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排名前三的国产电影都拥有合拍身份。叶伟信、杜琪峰(《单身男女》)、庄文强和麦兆辉(《关云长》)都是香港导演。因此该月可视为香港电影人的集体发力。
此外,当月上海电影制片厂参与投资制作的影片《关云长》上画,虽然票房远不及预期,但也是一种游戏化讲述历史的全新尝试。
5月的电影市场迎来好莱坞电影的丰收季节,排名前五的作品全部来自好莱坞。迪斯尼出品的“加勒比海盗”系列第四作《惊涛怪浪》狂揽2991.31万票房。华裔导演林诣彬的《速度与激情5》紧随其后,中国风动画《功夫熊猫2》、超级英雄电影《雷神》分列三、四位。虽然国产电影在这个月乏善可陈,但电影中的中国元素并不匮乏。
上影出品的《关云长》依靠制作班底的明星效应苦苦支撑,但在好莱坞大片集团内部的强势比拼中只能作壁上观。位列票房第八位的影片《最爱》是第五代导演顾长卫挑战禁忌的新作,影片描述一个艾滋病村的奇闻怪事,作为一部有多位华语电影明星加盟的艺术片,《最爱》由于诸多原因并未能如预期赢得票房与口碑,票房成绩甚至位列粗制滥造的“奥特曼系列”《宇宙英雄之超级银河传说》之后,令人遗憾。总体来说,经过3、4月的酝酿,5月的电影市场已经彻底吹响了好莱坞电影的“反攻”号角。
6月的电影市场是暑期档的前兆。期待已久的《功夫熊猫2》5月底上映后,成为6月份最大的赢家,单单一个月就斩获4623.21万票房,创下了到当时为止2011年单月票房最高纪录,远远甩开其他影片。
众星云集的献礼大片《建党伟业》选在6月中旬上映,两周内取得2660.18万元票房。
当月最大的亮点来自第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612.97万元的票房,这个成绩仅仅落后于《功夫熊猫2》、《建党伟业》与《加勒比海盗4》,排名第四。在电影节上映(展映)的影片,虽然类型繁杂(如致敬大师单元、黑色电影单元)、场次有限、放映状况百出,但依旧出现了影迷趋之若鹜、一票难求的荣景。这说明,电影节的票房依旧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随着展映活动的经验日渐丰富,电影节票房甚至可以成为每年6月上海电影票房贡献的一支重要力量。
本月排名第二的国产影片来自上影出品的《雪花秘扇》,该片虽然普遍反映节奏沉闷,存在不少硬伤,但在6月份抢得国产影片第二把交椅,已属不易。
在7月的票房分布中,好莱坞电影与国产片悬殊明显。由于“变形金刚”三部曲的终结篇强势进入市场,挤压了其他影片的生存空间。迈克尔·贝使用迄今为止最先进的电影特效技术,在IMAX巨幕上呈现出完美的观影体验,吸引了不同层次的观影人群蜂拥而至进入影院。这让紧随其后的三部国产电影《武侠》、《建党伟业》以及小成本恐怖片《孤岛惊魂》都黯然失色。但《孤岛惊魂》这部从情节到制作都显得粗制滥造的影片能够取得巨大成功,“黑马”成色十足。
有趣的是,即便暑期档一直都被视作好莱坞电影的领地,在2011年却有大批国产主旋律电影穿插其中,并且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包括《飞天》、《杨善洲》、《西柏坡》等。虽然受到“偷票房”丑闻的影响,上述影片票房数据的真实性收到公众怀疑,但能够在《变形金刚3》的笼罩下形成一股集群势力影响到整月票房,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
随着《变形金刚3》观看热潮退却,8月的上海电影市场票房回归到一个较为正常的分布状态。《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牢牢占据了整月票房总额的头名,这是该系列最后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使用3D与IMAX结合的方式拍摄放映,吸引了大批与主人公一同成长的年轻观众进入影院。
《蓝精灵》与《变形金刚3》的票房在暑期档的大环境之下,其表现也算中规中矩。《窃听风云2》借前作的口碑成为当月国产电影最佳,但与已经属强弩之末的《变形金刚3》相比,依旧不可同日而语。
