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经营一家最赚钱的餐馆、超市、服装店全集
17658300000029

第29章 选好促销手段拉拢店铺顾客

1 选择最佳的促销时机

顾客的购买行为往往是在购买频次和时间选择方面做计划,而对于购买性质,多数的顾客仍是属于冲动购买行为。因此,店铺可在特定时期或时段,配合不同的季节、节日、气候、温度等安排促销活动,来刺激顾客购买需求,改变顾客购买习惯,这些是促销过程必须考虑的。

商店经营者要根据以下因素选择促销时机。

1.季节

可以简单地将一年分为寒、暖两季,每季的时间长短也不相同。如果能把握住当地气候特性,掌握顾客需求,进而搭配合适的促销活动,就能促进销售额。季节的选择对各类商品销售状况有直接的影响,应在促销之前认真选择。

2.月份

商品销售有淡、旺季之分。在我国,一般3月、4月、5月及11月是需求的淡季,在此时进行促销对店铺赢利有很大影响。促销活动要能针对营业淡季的特点,提出促销的创新点子,刺激顾客需求动机,而不只是一味地追求商品特卖,把握这一点,必能有助于业绩的提升。而在需求旺季如何做好促销活动,吸引顾客买得更多,以弥补淡季的不足,也是店铺在促销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3.日期

一般来说,受发薪、购买习惯等因素影响,顾客在月初的购买力比月底强,而周末的购买力又比平日强,所以促销活动受日期的影响也不小。如在双休日,顾客的闲暇时间很多,就会有时间逛商店,这时就要加大促销的力度来吸引顾客。

4.天气状况

天气会影响“人潮”,而人潮就是“钱潮”,所以可以说店铺也是看天吃饭的行业。一旦遇到天气差,顾客就少,生意往往会减少5%~10%。因此,在天气不稳时,如何为顾客提供价格合理、质量好的商品并适时配以舒适的购物环境,也是促销中应考虑的因素。

5.节日气氛

重要的节日往往是促销的最好时机,也是店铺创造高营业额的最佳时机,所以这是促销中重点考虑的因素。一年中我国主要的节令可分为三类:一是法定假日,如春节、国庆节等;二是非法定假日,如情人节、圣诞节等;三是民俗节令,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利用节假日做促销,是现代店铺促销活动中的一大亮点。

2 折扣促销提升产品性价比

有消费者打趣说,现在不是打折的东西便不能买。商家正是通过营造打折的气氛,让消费者觉得自己是在一个充满了“便宜”的世界里,从而诱导消费者纷纷购买。打折实际上就是营销者利用的“折扣促销”方式。折扣促销,是卖方按原价给予买方一定百分比的减让,即在价格上给予适当的优惠。从而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拉动自身产品的消费。

如今,商品打折已经成了一种“商业风气”,正在整个商业系统中迅速地蔓延开来,各商家已经将打折作为促销的惯用手段,屡试不爽。无论大街小巷,各家商店门口都醒目地标示着“大甩卖”、“跳楼价”、“大放血”等字样。商场里,“买一送一”、“买二送一”等醒目的牌子也随处可见。还有许多的大长假、小长假等,都成为商家促销的喜庆日子,不遇节假日时就变着法开展一周年、五周年、十周年店庆,打着“答谢新老客户的关爱”的口号,“全场商品一律5折”、“满200送100”一家比一家喊得响。而且,本来只有一天的“店庆”,一开可以几个星期,甚至一两个月。哪怕一些小店,每天喊着“最后一天大甩卖”,实际上也不知道哪天才是最后一天。

打折销售对消费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当然也被销售人员作为有力的促销手段屡试不爽。折扣促销的方式多种多样,总的来说,营销人员常用的折扣促销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折价优惠券,即通称优惠券,是一种古老而风行的促销方式。优惠券上一般印有产品的原价、折价比例、购买数量及有效时间。顾客可以凭券购买并获得实惠。

(2)折价优惠卡,即一种长期有效的优惠凭证。它一般以会员卡和消费卡两种形式存在,折价优惠卡可便于商家与目标顾客保持一种比较长久的消费关系。

(3)现价折扣,即在现行价格基础上打折销售。这是一种最常见且行之有效的促销手段。它可以让顾客现场获得看得见的利益并心满意足,同时销售者也会获得满意的目标利润。因为,现价折扣过程,一般是讨价还价的过程。通过讨价还价,可以达到双方基本满意的目标。

