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新锐领导力丛书-校长的素养修炼
17683600000013

第13章 校长的社会角色与心理品质(2)

校长所从事的活动最重要的方面,是在进行某项工作之前,对如何完成这项工作作出决策和制定规划。因此,校长所要解决的课题,往往带有明显的预测性质。特别是对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必然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而且,校长作出的决策与一般人不同,一般人作出一个决定,其正确与否,一般说来对整个单位、整个系统的全局影响不大,可是,校长的决策正确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全局。因此,校长在作决策时,要比一般人承担更大的心理压力,冒更大的风险。

(三)校长的活动具有高度创造性的特点

校长的工作往往是在信息不足、情况多变,已掌握的信息互相矛盾的情况下进行的。没有现成的公式和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而且,随着形势的发展,新情况、新问题会层出不穷。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必须不断地寻求新的工作方法,设想解决问题的新方案。这就需要校长必须创造性地进行工作。

总之,校长所从事的工作是一种特殊的活动,只有具备比较完善的心理品质的人,才能适应这样的工作,胜任这样的工作。

第二节 校长的心理品质及其结构

一、校长应该具备的心理品质的基本结构

人的心理品质指的是一个人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方面表现出来的根本特点。人的心理现象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即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在这两个方面,每个人都会表现出经常的、稳定的根本特点。由于每个人的先天素质、后天生活环境以及实践经历不同,因此,每个人在心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也是不同的。所以,每一个校长在心理品质上,都有自己的特殊性。校长心理学对校长心理品质的研究,并不是要研究每一个校长在心理品质上的特殊性,而是要研究为了适应领导工作的需要,校长应该具备的心理品质;研究校长的各种心理品质在领导工作中的作用,以及校长应如何培养和完善自己的心理品质等问题。对校长心理品质的研究,是领导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任务。校长的心理品质,是校长进行领导活动的重要前提。只有具有较完备的心理品质的校长,才能更有效地进行领导工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在同一个单位,同样的条件下,由于校长的心理品质不同,工作效果就大不相同。在一个单位,由于校长的更换,可能导致群体心理气氛、工作效率、群体中的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变化。在这里校长的心理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校长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心理品质,才能适应领导工作的需要呢?根据校长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和校长活动的一般特点,校长应该具备的心理品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良好的认识品质

校长良好的认识品质是由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注意力、牢固的记忆力、丰富的想像力和良好的思维能力构成的。

(二)优秀的情感、意志品质

校长优秀的情感、意志品质是由高尚的情操、稳定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构成的。

(三)完善的个性心理品质

校长完善的个性心理品质,主要是由健全的性格和必备的能力构成的。

总之,校长所从事的领导工作,是与紧张冒险的社会活动、大量信息的保存和加工、高效率的工作方式、创造性的活动内容紧密相连的。这就决定了校长的心理活动是极为紧张、极其频繁的,他要承受比一般人更为沉重的心理压力。所以,一个校长要胜任自己的工作,没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根本不行的。

人的心理品质并不是先天带来的,而是后天获得的,是在后天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因此,人的心理品质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实践活动,通过人的自觉努力,而逐渐完善的。校长的心理品质也是可以通过校长工作的实践逐渐培养起来的。因而,那种领导品质“天赋论”的观点,是反科学的。

虽然,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先天素质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对形成一个人的心理品质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先天素质并不是形成一个人心理品质的决定性因素。决定人的心理品质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和后天的实践。它当然也依赖一个人自身的努力。所以,一个校长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和自身的努力,来完善自己的心理品质的。

二、研究校长心理品质的意义

一个校长能否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与他自身的心理品质有着直接的关系。不研究校长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心理品质,不研究校长各种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就不可能确定选拔领导干部的心理品质上的标准,也不可能把校长心理品质的培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因此,对校长心理品质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对校长心理品质的研究,可以为领导机关和组织人事部门考查、培养和选拔校长提供依据

既然,一个校长没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不能胜任领导工作的,那么,领导机关和组织人事部门考查干部时,不仅要考查他们的其他方面的素质,还必须考查他们的心理品质。要考察一个校长的心理品质是否适合领导工作的需要,那就必须深入研究校长特别是现代校长应该具备哪些心理品质。校长的各种不同的心理品质在领导工作中都有什么作用。没有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考查就没有依据。在培养和选拔校长的过程中,在心理品质方面就无所遵循。

长期以来,我们对校长的考查,往往只注重校长的思想政治素质,但是,仅以思想政治素质决定一个校长的任用,应该说是不够的。近年来,由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除了思想政治素质之外,一个校长的文化业务素质和组织管理素质,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到目前为止,对校长的心理品质,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如美国、前苏联等国,在考查、选拔和培养领导人才时,都非常重视对领导者心理品质的考查和培养。在美国,一个有能力的企业领导者的心理品质,被看作企业成功的保障。前苏联及东欧的一些国家,也很重视这个问题。他们把对领导者心理品质的考查,作为考查干部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前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心理学系与立陶宛共和国心理研究所,就曾组织一些人,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制订了一个“技术管理干部心理特点的标准化要求”。他们还提出了对干部心理品质进行群众评价的方法,就是根据干部心理特点的标准化要求,根据群众的评价计算出每个干部在心理品质方面的得分,对干部的心理品质作出鉴定,看其心理品质如何,把每个干部的心理品质作为干部任用的一个重要依据。

(二)对校长心理品质的研究,能够为校长自觉地完善自己的心理品质,提供前提条件

一个人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校长,就必须不断完善心理品质。校长要完善自己的心理品质,就必须首先明确校长都应该具备哪些心理品质,通过对照找出自己心理品质上存在的差距,这样,才能有目的地、自觉地完善自己的心理品质。

目前来看,大多数的校长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更注重的是自己的文化业务素质和组织管理素质的自我培养和自我提高,很少有人注重心理品质上的自我培养和自我完善,这不能说不是一个缺陷。多年来,人们形成了这样一种习惯,在评价一个校长时,说的比较多的是他的政治素质如何,领导水平如何,而很少对他的心理品质如何作出评价。应该说这是一种认识上的片面性。事实上,自古以来名垂青史的伟人,无不具有较为完善的心理品质,革命导师马克思就是典型的代表。他精力充沛、意志坚定、充满自信心、机智敏锐、情绪乐观,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和非凡的记忆力,形成了一种特有的热情、奔放、潇洒的诗一般的心理品质。这样的心理品质,为他能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提供了坚实的心理基础。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也以他优秀的心理品质而名扬国内外。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对周总理的心理品质作了这样的评价:他的个性的各种成分融合起来,比任何一种单独的成分都更坚强有力。他机敏练达、待人热情、开诚布公,善于自制又显然充满激情;他顽强坚毅具有坚定不移的自信心,他的个性是无与伦比的。相反,才华出众,能力超群,但是由于心理品质不完善,而中途落伍者也不乏其人。三国时期的周瑜便是最典型的例证。就周瑜的才华和领导才能而论,不仅在三国时期,就是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堪称是一个佼佼者。但是,由于他的心理品质不健全,心胸过于狭窄,嫉妒心太强,结果他的才干还没有得到充分施展就夭折了。

所以,心理品质对一个校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校长要想在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要想在工作中有所建树,就必须不断完善自己的心理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