与此同时,国产献礼影片在8月非但未显衰微,反而呈现出逆势上扬的情状。出现这种现象,据网友自发调查,是《变形金刚3》与国产片《杨善洲》搭配销售的结果。而《郭明义》也贡献了将近500万元的票房。总之,8月的暑期档国产电影市场,确实出现了献礼影片扎堆、国产商业电影隐身的现象。
9月的票房单片收益较为惨淡,前有暑期档,后有国庆档,没有任何一部影片的当月票房超过1000万元。单片票房破50万的影片数量较多。
具体来看,一方面,科幻题材的《美国队长》、《源代码》等好莱坞影片继续占据头名;另一方面,从6月开始的主旋律影片浪潮依旧在延续,该月上影大片《辛亥革命》也进入院线,占据了当月国产票房的第一名。
整个9月份票房结构梯次明显,分为五大阵营。在五个阵营中,无论是国产电影还是好莱坞电影,票房收益都比较接近。国产影片《大武生》、《全城热恋》与排名稍靠前的《狂暴飞车》相差不过几万元。
因此,在这个看上去略显尴尬的档期里,如果有优质国产电影上画,相信会给本月的票房注入强心剂。
10月份上海电影市场总体票房继续下滑。由于基本没有大制作的好莱坞电影引进,两部国产古装大片《白蛇传说》与《画壁》顺利占据了当月票房排行榜的头两名。排名第二的《画壁》比好莱坞特效大片《猩球崛起》高出近150万元的票房。
国产电影在10月的票房丰收,其原因部分地归结为竞争对手的缺席。实际上,这两部古装电影无论是情节设计还是特效处理都显得颇为“山寨”,上映之后的口碑效应与其票房成绩并不匹配。若将影片放置在稍有竞争强度的环境下,票房很有可能败走麦城。另一方面,由上影集团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动画电影《少年岳飞传奇》,亦取得了74.32万元的成绩,引人注目。
总体来看,整个10月的电影市场并没有因国庆档出现而有所回升,其下滑趋势应当引起警觉。
一部国产小成本超级黑马影片《失恋33天》全面拉动了11月的上海电影票房。虽然影片的电影语言和情节结构都维持在导演滕华涛的电视剧水准上,但颇接地气的台词、先进的市场营销模式,再充分借助“神棍节”的威力,该片以不可思议的速度登顶票房,一举击败《猩球崛起》和《铁甲钢拳》,甚至连斯皮尔伯格与彼得·杰克逊合作的IMAX大片《丁丁历险记》都败下阵来。《失恋33天》为国产电影爱情片类型提供了新的创作营销思路。
《转山》、《星空》等艺术电影也进入了50万元票房俱乐部,是当月的惊喜与亮点。
此外,上影集团出品的《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则在遭遇票房败绩的同时口碑严重受挫。
总体看来,11月的票房成绩相比10月份有所回升。但《失恋33天》这样的市场黑马属于意外之喜,可遇不可求,因此整个月份依旧属于淡季。
本月好莱坞电影退潮,国产大片轮番上映,2012年贺岁档的帷幕被两部重量级作品拉开: 《金陵十三钗》与《龙门飞甲》,两者分别以4049.97万元以及3662.22万元的成绩占据票房排行的头两位,并且将同为大制作的影片《鸿门宴传奇》远远甩开,而徐静蕾导演的时尚商战大片《亲密敌人》也在这两部作品面前毫无招架之力。
《金陵十三钗》以“情色”消费“爱国主义”,《龙门飞甲》则以国产第一IMAX加3D效果为噱头招徕观众,无论手段是否高明,最终都在12月观众争夺战中鹤立鸡群,取得了良好的票房效果。这种几部超高规格的大片竞争贺岁档的情况作为成功经验,已经延续了几年。在海外电影方面,该月并未新上画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好莱坞大片,留给国产电影较大的内部竞争空间。在这种情况下,联动地看10月、11月和12月票房,总体呈上扬趋势。
图表数据统计选取原则:
1) 分月票房统计的影片,只选取当月票房数据超过50万元人民币的影片;
2) 放映场次的统计,只选择当月数值排名前十名;
3) 观影人次的统计中,只统计入单独份额占1%以上的影片;
4) 所有数据汇总统计来自上海文广局提供的各个影院全年单片票房数据。
第五节 上海电影网络团购市场分析
2010年起,上海的电影票价似乎陷入一个悖论: 一方面电影院里的票价始终在80元到120元之间徘徊;另一方面,不断涌现的网络团购电影票价低至30元左右。巨大的差价难免会使观众心生疑团: 哪一个才是真正的电影票价?
