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已婚的人决定再找一位性伴侣——无论是以传统社会中的多婚的形式,还是以现代西方社会中的婚外恋的形式——这一举动究竟意味着什么?在这里我们可以再次借助荣格的心理学,来判断其中的深层内涵。荣格认为,男人受到生物因素的驱使,想要与很多女人发生性关系,而这种欲望主要活动于意识层面,因此按照荣格心理学的“补偿”原则,男人的女性特质往往会以一个女人的形象在梦中出现。同样,女人受生物因素的驱使,在一生中只想与一个男人发生性关系,这种欲望也主要活动于意识层面,而她的男性特质却往往会以很多男人的形象在梦中出现。这些异性原型就是以这样的方式让我们的心理保持平衡的,这样一来,一个人在意识层面对某种倾向的过分强调就不会使他(她)完全失控(《梦》第17讲)。当夫妇二人不得不面对第三者的问题时(当夫妇中的一个人受到第三个人的吸引,或者甚至爱上那个人时),认识到男女之间的这种奇妙的差异并探索其内涵,将会为他们解决问题提供很大的帮助。
当夫妻中的一方发现(或怀疑)另一方卷入婚外恋时,让我们考虑两种不同的反应。最常见的反应,是觉得这是对自己的冒犯,或许还会认为婚外恋就是想把“神所结合的”分开,于是责备对方犯了如此可悲的错误。这种反应往往会让受冒犯的一方对自己的伴侣越来越冷淡,比以前更加疏远。因此“负反馈环”就形成了。就像处在“正反馈环”中的爱人们之间的身体接触会随着他们个人关系的密切而增加一样,对婚外恋的这种于事无补的反应所启动的“负反馈环”会让事情越来越糟:受伤害一方的日益冷淡的态度只会让对方把更多的感情投入到婚外恋中去。而如果本来并没有发生婚外恋,被错怪的一方甚至会因为这种冷淡而真的跑出去寻找安慰!无论是哪种情况,感到受冒犯的一方往往都会认为对方缺少对自己的爱,认为对方放弃了让婚姻变得幸福的努力,因此感到十分绝望。如果受冒犯的一方把对方的婚外恋解释成“我的伴侣不再爱我了”,而且如果这种解释是对的,那么上述反应就是合理的。因为正像我们将在下一讲看到的,如果夫妻关系的扭曲和紧张彻底杀死了一方或双方的爱,那么离婚也许是唯一健康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如果还存在着维持婚姻的一线希望,那么就必须找到另外的反应方式。
如果受冒犯的一方不把婚外恋看做对自己个人的侮辱,而是设法去弄清楚是什么样的心理因素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那么他们的婚姻纽带很可能会因此而更加牢固。在很多情况下,婚外恋更像是需要帮助的人发出的求救声。它往往是在无意识的驱动下发出的信号,它表明发生了婚外恋的那个人在亲密关系中的自恋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因此婚外恋有双重作用:表面上,它让这个人获得了在婚姻中享受不到的亲密感;而在更深的层面上,它为婚姻中的亲密关系的发展设置了新的障碍。反讽的是,婚外恋事实上反而为常规婚姻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提供了潜在解决办法:常规婚姻的悖论是,夫妻之爱取消了原来引发爱人间的吸引的障碍,而婚外恋却让障碍重新回到夫妻之间。在强调爱情的重要性、允许年轻人自己挑选配偶,但又坚持单偶婚制的社会里,真正的浪漫爱情其实往往会发生在结婚之后,而不是结婚之前。已婚状态是与异性建立亲密关系的最大的社会障碍,然而正因为如此,它让人更容易陷入爱情!婚外恋提出的问题是,先应该跨越哪个障碍?是让婚外恋的双方不能合法结合的现存婚姻,还是婚外恋造成的已婚夫妇的感情创伤?
