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新锐领导力丛书-校长的素养修炼
17683600000042

第42章 校长的协调艺术(4)

和稀泥术。有些非原则性的不协调因素,有时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自都有理,但都有亏理之处,谁是谁非,难以说清。这时,校长不妨各打“五十板”,无原则的纠纷本来就是无事生非,如果非要搞个是非分明,不但协调不了矛盾,而且可能使矛盾更加激化。

彼此退让术。同当事人双方经过分别做解释协商工作后,迫使双方在各自的条件上后退一步,达到都能接受的时候,再进行协调。这种方法是找出双方的适度点,先摸清各自的真实意图,提出要求的标准,然后以矫枉过正的方法提出调子较低、有一定弹性的初步意见同双方分别协调。如难以达成协议再采用欲擒故纵的临时措施,表面上袖手不管,实际上施加压力,促其转弯子,最后在双方各自降低的条件上确定适度点,使校长在协调中发挥作用。

迂回攻心术。对于一些比较棘手的冲突,一上来就从正面协调不容易成功,为了协调好,可在正式协调之前先打一些外围战。如针对问题先向他们进行形势、政策、法制教育,对当事人的亲友和周围人员做工作,在他们周围形成舆论压力,促其认识自己的问题,时机成熟及时进行协调。

个别谈心术。有些涉及范围较小的不协调方面,或者比较突出的问题,校长协调采取个别谈心的方式,一般是会取得较好效果的。个别谈心,往往具有亲切感,关心感,谈真心话,讲真实情,容易取得谅解和友谊。个别谈心术是校长协调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应该提倡的一种形式。作为校长者要放下架子,平易近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其协调效果就会更好些。

(三)事后协调

经过发现不协调因素,寻找协调方法和进行协调,从而达到协调,这既是一次协调行为过程的终结,又是新的协调过程的起点。因而,不协调因素和问题的解决,并不是校长协调过程的结束,此时,校长同样还有工作要做,还要进行事后协调。主要内容是:

一是总结协调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探索协调工作中的规律,从而提高校长协调的能力和水平。校长协调技能的提高,仅靠书本的知识、理论的东西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从协调行为的实践中吸收养分,提高认识。

二是注意做协调之后的巩固工作。因为任何协调局面的出现都是相对的,尤其应当注意,人际关系之间不协调的解决,往往也会留下隔阂的痕迹,继续帮助不协调各方使之思想上、情感上进一步理解和沟通,行动上一致,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不是这样,就会按下葫芦起了瓢,一波未平又起一波,使校长协调陷入矛盾、冲突丛生的忙乱之中,更谈不上良好的协调局面的巩固和发展。

三是加强协调过程的信息反馈。在校长协调过程中,加强信息反馈,从而保证校长协调工作的有效控制和按目标进行,这对顺利实现领导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在信息反馈中,尤其是要重视和加强负反馈。负反馈是问题反馈,即对偏离校长协调意图和目标的信息反馈。负反馈不仅可使校长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还可以使校长协调进一步思考原定目标和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从而保证校长协调的高效能。

第三节 校长协调的方式和手段

校长协调工作,总是通过一定的协调方式和协调手段实现的。研究校长协调方式和手段,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对于增强协调能力,提高协调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校长协调的主要方式

协调作为实现领导的一种艺术手段,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完成的,尽管不同的领导对象有不同的协调方式,但是,带有共性或一般常用的协调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谈话

谈话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传送信息的重要形式。有人说没有语言的交流,就没有人类社会的文明。同样,没有谈话这种形式,语言作用的效率也就会大打折扣,谈话在校长协调过程中具有组织、传递、沟通的功能。作为校长,要善于运用谈话这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图,进而达到宣传组织群众、推动工作全面发展的目的。当然,校长在协调工作中要善于运用谈话这种形式,不同于一般群众之间的谈话,应当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是在不同的场合、地点、环境、事件、对象,要利用不同的谈话方式和技巧,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谈话要有针对性,有的放矢,有明确的目的性,切忌信口开河,离题万里。因为校长无论在什么情况同师生进行谈话,都是为了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的,因此,必须有的放矢,针对问题谈话,针对问题解释。真正做到有针对性,校长必须善于观察、研究协调对象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反应,因势利导。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根据不同的情况,突出谈话的问题,以求得与协调对象达成共识。

