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语言魅力
17683700000014

第14章 校长场景讲话态势的运用(3)

。校长运用手势语时要注意手势的幅度、次数、力度等方面。

手势语的运用要大小适度。应注意手势的大小幅度,手势的上界一般不应超过对方的视线,下界不低于自己的胸区,左右摆的范围不要太宽,应在人的胸前或右方进行。手势动作幅度不宜过大,次数不宜过多,不宜重复。

手势语的运用要自然亲切。多用柔和曲线的手势,少用生硬的直线条手势,以求拉近与对方的心理距离。

手势语的运用还要避免不良手势:

(1)与人交谈时,讲到自己不要用手指自己的鼻尖,而应用手掌按在自己的胸口上。

(2)谈到别人时,不可用手指着别人,更忌讳背后对人指指点点等很不礼貌的手势。

(3)初见陌生人时,避免抓头发、玩饰物、掏鼻孔、剔牙齿、抬腕看表、高兴时拉衣服袖子等粗鲁的手势动作。

(4)避免交谈时指手画脚、手势动作过多过大。

校长的一举一动都可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待人接物,为人处事都反映了校长自身的修养。要想从言行中树立自己的威信,就需要校长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

二、表情语

(一)表情语的含义

表情是指人们表现在面部的思想感情。它是凭借眼、眉、嘴以及颜面肌肉的变化等体现出来的,内容极为丰富。生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的面部肌肉组织是由24双肌筋交错构成的。其中,有6双肌筋,可以通过收展,来表示愉快时的感情。有18双肌筋,可以通过收展,表示不愉快时的感情。这种面部肌肉组织所产生的感情表现,不受国界、地区、人种的限制,是对于任何社会的人都通行的交际手段。人们对现实环境和事物所产生的内心体验以及所采取的态度,就是通常所说的感情,其经常有意无意地通过面部表情显露出来。因此,表情在面对面的口语交际过程中,就成为心灵的屏幕,能够辅助有声语言传递信息,沟通人们的感情。这对于提高口语表达效果是很重要的。

(二)表情语的作用

表情语言是人的情绪变化的寒暑表。心理学家的试验证明,人们的情绪变化,往往在面部上都有所表现。例如,当人们情绪欠佳或心怀不满时,其身躯往往宁静不动,脸上表情木然,脸部肌肉动作往下;当人们心情愉快时,往往表现出活泼好动、喜形于色,甚至手舞足蹈,脸上的肌肉动作向上;当人们专心致志地思考某一问题时,往往嘴巴紧闭,身体前倾,眉毛紧缩;当人们在对某一事物表示不以为然和轻蔑时,往往脑袋稍偏,嘴角斜翘,鼻子上挑;当人们感到诧异和吃惊时,往往口张大,眼瞪大,眉挑高……总之,人的表情语言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反映,人们往往有什么样的心理活动,就会产生什么样的面部表情。

通过观察人的外貌的面部表情,可以得到很多关于此人的信息。

从一个人的脸上可以看出他的种族、国籍、性别、年龄、性格、地位、道德情操、微妙心理等。

1.从面部表情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国籍、种族。当儿童遭父母训斥时,做出不同意或疑问表情的,多半是美国儿童;低着头老实听着的多半是亚洲儿童。男人为了表示自己的兴奋快乐亲吻同伴的,一般是中东国家的男子,而其他国家则一般不会。由于不同国籍、种族的人面部表情对同一事情的反应不同,所以从面部表情反应即可判断出他的国籍、种族。

2.从面部表情可看出人的性别

。有人觉得奇怪,不用看“表情”,看“面部”不就知道性别吗?这里我们不讨论这个问题,而是从男女差异上说明面部表情表示的差异。

在我国,传统上认为“男儿有泪不轻弹”,男子面部表情的最高标准是“喜怒不形于色”;而女子在面部表情上要求“笑不露齿”,喜怒哀乐的表示比男性受束缚少些,如喜是“巧知倩兮”,哭是“梨花带雨”,怒则“薄面含嗔”,痛则“西施捧心”……因此,观察一张深沉、稳重的脸,多半是男子;而喜怒鲜明的,多半是女子。

3.从面部表情可看出人的性格、地位、道德情操。性格外向的人,喜怒哀乐易明显表现在脸上;性格内向的人一般脸部表情较沉郁,不会轻易显露出其心理变化。

地位高的人,由于自身奋斗到这个高位,并且接触的人也多有才干,一般给人的印象威严感强些;而地位不高、贫困,又无多少修养的人一般给人放肆的印象。但这样区分也不是绝对的,只是有这种倾向性而已。

