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新锐领导力丛书-校长的素养修炼
17683600000002

第2章 校长的素质(1)

校长素质概论

要充分发挥校长的作用,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必须研究校长的素质及其结构,并以此作为测评校长的依据。

第一节 校长素质的规定性

一、校长素质的涵义

我国古代就有素质的概念,其内涵是揭示事物的特征,有白色质地、事物的本质等意思。如《逸周书·克殷》中的“百夫荷素质之旗于王前”等。

现代生理学和心理学对素质有狭义的界定,是指个人先天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这些特点是通过父母遗传基因获得的,故又称遗传素质,亦称禀赋。它主要指人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性,其中脑的特点尤为重要。素质对人的能力形成和发展有重大影响。如神经过程的强度与人的注意力的集中和持久性有关,神经过程的灵活性与思维力的敏捷性有关,弱型神经系统具有高度感受性等。素质对人的性格、气质形成也有影响。如具有强而平衡、灵活的神经类型的人,易于形成多血质的气质,而抑郁质的气质,多以弱型神经系统为生理基础。素质是人的心理特征形成、发展不可缺少的生物前提,但不是唯一的因素。一个人缺乏必要的学习和训练,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尽管有良好的素质,也不能发展成为具有优异的才能和良好的个性品质的人。

从广义上理解,素质是指公民的某种专门人才的基本品质,它是一个人身心内在特性的总和,包括体质、性格、气质、能力、思想品德、文化知识等。广义的素质概念,不但包括人的先天遗传的自然生理素质,而且包括人的后天形成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既具有先天遗传性,又具有后天习得性;既是人的后天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又是人后天发展的结果;既是稳定的,又是可变的,可以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获得充分的发展。

校长的素质,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校长作为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二是校长的岗位素质。这里主要是指后者,是指校长的职业素质,是其从事学校管理工作必须具备的质的方面的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的总和,是校长在管理工作中经常起着重要作用的内在要素,是为实施学校管理活动在德、识、才、学、体等各个方面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

毛泽东同志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指出:“一个百人的学校,如果没有一个从教员中、职员中、学生中按照实际形成的(不是勉强凑集的)最积极最正派最机敏的几个人乃至十几个人的领导骨干,这个学校一定办不好。”校长办好学校的制约因素甚多,从学校自身来说,最根本的不外三个方面,一是学校管理水平,二是教育、教学水平,三是学校设备水平。设备水平是办好学校的物质保证,教育、教学水平实质上是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它是办好学校的关键。学校管理水平,实质上是校长的素质修养水平,它是办好学校的首要因素。物资设备的添置、保管、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取决于学校的科学管理;教职工积极性的调动及培养提高,取决于校长的组织、协调与激励。可见校长的素质条件具有重要的意义。校长的素质是承担领导管理责任、发挥领导管理作用的基础,是有效地进行管理的重要主观条件。俗话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是一校之魂”,这是颇有道理的。

二、校长素质的特点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研究校长的素质,既要研究校长与其他各级各类领导干部共同的基本素质,又要研究校长素质自身的特点。校长素质具有如下的特点。

(一)社会制约性

校长作为社会的成员,其素质是由一定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并且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产物,是社会发展对人的改造结果。正如马克思所指出,“在再生产的行为本身中,不但客观条件改变着……而且生产者也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就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校长素质总是要受一定社会的制约,受一定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制约,受社会科技水平、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制约,不可能离开社会历史条件而求得自身的发展,总是以社会发展为自我素质发展的前提。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它对校长素质的现代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适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适应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我国校长的素质应当是目光敏锐、品格高尚、博学多识,具有奉献精神、开拓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具有现代人的经营意识、公关意识、竞争意识和时间观点,既思想解放,又务实肯干等。在现代社会,如果一个校长不求进取,饱食终日,墨守成规,封闭保守,这样的校长是管理不好学校的。

需要指出的是,研究校长素质的客观制约性,并不是说校长素质的发展是一个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一个积极的能动过程。在受社会制约的同时,又积极地影响着社会,促进着社会面貌的改变和新的历史的创造。

(二)实践性

校长素质发展,决定因素和充分的条件是后天的社会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增才干。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校长素质发展的机制。校长素质的发展是在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在学校管理活动中实现的。学校管理活动是校长素质发展的根本动因。学校管理活动是管理者为实现教育目标进行的自觉活动。而且它不是一般的自觉活动,而是对学校系统的人、财、物、事等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活动。校长的管理活动,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实践,具有自身质的规定性。其一,它是一种指导性的教育实践活动。校长管理活动存在于一般教育实践活动之中,但又高于一般的教育实践活动,并对教育实践活动起指导作用。学校教育实践形式多种多样,有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团队活动、体育活动等。这些都是学校的群体活动,需要领导和管理,需要有校长的率领、指导、组织、协调,才能顺利地有效地进行。因此,校长的管理活动存在于学校各种实践活动之中,并且具有指导性质。其二,校长的管理活动是一种表现学校成员相互关系的行为,也是对学校施加影响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学校组织的目标。这就是说,校长的管理活动是个体人(校长)与群体人(学校组织、师生员工)之间的一种特殊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校长自始至终要正确处理个体与群体、领导与群体之间的关系问题,即把协调作为学校管理的核心职能。正是这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对校长的发展起了催化作用,是其自身发展的动力。在学校管理活动中,校长得以认识管理的社会意义,认识到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认识到个人对他人、集体、社会应尽的责任,同时也锻炼了自身的能力和才干,使自身素质得以提高。