2.谈话要注意准确性。谈话要具有清晰、明确的特点,能够全面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同时,校长的谈话要尽量做到规范化、科学化,切忌模棱两可,切忌用弹性很大的语言表达有关重要的问题。假如校长在布置工作和提出要求时模棱两可,搞模糊数学,下级和部属就会无所适从,不知该怎么办,将直接影响协调效果。

3.谈话要有逻辑性。每个人的讲话都应有逻辑性,而对领导者则要求更高一些,因为校长讲话的目的是为了宣传群众、动员群众,如果没有逻辑性,就不能扣人心弦,收到好的效果。校长的谈话要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严密。在这方面要学习列宁的风格列宁是一位伟大的演说家,他的演讲从来不使用华丽的词藻,也从不装腔作势而是以严密的逻辑和深邃的道理使人信服。斯大林在讲到列宁的演讲风格时曾说:“列宁演说中的逻辑好像万能的触角,用钳子从各方面把你钳住,使你无法脱身;你不是投降,就是完全失败。”列宁的讲话总是以其逻辑的严密性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4.谈话要注意概括性。校长要提高工作效率,就要学会讲短话,概括就是要多用言简意赅的语言,用最少的语言传达最大的信息量。无论是布置工作、总结经验,还是谈话、讲话,都要力求用最少的语言把完整的意思表达清楚。在校长协调工作中,增强校长谈话的概括性,就要求领导者在对协调对象进行谈话中不要讲空话、套话、大话、废话,坚决摒弃过去那种“左”的做法。

5.谈话要注意求异性。所谓求异性就是尽量选择一些典型的生动的鲜为人知的新材料,并从这些新材料中提炼出一些新观点、新语言,也就是要发人所未发,讲人所未讲,使协调对象听起来有新意,觉得你的讲话有新信息、新见解,不要总讲现成话。

6.谈话要注意情感性。校长协调的对象多数是自己的下级,是富有感情的有血有肉的人,无论谈什么内容都是为了推动工作,给人以热情,给人以力量,因此校长的语言要有情感性。古人云,一语可以使人冬暖,就是指语言的情感性。具有情感的谈话会产生巨大的感染和鼓舞力量,领导者在学习和掌握谈话的情感性时,切忌教条和板着面孔讲大道理,切忌隔靴搔痒。蔡特金在回忆列宁时说:“列宁的演讲总是抓住群众最关心的东西,他对听众的疾苦,他对群众问题,他对群众的心理,都一清二楚。所以他的话能在他的听众中引起无休止的波浪。”由此可见谈话的情感性的作用。

7.谈话要注意幽默性。幽默就是用轻松愉快的语言方式表达严肃的内容。校长不是警察,也不是法官,因此,校长不能用审判式的口气说话,要学会以轻松愉快的形式去表达严肃的内容。列宁曾说过,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在协调工作中,领导者的谈话要学会使用幽默语言。幽默的语言是高超的语言表达艺术,是智慧的结晶。莎士比亚说幽默是智慧的闪光,所以学会幽默就要增强自己的智能。幽默绝不是笑话,在协调工作中有些校长对协调对象进行谈话时为吸引协调对象,故意编造或加添一些无意义的笑话,这是万万要不得的。

8.谈话要注意形象性和生动性。形象的语言有助于说明事理,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幽默的谈话可以使谈话的对象感到妙趣横生,而形象的谈话可以使校长讲的道理感性化、具体化,易于被协调对象接受;生动是校长谈话最重要的特征。在协调过程中,校长的谈话要生动活泼,就要注意运用比喻和形容。精彩的比喻和形容,会产生强大的艺术魅力。形象、生动的谈话不仅易于使人接受,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而且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可以增强协调效果。

