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影响力
17683800000027

第27章 培育润物无声的感染力(3)

纵观古今中外,以诚求才、用人、管才的领导都具备以下几个方丽的经验。他们的做法虽然千差万别,但却有着一个共性问题,就是围绕“诚”字做文章。

1.人与人之间需要以诚相待,开诚布公。面对面地沟通,心与心的交流。要了解一个人,并不是只靠读几本心理学教科书就能够万事大吉的。理论固然重要,但是批判的武器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人们可以从理论中汲取经验和智慧。但是纸上谈兵得来终究浅。拿着心理学教科书与人打交道无异于缘木求鱼。无论你把对方的

心理分析得多透彻,对方也绝不会向你敞开心扉,你并不能得到他的心。所以,校长只有深入实践,事必躬亲,才能了解人才心路的来龙去脉和疑难杂症,才能取得教师的感激和信任,才能使他们热血沸腾,摩拳擦掌,为你甘洒热血和汗水。

2.做一个好校长,要有大度的胸怀。人与人相处,要有一方先打开胸襟,诚心诚意地接纳他人。如果彼此间等待对方先有所表示,那么就别指望会有相互理解,彼此合作的那一天了。作为出色的校长者,与教师之间要想保持良好的关系,校长就应该先打开胸襟,主动向教师表示友好,用自己的诚意去换取教师的真诚。人之相知,贵在知心,知心贵在交心,交心贵在有心,有心贵在诚心。校长有了挚诚之心,关爱之心,仁慈之心,果敢之心,将心比心,教师也会给校长一个真诚的回报。

3.对于意志坚强,性格倔强,不惧怕困难的人,校长就应不断地表扬他们,鼓励他们;而有的人性格比较脆弱,一遇到困难就垂头丧气,畏惧不前,对于这样的人,校长单说两句鼓励的话是不够的,你所需要的就是设身处地能够理解他的苦恼,找出他的困难的真正症结所在,与其进行促膝交谈,做好他的引导和帮助,克服他的不良认识,最终帮助他走出心灵的误区,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以诚相待”的例子,古往今来,流传甚广,最脍炙人口,流芳千古的莫过于“三顾茅庐”的故事了。

东汉末年,刘备听说诸葛亮极有才能,便恭恭敬敬地亲自去寻访。诸葛亮当时隐居在隆中,人称“卧龙先生”。刘备经徐庶介绍,曾先后三次专程拜访诸葛亮。头两次诸葛亮故意避而不见,最后一次才见了面。刘备诚心诚意地请教了半天,诸葛亮才义无反顾地出山相助。从此,刘备拜诸葛亮为军师,诸葛亮也不负众望,出了许多奇谋妙策,打了许多胜仗,奠定了魏蜀吴鼎足三分的局势。

刘备当时访求贤才,是那样的虔诚卑恭,所以后来人们比喻多次登门拜访,叫“三顾茅庐”。“三”字在古义中为多的意思,俗话常云,再一再二不再三,但刘备为渴求贤才,共谋大业,其精神之可嘉,其真诚之可贵,可以惊天地,泣鬼神。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是古今至理名言。

不光是古代,现代也不乏可歌可泣的真诚求才案例。台湾著名企业家王永庆为了请到当今台塑的首席顾问——丁瑞镇先生,曾经5次亲临丁家拜访。那是在1964年,王永庆有意把山村中废弃的枝梢残料,经过化学处理后,变成高价高质的纤维.并认为这项投资大有可为,于是决定投资创建化学纤维公司,但苦于筹措不到资金。有人就把金融圈内有地位的丁瑞镇介绍给王永庆。当时,丁瑞镇在大同公司担任协理,碍于面子,他婉言谢绝了王永庆的邀请。

但王永庆并不灰心,一次拜访不成,便来了第二次,第三次……,最后丁终于被王的诚心所打动,来到了台塑。建台化所需要的资金,在他的努力之下,顺利地得到了,并且在别的方面,他也为台塑立下了汗马功劳。

校长对教师以诚相见,教师才能对校长以诚相待。校长要与教师们多沟通,想办法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可见,具有真诚的精神,才能使上下一致,同心协力,使学校和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五、信义为本

