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新媒体时代的文化批评
17632400000008

第8章 大都市文化发展趋势与上海文化发展坐标、定位问题研究(5)

(3)设立文化创新基金。作为多元文化汇聚的城市,上海应该不断鼓励文化创新,应该设立文化创新基金。与一般的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申请不同的是,该基金以鼓励文化创新为主:不仅资助文化创新的研究项目,也扶植具有创新色彩的文化调研项目;不仅资助解决社会问题的文化探索研究,也扶植具有创新意味的文化基础研究。在设定规范科学的评审与评估体系的基础上,鼓励与资助文化创新,促进上海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4)举行国际文化创新活动。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始终应该将全球化视为上海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背景,在强调上海的文化创新过程中,应该在上海定期举行国际性的文化创新活动,既将国外的文化创新的理论与成果介绍到上海来,也将上海在文化创新方面的思考与成就介绍到国外去,让上海始终站在世界文化创新的前沿。无论是理论研究、研究方法上的创新,还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方面的创新,无论是文化艺术方面的创新,还是文学创作手法的创新,在国际性的文化创新的交流中,不断促进上海文化的创新,不断促进上海文化的发展。

3建设更多文化创新基地

(1)建立影视文化创新基地。20世纪30年代,上海是中国电影发展的大本营,在众多电影公司的竞争中拍摄了诸多经典性的影片。新中国成立以后,“十七年”间上海也曾经有不少电影佳作问世。改革开放以后的三十年间,上海的电影事业有每况愈下的尴尬,几乎没有出现有全国影响的电影佳作,这与上海电影制片厂一花独放的实际有关,也与上海电影摄制的有关制度相连。在上海文化的建设中,可以建立影视文化创新基地,引进影视编剧、摄制的竞争机制,在面向全球、面向全国的视野中,给予该创新基地某些优惠的条件与政策,促进上海电影事业的发展。

(2)建立卡通动漫创新基地。在现代社会中,卡通动漫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儿童、青少年的所爱,也成为诸多成年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卡通动漫已经成为国际文化产业的重要部分,日本、韩国、美国、英国都努力发展卡通动漫。作为国际性大都市的上海,应该努力发展卡通动漫业,设立卡通动漫创新基地是发展这一领域的手段之一。在不断引进境外的卡通动漫精品力作的基础上,不断促进上海卡通动漫产业的发展,在设立卡通动漫创新基地的基础上,推动促进上海卡通动漫产业的发展,使上海的卡通动漫产业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并不断努力形成上海卡通动漫的特性。

(3)建立戏剧、歌剧创新基地。20世纪的上海曾经是中国戏剧发展的重镇,京剧、昆曲、越剧、黄梅戏等都在上海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常常注重对于戏剧流派的传承,而忽略新的流派的创造。在西方歌剧的影响下,我们也有了《江姐》、《洪湖水》等现代歌剧。改革开放后,上海陆续引进了百老汇、欧洲等地的歌剧。虽然上海也曾经创作演出了一些歌剧,但是与西方的歌剧相比,上海的歌剧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在上海建立戏剧、歌剧的创新基地,不仅因为上海具有历史的传统,更是上海作为商业化大都市的必要,在创新基地的建设中推动上海戏剧、歌剧事业的发展。

(4)建立文化创新教育基地。文化创新是建筑在对于传统文化承继的基础上的,也是建筑在对于域外文化的借鉴基础上的。为了拓展对上海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深入研究,为了上海文化建设与发展后继有人,为了保持上海文化发展的创新趋势,上海应该建立文化创新教育基地。定期举办有关文化理论、文化研究的培训班,着重培训青年文化人才,强调培训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在对于国外文化理论与创新实例的介绍中,培养上海文化创新的人才。

