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校园文化建设实用宝库-校园礼仪实精选
17608400000031

第31章 中学生人际交往问题(2)

4.自傲引起的交往障碍。自傲与自卑的性质相反,表现为不切实际地高估自己,在他人面前盛气凌人,自以为是,过于相信自己而不相信他人,总是把交往的对方当作缺乏头脑的笨蛋,常指责、轻视、攻击别人,使交往对方感到难堪、紧张、窘迫,因而影响彼此交往。

5.孤僻引起的交往障碍。孤僻有两种情况,一是孤芳自赏,自命清高,不愿与人为伍,与人不合群,自己将自己封闭起来;另一种属于有某种特殊的怪僻,使人无法接纳,从而影响了人际交往。

三、人格障碍

人际交往中,人格因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人格,简单的说是指人在各种心理过程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包括气质、性格等。从气质角度看、有些学生属胆汁质气质的类型,他们常因一点小事而突然间怒不可遏,对人大发雷霆。使对方深感委屈和不满。

有些学生属于粘液质气质类型,他们反应慢,不灵活。办事慢慢吞吞,难以同时处理几样事情,难以从一个问题转入另一个问题,常使多血质的学主不耐烦,催促他、指责他,而产生不快。

从性格角度看,有些学生属外向型性格,他们活泼好动、乐观开朗、善于谈吐、感情易变、性情急躁,他们既具有吸引力,又易于使人反感,容易引起冲突,有些学生属于内向型性格,他们对周围的事不大关心,不喜欢与人交往,与亲人之外的其他人保持一定距离,使交往不能顺利进行。

人格障碍,还表现为有些学生人格不健全,动不动发火、生气、脾气暴躁、态度生硬、对人充满敌意,或者自我陶醉,受人摆布,易受委屈等,由此而经常发生人际冲突,中学主交往中常见的人格不健全还表现为自私自利,苛求于人、为人不正派、不尊重他人等现象,引起交往障碍。

四、能力障碍

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是影响人际交往的原因之一。当前,不少中学生缺乏交往的经验,尤其是成功的经验。他们想关心人,但不知从何做起,想赞美人,可怎么也开不了口或词不达意,交友的愿望强烈,然而总感到没有机会,交往中想表现自己却不能如愿,内心想表示温柔,言语却是硬邦邦的,如此等等,阻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

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会给他们的学习、主活、情绪、健康等方面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还会给他人造成困扰。我国已故的著名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曾经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重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重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的。”如有些中学生学习成绩下降,上课时精力难以集中,这些看似学习上的问题,其实有些并不是学习本身所带来的。而是人际关系紧张所导致的。因此,我们要帮助、指导学生消除交往障碍,减少人际关系的矛盾,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水平和能力,提高他们对生活的满意度,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

首先,提高对交往的认识。交往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来源于对交往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交往动机。因此,我们必须把提高学生对交往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交往动机放在首位。

马克思曾经说过,交往是人类的必然伙伴,今天的社会同过去相比,已经有了巨大的差别。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开放性,它和周围的环境无时无刻不发生着种种错综复杂的联系和交流。社会的开放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更加方便,又使人产生了众多的欲望和更高的情趣,只有扩大交往才能适应社会,只有积极地进行交往,才有利于人的智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另外,交往具有积极的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心理学家认为,交往具有“整合”、“调节”、“保健”功能。“整合”是指以个体为生活与生存单位的人,通过交往纽带而连结成为社会群体;“调节”就是协调人与人之间的行为,使之在社会生活中保持平衡,避免产生相互干扰与矛盾冲突;“保健”就是交往对个人的身心健康有利。我们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向学主讲明交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交往。

其次,学习交往艺术。交往是一门艺术,这个“艺术”,实际上就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都有,我们应学会与各种人交往。

1学会同心胸狭窄的人交往。心胸狭窄的人一是容不得人,二是容不得事,对比自己强的人嫉妒,对不如自己的人看不起。同这种人相处,一要“大度”,做到能谅解,能忘怀的忘怀;二要“忍让”,退一步海阔天高,但这里所说的忍让,不是要放弃原则,迁就其错误。

2会同生性多疑的人交往。当对方有了疑心,要冷静分析产主猜疑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消除对方的猜疑;当一时不能消除对方的猜疑,可暂不理论,仍然相处。

3学会同性格孤僻的人交往。有些性格内向的人,性情孤僻,不爱多说话,不愿向别人吐露自己的真情实感,有的往往喜欢抓住谈话中的细微末节,进行联想,胡乱猜疑,同这种人交往,一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注意选择适当的话题,一般说来,应选择容易切人他们兴奋点的话题,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与你交流。二要善于捕捉对方的情感变化,认真考虑措辞、词语、筛去那些容易引起歧义的词语,以防引起他们不正确的联想。

4学会同任性的人交往。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行我素,不管人家怎么说,他还是照他本人的一套去做。同这种人相处,首先要体谅对方,求大同存小异,谦让一下,不固执己见,遇到彼此的设想不一致时,体谅对方,把自己的想法放进括号里,做出迁就,其次,要帮助任性者克服自以为是的不良作风,认真考虑别人的意见,勇于放弃自己错误的或不全面的看法,虚心地接受别的正确意见。

