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新媒体时代的文化批评
17632400000035

第35章 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创作与文学阅读(2)

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创作出现了某些新的倾向。文学领域的拓展、文学观念的改变、创作方式的转换等,呈现出某种两难处境:一方面,文学创作变得越来越自由、越来越容易、越来越轻松;一方面,文学创作变得越来越随意、越来越粗俗、越来越浅薄。文学创作向文学生产转换,文学接受向文学消费转换。在由网络文学将文学推向一个狂欢的时代,文学的经典性被日益弱化了、淡化了。

三、新媒体时代的文学阅读

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创作发生了某些变化,新媒体时代的文学阅读也有了重要的变化。新媒体信息的开放性、传播的便捷性、传受的互动性,让读者的阅读具有了新的特点。

阅读浅泛化,成为新媒体时代阅读的特点之一。网络文学、电子报刊、电子图书、手机文学,让读者的阅读更为自由与随意。地铁里、码头上、公交车上、办公室里,只要有电脑、手机、电子书阅读器就可以阅读。翻阅浏览式的阅读,一目十行跳跃性的阅读,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浅尝辄止的阅读,成为新媒体时代阅读的一种现象。便捷快速、浅尝辄止的阅读,成为当下社会浅阅读的基本特征。这种阅读方式,形成了大量浏览而缺乏深入的泛阅读,甚至只浏览标题而不细读文本的现象,不在大量文本前驻足,而在吸引眼球的段落词句上留步。

阅读的图像化,成为新媒体时代阅读的特点之二。数字电视、动漫图书、移动电视、DVD影视、3D电影、彩信等,让现代人的阅读图像化了。人们对于古典文学名著的阅读常常凭借影视作品,而非通过名著的文学文本。在读图时代往往又出现了插图本文学作品的出版与流行,甚至也出版了一些图说中国古典哲学名著系列丛书,在让一些深奥的古典哲学著作图像化的同时,却也将一些深邃的思想简单化了。有人指出:“现代科技照相技术、电影技术、电视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先后打开了通向读图时代的大路,消费文化的勃兴则使人越来越习惯在视觉中接触世界。久而久之,人的思维变得懒惰。”追求读图的形象与轻松,追求读图的视觉快感,形成新媒体时代阅读的一种倾向,过于沉溺于读图中往往会弱化了人们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阅读的游戏化,成为新媒体时代阅读的特点之三。在某些小说创作中,明显可以看到电子游戏的痕迹,那种天马行空的奇思幻想,那些打斗杀戮的场面,那些除暴扶弱的行为,都与电子游戏十分相似。在文学阅读过程中,与传统的文学阅读接受教益不同,新媒体时代的阅读呈现出游戏化特点,追求愉悦、寻觅刺激、求得快感已成为阅读的某种目的,以至于在某些作品的阅读过程中,跳跃式的浏览式阅读已经成为一种阅读的习惯,并非按部就班顺序阅读,而是在跳跃式浏览中选取有刺激的场景与情节。无论是情欲宣泄,还是阴谋算计,无论是偷窥盯梢,还是杀戮火拼,读者们往往在这些夺人眼球的地方滞留,形成了阅读游戏化的片断性、零碎化,成为新媒体时代阅读的一种现象。手机小说的阅读更是如此,那些有色彩的手机小说,往往与性和政治相关,通过手机的一再转发,引起哈哈一笑,在游戏状态中完成了小说的阅读。

