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金山模式”是指在2005年4月,国家广电总局正式颁布的《农村电影改革发展试点方案》中,金山区成为首批在全国建立的四个试点单位之一。其中,金山区的试点工作由世纪东方与金山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共同承担,这也是唯一由民营企业承担的国家级农村数字电影试点区。2006年9月以来,在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和金山区各级政府的支持下,上海市金山区规划中的78个行政村、9个镇、1个工业园区、1条街道全部配备上数字电影放映设备,实现每一个行政村均建立文化活动中心,每个活动中心配备了一套由世纪东方自主研制的数字电影放映设备,率先在全国实现了数字电影全覆盖,并将数字放映延伸至上海市郊其他区县。从试点到普及,金山区的农村数字电影放映走出了一条政府扶持、市场运作、农民群众欢迎的发展之路。
(1) 政策倾斜,大胆探索——三步走实现农村电影数字化
在农村数字电影的推进过程中,金山区首先将已有的影院改造成标准厅,实现“胶转数”;随后建造可移动的、半固定、拆卸型的彩钢板电影放映厅;最后经过试点,全面推行以村活动中心为基本放映场所的数字影院“村村建”的模式。
在“村村建”的过程中,金山数字院线采用了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做法。金山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成立初期,经过认真的分析研究,该院线在金山区有关部门的帮助下,选择了上海市建设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的试点镇——廊下镇作为数字电影影院建设的先行镇。确定具体方针和操作方法后,廊下镇迅速落实了购置全镇7个村的7套放映设备的资金,并确定了以村活动中心为数字影院固定放映点等内容的工作计划。随后,金山农村数字电影院线选择了万春村建立上海首个村级数字影院。通过一段时间的试行和推广,廊下镇的其他6个村、另外两个镇的9个村在较短时间内建成了本区首批数字影院。在整个试点阶段,通过不断论证和实践中的调整,上海金山数字院线以农村电影“三过渡”为目标,为了实现平稳过渡,初始阶段实行二条腿走路,胶片、数字电影共存,之后再逐步过渡到数字电影的“三步走”战略。
第一阶段,从改造原有影院开始,完成局部试验。院线组建后,首先在亭林镇改建了一个120座的标准数字电影厅,世纪东方提供全套的数字电影播放设备,由金山院线派出专业放映管理人员,每天下午、晚上各放映一场,实行低票价经营(单片3元,双片5元),经过近两年的运作,初步实现了从公益放映到低收益放映的转变。世纪东方与金山院线联合在枫泾镇兴塔社区建立了一个可容纳150人的可拆卸数字电影试验厅。该影厅投入总资金20万元,拥有8米高的固定银幕,5.1声道、阶梯坐椅等配套设施,现代化的影音效果充分地显示了数字电影的优越性,较大地满足了农民群众观赏电影的文化需求。与此同时,金山院线在松江区推出了两座帐篷式可流动数字电影放映大棚,命名为“新农村文化娱乐活动室”,开展低价售票放映活动,受到了当地广大农民群众、特别是打工族的热烈欢迎。
第二阶段,主要是尝试把改造后的12家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电影放映公益性和经营性相结合,并把这种模式在全区域铺开,打开了农村二级电影市场数字化改革发展的新局面。为了全面启动金山区电影数字化的推进工作,世纪东方优先采用五年分期付款的方式向这12家影院提供10套数字电影播放设备。其中,有6家影院进行了原有影院的改造,引进了数字电影播放设备;另外6家影院则以社区活动中心为固定放映场所,进行日常经营性放映活动。同时,这12家经营性影院积极参与了下农村完成各级政府“2131”放映任务,开展数字电影进学校、进社区和影院日常售票放映活动。这12家放映单位都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经过一年的市场化运作,基本做到了自收自支、略有盈余的经营状况,开创了农村数字电影发展的新模式。
第三阶段,全区域普及数字电影放映。在经过艰苦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建立起了“城镇(社区、校园)固定影院胶转数改造影院”、“新建可拆卸彩钢板半固定数字影院”、“帐篷式可流动的数字电影放映大棚”、“行政村、社区文化活动室改建小型数字电影厅”、“野外农村、社区、广场流动数字电影放映点”五个常规放映模式。
需要指出的是,在整个的“三步走”过程中,政策倾斜起到了重要作用。金山区各级政府从财政上为金山区电影数字化的推进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倾斜,在财政上为“村村建”工程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支持,为78个规划行政村各建一个文化活动中心,每个活动中心配备一套数字电影播放设备。购买设备的款项由区政府支付50%,各乡镇政府支付50%,放映的节目费由区里统一支付。同时,上海市文广局出资贴补“2131”每场100元的片租款给院线,院线让利100元片租款,金山区财政也出台了每年每村每场300元的资金用于“2131”工程,放映人员的工资等具体放映费用由各村自己支付。整个放映工作的日常运营和管理,由金山院线公司统一安排和管理。目前金山区78个行政村已全部配备上数字电影设备。
(2) 依托影院平台,推行市场化运作