(三)营建更为多元高雅的商业文化,建设商业文化发展中心1打造有世界性影响的商业文化品牌(1)打造有影响的歌剧品牌节目。从形式看,歌剧是舶来品,虽然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歌剧有了一定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有影响的歌剧作品,但是与国外相比较,上海的歌剧远远落后于西方一些大都市。随着人们社会水平的提高,随着人们艺术欣赏水准的提高,随着上海与国际交往越来越多,歌剧应该成为上海市民生活的重要部分,上海应该打造有影响的歌剧品牌节目。在打造上海歌剧品牌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借鉴百老汇经典歌剧的经验,既注重歌剧的本身的特点,也强调歌剧的民族色彩、地方特性,使上海打造的歌剧品牌节目不断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2)打造有影响的戏剧品牌节目。上海历来是戏剧发展的重镇,诸多戏剧品种、戏剧精品在上海得到发展,越剧在上海的发展中形成了诸多流派,海派京剧、昆剧、评弹等剧种都在上海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上海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中,应该努力打造有影响力的戏剧品牌节目,不应该仅仅为了进京展演评奖而排练,而往往进京前热热闹闹,回来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既造成了人力、财力的大量浪费,又丧失了节目不断经典化的机会。在上海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不断打造有影响的戏剧品牌节目,在不断精益求精的过程中,使戏剧节目日益经典化,在将戏剧送到外地、送到外国演出的过程中,不断修改丰富节目,努力每年推出几部品牌节目,长此以往使上海集中诸多戏剧的精品力作,从而塑造上海的文化形象。

(3)建设上海话剧品牌节目。上海是现代文明戏诞生之地,产生了许多有影响的经典作品。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上海设立的话剧演出中心,由于上海有着诸多有造诣的话剧演员,由于上海有着以白领阶层为代表的众多话剧观众,上海无形中成为全国话剧演出的中心,外地、外国的诸多话剧剧作先后到上海演出,使上海的话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从总体上看,上海的话剧创作并未得到长足的发展,上海还缺乏有重要的影响的话剧力作。上海应该努力建设话剧品牌节目,通过对于剧本、演员、导演等方面的遴选,不断打造精品经典,使上海真正成为全国话剧演出与发展的中心。

(4)铸入品牌产品的文化内涵。长期以来上海的商品以其质量与形式的优越性,成为全国乃至于国际顾客青睐的对象。改革开放后,在全球化的背景中,上海商品的优越性一度遭到挑战。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上海打造出不少有影响的品牌产品,但是从总体上看,上海商品中的文化内涵尚嫌不足。我们应该梳理上海已有的品牌产品,关注产品是否具有内在的文化内涵,努力自然地铸入产品的文化内涵,使上海的品牌商品更具有历史与地域的内容。

2开拓有特色有个性的商业文化区域

(1)加强已有商业街的特色与个性。上海在历史上已形成了南京路、淮海路、四川路等商业文化区,对于展示上海商业文化的形象、促进上海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在上海的城市建设中,新建了不少商业街,但是常常大同小异缺乏个性。在上海商业街区的开拓中,应该努力加强商业文化区域的特色和个性。与纽约相似,上海也是一个移民城市,纽约在不同民族的居住区域中往往形成不同的商业区域,犹太人、印度人、中国人、西班牙人等都有属于自己民族特色的商业街区。上海在商业文化的发展中,也应借鉴纽约的做法,开拓有特色有个性的商业文化区域,避免商业街区的过多雷同的趋向,形成在上海多元文化背景中商业文化的多样化。

(2)开拓完善新的商业街的特色。改革开放后,上海房地产业飞速发展,建起了诸多新的居民区,上海人的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在诸多居民住宅区的兴建中,配套的商业设施也纷纷落成。在这些商业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仅仅满足于居民的购物,而忽视商业街特色的构想,以至于形成了住宅区与商业区千篇一律的状况。上海应该不断开拓完善新的商业街的特色,无论商业街的长与短、商业区的大与小,注重特色、强调风格应该成为不同商业街建设的规划与布局,在不断开拓与完善中建设上海的商业文化。

