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语言魅力
17683700000008

第8章 校长场景讲话的基本内容(2)

学校校长以民为本,就要使语言谦逊、和善、减少主观臆断色彩,同时破除个人中心主义,真正实行群众路线,关心广大师生的疾苦,树立平易近人的形象。这样的学校自然会精诚团结、众志成城。否则,不以民为本,而是“官本位”,独断专行,以权谋私,出语苛刻,堵塞言路,那么天长日久必会离心离德,严重影响学校的整体功能。

(二)正直原则

校长要想有效地开展工作,其语言就必须遵循正直原则,实事求是,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面貌。孔子云:“人之生也直。”一个人生存在世上是为了追求和做到正直。要达到这一点,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不信谗言

。孔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暗中传播的谗言,切身受到的诽谤,在你这里都行不通,你就可以称得上明智了。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听的话,不愿办的事,不要用来教训别人,强迫别人去做,否则谈不上正直。

3.严于责己

。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自己勇于承担责任,就会增加言语活动的空间,加大校长个人说话的自由度。

4.真诚相见

。要使别人信任自己,自己首先信任别人。要待人以诚,与人为善。如果花言巧语,伪装和善,怎能取信于民呢?

5.重调查,不盲从

。大家都讨厌他(他不一定坏),一定要考察他;大家都喜欢他(他不一定好),也一定要考察一下。因为真理有时不一定在多数人手里。假如人云亦云,那么校长的正义和正直就不存在了,有可能冤枉好人,纵容坏人。

6.爱憎分明

。坚持原则,对错事加以批评,对好事加以表扬,不能良莠不分。这是校长正直无私的表现,也是树立领导者威信的基础。

7.不喜奉迎

。拍马奉迎的人,并不是真正对校长的忠诚,而是怀有个人目的。只有用勤奋工作和出色业绩来支持领导工作的人,才能加以赞赏。

(三)公平原则

校长和普通人一样处于一定的社会结构中,也有自己的亲朋好友。但在工作中,无论亲疏远近,都必须一视同仁,赏罚分明,公平地对待每一位下属,切不可厚此薄彼、恣意偏袒。公平待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要一碗水端平”。

公平原则虽很简单,但真正做到却非易事。对校长来说,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种现象。

1.感情代替原则。

例如,对自己的老同事、老部下、知心朋友等,明知不对,也不批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或者轻描淡写地说一下,如隔靴搔痒、未及痛处;而对关系疏远或有成见的人,虽然同样性质的问题,却是另一种态度。这种厚此薄彼的做法,最容易助长学校内部的庸俗作风,损害良好的人际关系。

2.缺乏足够的勇气

。这主要表现在关键时刻不敢挺身而出、主持公道、伸张正义,而屈服于歪风邪气,屈服于外界压力,结果使好人受冤屈。由此可见,要做到说话公平,校长必须有无畏的勇气才行。

3.考虑问题不周全引起的不公平现象

。古人有云:“近水楼台先得月”。那些因工作关系和校长接触多,又常爱做“面子活”的人,可能会更多地受到校长赞许;而那些在基层做默默无闻的踏实工作的人,可能因为校长的疏忽和不周而更加默默无闻。这是一种无意识的不公平。然而不管怎样,天长日久,都会影响上下级的友好关系。所以,校长在未做调查研究之前,最好不要轻易对下属的工作加以评价。

(四)相互领导原则

校长在语言交往中要发扬民主,积极吸收下级的智慧与经验来改善领导关系;要发动学校成员参与学校领导,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有人或许会问:上下级之间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关系,如果要相互领导,岂不自相矛盾吗?非也。上下级关系是指学校关系,下级要服从上级的指挥。相互领导指的是如何才能形成正确的领导。上级影响下级,固然是发挥领导作用,反过来,如果下级的意见能够对上级产生影响,那么下级对上级实际上也就起了领导作用。古人云:三人行,必有吾师。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任何校长都不可能无所不知、无所不会,而必须向具有专长的人请教。只有广开言路、集中群众的智慧,积极吸取学校成员的成功经验和正确建议,才可能形成正确的领导。因此,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没有绝对界限,而是相互依存、互相转化的关系。这种现象和学校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关系并不冲突,而是更有利于上级实施正确的领导,有利于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密切干群关系。

