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新媒体时代的文化批评
17632400000056

第56章 上海世博会对提升城市文明、弘扬中华文化的作用(2)

在省市区专题论坛的策划构想中,将城市文明与文化地域置于突出地位:甘肃兰州的“丝绸之路与城市发展”、青海西宁的“三江源与城市发展”、新疆乌鲁木齐的“中亚旅游之都的崛起”、吉林白山的“松花石文化与城市品位”、山东济南的“和谐济南泉水之都”、河南郑州的“中原文化传承与现代城市发展”、安徽黄山的“无徽不成镇——徽文化与城市发展”、山西太原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城乡可持续发展”、陕西西安的“城市现代化与历史文化遗产的和谐共生——西安的皇城复兴”等,都可见出对于城市文明地域文化的推崇与弘扬。

上海世博会开幕后,在宁波、苏州、无锡、南京、绍兴、杭州先后举办了6场主题论坛,分别围绕“信息化与城市发展”、“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与城市未来”、“环境变化与城市责任”、“经济转型与城乡互动”、“和谐城市与宜居生活”的主题展开研讨。在苏州举办的世博会主题论坛“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更多呈现对于文化传统的注重,论坛设计了“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寻找城市的个性与标识”、“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共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延续城市的历史脉络”、“跨文化交流与城市文化变迁”、“文化生态:城市文化的要素的继承与演进”等分论坛,都呈现对于文化遗产、文化生态、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重视。

2010年上海世博会,从申请办博,到世博会论坛的举办,都可以看出其中鲜明的城市个性色彩和中华文化韵味,这有助于上海申办世博会的成功,也促进了上海世博会展览的成功。

胡锦涛主席曾说:“世博会是荟萃人类文明成果的盛会,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共享欢乐和友谊的聚会。诞生159年来,世博会把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汇聚在一起,沟通心灵,增进友谊,加强合作,共谋发展。”《欢聚世博盛会共创美好未来——胡锦涛在上海世博会欢迎晚宴上的祝酒辞》,人民网上海4月30日。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荟萃人类文明成果的盛会,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共享欢乐和友谊的聚会。

上海在筹备与迎接2010年世博会的过程中,展开了诸多群众性的活动,从不同方面提升了城市文明程度,使上海成为了一个文明礼貌、欣欣向荣的大都会。

上海迎世博600天行动社会动员指挥部组织编写了《上海迎世博市民读本》,徐汇区印发了《五进社区五到家》宣传册,宝山区编印了《市民教育手册》,市外宣办编印了《世博读本》中英文版,市总工会编印了《世博知识农民工读本》,旅游行业编印了《旅游服务读本》等,在扩大世博会的影响中丰富了市民有关世博会的知识。上海还通过面授课堂、空中课堂、网上课堂,依托全市220所社区学校、19所社区学院、59所电大分校和职业培训中心,依托教育电视台和文广传媒集团广播新闻中心,依托“文明在线”、东方网、社区学校网和远程教育网等网站和330家东方社区信息苑等,全面开展世博培训活动。上海重点开展文明观展方面的培训工作,同时推进开展“迎世博、学双语”活动,“微笑的城市,满意的你”、“和谐的城市,谦让的我”、“洁净的城市,可爱的家”等口号也成为上海流行的话语。

在迎世博的期间,上海的各行各业纷纷举办有关活动,为提高水平服务上海2010年世博会做准备: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举办以“安全食品、健康世博”为主题的迎世博食品安全专题活动,上海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举行“平安迎世博,服务展风采”出入境窗口服务誓师大会,市总工会开展各窗口服务行业继续立足岗位奉献世博的活动。共青团也组织活动迎接世博会,上海共青团开展“青春世博——上海市青少年社区文明行动”,在青年中开展树立节能减排意识、养成“乐活”生活方式的系列活动;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青年联合会、上海市学生联合会、少先队上海市工作委员会主办“向世博Say Yes,共享城市优生活——上海市青少年迎世博百万笑脸征集活动”。影响最大的是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部署开展“迎世博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世博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成为世博会志愿者响亮温馨的口号,八万世博会志愿者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丰富多彩的迎世博活动,提高了市民们对于世博会的认识与热情,也提升了城市的文明程度,使整个上海市成为整洁温馨的国际大都市。

