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语言魅力
17683700000015

第15章 校长场景讲话态势的运用(4)

正是由于上述缘故,有人得出这样的结论,认为夫妻间没有身体禁区,因而其感情最深,关系最密切;父母同子女,以及其他血缘亲属之间次之。在业务关系上,也是如此。关系密切一般表现为携手并肩,身体靠得很近。关系疏远者则若即若离,中间总有那么一段距离。当然,这里面并不仅仅包括坐卧姿势,但坐卧姿势是最根本的。

社会心理学关于“空间距离远近标示关系程度”的理论,要求校长在工作中必须重视合理运用身姿语言艺术。

1.校长应该树立起密切联系群众的观念,经常到群众中间去走一走,坐一坐,唠一唠,使自己的身姿同群众同在,使自己同群众之间的距离有效缩短,担任较高级领导职务的同志更应如此。

2.应该善于根据下属的坐卧姿势来判断下级的心理,有效地开展领导工作。

有的下级有意识地与校长保持距离,可能有这样两种原因:一种是领导有“官架子”,下级难以接近;另一种是下级对校长有抵触情绪,不愿意接近校长。不管是哪种情况,作为领导都应有“察天色而知风雨”的本领,善于随机应变,能够从下级的坐卧姿态与自己的空间距离,来改善和调整自己的工作。

有的下级对自己非正常、非自然地实施缩小空间距离,说话套近乎,办事硬贴乎,这里面就有这样一种可能:对自己有非分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校长就应有思想准备,预先思考对策,努力消除这种巴结行为的进一步发展。

以开会为例,人们坐得与会议主席台远近,往往也能显示出一定的心理状态。坐在前面的人往往比坐在后面的人,对会议更抱有期望,对会议态度更积极;而坐在后面或角落里的人,则往往对会议期望少,对会议态度也较消极。作为校长,应该根据下级的这些坐卧姿势,去判断其心理,调整自己的领导行为。

(二)手足语言艺术

“手口一心。”如前所述,手是表达人们心理状态的基本工具之一。在此,我们根据需要,从另一个角度谈谈手的作用。手的动作可以表示各种可能实施的行为。校长细心观察下级,根据其心理、性格及其变化来开展领导工作,是一种有效的领导方法。

至于用脚来表示态势语言,尽管不如用手那样普遍、广泛、灵活、多变,但校长同样应该对其引起重视。现代社会的发展,许多过去根本不屑一顾的行为,都成为人们研究的对象。据说,为了在剧烈的经济竞争中获胜,国外有的情报人员甚至录下谈判者的足部动作,用来分析和研究对方的个性心理特征,以便“对症下药”,采用相应措施来征服对方。据有关资料介绍,人在神情专注和感情兴奋时,双足会缓缓摇动,或者停止不动;而陷入沉思时脚尖则会摆动频繁;坐下喜欢把脚架起来的人,往往比较傲慢和得意,这样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地位和优势;那些架脚而又喜欢晃动脚尖的人,往往性格轻浮,目空一切,狂妄自大;那些坐立不安,频频移动双脚停放地点的人,往往内心十分焦虑、烦躁和不安,等等。总之,领导者对足部语言亦不可不予以利用。从自身方面说,应该培养起一种良好的足部态势语言。从对下级方面来说,也应从足态现象出发,去认识和改造下级。

四、界域语

界域语是交际者之间通过空间距离来传递信息的。空间方位意义学的创始人,美国学者爱德华·霍尔认为,空间占有和使用与人的某种本领有直接关系,即把自己的存在告知他人以及感到他人存在的本领。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独有的空间需求。在领导活动中,界域语的媒介作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位置界域

位置界域是指交际者所处位置的角度,或平行或相对或成交角。友好位置体现的是“亲切、信赖”的交谈氛围,显示出双方的亲密、平等的关系,多用于与员工谈心,征求公众的意见等场合;社交位置体现的是“友好、诚挚”的交谈氛围,该位置利用观察对方的体语变化,随时调整语题,多用于接见来访者等场合;竞争位置,则表现出防范性的氛围,一般用于谈判的场合;公共位置是双方之间无沟通需要的位置,多用于拒绝提出不合理要求者等场合。