9.谈话要注意简洁性。简洁性原则要求领导者谈话必须简洁明了,干脆利落,切忌冗长累赘。在协调工作中,有些校长给协调对象谈话时口若悬河,废话成堆;有的冗长累赘,成了“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有的举起例子来一个接一个,简单堆砌。这些都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都会使协调对象感到疲倦,久而久之,校长的谈话就成了协调对象的负担,听校长谈话不是如临春风,而是如坐牢笼;不是洗耳恭听,而是“闭目养神”。要简洁,就要抓住关键,干净利落地讲述。此外还要注意克服那些习惯性的口头语及清除那些啰嗦的虚词。

(二)开会

召集各种会议是校长协调工作的又一个重要形式。掌握开会艺术,对于提高校长工作效率,是十分必要的。会议是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它是通过会议形式以达到一定目的。会不可不开,但会却不可滥开,因为会海的波涛常常把效率和时间冲掉;会也不可“瞎开”,而应注意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讲求会议效果,使之真正达到需要的目的。滥开会将使人头疼,瞎开会则令人心烦。所以,增强开会的效果,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分清会议的性质。一般讲会议有三类:第一类是政策性会议,包括为进行决策而做的咨询性会议(如了解情况、分析材料、评估方案以及学术和经验交流等)和制定政策的决策性会议(如确定目标、制定规划、研究对策等)。这些会一定要发扬民主、集思广益,不能搞“一言堂”。第二类是执行性会议,包括为决策组织实施、布置任务、分配工作、协调矛盾等的协调性会和宣布某项法令、政策或规定的告知性会。这类会议要议而有决,目的明确,气氛严肃,会议组织者要有权威、有主见,布置下去的工作大家都能接受和执行。第三类是礼仪性会议,如庆祝会、纪念会、表彰会、典礼会等。这些会要气氛热烈、实在,立意要高,口号要响。在协调工作中,领导者经常主持召开的是第一、第二两类会议,但有时有目的召开第三类会议也可起到“旁敲侧击”的作用。

二是要明确会议的议题。无论开什么会都要有明确的议题,使与会者能清楚地知道要解决的问题,深得其要领,从而表明态度和意见,正确地解决问题,以达到协调的目的。

三是会前要充分准备。会前的准备工作,是开好会议的必要条件,往往比会议本身花费的时间更多,付出的力量更大。会前准备一般包括以下工作:(1)确定会议的中心议题,并事先通知参加会议的人员。(2)草拟会议文件。会议的文件包括必要材料和参考材料两种。(3)依据会议的性质、类型,安排会议的程序、时间及参加会议的人员。(4)搞好会场和会务,包括地点的选择、会场布置、参会人员的接待安置和会议的通知等。(5)要控制会议的规模,可参加可不参加的人不要参加;可列席可不列席的不必列席;可用小会解决的问题不要召开大会;可半天结束的决不开一天;规定的到会时间要准时,一般也不得延迟散会时间。(6)要检查会议的内容。议题不明确的会不开;议题多的会不开;准备不充分的会不开;可开可不开的会不开。离题的话不讲、空话套话不说,重复的言不发。

四是会后要形成决议。有议有决是开好会议的基本要求,会议最后形成的决定或决议是整个会议的结果。决议可以是文字形式,也可以通过语言形式表达;可以放在总结报告中,也可以写进会议纪要里,还可以是会议纪录的形式。

二、校长协调的基本手段

在校长协调工作中,采取强有力的手段,可以增强协调能力和协调效果,达到统一思想,消除隔阂,团结奋斗的目的。当然,协调的对象不同,所使用手段也应该有所区别,有时一个协调对象可以同时使用几种手段,有时几个协调对象也可使用一种协调手段,关键要看协调的主客观条件和所需要达到的目的。但是,常用的,或者比较规范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经济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