用人之道,不仅在于重视用人,而且必须讲究信用。重视人才知人善任与讲究信用是事业成功的两翼。如果校长不能重视人才和知人善任,人才本身再有能量,也难以发挥。而如果校长不讲信用,即使人才济济,最终也会对其失望,一个个离他而去。

一个成功的校长,对自己做出的承诺一定要恪守,才能使教师觉得你是一个坚强、果断、守信、出色的校长。校长要言而有信,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要做到话语斩钉截铁,行动果敢迅速一才能做到决策的快速性,行动的机敏性。相反,如果一个校长,不遵守自己的诺言,就会变得没有信义,让人不知所以。朝三暮四,朝令夕改.只能使教师感到校长变幻无常和无能。

楚汉相争时,楚人季布行侠仗义,在楚国很有名气。有个名叫曹邱的人,常借重权获取钱财,季布很看不起他。曹邱拜访季布,季布不理他。曹邱便说:“楚人常言,得黄金百两,不如季布一诺。你在梁楚一带名声如此之大,这都是我替你到处宣扬的结果啊!而你为何要拒绝我呢?”季布听了,非常高兴,便把他当作上宾来招待。临行前,季布还送了一份厚礼。后来,曹邱继续替季布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

“一诺千金”的典故,就是由此而来的,作为一种赢得部属信任的艺术,它在统御谋略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战国时,商鞅采用“一诺千金”的办法招揽人才,并在诸侯中树立了威信。使国家日益强大,这就是一诺千金众望所归的例子。中国还有句古话叫做“人无信不立”。这里的信,就是“信用、信誉”。一个出色的校长。只有讲信誉,讲形象,才能树立起自己的威望,才能形成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讲究信用,一诺千金是校长行为的必备条件之一,校长有以下诚信行为规范:

1.一校之长,教师之师;道德学习,诚信模范。

2.尊重教员,关心冷暖;欢迎超越,鼓励拔尖。

3.学生至上,综合发展;全面提高,杜绝片面。

4.依法治教,民主决策;以德长校,言传身教。

5.政务公开,欢迎批评;说到做到,不开空票。

6.财务公开,廉洁奉公;依法收费,取信于民。

7.公平公正,人人平等,坦率真诚,碗水端平。

8.面对上级,敢讲真话,数据准确,喜忧皆报。

9.检查评比,客观展示,不搞突击,不弄虚伪。

10.科研兴教,真抓实干;虚心好学,自我完善。

第三节 校长行为是感染力发挥的关键

感染力不光是经常性微笑和记住人们的名字这样表面的东西。校长富有感染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所提供的精神方面的激励让别人喜欢他们的思维方式。富有感染力的校长使别人从贫乏的思维、枯燥无味的语言以及对事件的平淡的阐述中转变过来。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它的校长。”由此观之,创办好学校的思想既已确定,校长的个人行为品质便成了极其关键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学校发展。学校管理是校长及领导集体最重要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并不能靠一个人的能力去实现,需要一个坚强的集体。但团队的形成,要由校长去实现。战略规划的成果需要通过学校领导人传达给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因为他们是战略执行的细胞。战略规划在学校内部传达的过程中.要得到学校教职员工的认可和追随,学校领导者的热情和感染力是非常重要的。

一、校长行为与班子凝聚力

学校的发展,领导集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校长如何使学校的领导班子紧密的团结在一起,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工作能否正常有序地开展,管理是否有效的进行。所以,作为校长一定要能够增强班子凝聚力。

1.从哲学角度看,校长的行为与班子凝聚力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互为影响,相互制约。校长的行为对班子凝聚力起决定作用,决定着凝聚力的强弱大小。校长正确的行为可以增强班子凝聚力,使班子成员更加团结,并创造出优良的工作业绩;校长不良的行为则会削弱班子凝聚力,导致不团结,产生内耗,使工作蒙受损失。同时,班子凝聚力对校长的行为也有一定的反作用。强大的班子凝聚力会抵制、削弱和矫正校长的不良行为,并对其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促使校长提高领导水平,改进工作方法,搞好自我完善,以适应班子凝聚力的要求。反之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如果校长是负责任的,那么,他就会通过自己正确的行为逐步改善班子成员之间的关系,从而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另一种是,如果校长不负责任,那么,他的不良领导行为就会逐渐暴露出来,使班子凝聚力进一步弱化。

