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语言魅力
17683700000036

第36章 校长的即席讲话(7)

李瑞环同志在同一次讲话中还说:“关心群众生活,应该关心最困难的那部分群众和他们最困难、最着急的那部分事情,多做一些雪里送炭的工作。”这里加着重号的词语准确地表达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精神。

有时由于词句安排得不恰当会造成所表达的意思和想要表达的意思有出入。如某个体经营者致富不忘教育,向学校捐款10万元。在捐款仪式上,某校长说:“小×是一位个体户,能为学校捐款,钱不论多少,精神可嘉。”语意当然是在表扬捐款者,但“钱不论多少”一句,却使人感到言外之意是他捐的钱虽不多,但没有关系,精神是可贵的。事实上,讲话的校长显然心里清楚,10万元对于一位个体经营者来说,为数已很可观。由此可见,那位校长想要表达的意思和说出来的话是不完全一致的。然而,这话一经说出,招来了听众的纷纷议论,一些个体劳动者的热情也受到挫伤。这就充分说明,语句表达不准确会给工作带来多么大的损失!

其次,要注意避免歧义。即席讲话是通过声音进行的,无法像书面语表达中借助字形区分一些词语的确切含义。因此,在说话时要有意识地避免使用一些容易造成歧义、误解的词语。像“这个学期我们不再进行期zhōng考试”,说出来就会有歧义,因为“期终”和“期中”是一组同音词。同音词是声音相同而意义完全不同的一组词。这种同音词在即席讲话中有时可能造成意义的混淆,妨碍人们顺利地进行交际。例如:食油——石油,骄气——娇气,财物——财务,漫画——漫话,抱负——报复,旷工——矿工,水利——水力,会话——绘画,等。在讲话中需要使用这些词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加以变换调整,如把“期终”改说“期末”,把“食油”改说“食用油”,把“骄气”改说“傲气”,把“漫画”读成“漫画儿”等等。如果确实不好变换说法,就要对这种同音词另外略加解释,以避免产生歧义。

第三,讲话要注意有分寸感。恰当地掌握分寸才能使人觉得你的话是真实可信的,缺乏分寸感,喜欢使用一些绝对化的、表示极量的词语,会失去听众的信任。郭沫若在《关于文风答<新观察>记者问》一文中指出:“现在有些文章有个毛病,就是爱堆砌形容词,而且总是爱用最高级的形容词。比如嫌‘十分’不够,一定要说‘二十分’;‘二十分’还嫌不够,一定要说‘十二万分’;其实你说得越极端化,效果愈见小,别人是愈不相信的。”某位区长在全区教育工作会议上讲:“为了用实际行动支持教育的发展,经过努力,我们区的每所中学都实现了厂校挂钩,得到了企业的扶助”。结果当场就有几个中学的校长递条子提出,自己所在的学校没有同任何工厂企业挂上钩。引起与会者对此议论纷纷。如果把上面的“每所中学”说成“绝大多数中学”,就符合实际情况了。

(二)平易通俗

即席讲话凭借声音,而声音过耳即逝,不可能留给听众反复思考的时间,因此讲话需要做到平易通俗,避免晦涩艰深。为此就要求校长的语言大众化。叶圣陶先生说:“通行的说法是大多数人用来传达意思的,是大多数人说惯听惯了的,咱们拿来用,就一丝儿不隔。语言出在咱们的口里心里,意思透进人家的耳里心里。不太通行的说法、绕一些弯子的说法就不然,即使意思没有错,人家总觉得有些儿生分、不自然,这多少就是隔。”

为了把话说得通俗易懂,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多使用生活里常用的通俗易懂的词

。校长在即席讲话中,总是自然而然地使用大量通俗易懂的口语词,即使是学问渊博的知识分子,在平时谈话时也是如此。这对于使话语亲切平易、入耳入脑,提高表达效果是很必要的。像上面叶圣陶先生的那段话里就使用了许多通俗化的词语。