在镇、村数字影院建成后,金山区有了一个放映数字电影的大平台。这个面向广大农村和社区的宣传资源,很快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充分学习广电总局等部门对农村数字放映提出的“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有偿服务”的指导精神后,金山数字院线抓住社会各界关注数字电影的契机,利用数字电影放映前加贴片广告的平台,运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吸引了区委宣传部、组织部,区文明办、卫生局、金融、电讯等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积极参与。在此基础上,金山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开展了“讲文明、知荣辱、迎世博”、“话说金山”、“预防食物中毒”、“税法知识”、“农村商业银行形象展示”、“上海移动南郊公司金山分公司形象展示”、“市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形象展示”等宣传活动。由于良好的市场运作,不仅给自己的经营带来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拥有金山区78家“村村建”和各镇13家代理点的基础上,还将放映的范围延伸到上海其他郊区县,先后在松江区、青浦区、奉贤区、南汇区和浦东新区设立了代理商,并在松江、青浦、奉贤、南汇和浦东等地广泛建立起了加盟点。通过这些代理商和代理点,上海金山院线开展了适应这些地区需求的多次跨地区的专题宣传活动,拓展丰富了服务外延,在双赢和多赢中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应和经济效益。村民“家门口”的数字电影放映点也成了农民自愿聚集的场所。
金山数字院线寻求与金山区移动公司合作。经过一年的推广,通过将移动的宣传片《移动倾情奉献》放在影片开映前播出,宣传片的达到人次超过50万人,品牌形象得到有力深化,特别是面对与其他通讯品牌竞争时,优势凸现。中国移动上海公司与金山数字院线扩大合作范围,签署了“欢乐新农村、电影进万家”的移动品牌和迎上海“世博”的主题宣传活动,在上海市郊的九区一县全面投放17000场的贴片宣传合同。“选择上海金山数字电影院线是因为公司发展很迅速,呈现出自己的特点。通过合作可以充分实现中国移动‘在新农村建设中作出自己的贡献,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的目标。”转引自李妍: 《数字电影在上海金山遍地开花》,《中国电影报》,2008年1月24日,第003版。
(3) 规模化运作,实现双赢
金山区村级数字影院和社区数字影院建成后,数字院线有关部门先后在春节、五一、国庆组织了三次“优秀国产影片展映月”活动,通过这些展映活动,最大程度体现了优秀国产影片的社会教育功能,使农民群众在观赏电影方面得到了较充分的满足,农民观众可以每天在家门口观赏自己喜爱的数字电影。据调查,最能吸引农民群众的是《太行山上》、《缉毒警》、《革命到底》、《头上就是天》等弘扬革命精神、展现高尚情操的主旋律电影,其次是以《花为媒》、《醉公主》等为代表的富有江南地区特色的戏曲片。再如,在国家广电总局举办的十月“金秋优秀国产影片展映月”活动中,新建立的78个村级数字影院和13家社区数字影院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市场活力。期间,放映了《烈火金刚》、《国庆10点钟》、《我的长征》、《大决战》系列等25部优秀国产影片,并以贴片的方式放映了反映本区改革发展建设面貌的宣传片《话说金山》和展示上海移动金山分公司企业形象的宣传片《移动倾情奉献》,放映场次达2000多场,观众50万人次。这些电影的放映使农民群众受到了高尚情操的鼓舞和激励,使他们的业余生活更加健康、充实、有意义,身、心得到很好的休整。同时也形成了国产影片和本区形势任务教育的宣传强势。
三探索符合国情、市情的农村电影产业化道路
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三农”的惠民工程。在国家明确提出的“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群众受惠”的总体思路指引下,既要在优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上,使广大农民充分享受到这一惠民工程,又要同时注意到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影产业的巨大潜力。不论是商业电影院线,还是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农村公益电影院线)都应是繁荣我国文化产业,特别是电影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在保证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的惠民性和公益性的基础上,探索一条适合国情、各省市区具体特点的农村电影产业化道路,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摆在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发展面前的重大课题。
上海,作为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是我国的经济、科技、工业、金融、贸易中心。截止到2010年,上海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89.3% ,城镇化水平居全国首位,这一比例还在逐年提高。作为我国第一大城市,上海在农村电影产业发展中的示范作用意义非凡。在完成甚至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各项农村电影放映指标的基础上,探索农村电影的产业化发展之路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上海农村电影发展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