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学的陷阱
17631900000044

第44章 投射效应:把自己的观念强加于他人的后果

在很多家庭中,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庭,经常存在这样的一种现象:父母为孩子选择未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开始不停地为孩子做他们认为是正确的决定,要求孩子学拉小提琴、学弹钢琴、学跳拉丁舞等。父母从来不问自己的孩子对这些东西感不感兴趣,乐不乐意学,只是一味地认为为了孩子的将来,有必要学习这些才艺。有的父母在自己年轻时,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错失了很多的学习机会,于是想当然地认为把自己的错失加倍地在孩子身上实现是正确的,是为孩子好。

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书香门第的家庭,其博览群书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术上也能够有所建材;出身体育世家的孩子,其父母更希望他在体育方面表现突出;而搞音乐或舞蹈的父母从小就会为自己的下一代做长远规划,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一天在文艺方面更出色。如果父母都是大学教授,孩子却偏好演戏和表演,一般情况下,父母是难以接受的。

在孩子小的时候,即使不满意父母的安排,也没有任何能力加以阻抗,只能硬着头皮听从安排,但当孩子长大后,小时候压抑的苦楚就会爆发。在公开表明自己不愿意却遭到父母的强烈反对时,孩子与父母的矛盾就到了白热化阶段。其实父母为孩子做任何决定,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着想。总以为自己所爱就可以成为孩子之爱,殊不知,强扭的瓜结出的终究是苦果。把自己的选择强加于孩子身上,如果与孩子自身的意愿发生冲突,只会给孩子带来痛苦的体验或逆反的心理。

父母的行为属于典型的以己度人,即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于是会把自己的感受、意志、情感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常常会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爱好或倾向等,于是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人必定会赞同自己所做出的任何行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投射效应。

以己度人是一种认知上的障碍,到头来只能以失败告终。尽管父母认为自己做出的选择是为孩子好,是要给孩子一个最好的未来,但前提是要看孩子能不能认同或有没有兴趣接受。只有当父母真正地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在孩子感兴趣的基础上为孩子做全面考虑,充分尊重和支持孩子,这样投射心理才不会伤害到他们之间的感情。毕竟,父母不能代替孩子思维,更不能代替孩子生活。古人讲得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样的道理:己之所欲,亦勿施于人。

投射效应经常会使人把自己的想法归到他人身上。例如,一个心地善良的人总会认为别人都是善良的,一个敏感多疑的人总在怀疑别人对他不怀好意。《农夫和蛇》的故事,我们大家并不陌生。善良的农夫一片好心,看到冻僵的蛇时,竟忘了蛇的天性,于是农夫的命运在一开始就已经注定。多疑的人看到别人在低声私语时,总认为是在谈论他的坏话。投射效应总会使我们对他人的知觉产生误差,因为我们不是按照对方的真实情况进行正确知觉,总是遵循自己的想法认为他人也会有这样的想法,从而导致错误的判断,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人,在大家一起探讨问题时,谈论的焦点总围绕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不管别人是不是感兴趣,能不能引起别人的共鸣。如果别人表现出厌烦的表情,他立即认为是别人不给他面子或不理解他,其实这是投射效应引起的严重偏差。投射效应还会导致一个人对自己喜欢的东西越来越喜欢,对自己讨厌的东西越来越讨厌。因为喜欢,所以过分地赞扬或吹捧;因为讨厌,所以过分地批评或指责。这种心理明确表明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是美好的,自己讨厌的东西就是丑恶的。投射效应让这些人逐渐失去了正确判断的标准,丧失了评判的客观性,陷入不能自拔的泥潭。

投射效应非常普遍,稍不留意就会发生错误。宋代著名学者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很要好的朋友。一天,苏东坡与佛印和尚相对而坐,苏东坡开玩笑地说:“我看见你是一堆狗屎。”佛印和尚笑着回应:“我看见你是一尊金佛。”苏东坡很得意,回家兴致高昂地和妹妹聊起此事。妹妹一副很鄙视的表情,对哥哥说到:“佛家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苏东坡的这个故事明确告诉我们,我们在做推测时总会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总会有出错的时候。

有些时候,投射效应有助于我们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当我们发现自己身上的某些缺陷时,就会无意识地把这些自己不看好的特征投射到别人身上,从而形成“五十步笑百步”的心态。例如,对于一件难度不大的工作,自己没有把它做好,心理很是郁闷,但当发现别人做得更糟时,就会大肆嘲笑,自己心里的不安就会减轻不少,尤其是比自己更强的人做得不好时,心理压力就会完全消失。

我们要知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与人之间是有很大差异的。我们在做任何判断时,都要考虑到这种差异,不要随便进行猜忌,随便进行投射。人与人之间是有共性,但差异性更大。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即使是双胞胎,存在差异也是很正常的。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不要以自己的标准去看待问题,而要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尽量做到互利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