三、校长应克服的几种错误倾向

校长由于在学校中的特殊角色,其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下属的心理和行为,乃至学校的稳定性。因此,认真克服对待系统上下对象语言的一些错误倾向,对于加强学校领导工作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忌:专断傲慢,唯我独尊

校长是学校内部的首脑人物,并对他人有相应的领导权,因而语言的分量也最重。这就更应该谨言慎行,并对自己的话负责。也惟其如此,下属才会更加看重校长、信服校长,并且踏实地工作。

如果刚愎自用、独断专行,以“蜂王”自居,把下级看作“群氓”,傲视一切,动辄训人,就会损害属下的感情,违背民主管理的原则,并损坏自己的形象。结果,必然是正义之言受到压制,阿谀之风四起,人民公仆蜕变为官老爷。

二忌:自立山头,拉帮结派

学校内部都是同事关系,其主要联系也是工作业务联系,因而成员之间应保持公平竞争、互助向上的和谐关系。校长是学校中的一员,也应以原则为重,严于律己,公正地对待属下,公正地处理问题。体现在语言中,校长应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上,引导大家为实现学校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但是,由于封建遗毒影响和生产力水平所限,某些学校中本来正常的工作业务网却不同程度地受到关系网、派系网、裙带网的冲击或搅缠而难于正常运行。更有甚者,校长在言行上也以“三网”对学校进行条块分割,网罗亲信,排斥异己。这种宗派主义、山头主义作风于国家有害,于人民无益,于校长自己也后患无穷。

三忌:“面子”至上,病态谦虚

一些校长死爱面子,讳疾忌医,爱听阿谀奉承的话,不能自我批评,结果很多问题已成公开的秘密,他还在人前极力掩饰,直至被撤职查办才转而痛哭流涕作悔悟状。孰不知当初只要不死爱面子,哪会最终如此!

注重面子导致一些校长养成华而不实的不良习惯。他们惯于做表面文章,报喜不报忧,很多问题外界都已知道,而在自己学校内部却极力掩饰,装聋作哑,自我陶醉,盲目乐观。

爱面子的另一症状是“病态谦虚”。所谓“病态谦虚”,就是指把自己的真实心理隐蔽起来,向外表白另外一套东西,以示自己“谦虚”的美德。其实,心底却认为“老子天下第一”,谁也不如我!

“面子”至上,“病态谦虚”,这些都是校长从政的大忌,千万不可沾染上它。当然,也不能在语言中有所表露。

四忌:弄虚作假,言辞诡秘

校长与上下级对象处于同一系统中,有着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因而应该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互助互利、共同进步。表现在语言上则应言之有物、有的放矢、内容确凿、饱含诚意,同时还应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前后连贯、表里如一。而不应趋炎附势、假心假意、当面一出、背后一套、闪烁其词、藏头盖尾,令下属难以捉摸。更不能随意挑拨离间、搬弄是非,蓄意制造下属成员之间的不和,企图从中渔利,便于控制。

第二节 校长对外讲话

校长在社会生活中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校长的社会活动范围极为广泛,在内部系统中校长上传下达、筹划决策,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在外部系统中,校长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这包括在非正式组织中的作用和在与其他正式组织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有的校长只重视自己在内部系统中的言谈举止、工作效果,却忽视了外部系统的重要性,这是不科学的态度。事实表明,校长的活动是在内部系统与外部系统两个范围内进行的。因而在外部系统中的言语对象适应问题,同样是校长必须予以重视的。

一、校长对待非正式组织成员的语言艺术

(一)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客观现实性

1.非正式组织的概念

。所谓非正式组织,是指未经法律许可和官方批准的,以个人之间的喜爱、兴趣、亲缘、利益等为基础自然形成的组织。这种非正式联合体,又叫非正式群体或非正式团体。

一般的非正式组织,结合形成都较自然,规模也较小,内部较为松散,维持的时间较长,而且成员之间的关系较为亲密,接触较为直接。非正式组织通常存在或部分存在于正式组织之中。

