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学的陷阱
17631900000051

第51章 半途效应:不放弃,不抛弃

战国时期,魏国有个叫乐羊子的人,他有一个非常温柔贤惠的妻子。乐羊子离家去很远的一个地方拜师求学时,因为太想念妻子,所以在还没有完成学业的中途就跑回家看望妻子。回到家的时候,妻子正在家中织布。他的妻子很是惊讶,在听了乐羊子的话后,他的妻子转身拿起织布机上的一把剪刀,把织布机上已经织好的布剪成了两段。乐羊子非常不解,他的妻子就对他说:“这织布机上的布,是一丝丝地累积成尺、成丈、成匹,是长期辛劳的结果,现在我把它剪断了,就等于前功尽弃,白白浪费了时间。你读书求学,不是也和我纺线织布一个道理吗?”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话,既惭愧又感动,于是立刻起身,继续离家完成学业。

思考一下,我们在实现自己远大理想的漫漫长路上,是否也有过这样中途想要退出的想法?相信很多人都有过,不同的是有的人这样做了,而有的人继续坚持了,所以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当然,把成功与失败简单地归结为意志力的强弱,有些太过草率。但是必须要承认的是,坚持在我们实现理想和抱负的旅途中很重要。在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的条件下,能否实现自己梦想的关键就在于我们是不是有足够的忍耐力和意志力。

由于意志力不足,心理因素和外在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会导致人们的目标行为中止于半途中。大量的事实表明,人的目标行为的中止期多发生在半途附近,半途附近是一个极其敏感和脆弱的活动区域。当人的目标行为受到外界强烈的诱惑或自身惰性的影响时,继续坚持下去的力量在这个活动区域就会变得软弱无力,毫无抵抗力。终止于半途的心理活动状态对目标行为造成的巨大负面影响,被人们称为半途效应。也就是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人们实现目标的行为半途而废了。

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宏伟蓝图,如凭着对医学的执著热爱,会有为人类生命的珍贵而献身的理想。为了实现这个远大理想,付出的并不是简单的一句对自己的承诺,艰难、挫折、困惑总会接踵而来,是否做好了克服的准备,是否迎难而上,坚持到底,这才是关键。事实上,相比较执行而言,做决定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能否到达理想的彼岸,就看人们是不是能够乘风破浪,在汹涌的大风大浪的冲击下是否还会继续前行。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知了是不会飞的。一天,它看见一只大雁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很是羡慕。于是,知了苦苦哀求大雁教它飞翔。大雁看它如此诚恳,就答应了。大雁先从最基础的开始,要求知了把翅膀抬起,用力煽动来练习气力。刚开始,知了做得很认真,可没过几天,知了就对这一动作厌烦了,做起来总是心不在焉。无论大雁如何给它讲解,如何激励、鼓励它,知了也听不进去,于是就放弃学习飞翔了。

后来知了费了好大的劲爬到了树上,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大树看到后就对知了说:“学会飞翔就可以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还可以飞遍整片森林呢!”知了觉得自己真的是错了,于是向大雁真诚地道歉,并要求大雁继续教它飞翔。这次,知了不再偷工减料,而是认认真真,不怕苦累,最后终于学会了飞翔,从此知了的家族就具有会飞的本领了。

这个传说很多人都听过,也有很多人用它来激励他人。想要完成一件事,就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枯燥,不怕苦,不怕累,持之以恒。想想如果知了就此放弃的话,它还是会非常费力地爬上爬下,绝对不会像现在这么轻松快乐地鸣叫。

曾经获得奥斯卡奖的经典影片《美丽的心灵》,讲的就是数学家纳什在两种迥异的生活世界中如何勇敢地对抗精神分裂症并孜孜不倦地在科研事业上执著追求的意志精神。纳什的世界,一个是柏拉图式的冰清纯净的世界;一个是短暂、混沌,且需不断顺应变化的现实生活。在两种完全不同的世界中,纳什一方面要对抗精神分裂带来的幻听和幻想,另一方面要沉浸在科研带来的神秘力量中。对于正常人来说,一种生命受两种力量的统治,即使不会崩溃,也难以持续专注理性的科学研究。但纳什做到了,即使身患精神分裂症,他的执著在最后还是得到了上帝奇迹般的宽恕。精神疾病并没有摧毁他的创造能力,他在博弈论、量子力学、数论等诸多领域有着辉煌的成绩,且在1994年获得了诺贝尔纪念奖。

影片中纳什地狱般的生活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纳什艰难地挣扎,决不放弃的勇气使他一步步冲破幻听和幻想所带来的煎熬,最后回归最初的原始。纳什在1994年的自传中这样描述:我开始理性地避免一些幻觉的影响,其中有些幻觉已经成为了我生活环境中的一部分。这句话看着简单,做起来就没那么容易简单了。面对地狱般的灾难,纳什没有中途放弃自己,也没有中途放弃科学研究,所以最后上帝垂青了他。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面对太多的诱惑,这些诱惑会让我们迷失方向,会让我们中途放弃一直坚持的目标。所以,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提高抗诱惑的能力,意志坚定地走完全程,创造出属于我们的精彩。就像许三多一样,“不放弃,不抛弃”,一条道走到黑,最终铁杵也会磨成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