医学院图书馆和韩瑞生纪念图书馆。全校馆藏图书(含报刊装订本)200多万册。图书管理已全部实行电脑化,作为新加坡全国图书自动化服务系统(SILAS)的成员,该校的图书电脑系统已和SILAS并网。

行政管理及教育经费

大学的行政管理机构类似于英联邦其他国家的大学管理机构,副校长是全校学术事务和行政机构的最高领导,负责学术问题的机构是校务委员会,管理委员会主管行政事务。管理委员会由18名委员组成,主席由副校长兼任;校务委员会共有115名委员,学校的59名教授全部是校务委员,其中也包括副校长(兼校务委员会主席)。

该校作为一所国立大学,其经费基本上由政府提供,1991年由政府下拨的经费达32591.8万新加坡元,学校的收入为5890.9万新加坡元(其中学杂费为5245.4万元,医疗服务收入369.3万元,租金141.9万元,税收134.3万元)。扣除同期的各项支出(其中教职员工薪金达23123.7万新加坡元)盈余1027万新加坡元。此外,每年可获得大量捐赠,1990年7月1日至1991年6月30日共接受社会组织与个人捐赠14525392新加坡元,其中捐赠额在1万元以上的组织与个人达52个,款项计14112346新加坡元。

为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事业发展的需要,该校不断改革课程设置,同时增设新专业。1990~1991学年,理学院新开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发展与系统生物学两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适应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工艺学的发展需要。

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学院于1991~1992学年增设的本科生专业是大众传播学、语言学、欧洲研究和东南亚研究,而在研究生教学领域,增加了经济学学科的社会科学硕士学位课程和汉语研究的硕士课程。

工程学院的课程改革措施之一是为了便于专业学习,工程学专业的新生学满一学年就可定专业方向(在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和机械工程等三个专业中选择),而不是像过去必须在一年级学年考试后定专业方向。该院还在招收部分时制硕士生的基础上招收全日制硕士生,以满足社会需要。

新加坡国立大学共有13个学院,学科中包括建筑、医药和音乐等,还设立了综合科学及工程研究院,以提倡跨学科研究生教育和进行科学、工程和医药方面的研究,除此以外,新加坡国立大学还设立了三个海外学院,分别位于美国硅谷、生物谷和中国上海。

学校有来自70多个国家的32000多名学生。

目前全校共有教职员5000余人,共有13个国家级水平、12个大学级水平和60多个建立在各个系别基础上的研究机构和中心,致力于推进知识、培育创新、教育学生和培养人才,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

学院及其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