(二)界域距离

界域距离是指交际者之间的空间长度及所体现的意义。一般分为四个界域区:亲热界域,个人界域,社交界域和大众界域。各个界域体现着不同的意义,有相应的四种形式。亲热界域的距离一般在15厘米之内,语义为“热烈、亲密”,主要是用于某些外交场合,如拥抱、亲吻等;个人界域则在15~75厘米之间,语义为“亲切、友好”,主要是用于促膝攀谈、握手等;社交界域是在75~210厘米之内,语义是“严肃、庄重”,主要是用于与客户谈生意,接见来访者,企业之间的谈判等场合;大众界域在210厘米以外,人们可以不予交往,相互之间未必发生联系。

美国一位专家在《人类空间行为:交叉文化研究》一书中,根据各民族交际距离的远近把世界上主要民族分成两大类。亚洲人、阿拉伯人、拉丁美洲人和南欧属于“接触文化”民族的人,在人际交往时习惯身体接触,个人空间和社交空间的距离较小;北欧和北美人属于“非接触文化”民族的人,交际时个人空间和社交距离较远。同是欧洲国家,斯堪的纳维亚人交谈时,谈话人之间的距离为1.2米左右,北欧和英国人则保持1米左右,而意大利人,只有30~40厘米的距离。恰当地运用界域语可使交际者之间形成—种适宜的心理氛围,给人—种安全感和舒适感。

但是,在特定的场合和背影下,适当地灵活地运用域语,也能发挥出乎意料的效果。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一书中叙述了这样一件事:德国入侵苏联后不久,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秘密访问伦敦,与丘吉尔商谈反法西斯的大计。丘吉尔一贯反共,对莫洛托夫素无好感,说他是个“灰色、冷酷的人”。在一次长谈后的深夜,丘吉尔送别莫洛托夫,握手告别后,莫洛托夫突然靠近丘吉尔,紧紧握住他的右手臂,双目久久地注视着他,一言不发。这一举动使丘吉尔大为感动。在英、苏两国合作的问题上,莫洛托夫一反常态地突然改变习惯的人际界域距离,给丘吉尔留下十分强烈的印象,终身难忘。

五、服饰语

(一)含义

所谓服饰语言,在领导活动的范畴中是指校长利用服装(包括饰品)来提高自己在下属中的良好印象,从而有利于自己开展校长工作的一种艺术。

关于服装给予他人的影响,人们早已发现并给予相当程度的重视。儒家就有“君子不可以不饰,不饰无貌,无貌不敬,不敬无礼,无礼不立”的思想。

现代社会,随着人际间交往的扩大,随着人们审美情趣和心理状态的变迁,人们对服装和仪表更为重视,甚至把服装与自我相提并论,把服装看成是人体的一部分,是人们的第二皮肤,是自我的延伸。科林伍德说:“服装传递也是一种语言。”就是因为服装能传达一定的信息,起到语言的功能。

(二)服饰语言的作用

1.能够直接影响到校长给人的第一印象

。人际交往,首先接触到的是一个人的外观。服装整洁、得体,给人的外观好,人们就会觉得你气度非凡。反之,衣冠不整,邋里邋遢,人们就会对你产生厌恶感。尤其是初次见面,因为人们基本上从外观来观察人的,所以服装就显得更为重要。正是基于这个缘故,合格的妻子往往都注重自己丈夫的服装穿戴。每个人也都愿意把自己打扮得整洁、利索,招人喜欢。

2.能够显示校长的地位、身份和职业

。服装,就其产生的社会条件来说,可以有两个:一个是御寒的需要,另一个是审美的需要。当第二个社会条件走进人类社会的时候,可以说人类的精神需求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随着社会中等级、阶级和职业的划分,服装又从原来的审美意义向前发展,逐渐演变成标示不同人的身份、地位,区别不同人的职业象征。

3.能够反映出校长的心理、意向和性格

。研究表明,服装在这方面的作用也是十分明确的。例如,有强烈自我显示和自我欣赏欲望的人,往往在服装上追求时髦,崇尚流行款式;那些在寒冷冬天,为了保持体型、宁肯受冻不戴帽子、不穿棉衣的人,往往比较虚荣;那些缺乏主体观念、思想因循守旧,但有时却很坚持己见、遇事不善于协调的人,往往对服装款式不太关心;那些喜欢穿色彩艳丽服装的人,往往都比较活泼;穿着随便,歪戴帽子,敞开胸怀,挽着裤腿的人,往往大大咧咧。

总之,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到服装的语言表述功能是十分明显的,我们应予以重视。

