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新锐领导力丛书-校长的素养修炼
17683600000003

第3章 校长的素质(2)

根据人的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和意识属性这三方面本质特征,校长素质结构应当是其生理、心理、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能力等要素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它包括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身体素质、个性心理素质等。

(一)校长的思想品德素质

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是校长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校长取得成功的内在因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校长是学校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有无良好的思想品德,直接影响和决定学校活动的方向性和规范性。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社会主义学校担负着培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校长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能够自觉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

2.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革命导师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理论思维是人们行动的先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离不开理论思维,离不开理论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是深深植根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科学。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实现新的历史任务的强大武器。校长从事学校管理工作,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认真学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并结合实际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不断提高思维素质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关调查资料表明,校长各类领导素质的比例(%)中,事业心素质占27.7%。有人进行的校长素质问卷调查统计的结果,把“忠诚于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有高度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列为校长素质的首位。可见,事业心和责任感是校长素质的基本内容之一。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校长工作“关系千百人学业前途”,“关系国家与学术的兴衰”。党和人民将一所学校托付给校长,既是很大的信任,又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校长应以事业为重,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事业心和责任感,是校长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学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做好教育管理工作的动力。

4.实事求是、公道正派的思想作风。学校是专门教育机关,学校的一切情境都直接间接地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影响作用。教师要为人师表,校长更应在思想作风上为学生树立表率。这是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需要,又是岗位责任制的需要。学校要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关键是校长的思想作风。这就要求校长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说实话,办实事,做老实人,关心师生,团结同志,为人正派,不以权谋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5.高尚的品德修养。校长应当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不仅具有良好的个人品德修养,而且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能够严以律己,诚实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品行端正,秉公办事,心胸宽广,有容才之量,对同志赤诚相待,光明磊落,助人为乐;对自己为人以则,谦虚谨慎,具有自知之明。

(二)校长的文化知识素质

管理离不开知识,校长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列宁曾指出:“任何管理工作都需要有特殊的本领。有的人可以当一个最有能力的革命家和鼓动家,但完全不适合作一个管理人员。凡是熟悉社会生活、阅历丰富的人都知道,要管理就要内行,就要精通生产的一切条件,就要懂得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就要有一定的科学修养。这就是我们无论如何都应当具备的条件。”知识是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精神积累,同时也是领导、管理活动的能量源泉。文化知识是领导者、管理者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是传授知识的场所,学校管理具有综合性、复杂性的特点,校长更应该具有比较广博的文化知识,否则就不能适应管理工作。作为新时代的校长,不仅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素质,而且必须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学校管理需要的知识结构。既要有理性知识,又要有实践知识;既要有基础知识,又要有专业知识;既要有传统知识,又要有现代知识;既要有初级知识,又要有一定的高级知识。各级各类学校的校长,从学科性质角度上共同具有的岗位知识有以下几方面。

1.教育学科基础。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这就要求校长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熟悉一门以上主要学科的教材教法,了解中外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发展的历史概况和现状,了解教育改革的动态。不懂得这些知识,掌握教育规律将是一句空话。

2.教育管理专业知识。校长不仅是掌握专业技术知识的“硬专家”,而且更要成为精通管理的“软专家”。教育管理有其特定的专业知识。校长只有掌握这些知识,才能实现有效的管理。校长要学习教育管理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手段、方法,懂得领导科学的内容,了解与教育管理关系密切的现代管理主要技术。

3.政策法规知识。

教育管理总是为实现一定的思想政治路线,实现一定的教育方针服务的。因此,校长必须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掌握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以及义务教育等法规与制度。只有全面理解和掌握政策法规,教育管理工作才有远大的目标和“主心骨”,才能坚持正确的方向,做到“以法治校”。

4.其他相关知识。

校长要有比较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必须具有其他相关知识,如了解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方向和成就,尤其是要了解与学校课程有关的那些学科的最新成就与进展。具有伦理学、人才学、美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