道德情操高尚的人,一般从脸上可看出他的慈祥、温和、高贵的气质;卑劣的小人则一般有一张阴险、狡诈、蛮横的脸。

4.从面部表情可看出人的心理

。不同的面部表情表现出人的不同的心理。比如,与人交谈时忽然皱眉掩嘴,这可能表示对对方有戒心,但又不愿被对方看破或表示不愿接近对方;做出下颚上抬、鼻子欲挺出的动作,一般表示傲慢;耸鼻,以鼻孔对视对方,则表示鄙视;交谈时摸耳垂表示准备插语或厌烦对方。

所以,从面部表情的微妙变化便可窥探人的内心,恰当运用可提高校长的洞察力。

了解到面部表情是人体的测量仪后,便可规范自己的面部表情,使之得当得体。

(三)面部表情应用原则

人的面部表情是通过脸上的可变性线条表示出来的。不同的线条给人以不同的感觉:直线条给人庄重严肃的感觉,如英雄纪念碑、高山都基本是由直线条构成;曲线条给人以柔美、轻快的感觉,如小桥流水、园林拱门基本以曲线构成。人的面部的可变性线条是眼睛、眉毛、鼻子、嘴巴以及脸上的肌肉,这些线条的变化就构成了人的表情的变化。脸上的可变性线条是平行的直线,给人的感觉是安静庄重;脸上的可变性线条是曲线,给人的感觉是柔和优美;脸上的可变性线条是硬的直线,给人的感觉是生气发怒。

校长表情语的应用应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灵活掌握。但面部表情的培养必须从性格、修养上下工夫,培养关心他人、宽容待人、坦荡无私、热爱生活、勇于进取等良好品质。

面部表情语言是人们心理活动的寒暑表,人们往往有什么样的心理活动,就有什么样的面部表情。校长在进行领导活动的过程中,应注意运用它。这里有两个基本的原则:一方面,注意准确、贴切地运用自己的面部语言艺术,去反映自己与下级同乐同忧的感情,去把自己的意图传达给下级,从而使自己的面部语言艺术更好地为实现领导目的服务。另一方面,要善于“察言观色”,通过下级表现出来的面部语言,来把握下级的心理、性格和情绪,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这对于处理好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以及使领导活动富有成效,都是大有裨益的。

(四)两种重要的表情语

1.笑容语

。笑容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态势语。笑是口语交际活动中的很好的润滑剂,它可以迅速缩短交际双方的心理距离,体现人与人之间融洽的关系。在谈话时我们不但要注意笑的作用,还应当力求善于笑。首先,笑的时机要恰当,要注意选择笑的时机、场合、话题。该笑的时候笑,不该笑的时候就不能笑。其次,要掌握笑的分寸。在日常生活谈话中,笑容主要是根据交谈者的关系、谈话的内容以及谈话者的性格、习惯等自然体现出来的。

笑的方式很多,可取的有微笑、轻笑、大笑等。微笑是一种不露齿的笑容;轻笑表现为上齿露出嘴巴微微张开;大笑则表现为嘴巴张成弧形,上下牙齿都可看见。

校长在工作谈话中,一般要以微笑作为基调。微笑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可控性的笑容,它使人觉得和蔼、可亲、文明,是仪表的一个构成要素。微笑时面部肌肉容易控制,可以较长时间地维持笑容。笑的时候应该自然大方,得体适度。那种咧嘴龇牙的笑,嘻嘻逢迎的笑,挤眉弄眼的笑,忸忸怩怩的笑,都会给人一种不愉快的感觉,不良的印象。因此笑容也反映了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水平。校长需要不断提高文化情操的修养,使笑容反映出美好的心灵。只有发自内心的笑才能感染对方,产生呼应。嘲笑,冷笑,幸灾乐祸的笑都是应该尽量避免的。

微笑是通过不出声的笑来传递信息的。微笑作为一种表情,不仅是形象的外在表现,也是人的内在精神的反映。因而学校校长要善于使用微笑,就要注意微笑的主要功能。微笑能强化有声语言沟通的功能,增强交际效果;微笑还能与其他体语相结合,代替有声语言的沟通,如在接见众多的宾客时,只要边微笑边招手,也具有“欢迎您光临”的功效,同样会使客人感到热情、有礼;在交谈中,遇到不易接受的事情,边微笑边摇头,委婉谢绝,不会使人感到难堪。

