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新锐领导力丛书-校长的素养修炼
17683600000027

第27章 现代教育领导的基本原则和过程(2)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依靠教师办教育的原则,就是解决领导者依靠谁来办教育的问题。开展教育改革,改善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加速合格人才的培养,这一切,从根本上说,取决于造成一个真正的不是形式上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一个经济落后的、不安定的社会,必然会使知识贬值,人不能尽其才。在社会主义国家里,要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各级领导者特别是教育系统的领导者就要千方百计地进一步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继续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发挥知识分子——教师办教育积极性的前提。周恩来生前身居高位,却能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出现,平易近人,尊重爱护知识分子,尊重每一个普通的劳动群众,因此,鼓舞和激励了广大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他本人也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反之,傲慢自负、伤害他人自尊心的领导者,没有不失去民心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由领导者的领导地位决定的。教育系统的领导者要完成教育、教学、生产、科研和行政管理任务,归根到底要靠教师和职工去贯彻、去推行,领导者不尊重知识、不尊重教师,不依靠教师,就不能完成培养人、教育人的任务。领导者水平再高、能力再强,总是有限的,不可能样样内行,事事精通。教师在教育、教学、生产、科研第一线,情况清楚,经验丰富,一个有效的领导者,必须尊重知识、尊重教师,先做学生,后做先生,方能提高领导效能。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首先要珍惜教师的劳动成果,充分肯定和承认他们在教育、教学、科研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和进步,还要为他们创造搞好教育、教学、科研的条件;其次要尊重教师的人格和尊严,尊重教师的意见,并给教师以自主权。

(五)以教学为中心的原则

以教学为中心的原则,就是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各级各类教育组织的领导者,要以主要精力、大部分时间,深入教学,研究教学,加强领导,寻求一条以最少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的新路子,因此,领导要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思想,一切领导活动都要围绕以教学为中心而展开,都要为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而努力、不断地抓纪律、抓常规,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教育领导者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的原则,是各级各类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各级各类领导的中心工作,都是教师对学生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其育人的任务,主要是在教学中进行的。教学工作是按照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教学计划,使用科学的、系统的教材,在教师的主导之下,组织学生按计划进行学习,在规定的时间内,经过自身的努力,达到学习上的质量要求。总之,只有通过教学这一主要形式,学生方能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教育系统的领导活动是多序列、多层次、多因素的,从部门来讲,有教育、教学、生产、科研、人事、财务、审计;从组织来看,有党、团、工会、民主党派等等;从学科来讲,有文、史、哲、理、化、生、地、体、音、美等,头绪纷繁,网络交错。因此,要领导好教育系统的工作,就必须突出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就是教学。领导者的领导活动必须抓住教学这个主轴,对各方面的工作统筹兼顾,妥善安排,使教育系统的整个工作得以秩序井然地协调运转,达到提高工作质量和学生质量的目的。

(六)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原则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原则,就是指教育领导者必须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按照人的成长的客观规律,运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手段,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人。人的成长和发展,是德智体美劳五育综合有机的过程。教育领导者要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必须树立五育统一的全面发展观点,正确处理五育的辩证关系,既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也不是平均发展。因此,要教育全体教育工作者,不能片面强调各自所负责的业务的重要性,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协调一致,分工合作,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和谐地全面得到发展。

(七)教育系统总体优化的原则

教育系统总体优化的原则,就是指教育领导要从整个系统的总体出发,在发挥各分系统、子系统的效能的基础上,统一计划协调,使整个教育系统的效能达到最优状态,以保证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为国家、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教育是一个从属于整个社会系统中的复杂的大系统,既和社会有密切的联系,又受社会各种条件的制约。特别是要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我国是一个大国、穷国,又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增加了不少的教育经费,多次提高教师工资,但办学经费困难和教师待遇较低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因此,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加强教育行政领导,在有限的财力物力条件下,统筹规划,协调教育的各个分系统、子系统,努力把教育搞上去,达到最好的效果,以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就有一个优化问题。在教育领导活动中,坚持系统总体优化的原则,就是运用统筹规划、计划协调、系统分析的科学方法,使教育事业在有限的投资条件下,取得最佳发展效果。

