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一种符号化的特征,但是反过来,符号不等于文化。我们今天在城市文化建设中恰恰就犯了这样的错误。我们去外地旅游,看到那个地方的椰枣树特别好看,特别有文化意味,于是急忙将椰枣树买回来。可悲的是,这正暴露了你没有文化。
这是我在普陀山拍到的一棵古树。在我的印象中,一个村庄里有一棵参天古树,不远处有一口古井,井水甘甜,冬天温和,夏天凉爽,这就是文化。
树是有生命的。我对练习书法的人说: 出去看看屋子外面的树,看看枝叶如何,枝叶交错怎么处理,写书法的时候字的笔画之间也应该那样处理。所以看一个人书法写得好坏,就是看这个人的字是不是从纸上站起来,看字各个笔画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 文化的概念
(一) 文化概念辨别
《辞海》和教科书上关于“文化”的概念有两个特征: 第一,它是近代学科分类和社会分工后的产物;第二,依然停留在牛顿物理学时代的知识状态。
(二) 20世纪西方知识谱系的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知识谱系在三方面发生了变化。
第一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他从时间上彻底颠覆了牛顿物理学时代有关的时间概念。爱因斯坦有一次在做报告时,有学生请他用一句话解释“相对论”。爱因斯坦略思索后,这么回答:“当你和恋人谈恋爱在一起时,一个小时就像是十分钟那样短暂;而在夏天,当你坐在火炉边时,你肯定感觉十分钟就像是一小时那么漫长。这就是相对论。”爱因斯坦告诉我们,时间由人类感知,不是绝对的。
第二个是海森伯的“测不准原理”。如果说,爱因斯坦从时间上颠覆了牛顿物理学时代的知识状态,那么海森伯的“测不准原理”便从空间上颠覆了牛顿物理学时代的物质概念。什么是“测不准原理”呢?我们学习物理的时候,知道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原子由更小的结构构成,按照这个原理一直往下分,一直分到最后时海德堡发现,构成物质结构最小的东西测不准,在空间上它是不可靠、游离不定的。
第三个是美籍华人杨振宁和李政道提出来的“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理论。在海森伯研究的基础上,他们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这个构成物质的最小结构不仅时间上不可靠、空间上测不准,而且它还是不守恒、没有规律的。依据这一观点大家想想物质的属性,这和我们今天理解的“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这个属性是不是完全相背离?遗憾的是在我们今天的教科书中还写着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因此在现在的城市建设中,政府常做的工作就是建造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高楼大厦,而文化沦落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重要”的地步。
牛顿物理学理论为西方的工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二次世界大战后,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后,西方的主流科学价值观发生巨大变化。比如互联网,按照我们原来的看法,很难判断它到底是属于经济基础还是上层建筑。西方的知识谱系整个发生变化,从而出现了很多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
(三) 世界的本质构成: 物质
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到互联网上查一查“罗马俱乐部”。它是二战以后,由欧美一流的社会学家、自然科学家组成的反省、反思欧洲现代化发展进程的一个学术联盟。这个学术联盟有两个重要的观点,其中之一是发展的极限,或者叫增长的极限的观点。他们认为事物的发展是有极限的,而这个观点和进化论相对立。进化论主要强调不断的进化。比如我们现在的时间纪年是以耶稣诞生那一年作为原点,然后按照那个数字一直排下去,按照这个时间纪年把人类引向一条“不归之路”。而罗马俱乐部提出,发展是有极限的,而且对于整个人类社会,对于一个国家,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发展都是有极限的。郎咸平讲经济学大家都很熟悉。郎咸平曾说,在中国,要想把一个企业搞垮,很简单——鼓动这个企业去做大。让它不断地扩大,它迟早会垮掉,因为发展有极限。而且,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个人的增长与发展也是有极限的。心里存有“天花板”的人懂得幸福。从政做官是无止境的,赚钱也是无止境的,做任何事情都是无止境的。所以古人说,什么叫做“全人”?什么叫做“懂事”?知道“天高地厚”。知道天高的前提实际上是知道地有多厚。