184天来,在黄浦江畔5.28平方公里的世博会园区里,二百四十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的二百六十多个展馆,展示了各国各地极为丰富的人类科技文化的成果。在上海世博会的展馆设计与展览布置中,以中国馆为代表的诸多展馆都呈现出浓郁的中国文化的内涵与色彩,在提升城市文明与弘扬中华文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上海世博会的会徽以中国汉字“世”为基本结构,既有世博会的含义,又有世界的内涵。“世”字是由两大一小相拥的三人构成,形成父母与孩子构成的一个温馨的家庭,通过中国书法的形意、表达方式传递设计理念,形象地阐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以“世”的汉字为基本构架的会徽,与“2010 EXPO”和“SHANGHAI CHINA”的连接组合,这一抽象图形也可以概括为“你、我、他”以至全人类,表达了上海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却也在浓郁的中国文化的蕴涵中,显现出西方文化的因素,在充满绿色的生命感中,阐释了温馨和谐的美好生活的追求。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以其端庄雄伟“东方之冠”的造型,蕴涵着深邃阔大的中国文化传统色彩,以中国古典建筑的斗拱形成基本结构,以中国传统“斗”的形状构成其基本造型,在结构上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天地交泰的和谐理念,展示着“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美好理想,演绎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师法自然、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56根横梁叠加而成的斗冠,代表着56个民族的团结凝聚。中国馆的中国红是吉庆、欢乐、祥和的蕴涵与象征,与中国馆的造型一起表现出和谐、沟通、祥和等蕴涵,呈现出中国文化的深邃与丰富。中国馆由“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未来”三个展区构成,陈列的《清明上河图》,以及通过高科技手段创设后,使《清明上河图》中的人和物都活了起来,在白天与黑夜的转换中,在声与光的变幻中,将充满着人气的古代北宋时期市井生活生动形象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无论是车马嶙嶙的声响,无论是灯影憧憧的夜色,无论是船橹的咿呀,无论是人影的移动,等等,都见出洋溢着人伦色彩的传统文化蕴涵。在中国馆内,关于中国古代的石桥、斗拱、古塔等的陈列,关于荷花、水稻等,关于“师法自然”、“取之有道”、“用之有节”、“返璞归真”等,都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味。

在省市馆的设计与展示,在地域特色的构想中呈现出浓郁的城市文明、中华文化色彩。“魅力首都”的北京馆,展厅里一百五十多块胡同门牌中,“全聚德”、“同仁堂”等百年老店的招牌,呈现出浓郁的老北京韵味。“动力演绎时代”的山西馆,以古老的晋祠门楼为原型,外墙的LED大屏幕呈现出云冈石窟、平遥古城、皮影与剪纸等具有地方色彩的文化遗产。“城市发展中的草原文明”的内蒙古馆,将蒙古包、祥云、哈达、马鞍等元素融入了展馆造型的设计中,在最早的游牧民居住地“居列延”、中国最美的草原呼伦贝尔、中国最美的沙漠巴丹吉林等的展示中,呈现出内蒙古城市与草原文明的发展。“长白山下放歌行”的吉林馆,以森林支撑起展馆、以长白山为入口,森林、天池、花卉、雪雾构成展馆内容,表达“创造绿色宜居城市,享受现代美好生活”的理念。“幸福城乡,美好家园”的浙江馆,以竹子构成方形展馆的外形,以青灰石板路、古朴民居、蜿蜒廊桥等,展现江南小镇的风貌,展馆以崇山曲水、宛若天城、群星璀璨、水波潋滟四个展区,展现浙江城乡发展的模式,核心展馆为直径八米多的龙泉青瓷大碗,呈现出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历史与现实。“无徽不成镇”的安徽馆,以马头墙、小青瓦的徽派建筑构成展馆的形式,以印象安徽、多彩城市两部分呈现安徽省的发展,印象安徽展区的迎客松、三山三水、和谐之源、四水归堂四个展项,生动呈现徽文化促进城镇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生态江西”的江西馆,以三个硕大的圆形青花瓷组成,展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瓷都文化历史,在生态风光、生态工程、生态城市为主线的展现中,呈现出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美好未来。“醉·美·贵州·避暑天堂”的贵州馆,以贵州少数民族少女银质头饰的造型,和贵州的风雨桥、鼓楼、苗寨、山水瀑布等,展现出贵州生态家园、自然民俗等的魅力。“七彩云南和谐城乡”的云南馆,以金马坊、白族民居、傣家门楼构成具有民族特色的云南广场,以牛虎铜案、建水紫陶、巨幅刺绣等展现云南民族特色多姿多彩的历史文化。“天上西藏”的西藏馆,以蓝天白云、雪山湿地、布达拉宫、拉萨河流为图案,以青藏铁路、生态环境、拉萨民居等,构成传承民族文化创造美好生活的理念。在省市馆的构思设计中,无论是“人文长安之旅”的陕西馆的唐代宫殿风格,还是“丝路·城歌”的甘肃馆的飞天轮廓;无论是“新疆是个好地方”的新疆馆的掀起盖头的少女造型,还是“中华水塔·三江源”的青海馆的三江流脉的设计,都呈现出具有独特地域色彩文化蕴涵城市文明的丰富生动。