(4)减价特卖,即在一定时间内对产品降低价格,以特别的价格来销售。减价特卖的一个特点就是阶段性。一旦促销目的完成,即恢复到原来的价格水平。减价特卖的形式通常有“包装减价标贴”、“货架减价标签”和“特卖通告”三种。

3 优惠券促销

店铺通常采用分发“商品优惠券”、“商品折价券”的方式吸引顾客上门购买,当顾客购买某种商品时给予优待,如“折价优待20元的优惠券”等。优惠券常被用于提供给消费者各种优惠奖励,运用的方式很多,不仅局限于价格的折价,还有其他许多方式,如店铺策略联盟,彼此互相提供优惠待遇;或是在某种商品未能如期达到销售目标时,特别策划优惠促销活动以达到预期销售目标。

1.优惠券的种类

优惠券只能在某一特定的店铺使用。通常优惠券由总经销者或零售店策划,并运用在平面媒体广告或店内小传单、POP广告上,其目的主要是以优惠券吸引消费者光临某一特定店铺而不是为了吸引顾客购买某一特别品牌的商品。另外,它也被广泛用来协助刺激顾客对店内各种商品的购买欲望上。虽然优惠券的种类繁多,但主要有以下三种:

(1)直接折价式优惠券。即某特定店铺在特定期间内,针对某特定品牌,可凭券购买以享有一定金额的折价优待。这种促销方式也可运用在大量购买上。

(2)免费送赠品优惠券。即买A产品可凭此券免费获赠B产品。

(3)送积分点券式优惠券。即购买某商品时,可获赠积分点券,凭这些点券可在该店铺兑换自己喜欢的赠品。此券的价值一般由店铺自行决定。

2.优惠券的分发

优惠券的分发途径主要有:直接送与消费者、通过媒体分发、经由商品分发、通过其他途径分发等。

(1)直接送与消费者。通常是将优惠券挨家挨户递送或用邮寄方式直接送到消费者手里。

它既可采用单独寄送,也可附带介绍或宣传性资料一起寄送。另外,还可采用在街头散发,置于展示台上任人自取,通过商店“欢迎取用”告示牌吸引顾客索取,委托促销或直销公司代送等方式发送。

其中较为常用的分发方式是邮寄。如美国唐纳利销售公司的一项主要业务就是负责汇集各种优惠券,然后列出一份邮寄名单,再将优惠券寄出。

(2)通过媒体分发。透过各种媒体分发是一种最常见的优惠券分发途径。例如,在报纸、杂志或其他印刷媒体上,可经常看到优惠券的踪迹。通过媒体分发优惠券,具有下列好处:

①花费的成本较低。

②选择性强。各媒体发行量、发行范围不同,店铺可针对不同的社区,选择不同的媒体刊登,既符合店铺促销目的,又符合消费者需要。

③弹性大。优惠券的运用,可因版面大小、构图设计、时机性和发行区域而灵活调配。

④可与报纸版面内容相搭配。如与生活版的“美食日”或体育版等做联结式的广告刊登。

⑤由于报纸时效性较强,所以报纸优惠券常能以较快速度送到消费者手中。通常,在都市地区,经由媒体传递的优惠券具有极高的到达率和最快的兑换率。

(3)经由商品分发。店铺还常常通过商品来发送优惠券,吸引消费者下次购买。其运用的方式可分为“包装内”和“包装上”两种。所谓包装内即指将优惠券直接附在包装里面。当运用此方式时,商品的盒子或纸箱上常会以“标贴”特别注明,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包装上”则是指在包装上某处附有优惠券。

此外,还可以将某商品的优惠券放在其他不同类别的商品包装内或包装上,称为“交叉取胜”。此方式多用于相互依存的商品。如在某品牌咖啡的包装内或包装上附一张优惠券,凭此券购买咖啡伴侣可享受优惠;又如在午餐盒上附一张兑换舞会门票的优惠券等。

“交叉取胜”优惠券常由同一厂商的不同商品互相搭配采用,有的则由不同厂商的产品共同组成,联合采用。

(4)通过其他途径分发。目前又出现了许多成长迅速的优惠券发送方式,较常见的有:将优惠券印在收银机打出的收款条背面、商店的购物袋、冷冻食品包装袋、街头促销宣传单等可利用的地方。又如,为老客户分发的“本周促销活动商品”目录,可在其商品栏上注明“限老客户购买”,“原价350元,老客户限量购买,每个优待价280元”。