(三)示范性

学校管理心理学认为,校长要实现领导管理功能,关键在于领导影响力。影响力愈大,领导效能就愈高,领导功能实现得就愈好。领导影响力可以分为强制性影响力和自然性影响力。强制性影响力,也称为权力性影响力,是由领导的地位、权力构成的,是外界给予的。自然性影响力,即非权力性影响力,产生于领导者自身的因素,也就是由校长自身素质决定的,是由校长的品质和专长决定的。这种影响力的作用比权力性影响力更大,更深远持久。校长要成为有效的影响者,发挥其领导影响力,其自身素质水平是十分重要的。

校长是学校管理的主体,他们的教育、管理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自身的素质、人格和言行,在引导学生认识周围世界的时候,他们自身形象也作为周围世界的一个重要成分出现在学生面前,参与学生的认识过程之中。因此,校长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既要“言传”,又要“身教”,以其良好素质,以其表率影响师生员工。

(四)动态性

用辩证和发展的观点来看,校长的素质是静态到动态的统一。它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一定时期是相对静止的,同时又具有绝对变动性。校长的素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实践不断变化的。社会实践的发展和变化是永恒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校长素质始终处于一种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就整体而言,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校长从事不同性质和水平的教育管理实践,因而具有不同的属性和特征。就个体而言,校长一生教育实践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在其实践过程中,活动的范围在不断变化,活动的性质也在不断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校长素质也会或迟或早地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要求校长自身素质具有一种适应变动的动态能力。

第二节 校长的素质结构

一、校长素质研究简介

校长的领导力,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校长的领导力渗透在学校管理的每一个地方,有时既是有形的,有时又是无形的。这种领导力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现在,还可以延续到将来。

校长的领导力,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校长的领导力渗透在学校管理的每一个地方,有时既是有形的,有时又是无形的。这种领导力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现在,还可以延续到将来。

由于校长素质直接关系到学校管理的效益质量,近几年来,校长素质及其结构已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一些研究已取得积极的成果。

四川社会科学院查有梁等同志曾就新时期校长应该具备的素质问题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表11教师认为优秀校长应具备素质(教师125人)

顺序编号项目百分比(%)

1C03有威信,教师学生信服68.8

2C13为人正直,办事公道62.4

3C06善于任人所长58.4

4C02了解当代教师、学生的思想状况56.0

5C12严格要求,赏罚分明55.2

6C04工作效率高46.4

7C31注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408

8C01注意及时更新知识400

9C40勇于承担责任392

10C05听取师生们、家长们的意见352

表1.2研究生认为优秀校长应具备素质(研究生58人)

顺序编号项目百分比(%)

1C02了解当代教师、学生的思想状况74.5

2C03有威信,教师学生信服64.41

3C06善于任人所长52.54

4C04工作效率高45.76

5C14竞争意识强,力争使学校有较高声望45.76

6C10办学有特色42.37

7C13为人正直,办事公道42.37

8C18坚持原则,以身作则42.37

9C24具备教育管理知识和能力42.37

10C11对学校的发展有长远规划33.9

表1.3中学生认为优秀校长应具备素质(中学生1019人)

顺序编号项目百分比(%)

1C02了解当代教师、学生的思想状况63

2C18坚持原则,以身作则56

3C05认真听取师生们、家长们的意见67

4C03有威信,教师学生信服52

5C13为人正直,办事公道48

6C16敢于抵制不正之风45

7C11对学校的发展有长远规划45.5

8C08善于总结教育改革的经验教训37

9C07鼓励教师进行改革42

10C06善于任人所长39

表1.4家长认为优秀校长应具备素质(家长142人)

顺序编号项目百分比(%)

1C02了解当代教师、学生的思想状况60.7

2C03有威信,教师学生信服54.9

3C06善于任人所长51.4

4C13为人正直,办事公道47.2

5C01注意及时更新知识45.8

6C04工作效率高45.8

7C18坚持原则,以身作则44.4

8C24具备教育管理知识和能力43.7

9C11对学校的发展有长远规划40.9

10C35对教育事业有献身精神39.4

表1.5校长认为优秀校长应具备素质(校长116人)

顺序编号项目百分比(%)

1C18坚持原则,以身作则69.83

2C04工作效率高62.07

3C06善于任人所长61.21

4C02了解当代教师、学生的思想状况59.48

5C13为人正直,办事公道57.76

6C01注意及时更新知识52.59

7C03有威信,教师学生信服51.72

8C12严格要求,赏罚分明39.66

9C11对学校的发展有长远规划36.21

10C05听取师生们、家长们的意见35.34

从以上调查结果比较中可知,五种类型人员共同选择的素质项目有:“有威信,教师学生信服”、“为人正直,办事公道”、“了解当代教师、学生的思想状况”、“善于任人所长”等。有四种类型人员共同选择的素质项目是:“工作效率高”、“坚持原则,以身作则”、“对学校的发展有长远规划”等。三种类型人员共同选择的素质项目有:“注意及时更新知识”、“听取师生们、家长们的意见”等。两种类型人员共同选择的素质项目有:“严格要求,赏罚分明”、“具有教育管理知识和能力”等。这些选择反映了不同类型人中对校长素质认识的基本趋向。由于各种人员的角色地位不同,价值观的不同,在对校长素质项目选择上又表现为一定的差异性。如研究生、中学生选择校长“了解当代教师、学生的思想状况”的一项最多,这反映了当代青少年渴望得到领导理解的心情。

二、校长合理的素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