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新锐领导力丛书-校长的素养修炼
17683600000045

第45章 校长的协调艺术(7)

了解上级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通过上级的同乡、同学、朋友了解,也可以通过上级身边工作的同志和上级的家属了解。当然,主要是通过自己在与上级长期交往的过程中来了解,善于从上级的讲话、报告、批示、以及办事方法等具体工作中来获得第一手材料,加深对上级的了解。

(二)经常沟通思想,及时汇报工作

经常沟通思想是协调上级关系的重要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彼此间交往的频率越高,越容易形成比较密切的关系。因为交往的次数越多,思想沟通越勤,越容易互相了解,越容易形成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感受、共同的兴趣和共同的经验,进而增进友谊,协调关系。如果“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自然不能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了解下级是每一个上级领导的职责,但上级面对许多个下级,不可能对每一个下级都了解得很深、很透、很清楚。因此,作为下级必须主动地与上级交换看法,沟通思想。

与上级沟通思想,不仅要主动、经常,而且要全面、客观地汇报自己的工作和思想。既包括自己的意见、建议,也包括自己的要求和愿望,让领导全面掌握你的思想状况。既包括自己的成绩,也包括自己的问题和困难,不能报喜不报忧,使领导难以客观地把握局部的运行状况。这样,有利于取得上级的支持和帮助,有利于同上级关系的协调。

向上级汇报工作,要注意把握重点,抓住时机。要重点汇报工作的总体状况,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不能事无巨细,不能报流水账。汇报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让上级及时掌握情况,及时地获得上级的支持和帮助,因此,要善于抓住时机。一是要及时,不能事过境迁再去汇报,从而贻误工作;二是要有效,选择上级工作有空、心情舒畅时汇报工作,除非是急件,一般不要干扰上级的手中工作,不要影响上级的休息。

(三)要求适度

作为下级总是对自己的上级抱有这样或那样的期望和要求。如期冀上级提供支持、帮助以及晋升的机会。但下级对上级的要求一定要注意适度,要把期望上级提供的支持与上级可能提供的支持统一起来,不能指望什么事情都由上级帮助解决。任何一个上级所拥有的权力是有限的,所掌握的人、才、物也是有限的,而要求给予支持、照顾的下级又是较多的。因此,上级能给予下级的支持和帮助是有限的,下级对上级的要求不能超过这个限度,只能根据实际情况向上级表达自己的期望。

下级对上级提要求时,要注意把握三点:一是不要遇事上推。下级也是一级领导,对于自己本职范围内的工作,要充分运用自己的职权,勤政努力,敢于负责,积极完成。不能把自己能够克服的矛盾、解决的问题上交,增加上级的负担。二是不要苛求。超越上级能够在职权范围内满足的要求就是苛求。这样的要求无异于给上级出难题,不仅使问题得不到解决,而且会给上级带来心理上的压力。三是少提个人要求。积极向上级反映自己的个人要求是下级的权利,也是应该而且必要的。但是不能为自己要求得过多,过高,更不能伸手要地位、要待遇。这样只会使上级对下级产生不好的看法,影响关系的协调。

(四)服从领导,积极补充

在一个组织系统中,下级服从上级,是一条必须遵守的纪律,也是下级保持同上级关系协调的重要方法。对于自己的上级领导,一定要维护其权威,支持其工作,不仅要自觉服从,而且要补充。对领导者来讲,服从上级,不仅能争取到上级的支持,实际上也能争取下级的服从,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服从领导,首先要维护领导的权威。上级领导的权威是按一定法律程序赋予的,其根本作用是为了保证组织系统的正常运转。因此,下级在处理同上级的关系时,绝不可以自己的长处去比上级的短处,因而盛气凌人,目空一切,不把领导放在眼里。不能不分情况,不讲场合,随意顶撞领导,不要以为离了自己地球就不转了。事实上,任何一个单位在组织机构健全的情况下,缺了谁都能正常运转。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强,可能在一个单位起顶梁柱的作用,但绝不是不可缺少的。没有你上级可以马上找一个人来代替,再大不了暂时取消这部分工作。当自己的意见与上级领导相左时,要冷静分析、反复琢磨,到底谁的意见是正确的。当觉得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而且有充分的理由或事实来证明时,也要通过正常的渠道和恰当的方式向上级陈述,不可得理不让人。当上级在工作上出现失误时,要积极补台,切不可袖手旁观,看“热闹”,看笑话,更不能落井下石。

(五)掌握忍让与斗争的分寸

由于上级与下级所处的环境不同,观察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角度、方法不同,因而上下级之间出现意见分歧和矛盾是难免的。它们时而潜伏,时而公开,时而缓和,时而紧张。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下级要特别注意协调的方法。尤其是在上级对下级批评不当,处理问题不公时,下级要善于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当场申辩顶撞。克制和忍让,可以使上下级双方有时间重新反省自己的意见,从而获得修改和完善意见的时间和机会。所以,克制和忍让是维持上下级良好关系的一种手段。

克制和忍让是有分寸的,它与合理的斗争并不矛盾。在非原则问题上善于克制,善于忍让。即使上级的批评不对,与客观事实有出入,也不必斤斤计较、耿耿于怀,要吃得起“亏”。有机会说明解释一下,没有机会受点委屈也无关大局。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原则问题上,应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这种批评和斗争,也是对上级的一种爱护。当然,这种斗争必须是善意的,同时还要讲究斗争的方式和策略,做到恰当合理,使上级既能接受,又使其感到下级的批评是善意的、正确的。