必须指出,非正式组织绝不是指非法组织。它不能违背法律规定,只能在法律许可之内自然形成和存在。

2.非正式组织的特征

(1)非正式组织是未经官方批准和法律规定的。

(2)非正式组织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

(3)非正式组织的规范是自然形成且无明文规定的,但它起着调节成员行为的作用。

(4)非正式组织内有自然涌现出来的“领袖人物”影响其他成员。

(5)非正式组织内部有灵敏的信息沟通渠道,成员之间思想比较开放,相互之间“传导”作用强。

(6)非正式组织大多具有较强的自卫性和排他性,同时也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

3.非正式组织的类型

。非正式组织按其性质来划分,主要有三种类型:积极型、中间型和消极型。

非正式组织按其形成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利益型、情感型、爱好型和亲缘型。

4.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十分复杂,不可一概而论。有的有积极作用,有的有消极作用,有的二者兼有。有的虽无积极作用,但也说不上消极作用。我们应当区别情况,保护和支持其积极作用,限制其消极作用,但决不允许出现危害法律规定和道德规范的现象存在和泛滥,决不允许非正式组织发展成对抗正式组织的实体,这是毫无疑义的。

(二)校长对待非正式组织成员语言艺术的几个基本要求校长是正式组织的负责人,但同时可能又是非正式组织的成员。在对待非正式组织成员时,校长运用语言要讲究艺术。离开了语言艺术,校长非但不能有益影响非正式组织,而且连正式组织的成员也容易非正式组织化。

1.对待非正式组织成员语言艺术的一般要求。非正式组织成员实际上大多数都是正式组织成员,所以校长对待他们的语言首先要合乎正式组织工作的一般要求;另一方面,这些成员在一定条件下又是非正式组织的分子,所以对待他们的语言又必须受到一些特殊限制。

(1)敢于和善于做思想工作。非正式组织成员并不是不法分子,切忌采用粗暴、生硬、简单化的语言,而应使语言携带感情,关心他们、体贴他们、诱导他们,缩小彼此间的距离,以便发掘其积极作用,消除其反向作用。

(2)注意针对性。《礼记·学记》中说,“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与非正式组织成员交谈,既要把握其共同的心理活动规律,又要注意研究其个性因素的不同特征。为此,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对不同心理特征的人,应采用不同的交谈方式。比如,对自尊心很强的成员,宜以激励为主;感情丰富的人,宜多调动内心的情感;性格爽快之人,宜单刀直入等。只有因人而异,才会越谈越拢。

②交谈中应随时观察对象情绪和态度的细微变化,并据此采取相应的方法。

③对不同的谈话对象选派不同的谈话者。

聪明的校长不一定非得事必躬亲,与非正式组织成员的交谈也是如此。假如委派一名各方面都合适的可靠人员代表自己前往交谈,说不定效果会更好。当然,选择适当的谈话者也需下一番工夫。实践证明,比较成功的选择一般是:a.以柔克刚。这是注重性格上的选择。

b.老部下、老相识、老同志、老乡等。这是注重情感上的联络。

c.文找文、理找理、医生找大夫。这是注重兴趣的一致。

如此等等,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3)沟通情况,胸中有数。校长欲对非正式组织成员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尽量与其进行言语沟通,了解动向。

为此,要注意使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相结合,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相结合,链式、轮式和全通道式沟通相结合,并不断发现和排除影响信息传递的障碍,发现和排除堵塞情况交流的不健康心理。这才有助于增强正式组织的内聚力,化解非正式组织的消极因素。

(4)高度的自控能力。一个熟谙语言艺术的校长,应该意志坚强,言语可控。也就是要有自制能力,即能够为了达到目的而控制自己的情感,约束自己的语言。为此,对非正式组织成员谈话,应力求做到:①果断,但不武断;

②坚定,但不固执;

③活泼,但不轻浮;

④沉着,但不寡言;

⑤机警,但不多疑;

⑥豪放,但不粗野;

⑦忍让,但不软弱;

⑧审慎,但不怯懦;

⑨自信,但不自负;

⑩自谦,但不自卑;

自强,但不自傲;

自尊,但不自赏;

自爱,但不自骄。

(5)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校长与非正式组织成员的成功交谈,必须以原则性为第一要求。

有了原则性,才能有谈话成功的可能性。任何削弱原则性的做法都会危害谈话目的的实现。可以说,原则性是组织意图得以实现的保证。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校长同非正式组织成员谈话丧失原则的现象。具体表现是:①投其所好,顺情说好话,置组织的意图于不顾,只求博得谈话对象的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