2.校长要学会控制和克服工作中不良领导行为,从而增强班子的凝聚力。主要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是强化“公仆”意识,树立服务思想。小平同志曾指出:“领导就是服务。”在领导班子内,班子成员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完成班子的工作任务,都是为了把各项工作搞上去。作为校长要为班子服务,为班子成员服务,为增强班子凝聚力服务。所以,校长要强化“公仆”意识,牢固树立服务思想,自觉地把自己置于“公仆”位置,尽心尽力服务,尽职尽责工作。

(2)是强化“组合”意识,树立人才思想。在所有的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为宝贵的。人力资源一经优化组合,就能如核裂变一样产生巨大的能量,创造出最优化的绩效,所以,校长要有“组合”意识,尊重人才,重视人才。要根据每位员工的才能,做到人尽其用,哪怕是只有一技之长,也要通过“组合”的形式,使其发挥优势,产生最佳效益。这样的班子才能创造出优良工作业绩,班子凝聚力才能得到加强。

(3)是强化“群体”意识,树立民主思想。任何工作都不是靠一个人干的,成绩也不是靠一个人能取得的。任务的完成,要靠班子成员和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因此,校长必须强化“群体”意识,树立民主思想,注重发挥群体的作用。如果校长一味地坚持自己的观点,听不进不同意见,大搞一言堂,个人说了算,那么班子凝聚力就只会削弱,不会增强,这样的校长必然要被改革的大潮所淘汰。

二、校长的行为对学校发展的影响

学校的发展,以校长为首的领导集体是最重要的力量,这股力量的强弱,决定学校的发展方向。

(一)领导是学校计划执行的组织考

学校发展计划的制订,是一个描绘学校蓝图的过程。学校计划能否实现,在学校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校长的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再好的计划,也要依靠学校领导者的力量去执行,去组织实施。特别是以校长为中心的学校领导团队的素质和能力对计划实施起着决定作用。学校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校的设施配备和教师队伍,而且更多地取决于学校领导的能力及其发挥程度。学校领导团队只有在观念上形成“执行”的共识,才能克服计划执行中的困难和行动的阻力,扭转计划执行的不利局面。

(二)领导者的行为是学校文化塑造的首要力量

学校文化是学校内人员的共同信念与行为。一个成功的学校,不但要有非常科学的管理制度,也需要一种先进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落后比质量落后更可怕。学校文化是学校行为规范的内在约束,是实现学校计划规划的重要思想基础,是学校活力的内在源泉,也可以说是学校的灵魂。

学校领导者的行为最终将成为整个组织的行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文化可以说就是学校领导人的文化,即学校校长长期形成的一种做事习惯。学校文化是以学校领导者为同心圆的圆心,向外一圈圈地扩散,笼罩到每一个教职工,让这些人都或多或少拥有和他同样的价值观。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将学校领导者的理念系统化、科学化,制度化,形成一个可供始终如一操作的观念。在塑造学校文化的诸多力量中,校长的行为是排第一位的。学校领导者的行为传达出他们的信念。价值观和内心中对学校所处环境的认识。领导者行为对教职员工产生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的各种制度和文件。

管理是一门科学,但如没有管理者良好的行为做基础,它将难以得到飞跃。因此,克服自身不足,不但是做人的要求,也是成为优秀校长的必备条件。

三、争取成功

成功校长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他们都有很远大的目标,校长要深知,没有人肯为了微小的目标努力或是牺牲。微小的目标,也体现不出一个校长卓越的领导才能。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一个微不足道的目标。一个不值得人们去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目标是不会吸引到一流的人才的。成功的校长应善于为教师指引出远大的目标、伟大的任务和真正有价值的使命,他们才会牺牲一切来协助你完成使命。

成功校长一定有自己的办学思想,而办学思想首先是一种信仰,一种理念,一种境界。它是校长的教育理念、信仰、价值观在学校工作中的体现,是校长的智慧和创造才能的展示:办学思想体现了校长在学校发展中的思路、计谋,策略和韬略。就是说,它不完全是一个根据文件怎么说就怎么做的问题,而是在实践上级文件中体现他的计谋、策略和韬略;它是校长向自我的智力和体力极限挑战的过程:办学思想不是抄来的,是校长在实践中体验和领悟的结果。