最佳发展效果,就是要提高教育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教育系统的各级领导者,要在教育领导活动过程中,始终把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作为自身工作和各级各类教育组织工作的根本标准;在指导思想、制度、方针、政策等方面,都要使人才的培养有利于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社会的进步、收到预期的社会效果。为此,领导者要明确,提高教育的经济效益,不是指经济收益的多少,而是看教育对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看对提高劳动生产率所起的作用,看提高教育水平对增加国民收入所作的贡献。一句话,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这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因此,教育系统的领导者要研究教育管理的改革,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提高学生质量。同时,要允许人才流动,允许“产”、“销”见面,避免人才的积压和浪费,做到学用一致,人尽其才,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经济效益。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教育的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要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出发,形成有利于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理论指导、舆论力量、价值观念、文化条件和社会环境,克服小生产的狭隘眼界和保守习气,抵制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振奋起全国各族人民献身于现代化事业的巨大热情和创造精神,要从长远和全局利益出发,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数以千万计,甚至以亿计的,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具有现代科学技术和知识的人才大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奋勇拼搏。这样,教育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完全一致。

以上概述了教育领导的七条原则,它们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有机的领导原则体系。这六条原则的综合运用,将会增强教育领导的有效性。因此,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各级各类组织的领导者,应该认真研究教育领导原则,并贯穿于各项具体领导活动之中,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第二节 现代教育领导过程及其规律

一、教育领导过程中的诸种关系

教育领导过程是一个复杂过程,其中存在着多种矛盾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矛盾,是搞好教育领导工作的关键。

(一)人和工作的关系

教育系统的领导工作既多且复杂,但如果把它加以归纳,就是管理好人和工作两件大事。这两件事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并且贯穿于教育领导活动的全过程。因此,人和工作的矛盾是教育领导过程中一对基本矛盾。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一基本矛盾,就会不断开拓教育领导工作的新局面。教育工作者需要工作,教育、教学、生产、科研、行政管理工作靠教职员工去做。在我们国家里,工作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他们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和作贡献的机会。这种意识越强烈,工作就会做得越好。但是,这种思想意识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结果。因此,教育领导者做好工作,首先是要做好教职员工的工作,这是做好教育领导工作的根本保证。因而,教育领导者要关心教职员工、包括他们的思想进步,业务提高和生活困难,以充分发挥他们做好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人与人的关系

教育系统的人与人的关系,主要是上下级、干群、同事和师生关系等正式组织关系。还有同学、同乡关系,民族关系,兴趣、爱好或观点一致的伙伴关系等非正式组织关系。尽管非正式组织关系不受正式组织关系的约束,但它对正式组织关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在教学领导过程中,既要注意领导和处理好各种正式组织关系,又要特别注意对非正式组织关系加强管理,因势利导把它引导到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型社会关系的轨道上来。

(三)各项教育工作的关系

这就是指思想教育、教学、体育卫生教育、审美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等。这五项工作既相互渗透、影响,又互相区别,既不能互相代替,又不能机械地加以分割。因此,在领导和管理上述工作中,就要全面安排,统筹兼顾,保证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应当指出,全面安排不是平均使用力量,不是没有中心。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必须树立以教学为主的思想,处理好教学和其他工作的关系。否则,学校、教育组织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作用。

(四)教育工作和后勤工作的关系

教育工作必须有可靠的后勤保证,而后勤工作又必须为教育工作服务。二者均统一于育人的目标上。教育领导者要充分认识,如果教育系统没有强有力的后勤保证,教育工作必然困难重重。教书育人,服务也是为了育人。教育领导工作的成绩,也是后勤工作的成绩。

总之,教育领导者在领导活动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上述种种矛盾关系,从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综合平衡,统筹兼顾,使之协调一致,方能使教育系统做功的效率和质量得到保证。

二、教育领导过程的基本环节

教育领导过程是按照教育人的规律,周期性地、螺旋式发展的动态过程。每一循环周期,都存在着调查与预测、决策与计划、执行与检查、总结与评价、反馈和修正等基本环节。

(一)调查与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