西方哲学中关于物质的概念,实际上其本身留有缺口。物质的概念是什么呢?用列宁的话来说,就是不依赖人的感觉而存在却为我们人的感觉所复写的范畴。“范畴”是什么意思?用汉语来表达,范畴就是“不知道叫做什么东西的东西”。我恍然大悟,为什么西方在二战以后能顺利从牛顿时代的知识体系转换到后现代的知识体系?因为在那时候西方关于物质对世界的理解是留下了缺口的,而我们在接受“物质”这个概念时,所理解的“物质”概念未留有缺口。我们理解的物质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红楼梦》里贾宝玉讲过一句话: 女孩子是水做的骨肉,男孩子是泥做的骨肉;我一见到女孩我就觉得清爽,见到男人就觉得浑浊不堪。这话是昏话。但是如果把贾宝玉讲这话的大前景设定为,这个世界的本质本身就是不知道叫做什么东西的东西,那么我现在假设这个世界的本质是由水做的,如果女孩子是水做的骨肉,那就意味着在水这个世界里面,女孩子是正品。泥是什么呢?即水里面掺了沙。男人是泥做的骨肉,那男人不就是次品了吗?所以贾宝玉说见到女人清爽,见到男人浑浊不堪是有其道理的。再比如希腊哲学中讲到,世界是由气构成的,是由火构成的,我们不应该想当然是唯心抑或唯物,因为这些假设都有可能。
(四) 我的文化概念
如果一定要我给文化一个概念,我认为,文化是人性的有效传递。这有两个关键词。
第一个是“人性”。人性的上面是神性,人性的下面是兽性。什么时候兽性的表达也是一种文化呢?中世纪时期,人最基本的生存欲望全部被扼杀掉。而之后兴起的文艺复兴,就是想让人活得像人的样子,要恢复人的最基本的生理本能。所以文艺复兴初期的文学作品,例如《十日谈》,里面就出现了很多描写性的内容。“性”是人类基本的生物属性、动物属性,是属于兽性的范畴。在特定的环境下,它就成为一种文化。同样,神性也是如此。人性本向善,人跟人之间,一定是我做善事、做好事、做于人有利的事情,别人才能肯定我,才能接受我,所以人性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向善的属性。
第二个关键词是“有效传递”。什么是有效传递?有效传递源于文化功能性存在的属性,就是说只有你感受到了它的存在,文化才能是有效传递。例如,齐白石的虾,作为艺术品,它的艺术价值在哪里?我面对这些虾的时候,心里静静地看着这两个虾,就会发现它们的动作是那么雍容尔雅、从容不迫,仿佛遇到什么都不慌张、不紧迫。我看到这两个虾的时候,我觉得它们就是《红楼梦》里面所写的空空道人。一旦你理解了这虾所传递的那么一种品质,你会觉得,满纸都是水,满房子都是水;你面对的好像就是空空道人,就是那样从容不迫的长者。请问,如果你三生有幸可以遇见这种人,你出门后受到侮辱还会生气吗?还会和人计较吗?有效传递就在于,这件艺术品、这件文化作品灌注了作者创作时寄托的人性化的东西,而你有没有感知到它?如果你感觉不到它,它就是废纸一张;如果你的心里能够感受到它,那这就是所谓的有效传递。通过完全的有效传递,你就能知道,这是什么样的文化价值。我说的神性亦是如此。比如峨眉山的大佛,猴子有时候会偷偷地跑到它身上去。因为在猴子眼里这不是神,大佛所传递的神性猴子感受不到,那么这种神性对于猴子就不能有效传递。对于猴子而言,大佛它就不是文化作品。而你如果心怀敬意站在这尊佛像面前,你感受到了神性,这尊佛像上所寄托所包含的神性有效传递给了你,你才会把它当作一件不可复制的文化作品来看待。
六、 现代化的归途
从“文化”这个概念出发,我又要讲到另外一个大的背景——现代化。我对现代化做了一个分解: 第一步是工业化,第二步是城市化,第三步是国际化。习惯中,我们一直把“现代化”当作奋斗目标。其实这样是错的,现代化只能是手段,不能是目标。如果我们把现代化当作目标,城市就会繁华起来,GDP也会上升起来,但这个城市人们将无法生活于其中。因为居于这样的城市中生活成本很高很高,而生活质量很低很低。这个成本不仅是指经济的成本,而更多的是指你身体健康的成本,是你时间的成本、精神的成本。
我记得十年前到北京去,一天办两件事绰绰有余。而今天到北京去,一天办成一件事,就算你效率很高了——路上交通太困难了!1999年国庆节前在北京时,我从中央电视台打车到机场,飞机是九点钟的。四点钟上了出租车,九点半我才到机场,眼睁睁地看着飞机走了。从中央电视台到机场,正常情况只要四十五分钟,而我却耗费了五个小时,而且是怀着无比焦急的心情。再比如在上海,家和上班单位之间单程耗时一个小时已经算很幸福的了。而在这一个小时当中,无论是开汽车也好,挤公交车也好,似乎每个人脸上都很不愉快。我想雷锋叔叔活到今天恐怕也没有心情去做好事了!(笑声)城市对人们好心情的消耗太严重了!所以现代化只能是手段,我们一定要搞清楚现代化的目标是什么。现代化的目标,我用一句话概括:“国家有主张,人民有尊严”。“尊严”这个词,温家宝总理也曾在多种场合提到过。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最后一句话也讲到,“让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什么叫“国家有主张”?这不仅仅是指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发言表态。