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岑,2005,《虚拟社团——社会组织的新形式》,《学会》第10期。
王绍光,1999,《多元与统一——第三部门国际比较研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王智,2007,《“党—政府—社会”三元结构: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视角》,《党政干部论坛》第1期。
王名,2002a,《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王名,2002b,《中国社团改革》,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王名,2008,《中国民间组织30年:走向公民社会》,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王名、刘培峰等,2004,《民间组织通论》,北京:时事出版社。
王名、董文琪,2010,《社会组织财税政策研析》,《税务研究》第5期。
王名、乐园,2008,《中国民间组织参与公共服务购买的模式分析》,《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第4期。
王惠,2006,《合作伙伴关系模式在我国公共服务领域中的适用性分析》,《宁夏党校学报》第6期。
王长江,2009,《政党论》,北京:人民出版社。
王鹏亮、刘爱莲,《非政府组织在公共管理结构转型中的作用研究》,《集团经济研究》第12期。
王建芹等,2007,《从自愿到自由——近现代社团组织的发展演进》,北京:群言出版社。
汪志强,2006,《我国非政府组织:检视、批评与超越》,《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期。
魏定仁,2005,《中国非营利组织法律模式论文集》,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魏娜,2003,《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发展演变与制度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1期。
吴东民、董西明,2003,《非营利组织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吴志成,2004,《西方治理理论述评》,《教学与研究》第6期。
谢永川、姚红,2011,《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发展的历史考察及现实启示》,《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第2期。
谢海定,2004,《中国民间组织的合法性困境》,《法学研究》第2期。
熊莲,2007,《我国草根NGO发展研究——以重庆绿联会为例》,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辛西娅·休伊特·德·阿尔坎塔拉,1999,《“治理”概念的运用与滥用》,《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第2期。
燕继荣,2009,《服务型政府建设:政府再造七项战略》,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亚历山大,2002,《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杨雪冬,2001,《要注意治理理论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问题》,《中国行政管理》第9期。
姚红,2009,《改革开放30年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转变》,《云南行政学院学报》第5期。
俞可平,2000,《治理与善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俞可平,2002a,《全球治理引论》,《政治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第3期。
俞可平,2002b,《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的变迁》,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于成文,2008,《建国以来我国社会组织结构的演变与发展》,中共中央党校学位论文。
虞维华,2005,《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资源相互依赖理论的视角》,《公共管理学报》第2期。
郁建兴、吕明再,2008,《治理: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理论的再出发》,《求是学刊》第4期。
赵黎青,2007,《改革民间组织双重管理体制——以对北京市怀柔区民间组织管理体制为例》,《学海》第6期。
张勤,2008,《中国公民社会组织发展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张静,1998a,《国家与社会》,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张静,1998b,《法团主义——及其与多元主义的主要分歧》,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张济琳,2006,《浅析非政府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效、困境及对策》,《软科学》第1期。
张雷,2009,《我国网络草根NGO发展现状与管理分析》,《政治学研究》第4期。
张礼祥,2004,《试论非政府组织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理论界》第6期。
张文成,2006,《关于我国执政党与民间组织关系的思考》,《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第6期。
张忠军,2006,《中国民间组织的法律困境与创新》,《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第3期。
钟忠编著,2010,《中国互联网治理问题研究》,北京:金城出版社。
中国清华大学NGO所,2007a,《中国非营利评论(第一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中国清华大学NGO所,2007b,《中国非营利评论(第二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中国清华大学NGO所,2008,《中国非营利评论(第三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中国社会组织年鉴编委会编,2008,《中国社会组织年鉴2008》,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中央党校课题组,2006,《民间组织自身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学会》第12期。
詹姆斯·罗西瑙,2001,《没有政府的治理》,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邹祥波,2005,《治理理论与中国政府治理的路径选择》,《湖北经济学院学报》第3期。
赵秀梅,2004,《中国NGO对政府的策略:一个初步考察》,《开放时代》第6期。
周美芳,2005,《论非营利组织治理理论与我国非营利组织治理的方向》,《经济纵横》第8期。
周浩集,2010,《近年来中国共产党与社会组织的关系研究述评》,《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第11卷第3期。
周耀虹,2006,《从社会现代化转型认识民间组织发展》,《天府新论》第1期。
朱莉·费希尔,2002,《NGO与第三世界的政治发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深圳市民间组织发展“十一五”规划》,参见http:∥www.sz.gov.cn/mzj/ghjh/zxgh/200810/t20081024_139528.htm。
《民政部关于印发全国社团管理工作会议文件的通知》,参见http:∥www.chinanpo.gov.cn/web/showBulltetin.do?id=16036&dictionid=1202。
Banner,Gerhard 2002,“Community Governance and the New CentralLocal Relationship.”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 54(2).
Ebrahim,Alnoor 2003,“NGOs and Organizational Change:Discourse,Reporting,and Learning.”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ilhorst,Dorothea 2003,“The Real World of NGOs:Discourses,Diversity and Development.”London:Zed Books Ltd.
Miriam,Wood 1995,“Nonprofit Boards and Leadership.”JosseyBassa Wiley Company.
Nason,J.W.1974,“The Future of Trusteeship.”Washington,D.C.:Associations of Governing Boards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Reimann,K,2006,“A view from the Top:International Politics,Norms and the Worldwide Growth of NGOs”,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Salamon,L.M.&Anheier,H.K.1997,“Defining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New York:walter de Gruyter.
Theodore H.Poister,2003,“Measuring Performance in Public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Josseybass.
Wolf,Thomas1990,“The Management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New York:Prentice Hall Press.
Turner,Mark M.&David Hulme 1997,“Governance,Administration,Development:Making the state Work.”West Hartford,Conn:Kumarian Press.
Wolfenden,L.et al.1978,“The Future of Voluntary Organizations:Report of the Wolfenden Committee.”London:croom He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