2.不能生造词语,尽量少用新出现的词语

。一个人随心所欲造出来的词语,没有得到社会的承认,这就是生造词语。生造词语是信息传递中的障碍。因为那些生造的词语“除自己之外,谁也不懂”。叶圣陶先生曾非常幽默又非常深刻地指出:“生造词语好比私印钞票硬要拿到市场上去流通。假钞票不起交换的作用,生造的词语虽然不像假钞票那样不值钱,传达意思总得大大地打个折扣”,像“巨片意识”就是一个生造词语。语言学家陈原先生指出:“‘巨片意识’是怎样一种意识?很费解。是意识到在制作中的影片将成为‘巨片’呢,还是意识到必须把它变成‘巨片’呢?如果想表达‘要拍一部巨片’,就说‘要拍一部巨片’得了,何必来个‘巨片意识’?有一本刊物提到‘共存意识’,我反复细看那篇论文,始终没有找到所说的‘共存意识’究竟是什么含义。至于‘首都意识’,那是出现在正式文件当中的,大概是‘意识到我是首都人’吧!要是这样推而广之,‘意识’的构词力就增大到无穷了。比如,我现在就要有‘讲课意识’,大家要有‘听课意识’,口渴了还要有‘喝茶意识’。搞出这么多新的‘意识’,有点不值得。”

在即席讲话中应该尽量少用新出现的词语。因为这一类词语出现的时间不太长,使用还不普遍,人们还不太熟悉,用在讲话中,听众从听觉上接受比较吃力,而且又不可能查阅资料,往往思路被打断,分散了注意力,使下面的内容听不清楚,只能囫囵吞枣,妨碍对讲话内容的理解,降低了听话的兴致,这样就会影响到表达效果。例如,持旺、城市病、城市网络、二次能源、大农业、大卫生观念、第三医学、工程食品等,就不宜在即席讲话中使用。

再有一点就是目前语言中简称略语用得很滥。简称略语本来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为了简便而采用的一种形式,如把“政治协商会议”称为“政协”,把“妇女联合会”称为“妇联”。这种简称略语必须约定俗成,含义明确,否则只会使人莫名其妙。在即席讲话中尤其要注意避免使用不规范的简称略语。像什么“为了控制通膨,农行准备发行债券”,“我们决定采取措施解决民师的生活困难”,其中的“通膨”、“民师”等都是不规范的。

在讲话中使用生活中的常用词语显得通俗平易,但同时也要注意用得贴切恰当,不可过于粗俗。例如,一次某市师范院校提前举行招生考试,该市主管文教的一位副市长前往一个区的考场看望师生。当他从考场出来后,教师们围上了他,反映了今年报考师范的人数增多,但高分段的一流学生依然不多。在谈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们提出了工资、住房等各方面的实际困难。这位副市长听后却说:“不是刚给你们调完工资吗?怎么还嚷嚷工资低呢?”教师们解释,教师调资是先走了一步,但以后各行各业都跟着调了资,而有些单位各种名目奖金多,教师收入实际还是低……这位副市长不爱听了,勃然变色,竟说道:“你们看看今天是什么日子,别找不痛快!”这最后一句话,令教师们愤怒、寒心。事后,市政府向教师们道歉,指出这位副市长的几句话除了反映出他思想政策水平方面的明显不足之外,在词语使用上也是很不恰当的。连续的反诘质问,一副高高在上的老爷面孔,而“嚷嚷”一词,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口语词“喧哗、吵闹”的意思,使用这样一个词不但带有明显的不耐烦不满意的色彩,而且显得十分粗鄙。至于“别找不痛快”,倒真是十足口语化,但却充分地勾画出俗不可耐的专横面孔,简直就是在进行威胁恐吓了。这几句不高明的口语带来明显的不良后果是理所当然的。这只能说明说话者思想水平低,文化修养差。

