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语言魅力
17683700000047

第47章 校长的工作谈话(4)

顾全下级的面子,特别是在批评时,这是多么至关重要,可惜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校长在谈话中批评下级时考虑过这些!为了自己的目的和权威,横暴地对待下属的感情,挑剔、恐吓自己的手下而从未想到这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更会损坏校长自己的形象,当你再次在部下面前怒火中烧时,为什么不先思考几分钟呢?减轻下级的痛苦,就是减少自己的麻烦。

3.雷霆一击,而后阴转晴,并使其能够理解。有时你的下级所犯的错误实在是令人忍无可忍了,愤怒的火山再也压抑不住,如果你认为有必要给他们一个教训,不妨爆发一次,特别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当然,此时你必须确认自己是正确的,而且不能过于苛刻,这电闪雷鸣的一击将给你的部下留下深刻的印象,更好地树立校长的权威。当然,此时受到批评的这名下属成了牺牲品,他可能会对自己的头儿不满甚至抱怨、痛恨。故此,事情过去以后一定不要忘记给予补偿,将这个小小的污点轻巧地除去。

不同的人由于经历、知识、性格等不同,批评和接受批评的能力和方式都有很大差别,校长在与下级谈话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和不同的下级的特点,区别对待,采用不同的批评方式。

4.“三明治策略”——从表扬入手

。美国著名企业家玛丽·凯什在《谈人的管理》一书中写道:“不要只批评而不赞美。这是我严格遵守的一个原则。不管你要批评的是什么,都必须找出对方的长处来赞美,批评前和批评后都要这么做。这就是我所谓的‘三明治策略’——夹在两大赞美中的小批评。”我们知道,批评只有被对方从内心上接受才能生效。这就意味着批评虽然有道理,但不等于被对方接受。心理学研究表明,接受批评的最主要的心理障碍,是担心批评会伤害自己的面子,损害自己的利益。为此,在批评前要帮助他打消这个顾虑,这样才能把批评听得下去。打消顾虑的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先表扬、后批评。亦即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再对其进行适当的批评。

美国内战期间,约瑟夫·胡克将军毛遂自荐,当上了北方联邦军队的一个重要指挥官。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发现,胡克将军不是合适的人选。他谈起话来桀骜不驯。于是,林肯总统给他写了任总统后的最尖锐的一封信,以批评他的短处,使他发挥他的长处,共同促进事业的成功。但这关键的是不能引起他的反感。他是这样批评胡克将军的:“我任命了你为波托马克军团司令。当然,我做出决定是有充分理由的。然而,我想最好还是让你知道有几件事我对你并不是很满意的。

我相信你是一个英勇善战的战士。对此,我当然是赞赏的。我也相信你没有把政治和你的职业混淆起来,这一点你是对的。你自己充满信心,这即使不是必不可少的品质,也是可贵的品质。

你有雄心,在一定的范围内,这一点是有利无弊的。但是我认为,在伯恩赛德将军指挥兵团时,你放任自己的雄心,极你之所能阻挠他,在这一点上,你对国家,对一位最有功劳的,可尊敬的兄弟军官犯下了极大的错误。

我听说,并且我也相信,你最近说我们的军队和我们的国家需要一个有绝对权威的统治者。当然不是因为此,而正是不顾此我才给你下达命令。

只有取得战功的将军才能做有绝对权威的统治者。我现在需要你取得军事上的成功,而我将承担独裁的风险。

政府将一如既往尽全力支持你,并支持所有的司令官。我非常担心你曾助长军队里的批评和不信任自己司令官的风气,现在正冲着你来了。但我将尽力协助你刹住这种风气。

不论是你还是拿破仑,如果他还在世的话,都不会在这种风气盛行的军队里得到好结果,而目前要防止急躁。防止急躁,但是要干劲十足,戒备不懈,勇往直前,为我们夺取最后的胜利。”

林肯在这封信中是如此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高超的批评技巧。他并没有直截了当地说胡克的错误如何如何,而是首先给他一个“定心丸”:“当然,我做出此决定是有充分理由的。”然后,才指出他犯了错误:“然而,我想我最好还是让你知道有几件事我对你并不是很满意的。”又是多么得体、老练!

