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2012年上海电影产业发展报告
17630600000014

第14章 2011年上海电影院线、发行与票房市场场(2)

其次,各行政区的人口适应新形势条件下的重新分配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进入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在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繁荣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上海的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各个城市副中心—商圈逐渐兴起。在这样的条件下,上海市区人口得以再度调整,由于中心城区地价、房价日益攀升,区位功能逐渐从居民聚居朝着商务办公、商业经营转化,因此,近几年间常住人口逐渐从中心城区向外环迁移。中心城区的功能得以专门化,办公、购物、餐饮成为这些中心—商圈的主要功能,因此电影院向商圈附近不断集中。

最后,当今娱乐方式呈现出的多样化是影响这一布局的重要原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前,人民群众的消费生活比较单一,看电影因之成为主要的娱乐方式。如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为繁荣,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除电影外,电视、网络影音播放等日常休闲娱乐方式也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喜爱。家庭影院等设备走入千家万户,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够享受到较高质量的影音体验。所以,电影院一般分布在与居民聚居区较远的各大商圈之中。

第三节 上海乡镇影剧院改造情况

2011年,上海市电影票房总收入为10.91亿元,而市郊乡镇电影院的票房收入仅占不到300万元。据了解,目前,上海35%的乡镇影剧院已经不再放映电影,50%以上的乡镇影剧院平日基本不售票,只有15%的乡镇影剧院仍在坚持放映。相比上海中心城区现代化多厅影院的快速崛起、新片如潮的发展景象,上海的乡镇影剧院则大多惨淡经营。

“十一五”期间,由于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和市场条件的改变,上海市电影放映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一大批千余座位的单厅影院、兼营影剧场、文化宫(馆)、对外礼堂退出了电影放映市场。和全国多数城市一样,电影资源分配的严重不平衡成为上海电影市场发展的一块短板。据上海市文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心城区的商业影院建设越发密集,竞争日趋激烈,票房空间趋向饱和,而在市郊城镇地区,上百万乡镇群众长期无法及时观看到精彩的国产重点影片与进口电影。有的区县,例如拥有70万常住人口的崇明县,只有一家影剧院,两块银幕,银幕配比严重不合理”。2011年,上海市委宣传部所属上海文化研究中心对本市文化资源存量利用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形成一份调研报告。该调研报告表明像这样电影放映功能长期未得到充分利用的乡镇影剧院,本市目前尚有百余家。

4月2日,为贯彻落实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出台了《促进上海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并出台了配套的5000万/年的“电影产业扶持资金”。其中1500万为新(改)建数字影院专项补助资金,将首先用于上海市29家乡镇影剧院的数字化改造工程。据上海文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存的乡镇影剧院以及部分新建的乡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影剧场,只要改造成符合2K数字电影标准的数字影院,每家将获得一次性不超过50万元的政府资金补助。当然,资金用途有规定,得主要用于配置2K数字电影播放器、投影机、数字电影的还音设备,安装符合国家标准的计算机售票系统及影剧院。乡镇居民不仅可以在家门口看上最新的电影,还要让他们看得起电影,凡是得到政府资助的影剧院,在票价上将体现公益性,执行影片方规定的最低票价约15—35元”。乡镇影剧院的数字化改造推进后,每年有望预计新增500万人次观影,由此拉动上海电影票房收入。

位于青浦镇的重固电影院就是首轮受惠影剧院之一。

一重固影剧院的历史沿革

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是乡镇电影院最为繁荣的时期。每当夜幕降临,工作了一天的村民,会从四面八方赶来看电影,售票处人头攒动,电影院里人声鼎沸,影院外有各类小贩兜售货品。乡镇电影院多建于此时段。当时,一些大的影剧院甚至有900多个座位,规模可观,在放映热门电影时还时常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常常要通宵放映。大约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由于电视业的兴起、电影放映效果差、电影业不景气等原因,乡镇影剧院逐步走向萧条,乡镇影剧院的功能也逐渐成为乡镇府、镇政府的“专属会场”。

