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0日凌晨,云南省楚雄人民警察学校发生惨案,上岗培训的学员王建军挥动铁锤和长刀袭向同宿舍睡梦中的同学,导致王伟死亡、张廷振重伤,肇事者在行凶后自杀。2007年7月17日11时20分左右,上海交通大学一名大四学生从交大闵行校区一栋教学楼上纵身跳下,当场身亡。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失衡导致的案件屡见报端:从清华大学刘海洋动物园硫酸泼熊,到广西师院女学生梅子持刀连捅8名学生;从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薛冰因争夺女友杀死情敌,到湖南岳阳大学生龙苏民杀死女友后自尽;从中国地质大学大三女生23楼坠亡,到北大信息科技学院研究生上吊自尽……大学的刑事案件、自杀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近五年来全国大学生自杀呈逐年递增趋势,从2004年的68起,2005年的116起,到2006年的130起。国际心理学会亚洲理事高鸿鸣提供的数字显示,尽管每年大学生自杀的绝对数量不多,但是仍然呈10%的增长速度。大学生的犯罪率也呈上升趋势。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区分局副局长金志海透露,从2000年到2005年,大学生犯罪人数逐年上升,2005年在海淀分局被刑事拘留的大学生是2000年的3.8倍。
大学是培养社会精英的摇篮,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校园惨案的发生大多缘于大学生心理的病态与变态,必须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一
2006年中国社会调查所对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等地1000名大学生展开了心理问卷调查,超过1/4的被访者表示曾经有过自杀念头。2006年美国大学健康协会对117所大学95000名学生作调查,9%的学生在此前一年里认真考虑过自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督导机制研究
2008年4月,我们对于上海市两所文科大学在读的大学生作了一次心理问卷调查,调查采取无记名选择题的问卷方式,共调查两所大学一、二、三年级大学生计108人。
(一)心理压力调查
在对于“你认为自己心理压力大吗”的调查中,有11位选择了“非常大,快要崩溃”,占被调查大学生总数的10.1%;有56位选择了“比较大”,占51.8%;有30位选择了“很小”,占27.7%;有11位选择了“没有什么压力”,占10.1%。选择“非常大”与“比较大”共有66位,占被调查大学生总数的61.1%。这就看出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着比较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压力53.7%来自学习,17.5%来自人际交往,15.7%来自感情上,12.9%来自经济上。在回答“感到压力大时,你如何处理”时,有66人回答“找朋友倾诉”(占61%),有11人回答“找父母倾诉”(占10.1%),有31人回答“运动或睡觉”(占28.7%),没有人回答“找学校心理咨询处”。
(二)情绪状态调查
在对于“你常处于哪种情绪中”的调查中,32人选择“快乐”(占29.6%),47人选择“平静”(占43.5%),18人选择“无聊”(占16.6%),11人选择“郁闷”(占10.1%)。情绪常常处于“无聊”、“郁闷”的占被调查大学生的26.7%。在做“是否有想摔坏或破坏东西的冲动”的问答时,7人回答“经常有”(占6.4%),32人回答“完全没有”(占29.6%),41人回答“很少有”(占37.9%),28人回答“偶尔有”(占25.9%)。在回答“是否有想打人或伤害他人的冲动”时,有55人回答“完全没有”(占50.9%),29人回答“很少有”(占26.8%),有6人回答“经常有”(占5.5%),有18人回答“偶尔有”(占16.6%)。在回答“是否有想伤害自己或想结束自己的生命”时,有66人回答“完全没有”(占61%),有28人回答“很少有”(占25.9%),有4人回答“经常有”(占3.7%),有10人回答“偶尔有”(占9.2%)。
(三)朋友与交往
在对于“你有几个知心朋友”的调查中,5人回答“没有”(占4.6%),67人回答“1—3人”(占62%),24人回答“4—6个”(占22.2%),12人回答“6个以上”(占11.1%)。在对于“你认为你在与别人的沟通交往上是否存在障碍”的调查中,5人回答“有很大障碍”(占4.6%),45人回答“有时有障碍”(占41.6%),38人回答“比较少”(占35.1%),20人回答“没有障碍”(占18.5%)。在对于“你觉得对你日常影响最大的是哪个群体”的调查中,79人回答“同辈(同学、朋友等)”(占73.1%),19人回答“家长”(占17.5%),3人回答“老师”(占2.7%),7人回答“英雄人物或伟人”(占6.4%)。
(四)矛盾与挫折
在对于“你在与同学发生矛盾冲突时,如何解决”的调查中,10人回答“找辅导员”(占9.2%),7人回答“找学生会”(占6.4%),81人回答“找矛盾同学面谈”(占75%),10人回答“想方设法惩罚对方”(占9.2%)。在对于“上大学后,你觉得你最大的挫折是什么”的调查时,45人回答“学习成绩不理想”(占41.6%),18人回答“恋爱不成功”(占16.6%),30人回答“不适应学校生活”(占27.7%),15人回答“经济困难”(占13.8%)。
(五)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
在对于“是否认为学校的心理咨询可以解决你心理问题”的调查时,6人回答“能够解决”(占5.5%),34人回答“部分解决”(占31.4%),41人回答“基本不能解决”(占37.9%),27人回答“完全不能解决”(占25%)。在对于“学校是否进行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12人回答“经常有”(占11.1%),26人回答“完全没有”(占24%),39人回答“很少有”(占36.1%),31人回答“偶尔有”(占28.7%)。
在此次大学生心理调查中,我们可以见到:大多数的大学生存在着比较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多数来自学习,大多数人找朋友倾诉舒解压力。26.7%的大学生处于“无聊”、“郁闷”的情绪中,甚至有一些大学生曾有伤害自己或结束自己的生命的想法。同辈的同学、朋友等成为大学生日常影响最大的群体,既非家长,更非老师。在与同学发生矛盾冲突时,大多数选择了“找矛盾同学面谈”,却也有同学选择“想方设法惩罚对方”。大多数学生认为学校的心理咨询“基本不能解决”、“完全不能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从如上的心理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心理与学校心理咨询的诸多问题,这些必须引起相关方面的重视。