美国总统卡尔文·柯立芝也能熟练地运用这种做法,来批评对方,帮助对方改正错误。柯立芝生性沉默寡言,但在前文中提到的他批评女秘书的事例中,他高明地运用了心理学原理。在说不太愉快的事之前,先对对方的优点进行表扬,这样做总是令人可以容忍的。

鲁迅先生说过:“红肿之处,艳若桃花;溃烂之时,美芳乳酪。”我们也是反对把对方的“红肿”、“溃烂”当作“桃花”、“乳酪”来对待的。在“三明治策略”中,表扬并不是真正的目的,它只是为批评作铺垫而已。批评教育才是真正的目的,不能把它过分美化。否则,物极必反,达不到批评教育的目的。这也是我们必须明白的问题。

从表扬入手,就好像动手术前给病人打麻醉剂一样,让病人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康复。因此,校长在批评别人时,也不妨给“病人”打一个“麻醉剂”——使用“三明治策略”。

5.直接式

所谓直接式,就是不拐弯抹角,而是直接接触所否定和批评的问题。主要有三种方法:(1)商讨法。通过讨论、分析、交谈的形式,以平和的心境和口吻,循循善诱,帮助下级认识自己的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提高认识。

(2)命令法。由于时间紧迫,任务紧急,无法商讨,上级可采用下达命令的方法否定下级的不正确行为。

(3)激将法。有时对下级可采取激将法予以批评和否定他们的错误行为,或明扬暗抑,或明激暗压,以收声东击西之效。如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开始有几仗未能打好,有的指挥员有泄气、埋怨情绪。刘邓首长召集干部开会。邓小平开头就说:今天不握手。越是困难的时候,我们高级干部越要以身作则,增大部队坚决勇敢地歼灭敌人,这是关系到我们在大别山能否站住脚跟的问题。刘帅也说:勇敢的勇字,就是男字头上有顶帽子。不然就不是男子汉!我们千里跃进大别山,威逼南京、武汉,蒋介石当然派重兵来攻我们,他来得越多越好,来得多了,我们担子重了,其他解放区担子就会减轻。他们的讲话大大地振奋了干部的精神。

6.间接式

。间接式就是采取迂回的语言策略接近核心问题,达到否定和批评下级的目的。也有三种常用方法:(1)询问法。校长把核心问题掩盖起来,佯作不知,但胸中有数,按一定线索东探西问,顺藤摸瓜,将“谜底”留在最后,促使下级自我感悟、自我更正。这样就照顾了下级的情面,维护了其自尊心。倘若“执迷不悟”,再去点破话题,也顺情顺理,无可驳辩。

周总理批评下级人员的错误,不是急风暴雨般地教训一顿,而是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己及人,启示、诱导下级认识问题,吸取教训,思想工作做得是多么细致入微、令人信服啊!

(2)侧击法。下级的有些错误或不宜点破,或尚未探准,需要用别的事例来暗示或提醒,以促其自我醒悟或自觉收敛,这就是侧击法。

侧击法又分两种:一种是面对下属本人,顾此而言彼,弦外有音,似在说彼,实即言此;或议他人,实指在下。可谓“醉翁之意不在酒”,拐弯抹角说到君。此法的关键是必须找到相似的事物或相似的人,否则相去太远,难于对号,不易奏效。另一种则是面对众人,漫无所指,点出一些只有当事的下级才能心领神会的事情,给其以必要的心理压力,令其感到,我的事学校校长已知,碍于情面,不曾揭我,一旦挑明,必会尽人皆知。于是,从内心深处自我警醒、自我矫正。

(3)回避法。这是一种不便于或不必要面见当事者本人或提及核心问题的一种否定和批评下级的方法。最常用于否定下级的某些不当意见和看法。

回避法惯用的技巧有两种:一是见斯人不提斯事,使下级有“学校校长不予重视”之感,自动放弃己见。二是,果有不知趣的下属,则可采用提斯事不见斯人的方法。即有意无意地对别人提及此事不宜办的理由,待传入当事者耳中之后,当事人便知其不可为而自动告退。

回避法不是随便可以用的,它只能用来处理那些十分微妙,不宜当面谈的问题。

(4)迂回启发法。迂回启发,就是不正面指出和点破,而是采取迂回曲折的办法,给下属以暗示和启发,使其悟出道理,提高认识。如刘伯承同志一次巡视部队,见有的指挥员忽视对敌警戒工作,便对他们说:“老母鸡带小鸡时,它总是把两扇翅膀张开,头往前伸。这是为什么呢?依我看,除了教会小鸡寻食外,还要保护小鸡的安全,防止老鹰把小鸡叨走。”张开两翅就是向两侧警戒,头往前伸就是随时准备战斗。刘帅通过生动的比喻,讲到了警戒的重要性,使下属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启发,并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取得良好效果。