这类优惠券散发渠道多,运用灵活,但因其发放方法新颖,无长期的记录轨迹可循,所以运用时要慎重。

3.优惠券的设计

优惠券可以设计成任意大小和各种不同的外形,店铺通常喜欢照纸币大小形状来印刷。因为这种形状的优惠券易于被消费者、零售商和促销公司处理及辨认。当优惠券本身并无特殊的造型要求或限制时,其首要原则就是“如果你要的是一张优惠券,就应该把它设计得像张优惠券”。如果卖弄文字技巧或用一些俏皮词句,只会令消费者觉得不知所云,使优惠券的使用效果大大降低。

优惠券的信息应以清晰且引人注目的方式传达给消费者。优惠券的内容应用简单的文字对消费者和零售商说明使用方法,优惠券的限制范围,最好加上一小段极具销售力的文案诉求以鼓励消费者多多运用。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优惠券背面的文案中,应醒目地注明优惠券的有效期限,使人易看易读,以防止店铺误兑过期优惠券。

4.优惠券兑换率的确定

产品优惠券的兑换率是促销活动中最难确认的一件事。店铺往往由于缺乏实际的活动信息,而在兑换预算的拟订上问题很多。优惠券的面额、运用时机、各品牌分摊比例、分送方式、竞争态势及媒体选择等因素交错在一起,致使优惠券的可能兑换率难以估计。如果不能确定兑换率,就会影响整体促销活动,经费预算和分配方案也就很难制订。基于这些理由,很多店铺通常采用常规及经验法来作为判断的依据。

优惠券的误兑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店铺要时刻加以注意。这种情况不是消费者故意欺骗,就是消费者或店铺一时疏忽造成的。除了真正的误兑以外,还有盗窃集团故意冒用,这群不法之徒通常是故意裁下报纸或杂志上的优惠券大批贩卖,他们甚至仿造或是窃取,好向粗心大意的店铺兑换。因此,店铺应对优惠券活动加以认真企划和执行,避免误兑现象的发生。

4 以旧换新带动销售

在某服装店内,“以旧换新”的宣传牌十分醒目,店里的生意挺不错,有不少顾客正在挑选服装,其中就有两名顾客拿来旧衣服准备“以旧换新”。一名销售人员说:“任何牌子的衣服只要不破、能穿就行,在店里买衣服就能抵60元。不过,一件衣服只能用一件旧衣抵换。”一位准备“以旧换新”的女士对这种促销方式比较支持,她说:“正好老公要添衣服,这些旧衣服现在已经不穿了,放在家里占地方,又没好方法处理,抵60元钱感觉还挺划算的。”

以旧换新,是指消费者在购买新商品时,如果能把同类旧商品交给商店,就能折扣一定的价款,旧商品起着折价券的作用;如果消费者不能提交旧商品,新商品就只能以原价售出。

这样做方便了消费者,消费者还可以在店里试用了新商品之后再决定是否购买,另外,这种做法可以节省以旧换新活动的广告宣传费用。

(1)消费者购买新商品时,可以用任何一种品牌的同类旧商品进行折价。任何品牌的同类旧商品均可折价换新商品的做法目前最为普遍,它能吸引所有拥有旧商品的顾客购买新商品,促销效果最好。

比如,某商业大楼规定:消费者在购买苏泊尔压力锅时,可以用任何一种品牌的旧压力锅折价。这一促销措施吸引了很多居民用家中尚可使用的旧压力锅去换购新苏泊尔压力锅。

(2)消费者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用任何品牌的同类旧商品折价购买新商品。一旦超过了这一时间的界限,就只能用同一品牌的旧商品折价来购买新商品。这种做法能刺激广大消费者在这一时间内尽快购买,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优惠了老顾客。

例如,劲士西服在长江日报上刊登广告,宣布在1999年元旦之前,消费者可以用任何品牌的旧西服折价,以旧换新购买劲士牌新西服。但在1999年元旦之后,以旧换新购买劲士西服,只能用旧的劲士西服折价。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杰夫曼曾说过:“营销活动离金钱越远,成功把握就越大。”以旧换新符合这个逻辑,可称为公益活动,它让顾客看不到厂家“奸商”的嘴脸,且一举三得,旧的东西回收利用,带动新商品的销售,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3)消费者购买新商品时,只能用同一品牌或同一厂家生产的旧商品折价。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回馈和稳住老顾客,并吸引新顾客。例如,上海手表厂1994年规定:用一块上海手表厂生产的半钢旧表买新表时,可以折价15元;用一块上海手表厂生产的全钢旧表买新表时,可以折价16元;用一块上海手表厂生产的日历旧表买新表时,可以折价1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