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古墓探秘[图说天下.探索发现]
17618200000030

第30章 墓穴迷宫

——龟山汉墓

崖洞墓是西汉诸侯王陵墓主要形制之一,开凿于山石之中,工程浩大,气势恢弘,如大家熟知的满城汉墓、狮子山汉墓等,无不令人惊叹。而发现于徐州西北龟山上的崖洞墓,在布局上却又与其他王陵有很大不同。

墓穴布局令人迷惑

龟山汉墓为大型横穴式崖洞墓,总面积700余平方米,容积达2 600多立方米,几乎掏空了整个山体。西汉诸侯王的崖洞墓结构,通常由墓道、甬道、前后墓室、耳室、侧室等部分组成。其中墓道、甬道、墓室是墓葬的主体,也是墓葬布局的中轴线。而当龟山汉墓的墓门被打开后,它的形制却令发掘者们迷惑不已。

墓中竟有并行的两条墓道,相距约20米,皆朝向西方。北侧墓道内充满填土、碎石,以及一些形状规整的大条石。大条石是用来堵塞墓道的“塞石”,其上凿出的被称为“牛鼻孔”的孔洞,正是盗墓贼为了拉开条石进入墓道所留下的“罪证”。发掘时南侧墓道中的条石还保持着原样,26块单重达6吨~7吨的条石排列成上下2层,彼此间没有使用任何粘合剂却排列得十分紧密,甚至连最薄的小刀也无法插入。两墓道也并非绝对平行,而是存在20秒的夹角,如果将它们向西无限延伸,其交点正好是1 000千米外的西安,这简直堪称历史上最精确、最神秘的墓道。

两条墓道东端各连接一条甬道,两条甬道的结构几乎一模一样,也完全平行而建。甬道的墙壁被打磨得十分光滑,底部两边排水槽渠可将墓内积水随时排出,甬道东端连接墓室。

与其他崖洞墓相比,龟山汉墓整体呈横穴式,墓室数量多达15间,结构复杂,与以往我们所见过的西汉诸侯王的崖洞墓形制都不相同,乍入其内,有种误入迷宫的感觉。

跨越千年的爱情见证

为什么龟山汉墓中的墓室结构要修建得如同迷宫般复杂呢?难道是为了防盗?可显然它没能起到迷惑盗墓贼的作用,这里已经几乎被洗劫一空。或者仅仅为了标新立异?也不可能,汉代墓葬特别是高等级墓葬建筑遵循着严格的丧葬制度,私自改变是一种重罪。

经过细致分析,考古学家取得了惊人的发现,原来龟山汉墓并不是一座墓,而是南北并列相连的两座崖洞墓!北边的1号至5号墓室为王后墓,其中4号墓室为棺室;南边的6号至15号墓室为王墓,其中6号墓室为棺室。3号墓室与7号墓室间又以可活动的壶门相连通。这座奇特的王、后合葬崖洞墓,简直就是对西汉诸侯王葬制的颠覆。西汉时期包括诸侯王陵在内的高等级陵墓均实行夫妻并穴合葬的形式,就是丈夫与妻子分别葬在两座相邻的规格基本相同的大墓中。无论是类似马王堆汉墓的竖穴土坑木椁墓,还是如满城汉墓一类的崖洞墓,无不遵循这一制度,基本不见夫妻合葬一墓的现象。为什么龟山汉墓要将两墓连通呢?

也许在2 000多年前曾发生了这样的故事。某位诸侯王与他的王后十分恩爱,他们曾许下海誓山盟,也希望死后同穴而眠,永世相伴。但依照西汉的丧葬制度,这样小小的愿望却是不合“规矩”的,如果一意孤行,可能会遭受罪责。一面是森严冷酷的制度,一面是相濡以沫的柔情,他们该何去何从?最终,这对相爱的夫妇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将两人的墓葬并列而建,却又从内部打通,这样既不违背葬制,二人也可在地下常相厮守了。于是就建成了龟山崖洞墓,它独特的结构,也成为这段爱情的永恒见证。

那么,曾经长眠于此的这对恩爱夫妻会是谁呢?参考附近陪葬墓的信息及在此地发现的铭文为“刘注”的龟钮银印,目标最终指向了西汉第六代楚王刘注及其妻。不过因为盗墓贼的骚扰,他们最终没能实现永世相伴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