3.恰当地运用适合即席讲话的句式

。吕叔湘先生指出,说话时一般“句子比较短,结构比较简单甚至不完整”。从说话者的角度来看,随想随说,缺乏从容琢磨的时间,组合长的句子比较困难,弄不好就容易出现前言不搭后语的毛病;另外,句子比较短也容易上口,不绕嘴。从听话人的角度来看,句子短小易听易记,容易理解;句子太长,前后呼应困难,影响交际效果。因此,在口语表达中应注意多用简短明快的短句。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譬如说‘我们对于贪污浪费必须予以反对’,‘我们对于某某要进行说服工作’,大家一听,稍稍一愣,跟着就想,原来就是‘我们必须反对贪污浪费’,‘我们要说服某某’,为什么要说得那么弯曲呢?在这一愣一想之间,人家一口气听下去的劲就打断了。”由此可见简洁明快的短句在即席讲话中的重要作用。

(三)生动感人

即席讲话首先要求准确,同时还要求生动。因为生动的语言富于吸引力、感染力,使听众能够更充分地理解话语的内容。语言大师老舍说得好:“我们的最好的思想,最深厚的感情,只能被最美妙的语言表达出来。若是表达不出,谁能知道那思想与感情怎样好呢?”在即席讲话中为使语言生动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语句的音韵性

。汉语是富于音乐性的语言。在即席讲话中,语句的音韵性主要表现在音节匀称、声调和谐方面。老舍先生指出:“我总希望我的报告可以一字不改地拿来念,大家都能听得明白。虽然我的报告作得不好,但是念起来很好听,句子现成。比方我的讲话当中,上句末一个字用了一个仄声字,如‘他去了’,下句我就要用个平声字,如‘你也去吗?’让句子念起来叮当地响。好文章让人家愿意念,也愿意听。”

周总理的《关于昆曲<十五贯>的两次讲话》中有这样一段:“古今中外都有好东西,都要学,不要排斥。不要认为古的东西没有演头。昆曲有很多剧目,要整理改革。很多民族财富要好好发掘、继承,不能埋没。只要大体好,有些缺点也无妨。首先要有人民性,要站在同情广大人民的方面。我们把历史的东西搬出来,是否就背离了现实呢?这还要看作品的内容。”

这一段话里共有六句话,由于每两句末一个字是平仄相间,互相呼应,听起来格外动听。

这段话运用排比句式和单音节、双音节的组合变化,形成整齐鲜明的节奏,气势磅礴、铿锵有力,很有感染力。

2.注意语句的形象性

。形象化的语言能够把抽象化为具体,把深奥讲得浅显,把枯燥变成有趣。例如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开头讲到马克思逝世时说,“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这是从视觉上写马克思坐在安乐椅上逝世的情景,使我们了解到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心脏停止跳动,是在战斗岗位上。不说“逝世”,而说“睡着”,不仅形象地写出马克思逝世时从容、安详的神态,而且饱含着无限痛惜的感情。

李瑞环同志曾说过:“有些人为办事,够不着,跷着脚尖也要办,为下面办事,一弯腰就能够着也不办。”只两句话就把一些只知逢迎上级,不为群众办事的人的嘴脸刻画得惟妙惟肖。

3.力戒冗言赘语

。我们在即席讲话中,除了需要注意遣词造句平易生动之外,还应该注意语言的简洁。简洁的问题在讲话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一些,因为讲话不可能像书面语那样有比较从容的时间反复推敲斟酌,讲话是现想现说,来不及组织得很严密,出现一些重复甚至啰嗦也是不足为怪的。但是这种重复不能频频出现,以致到了累赘的地步。尤其需要注意避免的是,有些人讲话时不自觉地反复夹用一些口头语。像“啊”、“嗯”、“这个”、“对不对”、“是不是”、“是吧”等。这些口头语在表意上毫无作用,夹在句中影响了表情达意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嗯嗯啊啊”,装腔作势,令人十分厌烦。“这个这个”,语无伦次,令人昏昏欲睡。

综上所述,语言的生动、形象、简洁在即席讲话时达到讲话者与听者的交流沟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