青浦镇的重固影剧院也面临着和其他影剧院一样的困局。重固镇位于青浦城区东北,常住人口1.6万人。重固镇影剧院建于1967年,当时用于大礼堂,从1987年改为重固影剧院。主要用于文艺演出、电影放映及大型会议。1997年之后,重固影剧院的经营就陷入了低谷。影院设备落后,无片可放,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当时使用的坐椅是从同是青浦的凤溪镇影院淘汰下来的坐椅,再进行利用;房屋也因为年代久远破旧了,经常漏水,室内霉味较重。冬天冷,夏天热,还出现过小朋友看电影中暑的现象,后来还是影剧院几个员工凑钱买了个空调。”影院经理王解明说,“另一方面,舞台、音响、坐椅等设施设备陈旧,放映模式落后更让影院成为半闲置状态。这里的设备是从天山电影院被淘汰卸下来的放映机,花了3万元买来的,也没完整音响设备。观众有的看了个开头就走了,没效果就没人看。而且因为是胶片放映,要‘跑片’,等拷贝从市区放完,再在各个乡镇轮,能到我们镇上,都是过时的电影,票价几块钱也没人看。”

转机是在2008年至2010年间,重固镇人民政府投资将近480万资金,陆续改建重固影剧院的硬件设施,新改建后的重固影剧院占地面积1245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35平方米,座位数470个,这次改建为重固影剧院注入了新的活力。崭新的重固影剧院在2010年8月30日正式对外开放,据统计,从2010年8月30日到2011年11月初,影剧院的观影人次突破了2万人,而重固镇的常住居民也不过1.6万人。重固影剧院的经理王解明说:“平均每场能有38个观众,在过去,很多观众在放映过程中就陆陆续续离开,更有人直接把影院当睡觉的地方,如今,观众几乎没有一个人早退的。”不过,改建以后一些问题仍旧存在。比如说有的观众想看《功夫熊猫2》就看不到,因为改造后影院使用的放映机是1.3K数字放映机,设备跟不上放映发展的需求,而根据国际标准,1.3K数字机无法放映进口大片和3D电影。

二重固影剧院发展现状

2011年底,上海市文广局乡镇影院数字化电影现场会在重固召开。会议决定将重固影剧院作为基层影剧院数字化电影改革的试点,引入新的2K放映设备。重固影剧院在数字化改造完成后,还借鉴了许多现代化影城的营销方式,推出了优惠活动,包括重固影剧院会员卡、数字电影观摩、赠送电影兑换券等。在过去,重固镇的居民若想第一时间看到进口大片和3D电影,只能去离重固最近的青浦影城。如今,重固百姓不出家门,就能第一时间同步欣赏到国内外各类大片。

目前,重固影剧院早晚放映两场电影,碰到周末会加映到3—4场。重固影剧院的工作人员只有四人,其中三位是老放映员。影院经理王解明是一个从事基层文化影视工作三十多年的老电影人。他从一名放映员成功转型到一名影院经理,带着一颗“爱电影”的心,扎扎实实、埋头骨干,以独到的眼光,带领重固影剧院率先实现了数字化改造工作,走在了全市影剧院改革的最前面。如今,很多乡镇影院到重固来学习经验。王解明的答案是,关键是要从乡镇影剧院的体制机制的弊端中跳出来,本着一颗热爱电影事业、为基层人民服务的心,才能把影剧院的工作做好。

第四节 上海电影票房市场与档期分析

一上海电影年度票房市场概况

2011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到131.15亿元,较2010年的101.72亿元增长28.93%。上海地区作为重要票仓之一,电影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经营主体、新增银幕数、电影消费能力持续创造历史新高。电影票房、观影人次、放映场次三项指标,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的同步增长,本年度贡献了10.91亿元数额,占据了10%左右的份额,在全国各省市排名第三位。

暑期档由于几部重量级好莱坞系列电影“终结篇”的加盟,迅速提振了票房,而一头一尾则由中国大片担纲主力军。在剩余的几个月份里,票房出现低谷,延续了2010年的态势,但优质大片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依旧存在,导致了这些时段的票房空档期。如何通过有效排片,更加细致地考虑排片与市场营销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提高国产电影的票房收入,是上海电影乃至全国都在认真思考的问题。