更多的“国家有主张”体现在哪些方面?以汽车行业为例,我们判断汽车尾气排放量的标准不应再是欧Ⅲ、欧Ⅳ,而要有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标准,并且这个标准是被世界其他国家都认可的。这就叫“国家有主张”。再比如,大量汽车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有人说宝马好,我们也附和说宝马好。我们为什么没有自己的判断?我们判断汽车好坏,除了技术含量之外,为什么不可以制定一种人文标准?对于汽车产品,一定是当它在运行的时候才能体现出其价值。例如汽车急刹车时,就最容易判断车子的价值。急刹车,从科学技术上判断,是看这个车子能不能马上停下来。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人的感受。一个急刹车以后,不管是坐在前排还是后排座位的人都会下意识地将手往前一伸。好的车子在你伸手时,前面会有一个扶手。这个扶手既柔软,又能稳固地接受你寻求帮助的手。如果不管男女,不分高矮胖瘦,一伸手都能抓到这个扶手,那么这车设计的文化含量就很高。为什么我们不能追求这个人文标准?非常遗憾的是,我们的汽车有关管理部门,在引进世界各地的汽车品牌时,缺乏自己的评判标准。在这个问题上,国家就没有主张。没有主张,别人就瞧不起我们。BMW是什么意思?巴伐利亚机械制造厂。这是什么概念?以江西省作比方,这个厂都算不上是江西省制造厂,而应该是江西省下属某一个区或某一个县的拖拉机制造厂。而BMW(宝马)汽车做得那么强,为什么不叫国际汽车制造厂或者宇宙汽车制造厂呢?就是因为BMW有这样的自信。这就是文化。
“人民有尊严。”希望别人尊重你,首先要自己尊重自己。什么是自己尊重自己?就是一定要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有行为的上限和下限。通俗来讲,就是要知道天高地厚。记得在我主持的一次招聘工作上,面试的人很多,都在排队等候。到了中午吃饭时,我发现有的人吃自助餐剩了一大半。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在我的内心里,无法接受这样的行为。这个单位是我在主持工作,那对不起,同等条件下,这样的人我肯定不会录用。因为我有一个很顽固、很农民的看法: 粮食是一种产品,但不是一般的产品。在饥荒年代,黄金有价而粮食无价。粮食是上天赐给我们的东西,一定要珍惜。(掌声)这种珍惜与一个人的财富无关。所以,我对一个人判断的标准不是学历的高低、贫富的程度,而是有没有教养。和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在一起工作,我们会相处得很好,而和一个只知道钱、只知道外在的物质,却不知道内在、不知道文化功能性存在价值的人一起共事生活,会让人很难受。
在这里我没有完全正面地展开“文化民生”的概念,因为我认为,理解文化比我简单地告诉大家什么是文化民生更为重要。文化民生很大程度上与实践有关,而在座的主要都是学生,所以我主要将我这么多年来在工作中、在城市文化建设实践中理解到的文化讲述给大家。要想理解文化,我们必须要置换文化知识谱系,将文化背后的内涵理解透彻。
七、 文化软实力: 文化民生标准
文化软实力实质上是一种魅力。比如,对于一个城市来讲,人们愿意到这儿来生活,那这就是城市的魅力,就是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而文化民生的标准是什么?判断文化民生的标准应该是一整套文化软实力的指标体系。文化软实力的指标体系,我们可以把它分解为六个项目,分别为: 文化资源整合力、文化景观影响力、公共文化服务力、文化价值转化力、文化含量渗透力、多元文化创造力。
何为文化价值转化力?文化价值转化力就是指对于富有文化价值的事物,我们将其转化为普通老百姓所能感受和消费的东西。
那何为文化含量渗透力和多元文化创造力?譬如麦当劳、肯德基,我们不能将其简单看成一种快餐。我们这一代出国的人们曾开玩笑说,国外什么都好,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在国外一个星期以后,肠胃就会受不了,就会出现强烈的思乡情。现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们,从小生活习惯就和国外一模一样,我担心,当他们留学或旅居国外,当他们的肠胃完全适应西方的食品之后,还会不会像我们这代人这样思念家乡。所有这些浅表的物质形态,虽不是文化的精髓所在,却无不有着文化渗透其中。
很多事情,如果做精做细,就会蕴涵较高的文化含量。文化含量体现在什么地方?就是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其潜移默化对人生命的影响。上海宛平南路的上海第一社会福利院,是一个国际级的品牌,而且充分体现着文化含量。在这个福利院里,从进院门一直到厕所,你都会发现院里的每一处都有为老人和残障人士进行的精心设计。比如楼梯,老人家或者身体残缺的人,上楼时会自然地伸手扶楼梯,设计者便设置了体贴的扶手。这就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