二
生理、心理都在重要转折时期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大多表现为抑郁焦虑、自闭懒散、自卑自虐、敏感脆弱、消沉焦躁等,在长期的心理压抑中,往往会因学习紧张、恋爱受挫、同学矛盾、就业艰难等诱因导致心理失衡,酿成自杀、凶杀等惨案的发生。
中国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委大约有如下几方面:
(一)缺乏承受适应挫折的心理机制。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长长期的呵护下,在一帆风顺的人生道路上,大多既缺少承受挫折的经验,更缺乏适应挫折的心理机制。一旦遇到诸如考试失利、情场失意、人际失和等挫折,便焦虑烦躁、痛苦愤怒,在不能自拔中或轻生或危害他人。
(二)缺乏健康健全人格的自我塑造。处于人格不断发展时期的大学生,在社会的变革、观念的变化中易引起人格的缺陷或障碍。在商品经济物欲社会个性意识的过度发展中,往往形成绝对的自我中心意识,形成自卑、孤僻、狭隘、自傲、猜忌、嫉妒等人格特征。
(三)缺乏和谐人际关系的心理调适。人际关系是人的心理行为的综合体现。或由于缺乏人际交往的能力,或由于自卑自傲等人格缺陷,不少大学生常常处于人际关系失调状态,导致抑郁压抑心理失衡。
(四)缺乏不良情绪困扰的自我调节。良好的情绪状态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的情绪易走极端,尤其处于不良情绪的困扰中不能进行自我调节,以至于往往在情绪冲动和失控中做出过激行为。
(五)学校缺乏良好的心理咨询机制。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只有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的健康,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是相辅相成的,心理健康在健康系统中极为重要。根据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必须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学校尤其应重视完善良好的心理咨询机制,从心理咨询师的配备、心理咨询的效应、心理咨询的制度等方面予以规范。
三
关心与注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学校领导要抓、教师要抓,而且家长也要管、大学生自己更要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全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配合,才能真正使大学生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注重如下几方面:
(一)健全大学心理咨询辅导系统。心理咨询辅导站已成为大学必备机构,但是一些大学存在着不健全之处,或心理咨询教师欠缺,或心理咨询方式呆板,往往使心理咨询流于形式。不仅应从人力、物力等方面予以改善,而且应从观念、形式等方面予以改进,除了让学生进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外,可以让心理咨询走进学生公寓宿舍,将心理咨询变被动为主动。还可以通过电话、网络、信函咨询等不同方式,通过心理咨询矫治轻度的心理障碍,发现严重的心理危机。
(二)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大学应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建立学校、学院、班级一体化的危机干预信息网络,建立心理危机的早期预测预警系统,开通大学生24小时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形成心理问题筛查、跟踪、干预、控制的机制,对于大学生中出现的心理危机信息及时传递、及时干预。以学校领导、辅导员、心理咨询老师、学生干部等组成心理危机管理机构,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发生时采取应急措施和确定处理方案,及时地处理由心理危机酿成的事件,尽可能将危机消除于萌芽状态,减少心理危机带来的严重后果。
(三)建立大学心理健康调查档案。高校应该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定期检查,请有经验的心理医务人员开展心理普查与治疗,在严格保密的基础上,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档案。根据现代心理卫生学的规范,对于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予以分析与记录,尤其是对于有心理障碍、呈现心理病态的,要进行详细的跟踪记录。学校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心理问题严重的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四)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说到底必须依靠其自身的努力,必须注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依靠心理医务人员、心理咨询教师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也应该在大学开设心理卫生的必修课、选修课,请心理学有关专家举办针对大学生的心理讲座。通过校刊、网页、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心理卫生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普及,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建立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心理自助、互助机制,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曾指出:“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提高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作用。”大学必须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以积极的态度关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在营造活泼上进的校园氛围中,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