2011年国产影片票房收入703122万元,进口影片票房收入608350万元,国产电影的票房总收入依旧超过了进口电影。在票房前二十位的电影中,前四位《变形金刚3》、《功夫熊猫2》、《加勒比海盗: 惊涛怪浪》、《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皆为好莱坞大片,此后才由国产电影《金陵十三钗》、《建党伟业》、《龙门飞甲》递补上去。从数量比较分析,进口电影11部,国产电影9部,表面看势均力敌,但在具体的票房对比中,国产电影全面落后。

分析观影人次和票房排名,会发现国产电影的平均票价大都低于进口大片。即便前者在观影人次方面数量占优,却无法全面转化为票房优势。例如《建党伟业》上海观影总人次居第3位,而票房收入为第7位。

二上海电影档期月度分析

电影消费的大众化是检测市场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了解中国电影档期市场规律与区域观众群体消费规律,就可以为电影创作者、发行方以及院线提供更具价值的参考。

1月上海地区电影票房市场上,国产片提供了相当高的贡献度。以1月23日为基点向前向后延伸的春节档,几乎悉数由国产电影镇守。票房成绩最好的影片来自上海炫动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影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兔年顶呱呱》,本地票房达到了1881.62万元,这对于一部动画电影来说颇为难得。姜文“三年磨一剑”的作品《让子弹飞》虽然在2010年年末已经上映,但凭借影片自身良好的市场营销与口碑效应,其高票房一直延续到2011年的贺岁档,形成独特的“拖尾效应”。两部国片一大一小、相得益彰,好莱坞“纳尼亚传奇”系列新作《黎明踏浪号》票房屈居第三。

此外,冯小刚品牌“贺岁片”《非诚勿扰2》也在该月取得了与《黎明踏浪号》相仿的票房成绩。再加上《新少林寺》、《武林外传》等作品,本月的上海电影市场呈现出罕见的“海外大片在国产影片夹缝中生存”的境况,这也延续了2003年以来中国电影市场春节档的一贯情形。

进入2月份,上月曾一度领跑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兔年顶呱呱》退居第六。本月票房贡献主要来自情人节档。张一白导演的影片《将爱情进行到底》单月在上海取得1312.73万元的票房,影片通过三段式剧情描述了一段校园爱情多年之后的三种可能性,赢得了大量观众。由好莱坞巨星打造的时尚爱情电影《致命伴侣》作为《将爱情进行到底》的补充,也揽收了较好的票房。

此外,《我知女人心》、《神奇侠侣》等一系列以爱情为主题的国产影片,也瓜分了2月的票房市场。

而一系列原本被看好的好莱坞大片如《青蜂侠》、《关键第四号》、《创战纪》等作品,却意外遭到冷遇。这说明在情人节档,观众更愿意依照节庆的传统进入影院选择与观影氛围更契合的作品,而并不十分关注影片的出品国别,但前提是作品本身质量过关。

3月是一个没有固定档期的月份,根据以往经验,该月基本上从春节档和情人节档的票房中退热,开始进入上半年的淡季期。国产大制作电影也基本不选择在这个档期上画,而此时便成为了好莱坞电影“收复失地”的最佳时机。

好莱坞火爆动作大片《洛杉矶之战》虽然情节较为陈旧,也被誉为美国的“主旋律”征兵宣传影片,但依旧由于其良好的视觉效果营造取得了1839.94万元单月票房。上个月出师不利的《关键第四号》也重新发力,与《洛杉矶之战》一起占据了3月票房的绝大部分份额。

在好莱坞的联手冲击之下,排名第三的国产艺术电影《观音山》意外地收得380.48万票房,成为3月国产电影的唯一亮点。《观音山》由青年女导演李玉执导,范冰冰与陈柏霖主演,获得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后,在国内院线异军突起,掀起一片文艺青年观片潮。

4月票房成绩中,好莱坞电影与国产电影的市场比例尚显正常。虽然整体票房成绩不佳,但比3月已经有了好转。蓝天工作室的《里约大冒险》作为老少咸宜的3D动画电影,甩开第二名影片将近一倍的票房。

值得一提的是叶伟信导演的《新倩女幽魂》,打着致敬张国荣、致敬经典的旗号,以一班一老带两新的演员阵容组合,取得682.17万元票房。结合之前的“叶问”系列,可以看出叶伟信在迎合大陆观众观赏习惯方面,积累了值得借鉴与参考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