(三)校长的能力素质

能力是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影响活动效果的基本因素。校长的能力,主要指校长有效地开展学校管理工作所必备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和实际技能。学校工作纷繁复杂,管理内容千头万绪,它要求校长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这不仅直接影响到学校管理工作的效率、效能和效果,而且也关系到校长自身形象和威望。

校长的管理能力在学校管理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多种类型。按管理能力的表现方式,可分为一般管理能力和特殊管理能力。一般管理能力是指在一切管理活动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管理能力,特殊管事能力是指在特殊的管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政治思想工作能力、教学管理能力等。按管理能力的特性,可分为心理管理能力和应用管理能力。心理管理能力指管理者每个人具有的心理素质及其特征,如记忆贮存能力、决断魄力、思维判断能力等,应用管理能力是指管理者的实际工作能力,如指导能力、统率能力、协调能力等。按管理能力的聚合方式,可分为个体管理能力和团体管理能力。按管理能力的功能倾向,可分为再现性管理能力和创造性管理能力。再现性管理能力,是指在管理活动中,能够尽快迁移和转换知识,想人之所未想,见人之所未见,具有提出新思想、新方案、新措施的能力。按管理能力的显现方式,又可分为现实管理能力和潜在管理能力。现实管理能力,是直接表现出来的一种实践工作能力,潜在性管理能力则是间接表现出来的能力发展趋势。

由于每个校长的先天素质、后天环境及实践方式的不同,校长管理能力是有个别差异的,这种能力差异,主要表现在水平、类型、早晚几个方面。也就是说,校长能力有大小之不同,有类型的不同,有时间表现早晚的不同。一般来说,从校长岗位特点出发,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应具备下列几种能力。

1.决策分析能力。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无论是教育计划的制定,还是管理具体环节的实施,都要求校长具有一定的决策分析能力。要从本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制订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要善于分析教育现象和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对不同层次的学校管理工作作出最佳决策;要善于敏锐地观察教育动态、工作动态和师生员工的思想动态,不失时机地对学校各项工作作出部署,提出明确的要求,要善于从多种决策方案中分析权衡,及时作出科学的决断,不被一时一事的得失所困惑,能排除各种干扰。

2.组织协调能力。

校长要善于做组合各种力量的工作。要根据工作目标,把人力、物力、财力等合理地结合起来,善于处理上级、同级和下级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地协调学校行政与党支部、工会、共青团组织以及其他有关团体的关系;要善于做教职工的政治思想工作,要具有从多方面调动人的积极性、组织建设教师队伍的能力。

3.业务实施能力。

校长是师者之师。一个好的校长,首先是一个好的教师。校长应具备一个优秀教师所具有的素养,能够从实际出发,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掌握一两门学科知识,并能精益求精,不断提高自身专业学科的知识素养,掌握教学技巧和艺术,成为“教学能手”。同时,校长还应熟悉和了解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各门学科的主要教育内容,深入教育、教学过程,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能够听课和分析课,和教师共同研究教学中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能够了解、观察学生的个性特点,指导他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

4.改革创新能力。

校长不仅要有改革、创新的品格和精神,而且要有改革创新的能力。他们应当能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改革不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教育思想、内容和方法。应当不安于现状,不迷信,不盲从,不束缚于陈规陋俗,敢于探索,善于创新。

5.社会交往活动能力。

社会交往活动能力,主要是指与社会各方面正常交往的能力。学校是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与社会系统息息相关。在现代社会,教育社会化的程度将愈来愈高。因此,校长不能关门办学,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活动能力,依靠动员社会与家长的力量来建设学校,配合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6.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校长要与师生员工打交道,交流思想,沟通情况,须有一定的谈话艺术,才会使管理对象感受到组织上的温暖,同志的亲切,才能够听到不同的呼声,把握师生员工的思想脉搏,对于学校工作出现的各种问题予以及时地解决。校长还要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如起草文件、撰写报告、总结工作都离不开文字水平。文字必须简洁、准确、完整。有条件的校长应当能够借助词典阅读一些外文的中学教材和有关教育书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