校长作为社会中的管理阶层,其仪表、服饰更是十分重要。它直接涉及校长的形象、威信,影响到校长的工作效率,因此,领导人一般都比较重视服饰。据有关资料介绍,革命导师恩格斯十分讲究穿着,从来衣冠整洁。孙中山先生穿的独具特色的制服,被称为“中山服”,在我国流行了几十年,至今仍是人们喜爱的服装款式之一。“文化大革命”时期,我们是把穿西服看作崇洋媚外。随着这些年的改革、开放,西服也在我国流行了起来。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都穿上了西服,显示了我国新一代领导人的开放思想和观念,树立了他们的改革形象。

校长讲究服装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要同下级融洽,不脱离群众。校长的服装语言,要为校长意图服务。因此,一般说来,校长应该穿一般人都能接受的普通的衣服,以表示要做普通人的朋友,而不可盲目追求时兴,过分装束打扮。

当然,校长在服装问题上,有时也要起到标新立异的作用。有时为了破除旧观念,推动新观念向前发展,就应大胆创新,破旧立新。但这种创新和立异,一定要顾全到人们思想观念的现状,不宜超过大多数人的认识水平。

(三)服饰与形象

校长要注意自己在各种场合中的外表形象。给对方留下的印象是美感还是反感,会对工作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校长在各种场合适当注意自己的仪表,讲求服饰艺术,那是理所当然,无可厚非的。一个出色的校长,除具备校长工作的各种技能外,还应讲求自身的穿着打扮。着装得当,可以显示一个人的气质;相反,不适合、不美的服饰会破坏其应有的形象。

人的形象主要由几大因素决定,即素质(内在因素)、服饰(外在因素)、行为举止、言谈等。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请一位小姐着三种不同的服装分别拍照。第一套服装是很古板蓝色长衣长裤,第二套服装是具有时代特色的蓝色西服套裙,内着白色衬衣,第三套服装是时髦的超短裙。将拍好的照片分别拿到各公司经理处,请各位经理在三人之中选一位小姐作为秘书。实验结果是,绝大多数经理选择的是第二位小姐,身着西服套裙。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同一个人,身着不同的服装,可以给人留下截然不同的印象。

服饰是一种文化,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服饰应当是服装、饰品、美容化妆三者的统一。狭义的服饰仅指衣着穿戴。服饰,自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与此同时,因服饰文化常常受人的生理属性所驱使、影响,造成了人与服饰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形成人对服饰的许许多多的观念。这些观念很多是正面的,对人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正效应;但也有许多是负面的,它们会带来负效应。

(四)校长服饰的审美

如何给自己校长工作中的对象留下美好的印象?这里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答案。服饰的美是多种多样的,有活泼美、华贵美、朴实美、时髦美、端庄美等。每个校长应根据自身的素质、气质、性格,选择最适合的服饰基调,在选定基调的基础上装扮自己,追求最佳的校长形象。

校长的服饰美一般要求并不高,只要大体上做到“得体”两字就行了。所谓“得体”,就是符合服饰的基本礼仪习俗和校长特殊职业的要求。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合身

。第一,领导工作中,衣着要适合自己的身材,要整洁、自然、大方,穿在身上自我感觉舒服。如果穿在身上感到别扭,感到难受,那就会影响自己的心理状态,造成不必要的心理混乱,不但自己难受,而且使对方也感到难受,即使服装再华丽,也不足取。

第二,服装应当适合自己的年龄。少年衣着一般应体现天真活泼,青年男女可绚丽多姿,中年妇女则可表现风韵和性格,中年男子可表现阳刚和成熟,人到老年,由于观念的差异,或表现老成持重,或表现老当益壮,或表现慈祥随和等,总之还是以宽松舒适为好。

第三,服装应适合自己的职业和身份。

2.合意

。校长的服饰应当使自己满意,又使他人满意。

穿衣戴帽,各有所好,在服饰选择上,可以有自己的偏爱,首先要合自己心意。各个人的性格不同,经济条件不同,对服装的款式、颜色、面料、做工有不同的选择,这是很自然的。校长所要注意的是要扬长避短,尽可能表现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美。

同时,校长服饰不同于休闲着装,它很大程度上是给别人看的,应当使工作对象赏心悦目,得到美感。因此,校长活动时,穿衣戴帽又不能不考虑工作对象的欣赏习惯。

3.合时

。所谓合时是说服饰应有时代特色,既不要过于古板,又不要过于超前。过于古板,食古不化,给人以陈旧迂腐的感觉;过于超前,则有模特化之嫌。

4.合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