2.目光语

。柯云路说过:“目光是一种更含蓄、更微妙、更有力的语言。”孟子说:“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了:明眸之义)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眊mào:眼睛昏花之义)焉。听其言,观其眸子,人焉廋(廋sōu:隐藏之义)哉。”

确实,眼睛是人体发射信息最主要的器官。目光持续的时间、眼睛的开闭、瞬间的眯眼以及许多细小变化和动作都能发出信息。眼睛传递的信息最丰富、最复杂、最微妙。

运用眼神的方法通常有以下三种。

(1)环顾。即指视线有意识地自然流转,观察全场。环顾多用在有较多听话的人的场合。运用环顾可以同所有听话者保持眼睛的接触,使每个听话人都感到你看到了他,你在同他说话,从而增强相互之间的感情联系,提高他们参与谈话的兴致。同时,这种方法还可以使说话人通过多角度的视线接触,比较全面地了解听众的心理反应,以随时调整自己的话题。当然,环顾要自然适度,速度应适当放慢,不能说话时眼神总是频繁乱转,那样会分散听众的注意力,还会使人感到你心不在焉、目空一切。如果你到别人家中与人交谈时,不停地里里外外打量,甚至会被人认为是贼眉鼠眼。

(2)专注。目光注视着对方:在有较多听众的场合,可把目光较长时间地停在某一个人脸上,然后再变为抽象注视对象。说话人和听话人目光对视可以起到感情和情绪微妙交流的作用,有助于了解对方的心理及其变化。目光专注还表现出对对方的尊重,对所说内容的重视。不能在说话时随便东瞧西看,做一些无意义的小动作,那样会使人觉得你是心不在焉,敷衍搪塞。不能在说话时总是望着天花板或是看着地面,那样会使人觉得你对谈话没有兴趣,或是小里小气不大方。不能频繁看表,这样会使对方觉得你对谈话不耐烦,希望他赶快住口。当然,目光专注也不能死盯着对方,对不熟悉的人或年轻妇女更不应如此,那样会被人认为很不礼貌。

(3)虚视。目光似视非视,好像在看着什么地方,什么听众,但实际上什么也没看。这种目光一般适用于同较多的人谈话的场合。虚视的范围一般在听众的中部或后部,虚视可以穿插于环顾、专注之间,用以调整、消除环顾所带来的飘忽感和专注可能带来的呆板感。“视而不见”的虚视还可以消除说话人的紧张心理,帮助说话人集中精神思考讲话的内容。

在运用眼神时,要增强自觉的控制能力,要使眼神的变化有一定的目的,表现一定的内容。热情诚恳的目光使人感到亲切,平静坦诚的目光使人感到稳重,闪耀俏皮的目光使人感到幽默,冷淡虚伪的目光使人不悦,咄咄逼人的目光则使人不寒而栗。

面部表情除了包括起主要作用的眼神和笑容外,还包括眉部的紧皱和舒放,嘴部的变化等。这些因素在表达感情时是相辅相成的。总的说来,谈话时面部表情应该是诚恳坦率,轻松友好,而不应该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嘴脸,也不应显出自负矜持的面孔,那样就会从心理上把听话人拒之于千里之外。此外,表情还应该是落落大方、自然得体的,是由衷而发的,而不应该是矫揉造作、生硬僵滞的。这需要在平时不断提高文化水准,加强内在修养。

有些干部和别人交谈时,往往拿腔作势,面无表情,以表现自己的尊严,显示自己的权威。岂不知这样一来,反而损害自己的尊严和权威。

三、姿势语

人们通过身体的坐卧立行等姿态表现出来的情感、意向、态度等各种信息的综合就是姿势语。“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身体姿势。不过,潇洒、自然、大方、得体的身姿总是令人赏心悦目的,而矫揉造作、忸怩作态的身姿最让人厌烦。因而学校校长要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顺利开展工作,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旨,就必须注意所运用的姿势语。我们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加以讨论。

(一)坐卧姿势语言艺术

社会学家经过大量观察和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人们同他人在一起时,坐卧姿势,往往与他为人处事的能力有关,与他认为自己同别人关系的密疏有关。这样,坐卧姿势就成了一把衡量人们之间感情距离的标尺。

根据社会心理学的观点,人们都有一个称之为“陌生人的禁区”的身体区域。这个区域以保持伸直自己的手臂,指尖刚刚接触到对方肩膀的位置为宜。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双方无意识地相互侵入对方身体区域的程度越大,就说明二者关系越亲密;反之,则说明双方感情较疏远,关系不密切。可见,这种空间距离上的远近,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种心理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