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新锐领导力丛书-校长的素养修炼
17683600000026

第26章 现代教育领导的基本原则和过程(1)

校长的领导素质

现代教育领导活动是一个按照一定的原则连续不断地运动的过程。正确的领导原则,是现代教育领导活动的客观规律的体现。人们只有遵循正确的教育领导原则进行领导活动,方能更好地发挥教育领导的作用,取得教育领导的预期效果。因此,研究和掌握正确的教育领导原则和教育领导过程及其规律,是做好教育领导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第一节 现代教育领导的基本原则

一、确立教育领导基本原则的依据

“原则”一词源于拉丁文Prinzip,意思是本质、基础。由于领导主要涉及到人的行为。因此,领导原则主要是指领导活动的规则,而且是得到公认的规则,这种规则反映了领导活动的客观规律性,所以它是对现实领导活动进行的抽象概括的反映,是指各种现代领导方法所要遵循的法则或标准,这些法则或标准贯穿于各种方法之中,是各种方法中带有共性和普遍性的东西。

现代领导方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内容:

(1)自知性原则。领导者应根据对形势所作的科学分析,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形成明确的领导概念,既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职责,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工作;要正确认识自己事业的发展方向,密切注视未来,规划未来;要正确规定自己的领导目标,制定出科学、具体的目标。

(2)创造性原则。现代领导者从事的现代化事业,从总体上说就是创造性事业,故领导者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冲破旧框框的束缚,要敢于走前人未曾走过的路,敢于运用前人未曾运用过的方法。

(3)具体性原则。领导者为了使事业成功,达到预期目的,必须“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科学地规定达到目的的具体途径、具体阶段、具体任务、具体工序和具体做法。

(4)高效性原则。领导者应规定正确的目标方向,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领导效能,提高领导效益。现代领导方法的自知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具体性原则和高效性原则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互相制约的整体。在领导工作中,违反某一原则,其它原则也不能真正贯彻。因此,孤立地强调某一原则而轻视其它原则或将各原则分割开来,都是不对的。

构成领导原则的一般要求是:

第一,客观性和科学性,从领导工作实践中来并经得起实践的进一步验证。第二,概括性或抽象性。它不是现象的罗列,不反映领导活动的多样性。第三,规定性或确定性。它是明确的而不是含糊的,同时又是教育领导者所必须遵循的。第四,稳定性。不能是多变的,应该相对稳定。第五,有效性。它能够指导领导实践活动取得成效。上述是最根本的标准和要求。据此,所谓基本原则,是根据对客观事物的基本原理的认识而引申出来的,要求人们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那么,所谓教育领导的原则,就是指教育领导者在实际教育领导活动中需要遵守的那些规范。

1.要依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要以此来确立教育领导学的方向性原则。

2.依据“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社会主义教育根本目的,以把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人才都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的人为社会主义教育的培养目标。还要依据教育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的原则;以教学为中心的原则;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原则;教育系统总体优化的原则,等等。

3.要依据教育领导是为师生员工服务的原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依靠教师办教育的原则。

二、教育领导原则的体系

(一)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所谓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就是指领导者在教育领导活动中,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这是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级各类教育组织和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者在各项领导活动中所必须坚持的一个统一的重要的政治原则,也是开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根本保证。这是因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的新发展,它赋予四项基本原则以新的时代内容。二者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因此,教育领导活动离开了四项基本原则,丢掉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就没有了根,没有了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没有这个核心,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所以,在教育系统的各项领导活动中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保证。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指出:“在新的形势下,只有改善党的领导制度、领导方式和领导作风,才能加强党的领导作用。”还指出:“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和向政权机关推荐重要干部。党对国家事务实行政治领导的主要方式是:使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通过党组织的活动和党员的模范作用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因此,教育系统的领导体制问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实践证明,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尤其是高等学校),有利于保证学校的社会主义方向和全面实现培养目标,比较符合学校的实际。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学校仍应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现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我们应当明确:第一,学校党组织处于领导地位,而不只是保证监督地位,第二,由于党组织处于领导地位,因而在重大问题上就不是校长一个人对学校的工作负责,而应该是党组织集体对学校工作负责。第三,党组织在学校的作用,不只是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还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党的建设和做好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全校师生员工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保证学校的社会主义方向,保证全面实现培养目标。第四,学校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和作用还要体现在对群众组织的领导上。学校党组织要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组织的领导,这些群众组织必须坚持上级统一领导和同级党委领导,但要以同级党委领导为主。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努力把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各级各类教育组织办成真正为抵御资本主义和其他腐朽思想的侵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坚强阵地。为此,教育系统的领导者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使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不仅传授知识,而且要传授真理,使受教育者特别是青年一代既有文化科学知识,又有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保证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得以在教育系统中贯彻执行。教育系统的领导者在开展各项领导活动中,既不可以没有民主,也不可以没有集中,没有民主的集中是官僚集权主义的表现,没有集中的民主,是无政府主义的反映,两者都是错误的。只有坚持民主集中制,在各项领导活动中既反对官僚集权主义,又反对无政府主义,才能使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管理组织和领导活动达到民主和效率、多样性和统一性的有机结合。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关键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行动的指南,是我们进行教育领导活动的理论基础。因此,教育系统的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教育领导活动中的一切问题,推动教育系统各项工作朝着既定的目标和方向前进。

