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经学博采录
17641600000050

第50章 卷十一(4)

其《殛鲧辨》云:“世之以鲧之殛为杀死者,始于《洪范》‘鲧则殛死’之言,泥其文,而失其义。即于伪《孔传》所云‘放鲧至死不赦’,未之审乎?抑许氏《说文》云:‘殛,殊也。’《虞书》曰:‘殛,鲧于羽山。’又云:‘殊,死也。’此六书转注义例,不能甚凿,有未可指为实证者。唯《山海经》言‘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然此书多后人附益,尤不足信也。善乎郑氏注《周礼》之‘八柄’,‘七曰废,以驭其罪’也[1][1]经文原文无“也”字。,曰‘废,犹放也,舜殛鲧于羽山是也’。又《左传》‘颛顼氏[1][1]经文原文无“氏”字。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嚚,傲很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舜臣尧流四凶族,投诸四裔,以御魑魅’,杜注‘梼杌谓鲧’。《史记集解》引贾逵说同,贾说盖杜之所本也,即伪《孔传》亦云‘殛窜放流皆诛也’,《蔡传》亦谓‘殛,则拘囚困苦之也[2][2]《书集传》原文无“也”字。’。《史记》‘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裴氏《集解》引马融曰‘殛,诛也’,与《尔雅·释言》正同。《尔雅》郭注引《洪範》文,邢《疏》亦以为诛责,是皆不以殛为杀死。故《帝王世纪》亦云‘禹父既放,降在匹庶,盖舜则殛之而鲧自死’,其后有‘入羽渊化黄熊’之说。而《韩非子》乃言‘尧欲传天下于舜,鲧谏,不听,举兵而杀于羽山之郊’[3],《吕览》则云‘尧以天下让舜,鲧为诸侯。

[3]《韩非子》原文作“尧欲传天下于舜,鲧谏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举兵而诛杀鲧于羽山之郊”。

[4]《楚辞章句》原文作“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

以尧为失论,欲得三公,怒甚猛兽,欲以为乱,比兽之角能以为城,举其尾能以为旌,召之不来,仿佯于野以患帝。舜于是殛之于羽山,副之以吴刀’。《楚词章句》亦有‘永遏羽山,三年不施[4]’之文,以‘飞鸟水虫曳衔而食’为‘鸱龟曳衔’之注,抑又荒诞之尤已。若夫‘殛之’之地,今登州府蓬莱县,有羽山,北直沙门岛者,是登州古莱夷地,三面距海,故伪《孔传》有羽山东裔在海中之说,鲧殛于此,正‘荒服’所谓‘二百里流’者乎?乐氏《寰宇记》亦云:‘羽山在蓬莱县东十五里即殛鲧处,有鲧城在县南六十里,以近殛鲧地而名’。阎氏《四书释地》乃以羽山为即《禹贡》‘蒙羽’之羽,谓在今江苏赣榆县西北八十里,误已。至殛之之时,则金氏《通鉴前编》以为作书者纪舜摄位二十八年之间所刑四人,若季年,则禹已成功,而犹辠鲧,人情之必不然者,实为得之。”其他论说多类此。又《与张兆清书》云:“所纪诸书,惟《十四经附录》采千载之遗文,备一家之故训,属稿尚未有绪,尤宜早为定,著以无失无穷之业。”云。窃谓:此书体例,盖如阮太傅之《经郛》,诚大观也,编辑未成,惜哉!

金坛段茂堂大令玉裁,戴东原吉士弟子也。乾隆庚辰举人,由咸安宫官学教习报满出为贵州玉屏县、四川巫山县知县。精研经史,尤深小学,所著有《尚书撰异》三十三卷[1][1]《清史稿·艺文志》作“《古文尚书撰异》三十二卷”。

[2]《清史稿·艺文志》作“《仪礼汉读考》一卷”。,《诗经小学》四卷,《周礼汉读考》六卷,《仪礼汉读考》成“冠礼”、“昏礼”二卷[2],余未成,《说文解字注》十五卷,《六书音韵表》五卷,《经韵楼集》十二卷,又重订《毛诗故训传》三十卷,《左氏春秋古经》十二篇。大令之壻,曰龚丽正,字暗斋,仁和人。嘉庆丙辰进士,由礼部祠祭司郎中出为江南徽州府知府,分巡苏松太仓兵备道。[3][3]《辛巳丛编》本作“苏松太兵备道”。师事大令,传其学,著有《国语韦昭注疏》。丽正之子,曰自珍,更名巩祚,字盫初,官内阁中书。道光已丑,成进士,改宗人府主事。凡经史六书、金石之学,皆考究之,尤熟掌故,工诗文,著有《定盫诗文集》共若干卷。

注释

①洪梧(1750—1817),字桐生,一字植恒,安徽歙县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成进士,授为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授编修,官至沂州府知府。与其兄洪朴、洪榜,时称“三凤”。著有《辛壬韩江唱酬集》。

②陈用光(1768—1835),字硕士,一字实思,江西新城人。嘉庆六年(1801)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官至礼部左侍郎,提督福建、浙江学政。少从学于舅父鲁九皋,后师从姚鼐,工古文辞,以学行重一时。著有《太乙舟文集》、《衲被录》等。

③孙尔准(1770—1832),字平叔,一字莱甫,号戒庵,江苏金匮(无锡)人。嘉庆十年(1805)进士。累官至闽浙总督。卒谥“文靖”。著有《泰堂集》。

④黄乙生,字小仲,江苏常州人。道光初举孝廉方正。精书法,与包世臣同时,以榜书、行书著名。为学通郑玄礼学。

⑤胡世琦,字玮臣,一字玉鐎,号玉樵,安徽泾县人。嘉庆十九年(1814)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之后官任山东费县知县。著有《立经堂集》、《小尔雅疏证》、《三家诗辑》,等。

⑥潘鸿诰,字望之,上海嘉定人。嘉庆二十三年(1818)举人。钱大昕称为畏友。林则徐督两江,与规画水利海运。客苏松太道陈銮幕府。博学嗜酒,精于欧、褚书法。

⑦凌堃(1796—1862),字仲讷,自号铁簘子,浙江乌程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举人。受业阮元,好经世之略。晚选授金华教谕。同治元年(1862),太平军克湖州时被杀。著有《尚书述》、《周易翼学》、《春秋理辨》等。

⑧章怀,即章怀太子。

⑨赵诚夫,即赵一清,字诚夫,号东潜,浙江仁和人。著有《水经注解》、《水经注刊误》等。

⑩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学者称“临川先生”,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庆历年间进士,官至宰相。后因受封“荆国公”,故又称“王荆公”。曾主持编撰《三经新义》和《字说》,颁布全国,从而结束了汉唐经学,“宋学”也由此展开。其经学著作,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等。

王,指王文诰(1764—?),字纯生,号见大,又号二松居士。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善画、工诗,尤深于史学。著有《韵山堂诗集》、《二松庵游草》。

施,指施元之,字德初,南宋吴兴(今浙江湖州)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官秘书省正字、著作佐郎,兼国史馆编修,除左司谏,知衢州、贑州。著有《注东坡先生诗》。

查,指查慎行(1650—1727),初名嗣琏,字夏重;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又号初白,浙江海宁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著有《敬业堂文集》、《他山诗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