31个省市场馆各具特色彰显魅力,在凸显地域特色、民族色彩的同时将城市文明、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呈现在人们面前,也展示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绚烂多彩。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国展馆的构思设计中,不少也研究借鉴了中华文化的某些方面,在对于中华文化的理解接受的同时,嵌入了中华文化的某些元素。意大利馆在入口处用一连串寓意美好的中国汉字组成了一个大大的“福”字,希望告诉人们,美好的城市生活应该是有幸福感的,从而向来往游客展示意大利馆的主题:生活的愉悦。挪威馆将中国土生土长的竹子与15棵来自挪威森林的树木镶嵌在一起,寓意两国文化的相互结合,设计者希望通过这样的融合方式告诉游客:把自然带入城市生活。西班牙馆以中国山东的手工制作藤板作外围,整体观感就像一只“大篮子”,这些经过不同时间沸水蒸煮过的藤条会呈现出深浅交替的色泽,将其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起来之后,远观时可以品味出中国的“日”、“月”、“大”、“友”等汉字。设计师玛利亚·特纳说:“这些是连接中西文化的‘藤条’。而能够在虎年伊始完成这样一项工程,也体现了中西两国人民的缘分。”挪威馆工作人员的制服都是“中国红”色彩,他们认为中国红色代表幸运与正气,也以“中国红”向主办国致敬。“只要用心去找,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外国馆都有中国元素,如瑞士馆的阴阳理念设计、新加坡馆的石斛兰、日本馆的拯救朱鹮主题,处处都有中国元素。”在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看来,本届世博会外国展馆突出中国文化元素,首先是表示对世博会东道主的友好,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世博会已成为当今世界文化交流、融合的独特平台。同上。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览期间,在园区内有世博中心大会堂、世博中心中央大厅、世博文化中心主舞台、世博文化中心音乐俱乐部、宝钢大舞台演出区、宝钢大舞台展演区、综艺大厅、亚洲广场、非洲广场、欧洲广场、美洲广场、大洋洲广场、庆典广场、市民广场等33块活动场所。在184天的展览期间,共举办了22925场演出活动,创造了世博会期间舞台演出的盛况。在演出活动中,中国东方歌舞团的《我的城市,我的家》音乐舞蹈大型晚会,围绕城市主题表演中国各地音乐、舞蹈风情;中国杂技剧《茶》以烟雨江南茶歌情、山门佛寺茶禅静、茶馆送迎天下客、茶马古道普洱苦等篇章,将杂技、魔术、武术、音乐、舞蹈等融为一体,“凝聚了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情结和文化符号,以全新视角、多维空间、独特艺术语汇、极具张力的表演技艺与彰显中华民族文化质感的内涵,通过形式与意蕴,传达了‘接近生命本质,回归自然真实’的感悟,开创性地展示了‘中国茶’对人类乃至世界文明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大型杂技剧〈茶〉美轮美奂演绎中国茶文化》,新华网2010年3月5日。,是一部用千年杂技记录远古茶文化的创世纪史诗。在上海世博会的演艺活动中,注重“民族、民俗、民间”三民特色类活动,集艺术性、观赏性、趣味性和互动性于一体的三民特色活动,以“弘扬民族文化、演绎民俗风情、展示民间艺术”为宗旨,展示中国的文化特色与传统。

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其丰富多彩和千姿百态,展示出城市文明的传统与现代,呈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