在非原则问题上委曲求全和在原则问题上的合理斗争,都是为了协调好上下级的关系。该忍不忍,该辩不辩,都不是正确的态度。只有掌握忍让和斗争的分寸,才能真正建立起融洽和谐的上下级关系。

(六)严格要求自己,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

俗话说,要想得到别人的好感,先要做个好人。这一处世之道是普遍适用的,包括处理同上级的关系。每一个上级领导人的性格和为人不尽相同,但他们对下级的要求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下级应该是自律自尊的人。诚实、正直、善良、忠厚、勤政、清廉、表里如一、踏实肯干等等,这些是上级对下级为人的期望,也是下级赢得上级好感的最基本的东西。相反,虚伪、圆滑、势利、轻浮、懒惰、贪婪、欺上压下、投井下石等等,这些不良品德,任何领导都是反感的。所以,要协调同上级的关系,首先必须严格要求。要获得上级的尊重,首先必须自尊自重。

同时下级必须勤奋工作,出色地完成上级交办的任何一项任务,这是协调好同上级关系的基础。争取领导,不能依靠巧言佞色,投其所好,最根本的是靠自己勤奋工作的态度和卓有成效的政绩。一般说来,责任心强的领导者,都总是希望自己手下的人精明强干,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在处理同下级关系时,更看重工作实绩,而不是表面感情。如果一个人老是完不成任务,总是拖全局的后腿,即使他同上级领导人的个人关系不错,但久而久之,上级在工作上不会再倚重这个人,不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他了,同时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会失去协调的坚实基础。

第五节 校长同下级关系的协调

在校长工作中,不但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上级关系,同时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下级关系。一个校长,只有赢得上级的信任,下级的拥护,才能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

一、同下级关系的特点

上级与下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整个领导系统中,存在着不同的领导层次,对于上级机关或领导者来说,某一机关或个人处于被领导地位,是下级,但对于下一个层次来讲,他又处于领导地位,是上级。所以,下级是指同一组织系统中等级较低的组织或人员。上级同下级的关系具有以下特点:

(一)指挥控制性

任何一个上级对下级来讲,他都依法具有对下级的指挥、控制权,下级必须服从上级的指挥和控制,这是上级对下级关系中的最大的特点。指挥权是上级对下级的活动进行指导和领导的权力,是校长权力的突出表现。这种职权,是直接由国家的法律、法令或上一级主管部门的决议、命令产生的,它确立了校长个人在组织中的地位,形成了校长的职位权力。下级必须服从这种权力。

上级拥有的指挥权包括下达指示,发布命令,检查督导,沟通信息等。

在上下级关系中,上级对下级的指挥与控制是密切联系的,要实行有效的指挥,就必须进行有效的控制,控制是上级对下级的行为进行的制约、驾驭和支配,使下级及其活动过程纳入上级设计的轨道。这种控制类似体育竞赛场上裁判员对运动员的控制。裁判员的职责就是约束运动员的犯规或越轨行为,使竞赛能有序地进行。上级的职责就是制约下级偏离领导目标和违法乱纪行为。

上级有权而且必须对下级的行为进行控制,下级必须服从上级的控制,上级对下级的控制包括行政控制、经济控制、法纪控制和思想教育控制。

上级对下级的这种指挥、控制性是客观的不可否认的;下级在协调上级关系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决不可随意顶撞上级,不服从上级。正因为上级对下级具有这种指挥、控制权,所以当下级工作中出现失误时,上级应主动承担责任,切不可千方百计地推卸自己的责任。

(二)服务性

上级同下级的关系决不只是指挥与被指挥、控制与被控制关系。实际上,他们首先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邓小平同志说:领导就是服务。这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上级同下级关系的又一重要特点。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上下级领导者之间在政治上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之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没有贵贱之别;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没有什么特殊公民。上级同下级的关系是平等的同志关系,而不是高人一等的官老爷,上级领导既是指挥员,又是勤务员。他们是忠实地为群众、为下级服务的。

上级为下级的服务是多方面的,但最基本的或主要的是两个方面:一是为下级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服务。这主要体现在为下级制定出正确地符合下级实际情况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使下级在其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工作。同时,包括为下级开展工作提供各种有利的条件,如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援,提供各种信息、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等等。二是关心下级个人生活,为下级生活服务。毛泽东指出:要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这里面当然也包括关心下级的生活,下级同一般群众一样,在生活中也会有各种困难需要解决。如住房、婚姻家庭、子女入学、就业等等。

(三)复杂多样性

下级关系协调面临的对象不同于上级关系协调。下级对上级关系协调面临的对象是一个或几个人,而上级对下级关系协调面临的对象往往是十几个,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所以下级关系协调是复杂多样的。首先是对象的多样复杂性。下级关系协调过程中,其协调对象是众多的,他们年龄、性格、爱好、习惯、气质各不相同,他们承担的工作任务,所处的社会环境也各有不同,他们的工作能力、思想水平也各不相同。其次是层次的多样性。任何一个组织系统内,上级面对的下级都不只是一个层次,而是多层次的,每一个层次的情况都各不相同。

协调对象的多样性复杂性,就给协调工作带来了复杂性和艰巨性。下级关系的这一特点,是任何一个上级领导都必须充分认识到的。

(四)相对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