如果夫妻二人能积极地看待婚外恋,把它视为等待他们去跨越的新的障碍,那么婚外恋非但不会毁掉他们的婚姻,还会让它恢复生机。它对他们提出了挑战,鼓励他们更深入地一起探索控制着各自的异性原型的幻想。当他们发现一方的无意识倾向与另一方的意识层面的倾向非常相似时,他们就为医治彼此的情感伤害铺平了道路。当他们一度享受过的相互投射被再度唤起,他们也许会获得对所发生的一切的新的、更深入的理解。如果妻子能把自己的男性特质再次投射到丈夫身上,而丈夫把自己的女性特质再次投射到妻子身上,他们也许会再次坠入情网。当它发生时,他们就都不会再责备对方:有过婚外情的一方会原谅对方以前没有满足自己对亲密关系的需要,而后者则会原谅前者发生过婚外情。
有一封古代信笺据说为西诺所写。一个女人因为丈夫跟其他女人“调笑”而感到十分嫉妒。西诺写信给这个女人,提了一些明智的建议。西诺当时想到的就是上述第二种更为积极的反应方式。与奥维德的经典之作《爱的艺术》(奥维德在书中不遗余力地告诉男人和女人,怎样才能取得婚外情的成功)截然相反,西诺鼓励这位妻子不要对丈夫有外遇的消息(或者仅仅是嫌疑)作出轻率的反应。作出负面反应是很自然的,因为正像我们在第8讲看到的,将夫妻结合在一起的爱是一种亲情,我们往往不向家人掩饰自己的感受。因此妻子会很自然地向丈夫表达自己的愤怒和失望。但这么做只会让丈夫更加清楚地感觉到与婚姻的疏远。西诺建议,在这种情况下,更好的做法是努力做一位模范妻子,一如既往地忠实地履行婚姻责任。她鼓励妻子更温柔地对待丈夫,尤其是当他从另一个女人那里回来时。对婚姻而言,这是双赢的选择。因为,如果丈夫在此之前觉得没有从妻子那里得到足够的抚慰,那这样的做法刚好有助于夫妻两人重归于好,因为这时候,丈夫再次感受到他想要的亲密。另外,这样做也意味着夫妻间仍然要有正常的性关系,当他们发生性关系时,丈夫就可能会尴尬地暴露出问题:难以对妻子“履行职责”,因为他刚刚在别人那里履行过了。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妻子就可以平心静气地问丈夫,为什么自己不能让他兴奋,从而促使他说出婚外情;如果妻子再接着追问原因,丈夫将无言以对,因为他不能说妻子不够温柔体贴。
大多数人在怀疑自己的配偶有婚外情时,都不会采取上述建议,我猜他们的理由是:那样做像是在纵容对方。如果丈夫知道妻子有婚外情,但仍然为她提供性的快乐,这不是在鼓励她继续她的婚外情吗?如果他并不确切地知道妻子是否有婚外情,西诺的建议也很难帮他发现真相,因为正像我们在第四周看到的,在生理上,女人可以“重复履行职责”,因此她们制造假象比大多数男人都更容易。如果“出轨”的一方就是打算同时保持两种爱的关系又该怎么办呢?而这恰恰是多偶婚制社会中实际发生的事情,区别只在于,在多偶婚制社会里,这一切都是公开的。下周我们就要讨论这个问题:同时与几个人保持爱的关系是否像很多人——至少是那些视常规婚姻为理想的婚姻模式的人——认为的那样不可接受。很多亲身经历过配偶有婚外恋这种局面的人,都不会同意对待婚外恋的这种更富建设性的做法,因为配偶的婚外恋给自己造成的痛苦与爱情的理想背道而驰。然而,荣格和西诺的建议尽管是悖论式的,但我仍然相信,当婚外恋真的发生时,这是让夫妻两人的关系向前发展的健康做法。
人们对待婚外恋的典型做法,往往是要求男人先结束婚外恋,然后妻子才会着手与他重建感情。这种做法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它完全不顾及“另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就像亚伯拉罕与撒拉的故事中的夏甲一样,她也是有着自恋需要的人,她的需要也应当被尊重。很多为处理婚外恋提供建议的书都坚持认为,“出轨”的一方必须与自己的新恋人断绝关系,有些书还声称,他们应该永不来往。很多人之所以认为必须这么做,是因为常规婚姻的模式是以这样的神话为基础的:一个人没有能力同时爱两个人。然而恰恰就是在这样的书里,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读到“同时爱两个人”的故事!“在两个爱人之间撕扯”的经历,比很多人以为的要常见得多。事实上,在所有实行单偶婚制的社会,婚外情都会频频发生。这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基本的事实:人类(尤其是男人)的本性是渴望多配偶的。在一个要求人们以反自然的、一夫一妻的方式生活的社会里,婚外情完全是对这种社会处境的自然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