5学会同犯过错误的和后进的人交往,犯过错误的人与后进的人比较普遍都存在着自卑和悲观。他们最为强烈的需要是人们的理解和信任,同他们相处,要遵循两个原则:第一是关怀、帮助他们,使他们认识之所以后进或犯错误的原因,奋起直追,改正错误。同时,还要帮助他们克服一些生活上、学习上和工作上的困难。第二是要以朋友的真诚去取得他们,在此基础上帮助其找回自尊和信心。

第三,加强心理调适。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当一方不能满足另一方的需求或就会产主交往冲突。为解决交往冲突,必须加强心理调适。如,当朋友误解自己时,要学会换位思考,要考虑对方为什么对你会产生误解。千万不可认为自己没有错,意气用事,你不理我,我也不理你,甚至责怪对方,要站在对方立场上去领会对方的动机,弄清误解的前因后果,主动与朋友言归于好;当得不到朋友谅解时,要寻找机会,设法疏通。

交往中,有时自己会做出对不起朋友的事。如果你的这位朋友不能谅解你,对你耿耿于怀,你切不可回避事实。如果真正希望朋友谅解自己的过失,必须真心真意地向对方认错、道歉,把话说明,把心灵敞开,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愧疚,更主要的是要用行动去弥补过失,取得朋友的谅解;当说话过于直爽而伤害他时,事后要主动向对方表示歉意,表明自己的原意,以沟通思想;消除隔阂。中学生一般都具有说话直爽、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的特点。说话直爽是优点,但若不考虑时间、场合,不考虑对方的接受能力,过于直爽或生硬有时难免“无意伤人”。

因此,我们说话时,特别是指出对方的问题,进行批评的时候、要讲究方式方法,尽量使忠言不逆耳,含蓄一点,幽默、风趣一点,让人乐意接受,能够接受;当同异性交往遇到非议时要冷静,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使得不少中学生对异性交往投以异样的目光,常常对异性交往妄加猜测,指指戳戳。当你在同异性交往遇到非议时,要保持冷静的态度。一是身正不怕影子歪。只要自己的交往是光明磊落的,就不要怕别人议论,让事实说话。二是不能因噎废食、干脆断绝与异性的交往,因为同异性不仅有利于心理的整合,也有利于异性间的取长补短。自绝于异性交往,与事业不利,与自身发展不利。

第四,培养交往能力。

1培养语言能力。人们传达思想、交换意见与表达感情、需要等,使用得最多的交往工具就是语言,俗话说:“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是一把双刃的剑,它既能创造更好的人际关系,亦能破坏人际关系,因此,要想顺利进行人际交往,必须十分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一要明确说话目标,每说一句话,都应先想一想可能产生的效果,切忌没有目标或目标模糊的说话;二是接着听者的感情脉搏说话,尽可能地在听话人的基本需要结构和当时的心境状态下引发话题,阐明道理,分析事实,让对方在心平气的情境中,理解说话者所说的意思;三要学会听话。会说话必须先会听话,即听说话人话语的真伪,捕捉其真意和事实。具体地讲,要全神贯注地听别人说话,边听边概括对方说话的要点,还要协助对方把话说下去,更要善于听出说话者的言外之意;四要敢于说话,克服恐惧情绪。

2培养非语言能力,非语言主要指人的面部表情、姿势、动作等。如在听对方说话时,不要把视线一直死盯着对方,也不要一直把视线移离对方。更不可听甲说话时,却把视线集中在乙身上;当坐着与对方交谈时,坐姿要端正、自然、大方。落座时动作要轻,落座后目要平视,注意与你交谈者或发言者,不要东张西望,或打量人家室内的陈设而忽视对方。不要仰靠在坐椅或沙发上,腿不要抖动,更不要当着对方伸懒腰,挖鼻孔,剔牙齿等。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要有利于感情的交流,都要得体,都能意识到其后果。

值得一提的是,人际关系中最有价值、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真诚。要懂得“你要别人怎样待你,你就得怎样待人”,懂得“得到朋友的最好办法是使自己成为别人的朋友”。

(第四节)对中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的辅导

人际交往是中学生最重要的社会技能之一,是儿童社会化的动因,像合作、助人、友爱和谦让等许多社会技能都是在人际交往中获得的。但有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不能与他人和谐共处,这常常会引起他们的离群、冷漠、自卑、抑郁甚至敌对和反社会化倾向,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因此,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校心理辅导的重要任务之一。以下,简单分析一下中学生中常见的三种有关人际交往的心理问题,并提出一些辅导建议,供有关教师参考。

一、孤独感的辅导

有一位老师曾这样描述一个孤独的学生:“晶晶是个小女孩。在学校里,凡是集体游戏、集体活动,她都没有兴趣,情愿一个人独自玩耍;班级里轮到她值日,她总是借故请假,对集体的工作不热心;在学校的各类评比检查中,班级获得了荣誉,同学们兴奋不已,她却显得很冷漠;在集体中,晶晶也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和同学难得讲上一句话。”的确,在班级里,常常会有这种少言寡语、性情孤僻、游离于集体之外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