7.综合式

。所谓综合式,就是综合运用直接式与间接式中否定和批评下级的各种语言艺术,处理复杂、困难问题的一种方法。综合不是杂凑,它是各种简单技巧的高度统一,因而属于更高层次的语言艺术。

(1)围点打援法。“围点打援”借用的是军事术语。对于问题复杂、涉及面广的事件,不妨采用此法。

一是对较大问题“围而不打”,然后从外围一点点清除与其有关的各种问题或障碍,最后再一口吃掉这个“老大难”。

二是对下级的过失进行由结果到原因的回归分析,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分析,由现实到思想的内化分析,帮助他从根源上解决思想问题。

三是“避重就轻”,批评轻微者或其下属,以震动主要责任者。

围点打援法处理的都是一些棘手问题,它不仅需要高超的语言技巧,而且要统一运筹、稳而不乱。

(2)釜底抽薪法。否定和批评下级,乃是为了使下级按照上级的意图转变工作方式。但有时下级慑于权势或碍于情面,虽然表面应承,心中未必服气。所以否定和批评下级有必要从根本(即思想)上解决矛盾,这就要用釜底抽薪法。

所谓“釜底抽薪”,就是在正常的谈话中突然驳倒下级的逻辑支柱和错误的事实基础,迫使其改弦更张。运用这种方法批评下属,很像是一篇驳论文章,不直接驳其论点,而是击其论证或论据,使其论点不攻自破。

(3)趋势外推法。趋势外推法是根据事物的历史资料,寻求事物变化规律,推测事物未来状况,进而否定和批评下级的一种警策方法。这是管理学、领导学、决策科学等常用的一种预测方法。这是校长避免“马后炮”、短期行为,为下级“导航”的一种有效方法。其要点有二:一是适时暗示,劝阻下级,做到防患于未然,俗名“敲警钟”;二是根据下级口述内容的发展趋势,预先否定其尚未明确的结论,使之无以辩驳,俗名“打截儿”。趋势外推法所引用的事实和根据,必须可靠而且连贯,所做出的预测要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趋势,这才能使下级信服。

三、批评下属的忌讳

否定和批评是为了根除工作中的错误,使下属走上正确的道路。

因此,要使批评达到目的,就必须讲究批评的艺术,避免消极的、简单化的倾向。

1.捕风捉影,无中生有。

批评本来是改正错误、教育人的,因此它的前提必须是下属确实有错误存在。没有错误,硬去批评人家,便给下属留下“蓄意整人”

的印象。校长应该心胸豁达,实事求是,最忌神经过敏、疑神疑鬼、听信流言、无中生有。

2.言辞尖刻,恶语伤人。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因此批评时一定要平等相待,绝不能以审判官自居,更不能幸灾乐祸,甚至恶语中伤。否则训斥不仅是对被批评者自尊心的损伤,甚至是人格的侮辱,并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应是心平气和地谈论问题,给下属一种爱护、亲近感。

3.乘人不备,突然袭击

。否定和批评下属,严重的批评要事先打个招呼,使下属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普通的批评也要给下属以充分的回旋余地,做心理调整,以避免引起大的情感跌宕。一个人做错事时,内心本来已有所反省、恐慌和不知所措,此时,如果像打击罪犯一样对待他,他会因此而羞愧不安,甚至一蹶不振,无法再肯定自我;或者,沿着错误的道路滑下去,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

4.姑息迁就,抛弃原则

。批评和否定下属,当然需要给他一些安慰和鼓励,不能全盘否定,一棍子打死。但是,这决不意味着可以对下属的过失姑息迁就,庇护掩饰,不予追究。抛弃原则,听之任之,好像是宽容大度,关心下属,实际上这是养痈遗患,为其今后犯更大错误提供条件,貌似爱之,实则害之,万勿这样去做。

5.不分场合,随便发威

。场合即时间、地点,它是否定和批评下属的必要条件,也是校长语言发挥的限制。讲求语言艺术的批评者总是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看什么情况行什么令,灵活机动、随机应变,从而创造出一个否定和批评下属的良好时机。鲁莽的批评则往往不分场合,不看火候,随便行使权力,大耍威风。结果,使问题反而变得更加复杂和严峻起来。通常的批评宜在小范围里进行,这样会创造亲近融洽的语言环境。实在有必要在公众场合批评时,措辞也要审慎,不宜大兴问罪之师。

6.吹毛求疵,过于挑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