(3)建立多样化多民族特色商业街。作为移民城市的上海,多年来已居住有全国56个民族的绝大部分,多民族在上海构成了文化的多元与丰富。民俗是一个民族的特征,不同的民族具有各自不同的风俗,包括生活形态、文化风貌、信仰追求等。上海的商业街的建设,应该考虑建立多样化、多民族特色的商业街,或以某民族为主建立某商业街,或以某几个民族建成某商业街,在商业街的整体设计与商品的展示等方面,突出民族特色,形成民族特征,充分呈现上海文化多元化的特征。在建构多样化多民族特色的商业街中,扩大上海商业街与商业文化的影响,拓展上海与兄弟省市的交流与友谊,发展上海的商业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4)整体构想设计上海商业街发展。在上海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中,各区都有着很大的发展与变化,都建造成了不少新的商业街;但是从总体上看,上海在整体构想设计上海商业街的发展方面,尚有一些缺憾,各区各地的商业街的建设与发展往往有着各自为政的倾向,甚至有着很大的随意性,缺乏科学合理的构想与策划,没能在上海商业整体发展的思路中思考问题,以至于往往形成上海商业街的建设有东鳞西爪之憾。在上海商业街的建设与发展中,应该建立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充分集中专家学者与城市规划人员的智慧,以整体的科学发展的视角考虑上海商业街的构想与发展,使上海的商业文化得到有序合理的发展。

3推动有创意有影响的文化创意产业

(1)开拓新的文化艺术创意产业。改革开放后,上海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有了不小的发展,2006年上海文化产业总产值达到2349.51亿元,2007年为2718.95亿元,呈现出逐年递进、不断增长的趋势。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在文化休闲娱乐业、文化信息服务业、新闻出版业、文化贸易服务业、广播电影电视业、网络游戏业、广告传媒业等方面,有比较大的发展。与国际文化创意产业比较,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还有不少距离与空间,应该推动有创意、有影响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诸如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等创意产业,在不断拓展新的文化艺术创意产业中,促进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2)拓展创意产业海外的影响。上海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不仅要将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推向全国,更应该拓展上海创意产业的海外影响。纽约在百老汇歌剧的发展过程中,将歌剧推广到世界各地,既扩大了百老汇歌剧的世界性影响,又在经济收益上得到了回报。上海在拓展创意产业的海外影响中,首先应该注重具有上海地方色彩、民族特色的创意产业,在突出上海创意产业的独特性中扩大其影响,在不断打造上海创意产业的声誉和影响中,扩大影响,促进发展。

(3)引进境内外新的创意产业。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发展与外国企业资本的引进有着密切的关联,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应该注重对于境外新的创意产业的引进,不仅将世界前沿的创业产业引进上海,也将世界创意产业新的发展理念、管理方法等引进,从而促进上海文化创业产业的发展与繁荣。

(4)制定新创意产业的优惠政策。虽然改革开放后,上海的文化创业产业有了大幅度的发展,但是与境外创意产业的发展相比较,上海仍然存在着很大的距离。上海应该在引进国外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上,努力发展上海新的创业产业的建设与发展,在有关的政策方面给予优惠,尽可能在税收、人员、资金等方面给予优惠,使上海不断出现一些新的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上海文化创业产业迅速发展与繁荣。

上海是一个国际性大都市,应该更加注重上海的文化建设与发展,应将上海的文化建设与发展置于全球化的背景中,在与世界国际性大都市的比照中寻找差距、借鉴经验,在对于上海文化发展的坐标、定位的思考中,寻找上海的问题,提出有关的策略与措施,切实推进上海文化的大繁荣与大发展。

[美]朱克英:《城市文化》,张廷佺、杨东霞、谈瀛洲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12页。

[美]乔治·J.兰克维奇:《纽约简史》,第2页。

转引自朱少伟:《海派文化浅论》,方明伦等:《海派文化之我见》,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6页。

朱华等:《上海一百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15—216页。

[美]乔治·J.兰克维奇:《纽约简史》,第2页。

陈维:《上海创新发展报告》,中国网2007年6月6日。

[美]朱克英:《城市文化》,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