新媒体时代的文学阅读,固然与媒体的发展技术的发达有关,也与大众文化的流行有联系,新媒体时代文学阅读的浅泛化、图像化、游戏化,成为了大众文化流行的一种症候。

四、新媒体时代文学发展的前瞻

新媒体信息的开放性、传播的便捷性、传受的互动性改变了文学创作与文学阅读的境况,网络文学的发展导致了文坛传统纸媒文学、商业性大众络文学三分天下的境况,甚至有人提出网络文学已占“文学的半壁江山”之说赵勇:《文学生产与消费活动的转型之旅:新世纪文学十年抽样分析》,《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创作在整体结构上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创作在文学领域的拓展、文学观念的改变、创作方式的转换中,可以说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更为自由更加繁盛的时代。多元化、丰富性成为新媒体时代文学创作的表征,文学观念的改变使文学卸下了以往一些强加给文学的重负,回到文学原初的娱乐消遣自我表达之途。创作方式的转换使文学与读者更加靠近了,在作者与读者、创作与市场的互动中,读者已经处于文学接受者、消费者的上帝的地位,网络文学与纸面文学的互动与影响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不断发展,文学创作必定随之发生变化,在文学日趋大众化、普泛化的同时,在文学日趋商品化、消费化的同时,文学繁荣的表象下却存在着某种隐忧。

新媒体时代文学阅读的浅泛化、图像化、游戏化,让文学阅读进入了一个更为自主更加自由的时代。在作家被脱下的启蒙者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华丽外套后,读者不再接受启蒙者登高一呼的启蒙,也不再聆听灵魂工程师的絮絮叨叨的说教,读者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读物和阅读的方式,将娱乐休闲置于首位的阅读抉择决定了阅读方式的改变。作为文学商品消费者的读者可以对作家和作品颐指气使地评说,甚至参与或影响某些作品的创作过程。文学接受的寓教于乐被强化了突显了,读者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于文学创作的过程产生如此重要的影响,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中,这种影响将越来越大。

新媒体时代文学的发展与变化,也具有某些值得警醒之处。在文学商品化大众化的语境中,文学创作的自由随意,使作家与写手缺乏精品意识,缺乏十年磨一剑的精神,粗制滥造、粗俗低劣的作品层出不穷,快餐式的作品充斥这市场与网站。“‘文革’前十七年,我国发表的长篇小说总共是200部左右,但几年前的一次网络征文大赛中,一天内就收到长篇小说147部。”虽然文学创作回到了娱乐消遣的原初状态,应该追求寓教于乐的文学创作境界。在注重文学的商品性市场化的同时,必须注重文学创作的精神内涵;在注重文学创作的世俗化、生活化的同时,必须强调文学创作的典雅化、经典性。在尊重读者的意愿和意见的同时,作家应该有自己的主见,不完全为市场所左右,不绝对迎合读者的见解。尤其注重文学创作的个性化,反对文学创作的复制性和拷贝式的生产,将创作具有文学内涵和艺术品位的精品力作当成作家创作的责任。

在新媒体时代文学阅读的自由化、自主化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否定文学阅读的浅泛化、图像化、游戏化,但是应该强调文学阅读的深阅读精阅读,倡导阅读中外文学经典名著,倡导对于某些文学作品进行细致的、有深度的阅读,让文学名著中的人文内涵艺术光辉得到光大和传承。在阅读的图像化过程中,我们也反对一味阅读图像而忘却了文字阅读,这将抑制文学阅读的想象能力和批判色彩,倡导在图像阅读过程中的文字阅读。在阅读的游戏化过程中,应该提倡具有理性色彩的学理性阅读,对于某些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评说,在快餐式文学作品泛滥的同时,注重对于严肃的雅文学的阅读,在多元化的阅读中影响文学的创作与发展。

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创作、文学阅读都发生了某些变化,传统的、精英文学的创作仍然在坚守,纸面络文学创作的互动也说明了文学界发生的变化,网络文学作品进入茅盾文学奖的候选作品中,也说明了网络文学创作也能够产生精品力作。文学是人们生活中的娱乐消遣,文学也是人们消费中的文化商品,文学更是人们生命中的精神寄托,文学是发展的、多元的、变动的,希望我们的文坛为人类留下更多的经典名作。

赵勇:《文学生产与消费活动的转型之旅:新世纪文学十年抽样分析》,《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

李浩:《图像时代,谁还在阅读文学经典?》,《北京日报》,2006年8月1日。

白烨:《新世纪文学的新格局与新课题》,《文艺争鸣》2006年第4期。

周思明:《新媒体文学也需接地气》,《中国艺术报》,2011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