实行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其次是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教育必须改革,不改革是难以克服实际上存在的教育脱离经济建设,教育和经济两张皮的状况。就学校教育来讲,如果长期封闭,片面追求升学率,就会使广大青少年脱离社会、脱离实际,是难以培养出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的。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各级各类教育组织的领导者,一要遵循《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在自己的各项领导活动中,都必须贯彻“教育改革”的精神,中等城市要从改善教育结构、改革教育体制入手,发展中专、技校,为本地经济建设培养中初级人才。在农村把以升学为主转到主要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人才上来。二要改变目前僵化的教育体制,实行开放教育。一是走出去,请进来,使学习者接触社会,接触实际,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二是利用现有学校师资,设备条件,为当地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开展多种形式的办学,培训专业人才,造就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商品经济的带头人。

(二)首先是教育思想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的原则

什么是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思想,形象地说,就是教育技巧得以在其中展翅翱翔的空气。”这就是说,教育思想是指人们对教育问题的看法。每一个人特别是教育系统的领导者都自觉不自觉地有自己对教育的看法,只是有的比较系统完整,有的不那么系统完整;有的正确,有的不那么正确甚至错误罢了。这种看法就构成了各人在从事教育工作特别是教育领导工作时的指导思想,影响和支配领导者的各项领导活动的各个方面,决定教育、教学、生产、科研、行政管理等领导工作效果的好差和成败。领导者的指导思想正确与否,对其领导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各级各类教育组织都必须研究教育思想,加强领导,方能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教育目的上来,才能提高教育系统各级领导者和教育工作者全面执行教育方针的自觉性,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质量上下功夫;才能使教育系统各级各类教育工作者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因此,教育思想领导是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各级各类教育组织的领导者的首要任务。苏霍姆林斯基说,“领导教育,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坚持教育思想领导原则,一是要掌握社会主义基本教育规律;二是要全面理解、执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努力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观念,有生产知识和技能、有经营管理知识和技巧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三是有步骤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调整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改革高等教育,按照教育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改革教育体制,努力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

(三)全心全意为师生员工服务的原则

领导就是服务。全心全意为师生员工服务的原则,就是领导者必须明确“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对上负责,对下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教职员工服务,一是为教职员工提供教育、教学、生产、科研、行政管理等各种条件,包括物质条件、精神条件和信息条件,以保证各级各类教育事业顺利发展。二是为教职员工解决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子女就学就业问题等等,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坚持全心全意为教职员工服务的原则,首先要肯定教职员工特别是教师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级各类教育组织中的主人,是办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依靠力量。其一是领导者把自己真正当成教职员工的公仆,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老爷。领导者的一切领导活动,都要从人民包括教职员工的利益出发,体现教职员工的意志,想教职员工之所想,急教职员工之所急。其二要相信和依靠教职员工办教育,虚心听取教职员工的意见和要求,吸取教职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领导教职员工共同办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资格,实施有效的领导。其三要教育提高教职员工自身素质。凡是有人民群众的地方,都会具有层次性。教职员工也是分层次的,其成熟度也不可能是同步的,必然有先进、中间和后进之分。

这就要求领导者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去宣传、教育和启发教职员工,特别是后进部分的教职员工,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认识水平。

(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依靠教师办教育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