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神是民间一个很有趣的神灵。家家都有灶火,都要生火做饭,人们离不开它,好像一日三餐都是“灶王爷”给的,而且“灶王爷”就待在自己家里,家人的一举一动都逃脱不了他的监视,所以人们把“灶王爷”当成自己人,不像城隍、土地、天老爷那样那么害怕他,甚至,在敬祀他时还敢给他开开玩笑,拿麦芽糖糊住他的嘴,让他上天给玉皇大帝汇报时多说好话,别说坏话。
民间是敬灶王的,尊灶王爷为“灶神”,每年腊月二十三要供祭“灶神”,送他“上天言好事”;腊月二十四又将新请的“灶神”恭恭敬敬地贴在灶头,祈祷他“回宫降吉祥”。
民间又是信赖灶王的,称灶王爷为“一家之主”,家中的大小事儿都愿意跟他絮叨絮叨。甚至人们还把他“人格化”了。想象着有灶王爷就应该有灶王奶,这样才不会亏了灶神,才能让灶神在家里安心地住下去,否则,灶王爷打光棍,整天心焦寂寞的,岂不要影响他的事业心?于是民间传说就把灶王爷的身世说得有鼻子有眼的。说灶王爷本姓张,灶王奶奶叫郭丁香。灶王爷不学好,有负于郭丁香,等他穷困潦倒成了瞎子再遇到郭丁香时,郭丁香原谅了他,他羞愧难当,跳进灶膛,成为灶神。故事虽然荒诞不经,却也有一番教育的意义,在民间流传很广。河南信阳一带,木匠干活时都要“唱灶”,说唱的就是这一段故事。或许就因为灶王爷“有前科”,品行不端(据说他“状如美女”,曾与王海棠勾搭成奸,是一个淫夫形象),所以民间祭灶还防着他一手,叫做“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将老妇祭改为男子祭,“禁不令妇女见之”。有的地方女子可以跟在男子后边祭灶,但祭时必须头戴斗笠,遮住面容,以防亵渎神明,或者担心会因此而引起什么苟且的事情发生。就是“祀余糖果”,也“禁幼女不得令啖”,可见民间对灶君是多么的不放心呀!
灶王不仅是每家每户的司命神,也是所有人的司命神。是人都要吃饭,“一天不吃饿得慌”,那些游走江湖的乞儿丐帮也要依赖灶王爷供给吃食儿,他们也要在祭灶时为灶神出点节目,这节目就叫“跳灶王”。平时讨要得少,这时为灶王爷助兴,谁家还不多给点钱粮?《清嘉录》引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云:“杭俗跳灶王,丐者至腊月下旬,涂粉墨于面,跳浪街市,以索钱米。诗云:‘借名司命作乡傩,不醉其如屡舞傞。粉墨当场供笑骂,只夸囊底得钱多。”
跳灶王是娱神的傩仪,其中的傩公傩母就是灶公灶婆。据杨堃先生《灶神考》云:“因今之‘跳灶王’或《南史》之所谓‘野云戏’,固已演变为戏剧,而属于娱乐之性质。然而‘跳灶王’与‘野云戏’之前身,如《后汉书》之所谓‘秋冬大傩’者,其性质则属于宗教,而不仅在于娱乐也。”实际上,祭灶之俗在周朝已经产生。据史书记载,周代七种祭祀,其中就有祭灶。《礼记·祭法》云:“王为群姓立七祀:曰司命,曰中霤,曰国门,曰国行,曰泰厉,曰户,曰灶……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此后,与祭灶有关的傩仪,从宫廷到民间历久不衰,愈演愈烈。《后汉书·礼仪志》记述“大傩”云:“凡使十二神追恶凶,赫女躯,拉女干,节解女肉,抽女肺肠。女不急去,后者为粮!”可见当时的傩祭已具有驱凶恶、灭不祥的功能了,并且还与庖厨炊灶的作用紧密地联系起来。
近人陈陆氏在其论文《灶》中又说灶神可夺人记算。其言曰:
到了晋代,灶神又执行了司命的职权,而可夺人的记算。晋葛洪《抱朴子·微旨》篇说:“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大者夺纪,纪者三百也。小者夺算,算者三日也。”这便是现在民间所称“上天言好事”的所本。然而这又是什么缘故?大概是汉代所谓之“司命”,即“主督察三命”,而与灶神同列为五祀,故民间祭祀的时候,是把司命、行神、山神(即厉神)供之正中,将门、户、灶列之于旁,又因为他们同是小神,同主“司察小过,作谴告者”,民间积习相传,渐渐相淆,就分不清楚了。一直到宋朝,居然认灶为司命,《东京梦华录》曰:“十二月二十四日交年,都人……贴灶马于灶上,以酒糟涂抹灶门,谓之醉司命。”这则是一般所谓“东厨司命主”的来源。
唐宋以来,七祀、五祀诸神多被遗忘,唯灶神名望,与日俱增,几乎成了有求必应的灵神。清宣统年间重镌的唱词《灶王府君真经》有云:
灶王爷司东厨一家之主,一家人凡作事看的分明。谁行善谁作恶观察虚实,每月里三十日上奏天庭。……读书人敬灶君魁名高中,种地人敬灶君五谷丰登。手术人敬灶君百能百巧,生意人敬灶君买卖兴隆。在家人敬灶君身体康泰,出家人敬灶君到处安宁。老年人敬灶君眼明脚快,少年人敬灶君神气清明。世间人你何必舍近求远,游明山过海滨千里路程!灶君前只用你诚心祝祷,无论你甚么事也敢应承!只要你存好心善行方便,我与你一件件转奏天庭。为名的保管你功名显达,为利的管保你财发万金。有病的管保你沉疾痊愈,求寿的管保你年登九旬。求儿的管保你门生贵子,求妻的管保你天降美人。见玉帝我与你多添好话,祷必灵求必应凡事遂心!
如此看来,只要在家祈祷敬祀灶君,便可万事如意,心想事成了,大可不必再有什么别的供奉了,岂不省心、惬意!这似乎又是一种亲昵的戏谑了。不过,戏谑归戏谑,那份虔诚的敬意却是不能少的,否则,惹恼了灶君,还怕他真的要到玉皇老儿那里去告刁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