一国内及沪上网络团购的基本情况
顾名思义,网络团购是指团购网站将有相同需求和购买意愿的消费者组织起来,形成较大数量的购买订单,通过与商家的谈判,求得最优的价格,共同维护消费者权益的一种新兴购物模式。2010年,美国团购网站Groupon的商业模式传入中国。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1年上半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统计,截止到2011年6月底,我国团购网站数量已经上升至5300家。2011年4月以后,团购网站更是以平均每日10家的速度快速增长。从2010年年底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络团购每日覆盖用户数量已从1800多万猛增至4200万。
电影票团购的几个发展阶段。电影票团购是团购网站的一项常规业务。与其他团购项目相同,互联网用户只要访问团购网站,在限定时间(如24小时等)内进行抢票活动,便可以以一折到三折的低价,购买到限定数量且指定电影院的电影票或套票(包括电影票、饮料、爆米花等)。我国的电影票团购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1) 试探阶段。网络团购电影票的第一单出现在2010年3月10日,由美团网和北京万达影城联袂推出了30元一张的低价电影票,共卖出150张。此后,类似的低价网络团购电影票偶有出现,网络团购电影票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整体来看,该阶段电影票团购未形成规模,电影票团购券一般都有食品等附加内容。此外,这一阶段的电影票团购主要是以吸引眼球为主要目的,以“低价票”增加网站知名度和用户流量,电影院则通过团购电影票测试不同地区电影消费市场的大小。
(2) 初步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影票团购以网站的互相竞争为主。上海地区最早的一单电影票团购是糯米网与永华电影城在2010年8月24日推出的58元双人套餐,共1万份。套餐包括电影票2张、可乐2杯、进口爆米花1桶、冰淇淋球1个,仅几个小时就被销售一空。8月25日,糯米网与永华电影城再次推出相同内容的套餐5万份,价格为68元,一天内被疯抢售罄。糯米网与永华影城的团购套票,每张电影票单价不到30元——远远低于本市电影院的“挂牌价”,价格优势明显。此后,大众点评网也在第一时间推出更加劲爆的价格——49元星美国际影城的双人套餐。一张电影票的价格只在20元左右,共卖出3万套。在上海,这是电影票网络团购第一次大规模地走进大众视线。这个阶段团购网站之间开始了激烈竞争,相互打价格战,许多团购网站凭借着融资和预付款等手段压低价格,以换取用户对网站的忠实度。此时,沪上一些知名电影院也纷纷试水“团购”,团购电影票也成为学生、白领人士的一种消费时尚。
(3) 迅速发展阶段。团购热潮的初期,沪上只有几家资金实力较雄厚的影院参与其中。这类影院的票房通常位于全市前二十位,如永华影城、星美正大影城、上海影城等。从2011年开始,有两类影院迅速地加入了团购大潮,一是新建影院,以世博国际影城、金逸上海影城、金逸恒星影城、左岸松江国际影城为代表。这类电影院知名度不高,观众黏着度也不强,所以他们希望通过团购来增加人气和品牌知名度。二是老牌影剧院,以曲阳影都(三厅)、群众影剧院(单厅)为代表。这类电影院硬件设施与新型影院相比相对老旧,影厅数少,座位数也不多,因此通常推出小份团购吸引观众。如2011年8月,群众影剧院曾与拉手网推出19.5元一张的团购电影票,共卖出了2000份。这个阶段的特征: 参与电影票团购的电影院数量激增,电影票团购活动陷入白热化的竞争阶段,甚至出现了团购网站互相恶意攻击等不良现象。同时,团购电影票价格波动较大,甚至还出现电影院淡季贴钱做团购等非正常销售行为。
二电影网络团购的发展趋势及建议
电影票团购的发展趋势牵涉到多方因素,如团购行业的发展态势,电影院的经营策略,用户反应度等。从积极的角度来看,网络团购确实降低了电影票价,可它并非建立在一个自然的供求关系之上,而是供方牺牲了一部分利益来满足求方的需求。从消极的角度来看,团购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是深远的。对于团购网站来说,维护电影票的价格系统并非它们的责任,在对流量和资本的追逐中,团购行业本身的种种弊病影响了电影票价系统,也直接导致了电影院不愿意诚心诚意地与团购网站建立稳定、长久的合作关系,用户也越来越不愿意通过团购的方式去购买电影票。网络团购始于2010年,却在2011年被大量专家和媒体看空,电影票团购的未来会如何,有待观察。下面仅就已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